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湖北省分地市GDP解析:湖北区域格局,值得更多中西部省区参考学习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截至目前,2020年度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重点省区和超过2万亿的代表性省区已基本推送完毕,所以系列推送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而此前受对应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数据进度影响被暂时跳过的湖北、河北两省推送,将作为本系列收官推送最后补齐。

而关于接下来安排推送的一些经济体量相对靠后的省区,我们的内容安排也会更加灵活机动一些,不再对各省区经济情况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对应省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山川网:受疫情影响,湖北省和河北省2020年度分地市经济数据官方发布进度,明显要比同级别省份稍晚一些,所以在此前的顺序推送中,两省均被暂时跳过。那么今天作为本系列的收官,最后就来给大家补上这两省的推送。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的习惯,对应到每年公历的二月和三月份,事实上都是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冬、春两季之交。我们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完成年度系列,一方面是考虑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无论上个寒冬经历了多少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够在下个春天来临后有一个全新的美好开始。

而将湖北和河北两省作为本系列的收官推送,也是因为两省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些许相似之处。河北的此轮疫情已和这个冬季一起走向了结束,而上个冬季时湖北及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抵御新冠疫情的画面,我想也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股豪情壮志,走进今天的湖北篇。而作为增补篇,本文我尽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减少占用大家过多的休息时间。


【关于经济数据】

作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省区,湖北省是2020年中国内地31省区中唯一经济增速尚未扭负为正的省区。所以对应到以下关于年度各项地区经济数据中,基本也都是处于等待进一步恢复的过程中。

不过值得开心的是,按照目前湖北省的经济恢复势头,我认为大概率上并不需要到2021年末,差不多在2021年年中时候,湖北省各项经济数据增长就能够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届时,我们再来一起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以下,是关于2020年度湖北省相关经济数据,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进行查阅——

整体:2020年,湖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44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31.91亿元,由一季度的下降25.3%转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3.90亿元,下降7.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7.65亿元,下降3.8%,降幅收窄29.5个百分点。

工业:2020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连续8个月正增长,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长7.9%,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1.1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9.1个百分点。

投资:2020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0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分别收窄61.6个、61.1个和69.3个百分点。

社消:2020年,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84.87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4.1个百分点,其中12月增长0.2%,月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外贸:2020年,湖北省完成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4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出口总额2702.0亿元,增长8.7%;进口总额1592.1亿元,增长9.1%。

财政:2020年,湖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1.52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7个百分点。

金融:截至2020年12月末,湖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5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比年初增加662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987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比年初增加7629.53亿元。

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706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06元,降幅收窄9.7个百分点。


【关于区域格局】

对于对湖北省的定义,我可能倾向于一句话——湖北是最标准的中部省份模样。如果再上一句解释的话,那么就是——恰到好处。

历史上,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比之隔壁的中原河南少了一分厚重,但却多了一分灵动,恰到好处;

区位上,长江航道横穿东西,京广动脉纵连南北,虽不在东南西北尽处,但得东南西北融汇,恰到好处;

地形上,大江大河汇聚,高山丘陵齐备,平原湖泊广布,山地虽广而不环闭,河流众多而终向东,恰到好处。


对应到目前阶段的湖北省经济发展在中部六省区中的表现,同样是十分抢眼的。目前,湖北省经济体量在中部地区排名仅次于河南省,不过相较于河南省9600多万的常住人口,湖北省5900多万的人口规模,显然会使得湖北省各项人均经济数据更为突出。

所以在湖北六省当中,河南占“量”的优势,湖北占“质”的优势,湖南、安徽、江西则各有其特点,但共性是在“增长”上有相应的优势体现。

在此前的安徽篇当中,我曾讲到安徽区位条件在中部地区的突出优势。但是安徽区位优势之最,即被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长三角城市群纳入其中,事实上之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借鉴意义却是并不大的。

安徽省之所以能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与其独特的历史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而其余中部五省客观上均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也认为,安徽省并不算是非常标准意义上的中部省份发展参考模板。那么说到这儿,大家反过来就会更加意识到,湖北省作为中部省份的模板意义。


