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南京市 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南京统计局 山川网 2023-08-03

一、人口继续保持增速,十年增长超一百万

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京常住人口达到931.47万人。与“六普”的800.37万人比较,全市常住人口增加131.10万人,增长16.38%,年平均增长率为1.53%。总体来看,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快,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口流动现象日趋活跃,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二是“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实施,新生儿和二孩生育率明显提高,促进了人口自然增长。三是随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各类人才引进、就业落户等政策实施,有力推动了南京人口规模的增长。

二、生活观念转变,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

全市共有家庭户313.88万户,集体户46.1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79.50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51.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48人,比“六普”2.77人减少0.29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越将明显。

三、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8.15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六普”的2.61万人上升为3.52万人。同时,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88万人,同“六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5万人,文盲率由2.63%下降为2.13%,下降0.5个百分点。

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和文盲率的下降,反映出十年来南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南京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1.76年,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5年,比“六普”的10.99年上升了0.77年。较高的人口素质,为南京经济转型尤其是创新驱动提供更多动力。

四、人口流动更趋活跃,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张。“七普”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08.52万人,比“六普”增加184.71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2.95万人,比“六普”减少53.61万人,城镇人口占比为86.80%,比“六普”的77.94%上升8.86个百分点。

随着我市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主城区人口规模减少,新城新区聚集效应明显,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浦口、栖霞、雨花台、江宁4个区的七人普常住人口总量达469.43万人,比“六普”增加180.28万人,增幅62.35%。

流动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七普”流动人口为265.18万人,省外流入人口134.85万人,省内流动人口130.33万人。与“六普”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73.92万人,增长38.65%。

五、人口性别比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占比51.05%,女性占比48.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27,与“六普”总人口性别比107.28相比,下降3.01个百分点,全市男女性别比趋向合理。

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8.76万人,占12.75%;15-59岁人口为635.94万人,占68.2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6.77万人,占18.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59万人,占13.70%。

与“六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2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4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2个百分点。我市少儿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抚养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

资料来源:南京市统计局





人口普查北京篇 丨 上海篇 丨 重庆篇 丨 天津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北省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安徽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山西省 丨 内蒙古篇 丨 吉林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山西篇 丨 内蒙古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丨 宁夏篇 丨 湖北篇 丨 河北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城市:2021一季度分省GDP 丨 区区通地铁 丨 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人文:骑行环太湖线 丨 阿里巴巴与浙江 丨 城市美术馆 丨 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