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贵州省分地市GDP解析: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西南山区大有可为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截至目前,2020年度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重点省区和超过2万亿的代表性省区已基本推送完毕,所以系列推送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而此前受对应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数据公布进度影响,被暂时跳过的湖北、河北两省推送,将作为本系列收官推送最后补齐。

而关于接下来安排推送的一些经济体量相对靠后的省区,我们的内容安排也会更加灵活机动一些,不再对各省区经济情况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对应省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山川网:如前言中所述,截至昨日,我们已经将除湖北、河北两省之外的,2020年度经济总量在2万亿以上的设市省区推送,逐一进行了安排。

共计包括:广东篇、江苏篇、山东篇、浙江篇、河南篇、四川篇、福建篇、湖南篇、安徽篇、陕西篇、江西篇、辽宁篇、云南篇、广西篇等14个省区。如果你对上述推送感兴趣,那么欢迎通过到山川网往期推送中进行回看。

昨天的推文中我们就曾讲到,我们计划是想将这个年度系列尽可能结束在二月份,而二月份又恰好仅有二十八天。所以接下来几天,如果按照每天两篇的较高频率推送,本系列最多还可以推送八个省区专篇。

节约时间,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其他,这里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贵州篇。


【关于经济数据】

开篇还是老样子,先分享官方的上年度地区经济运行主要数据。贵州省经济增速近些年来一直名列各省区前列,今年也是仅次于西藏自治区,排在内地31省区中的第2位。所以对贵州省相关经济数据尚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再行做下了解。

整体:2020年贵州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8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211.6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5.07亿元,增长4.1%。

工业: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比前三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服务业: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

金融: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276.31亿元,同比增长4.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235.75亿元,同比增长13.3%。

投资: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

社消: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

外贸:202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出口总额431.65亿元,增长31.9%;进口总额114.87亿元,下降8.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

财政: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086.02亿元,下降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23.27亿元,比上年下降3.8%。

收入: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6元,名义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2元,名义增长8.2%。


【关于区域格局】

如何定义贵州省的基本发展逻辑呢?我个人倾向于,贵州省应该走,也正在走“后发优势”路线。

这个词大家可能听到过,但是基本都是在其他领域,很少在区域经济领域中听到类似的说法。因为在传统的区域经济观念中,一定是先发先至,事事争先恐怕,生怕落在后面。

这个观念本身没错,也很好理解。但是我们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解读分析。对于深居中国西南山区的贵州省而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和东部以及中部各省去比拼所谓的先发优势。从客观基础来看,即使在西部地区之中,贵州省起步偏晚的事实也是公认的。

所以,贵州省的“后发”是既定事实。而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找到相应的优势,正是贵州省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后发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这里我们就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为例,当时的中国相较于一众的欧美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落后的。但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在四十多年间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后发先至呢?这其中涉及的就是后发优势理论。

后发优势是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这一条件在先发国家是不存在的,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这一优势,对应的是时间维度,而非其他经济维度。

在当下的这个时间点,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在过去的这些年间都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同时,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每年都可以为国家贡献相当规模的资金,作为国家发展欠发达地区的重要资源。

对于贵州省而言,参考其中最具性价比,效率最高的形式,再充分利用好国家层面财政转移政策的优势,在同样的时间区间内,必然是能够以倍数级的速度进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贵州省的另一大发展优势则在于,在西部地区内部,贵州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假想敌和竞争对手。作为后发者,目前贵州省的经济总量位于西部地区中游水平,而事实上此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在西部地区中排名最后的几个省区各自都有其相对特殊的情况,部分省区基本上不以增加经济体量作为其地区工作的重心。

而和区域内目前经济总量排在其前面的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等相比,贵州与之的体量差还有比较明显的一段距离。所以,贵州省短期内也不会对前面区域内排名靠前的省区形成所谓的竞争“威胁”,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之下,这样的角色事实上更为利于许多地区间沟通合作工作的展开。

