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宁夏区分地市GDP解析:从塞上江南宁夏,探寻地区宜居性要素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截至目前,2020年度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重点省区和超过2万亿的代表性省区已基本推送完毕,所以系列推送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而此前受对应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数据进度影响被暂时跳过的湖北、河北两省推送,将作为本系列收官推送最后补齐。

而关于接下来安排推送的一些经济体量相对靠后的省区,我们的内容安排也会更加灵活机动一些,不再对各省区经济情况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对应省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山川网:年度系列到本篇,已经算是完成了我们系列开始之前的计划。因为关于明天安排的湖北篇和河北篇,事实上属于增补性质。如果严格按照我们此前的推送进度计划,那么截止今天我们的系列推送任务就可以圆满画上句号了。

从昨天的两篇到今天的两篇,我们推文的主体内容已经和标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弱。这主要也是因为,我想在本系列的收尾阶段,更多地和大家分享一些过去一年间我对于一些区域问题的看法。

以本文我们要推送的宁夏篇为例,宁夏自治区作为我国面积和人口都相对偏小的省级行政区,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符合此前我曾和大家讲到过的道家思想中的“小国寡民”(小省寡民)状态。

那么为什么宁夏自治区目前的人口总规模只有700万左右,尚不及同期东部地区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水平呢?这就必须要说到,人类作为生命体,与承载着我们生命的大自然之间的制约关系。在不同的土地之上,能够养育的人口是存在上限的。

从自然法则来讲,任何生命族群都应有其无法战胜的天敌,这样族群的数量才能够长期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上。这里所谓的合理,即是不对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伤害,不对其他生命体形成压倒性优势。

而人类当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上正是在某种程度上,人类早已超出了大自然赋予生命族群的权力上限,族群规模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法合理自控的增长。

今天我们不妨就借着宁夏篇的机会,再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个人对地区宜居性要素的理解。


【关于经济数据】

既然本篇标题仍为年度系列的宁夏专篇,所以我们也还是先例行分享下2020年度宁夏自治区的经济运行情况。如果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做下了解,这里我们便不多做介绍。

整体:2020年宁夏自治区完成生产总值3920.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6.7个、2.6个和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8.0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9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973.58亿元,增长3.9%。

工业: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自3月份以来连续10个月保持增长。

服务业: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下降2.2%逐季回升到上半年增长0.8%,前三季度增长3.1%,全年增长3.9%,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6%。

投资: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0%,自7月份转正以来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扭转了连续三年大幅下滑的局面,增速比上年加快1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

社消: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4亿元,增速从1-2月份的下降16.5%收窄至全年下降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3.8亿元,下降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6亿元,下降6.7%,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1.8个和1.0个百分点。

外贸:全年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23.17亿元,比上年下降48.8%。其中,出口86.68亿元,下降41.8%;进口36.49亿元,下降60.3%。

收入: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5元,比上年增长5.4%,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20元,增长4.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9元,增长8.0%。

财政: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43亿元,比上年下降1.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3.01亿元,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

金融: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21.31亿元,较年初增加677.89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3943.84亿元,增长14.4%。


【关于宜居要素】

宁夏自治区目前7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算少吗?

如果就宁夏作为一个行政区而言,应该算少;如果就宁夏所处的区位地理及经济规模而言,并不算少。

2020年度,宁夏自治区完成经济总量3920.55亿元。全区的年度地区产值,基本上接近东部地区一座普通三线城市的水平。

所以这里如果我们将上述问题置换成一座三线城市有7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你是否认为合理呢?那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比较合理。

宁夏的别称是“塞上江南”,其实最早的时候应该是“塞北江南”。地理上指的是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即今宁夏黄河灌区。

后来更是泛指宁夏黄河平原,包括宁夏北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一带,自古修建秦、汉等渠,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牧业发达,湖泊众多,湿地连片,风景优美,胜似江南。

所以如果真的拿宁夏自治区去和江南地区(长三角)去比经济体量,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宁夏真正能够称得上“塞上江南”的点,就是在于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水平。除以上两点之外,宁夏与江南的关联度并不高。

而既然谈到了地区的宜居属性,这里我正好再分享一下我的相关理解。我认为考量地区的宜居性中,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重要性是各占一半的。

自然属性如何理解?我认为一个地区所能够拥有的自然景观种类越多,生态保护做得越好,距离“宜居”的标准就更为接近。山岳形胜、江海湖泊、树林草原等等自然景观种类越丰富,气候条件越舒适,那么自然宜居性值得加分。

在人文属性中,除了包括大家众所周知的商业、娱乐、教育、医疗等人类生存必需资源外,人口规模的合理性我认为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几乎所有大中城市似乎都在集中搞人口增长政策的时候,那些经济发达而又人口适中,各项人均要素全国领先的地区,便更显珍贵。

结合中国的综合国情和过去十多年间我在全国各省市实地居住生活的体验感,下面我尝试着列出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关于中国目前不同级别城市经济性和舒适性两者可以兼得的理想人口体量区间——