【关于区域中心】

湖北省之所以被我视作是中部省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目前的省内城市格局,是中部省区中表现最为优异的。如果再进一步放大比较区域的话,事实上包括西部地区在内,能够在现阶段地区城市结构上优于湖北的省份也暂时还没有。湖北的优势体现在,区位条件、城市格局、科教实力的合力效应。

这里我带大家回顾下中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省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结构。以下数字代表区域头部城市,X代表区域腰部城市,N代表区域其他城市。

东部地区,普遍是“2+X+N”结构,即2个区域中心城市带数个腰部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主驱动力。那么衡量东部省区的经济可持续性,一看头部城市的上限,二看腰部城市的下限。以中国经济体量省区前二的粤苏为例,广东优势在头部城市上限高,江苏优在腰部城市实力强。

中西部地区,情况则比较复杂,但是目前阶段比较多的情况是“1+N”或“1+1+N”两种。第一种就是全省1个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其他尾部城市,腰部城市阵营是直接空缺的。

第二种情况则是相较于上一种略有提升的,即全省1个区域中心城市(省会)+1个副中心城市+其他尾部城市。

而湖北省目前的地区城市生态格局是什么样的呢?是在中西部省区中并不多见的“1+2+N”结构。在此前的推送的中部省区专篇当中,哪个省份是与湖北省看上去有相似之处的呢?是江西省。

按照目前江西省官方对于省内城市格局的规划,已经明确是按照以南昌为区域中心,以九江、赣州为区域副中心,最终构建“1+2+8”区域结构的省区。

但实际上,江西省受限于自身的区位、基础和经济体量,目前区域中心南昌市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1”所需的门槛。所以在现阶段,江西省的区域城市结构实际上是“3+8”的结构,即3个腰部城市+8个尾部城市。

那么什么时间点南昌市能够真正成为江西省区域经济中实际意义上的那个“1”呢?我认为是五年后可以达到基本门槛,十年后差不多可以基本形成江西省“1+2+8”区域结构设想。届时,江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也会相较今天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再回到湖北省,看看我们为什么说目前湖北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现阶段的中西部省区中表现特别突出。

提到湖北,关于武汉市的相关讨论已经足够之多,这里我们也不再进行过多的赘述。大家只要知道,目前全国排名稳定在十强内的武汉市,是早已完全站稳了省内那个“1”的位置的。

而对于地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X”的位置,湖北省襄阳和宜昌的表现是最大的亮点。可能一些看惯了全国百强城市,特别是江苏城市结构的朋友,会觉得襄阳、宜昌二城目前的水平,似乎也并不怎么特别嘛,值得在这里如此重视和强调吗?

当然值得,因为我们讨论湖北下辖地市时,必须结合湖北省本身是中部省份的客观情况。看看目前阶段,襄阳和宜昌两市在中部六省区乃至西部十二省区中的实际表现。

2020年,在中部六省区共计八十多个地市中,襄阳和宜昌经济体量分别位列区域第7位和第8位。而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哪些城市呢?依次为: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洛阳(排名第9、10城市则分别为太原、岳阳)。五个省会,再加上一个河南副中心城市,襄、宜二城在中部地区的地位十分突出。

而如果将襄阳和宜昌两市放在同期的西部十二省区中,那么两市则可以分别位列区域第6位和第8位,其中前5位城市分别是: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第7位则是贵阳。而结合2020年度湖北省受疫情显著影响的重要客观因素,实际上襄、宜两市的经济体量基本适合南宁、贵阳两西部省会持平的。

所以,正是有襄阳和宜昌这两座在中西部地区中,经济体量仅次于大区头部省会城市,与大区普通省会城市水平相当的城市作为湖北的腰部中坚力量,所以湖北省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才会显得尤为强劲。

湖北省的区域经济格局,值得更多的中西部省份参考学习。也特别希望在五年后、十年后我们再次观察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城市格局时,各省区腰部城市数量能够越来越多,省内头部、腰部、尾部城市的格局能够越来越均衡。

因为对于一个地区城市格局生态而言,腰部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是最能直接影响地区普通居民未来生活幸福感和宜居性的刚性基础。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山西篇 丨 内蒙古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丨 宁夏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