超一线城市(GDP 3万亿+):1500-2000万
一线城市(GDP 2万亿+):1200-1500万
新一线城市(GDP 1.2万亿+):800-1200万
二线城市(GDP 7000亿+):500-800万
三线城市(GDP 5000亿+):500万左右
四线城市(GDP 3000亿+):400万左右
五线城市(GDP 1000亿+):200万左右

大家可以看看根据上述的参考标准,对照下目前自己所在城市究竟有多大的差值。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高的情况,基本都在选择重城市发展经济性,轻城市生活舒适性的发展路线。当然,这与我国整体人口规模本身就偏大关系密切。

以北京、上海两座超一线城市为例,目前两市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均在2000万+区间,但实际人口基本上都在3000万区间,这比理想中的兼得经济性和舒适性城市人口规模至少多了三分之一。

所以对应到城市的房价水平,拥堵情况和过度竞争,便更容易理解。同时,关于此前一些朋友也总对为什么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对于地区人口增长的态度如此审慎,应该也能多上一层理解。

而事实上相较于一二线经济体量城市人口过载情况对于所在城市居民生活舒适性的负面影响,四五线经济体量城市人口过载情况对应的形式其实大不相同。

和一二线城市的较高城镇化率,城区人口规模巨大特征相比。四五线城市虽然经济体量仅在1000~3000亿区间,但是人口规模动辄五六百万甚至更多的地市数量众多。不过这些地市受限于城镇化进程影响,主城区人口规模占比全市人口比值是比较低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城市,都并不新奇。


【关于人口思考】

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关于中国人口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事实上类似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只不过近十年来出现的频率明显有了提高而已。

那么如何评价当下一些所谓专家、学者要求国家全面开放生育限制,甚至进一步鼓励、补贴生育的观点与设想呢?我认为该观点始终是学术性高于实践性。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上述的这种观点,事实上就属于只孤立看当下的所谓“问题”,继而简单粗暴不经思考地找到一个“答案”,且偏执认为该“答案”是设想“问题”的唯一解。

回顾中国的历史,太远不必说,只看新中国建立至今。站在现在回看过去这七十多年中,我国的人口政策事实上出现过远不止一次错误。

首先是建国初期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未能科学合理地做出国家长期人口规划,造成的问题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中国人口出现近乎爆炸式增长。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期,我国人口从5亿多迅速上涨至8亿人,人口总基量与育龄人口基量被大幅拔高。

紧接着,由于对人口管理经验的欠缺,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又存在执行层面的多重问题。“计划生育国策”的本质是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人口,但是在政策实际落地时,由于此前人口政策的缺失与生育知识的匮乏,最终在特定阶段演变成了全面限制育龄人口生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严防死守。

这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由于人口政策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设定人口政策的后事之师。如果主观草率地认为中国发展需要更多人口,从而就马上放开生育;发现人口增长过快难以控制,接着就踩急刹车限制生育的话。那么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是不是又要以“中国发展需要更多人口”的理由,再次重蹈覆辙,把人口政策当作水龙头开关来使用呢?

事实上如果建国初期能够合理参考世界各国人口平均人口水平,综合考虑中国客观国情、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平衡性,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的最佳时间,正是新中国建立伊始。

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我国计划生育国策是从建国初期即开始执行,按照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那么截至目前我国的人口规模应该在什么水平呢?我预估应该是在8~10亿之间。

而反观目前我国已经超过14亿的真实人口规模,我们在过去的七十年间,事实上是大幅透支了未来至少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人口潜在增量的。

如果说我们已经意识到上述错误的严重性,现在再选择性地忽略过去走过的弯路,在14亿庞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再次全面开放生育政策,甚至鼓励和补贴人口生育,那么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国的预期人口规模是多少呢?15亿、16亿还是更多?这无疑是在错上加错。

合适的人口规模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速增长,我们就可以忽视我国当下显著偏高的人口基量。只谈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从不谈庞大人口规模对于我国社会的其他维度负面影响,这样的态度值得警惕。大国人口政策最忌轻易变动,张弛之间,必须慎之又慎。

和平年代背景下,地区人口体量从来都是增长容易下降难,所以在当下我国的官方层面人口政策中,对于未来人口体量的规划基本都是保持当下人口水平,预留出适度的人口增量空间。

而在我看来,对于超大人口规模的中国而言,我们的相关专家与学者真正应该研究的方向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现有人口的综合素质(极其任重道远),如何在不断合理减少的中国人口规模背景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今人,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解决前人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做出的一些错误决策和造成的一些遗留问题。而不是继续在前人错误的基础上累积错误,然后把解决问题的重任再推给后人。

问题从来都不会凭空诞生和凭空消失,如果长期选择性忽视,甚至保持自欺欺人的“这样发展不也挺好”的态度,那么有些问题可能最终会造成难以收场的结局。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山西篇 丨 内蒙古篇 丨 新疆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