在普铁时代,身居山区的贵州自然是相对落后。但由此带来的好处则是,高铁时代贵州,可以后发先至。

从2014年到2019年短短五年时间里,省会贵阳即先后通车了贵广客运专线(贵阳-广州)、贵开城际铁路(贵阳-开阳)、沪昆客运专线(昆明-上海)、渝贵铁路(重庆-贵阳)、成贵客运专线(成都-贵阳)等多条线路。而贵南客运专线(贵阳-南宁),预计也将在2023年建成通车。再加上普速铁路时代的湘黔铁路、川黔铁路、黔桂铁路,贵州省已经做到了在交通通达性上不落后、甚至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周边部分省区。

相较于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间的铁路线路规划及走向,往往需要经过相当时间的争论,因为双方都想要线路的建设能够更多地利好自己这一方,所以反而造成很多项目的推进并不十分顺利。

而作为明显后发的贵州省,同样在这方面的忧虑要少上很多。因为不在意所谓的线路开通后,到底是谁辐射谁,谁虹吸谁,所以贵州方面只需要相关项目能够最快速度审批上马,然后再继续开始下一个项目即可。

另外,后发优势在区域经济中的另一大高度体现,则高度集中城市相关规划之上。包括对于老城区的拆除,包括对于轨道交通的设计,包括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划,都可以按照当下更先进、更合理的标准进行推动,这无疑会让对应城市的基础建设更为现代化。许多目前大城市截至目前都无法修复的因当年规划失误留下的疑难问题,后发者则可以在一开始就将之进行规避和去除。


【关于区域中心】

2020年,贵州全省经济总量尚不足1.8万亿(17826.56亿元),这差不多和西南地区经济体量第一省四川省会成都市的同期经济体量相当(17716.67亿元)。

但是,当我们观察两省的省区内部城市结构时,却能够发现十分明显的差别。2020年,四川省下辖21市州中,伴随着广元市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目前还剩下资阳、巴中、雅安、阿坝、甘孜5个市州经济总量不足千亿。从占比情况看,接近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而全省经济总量仅有四川省会成都一市体量的贵州省,下辖9个市州中截至2020年仅有安顺一地经济总量不足千亿。而目前966.74亿元的体量,很有可能也会在今年末成功晋级千亿元。从这个角度看,贵州省的省内城市格局事实上更为均衡一些。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提出疑问,那么贵州省之所以整体的经济总量偏低,是不是也和目前实行的相对均衡的发展路线有关系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贵州省经济基础的薄弱是全国众所周知的。在国家层面的扶贫脱贫相关工作中,贵州省许多地区都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目标。

所以,相较于四川省在西部地区中相对先发,选择做大省会成都的路线;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中后发省区的代表,当下的时间点区域经济格局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在西部地区中,国家战略层面的成渝城市群以及西北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均已确定完毕,此时的贵州省已经不需要重复走集合全省之力,短期内做大省内某一单一城市的路线,这条路线事实上对于所处时期有相应的要求。

这里我们正好借着今天讲贵州篇的机会,带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内部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那么两条道路:先聚焦后均衡,先均衡后聚焦,哪一个更容易一些呢?

我们先来说先均衡后聚焦,这在国内显然是有比较多的成功案例的。比如山东、江苏、浙江三省的省会城市,事实上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省内发展先均衡,在省区各市普遍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省会城市再开始有计划、有节奏地聚焦资源,最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省会首位度,且同期省内其他城市发展基本不会受先明显影响。

而关于先聚焦后均衡路线,目前该路线的应用事实上还处于大区板块的层面。即早些年我国实行了东部地区先行战略,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东部地区搞建设与发展,然后通过东部带动中部和西部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但是具体到省一级,目前事实上我们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是经济体量第一省的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在过去很多年长期聚焦于珠三角之后,目前非珠地区发展仍旧存在突出的失衡情况,且暂时来看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而中西部地区采用上述发展路线的省区,由于全省本身的发展资源即相对有限,在过去连续多年采取聚焦单核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无论是发展资源还是资金人口,都很难使其再流向省内其他待发展地区,短期看只能继续保持原有路线前进,然后在发展中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所以从长期看,伴随着未来贵州省经济总量相机突破2万元、2.5万亿乃至3万亿,在这个过程中省会贵阳可以不断进行阶段性有节奏地做大,从而可以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的经济总量也可以相对较快地朝着7000亿元和10000亿元目标冲刺。

而结合贵州省本身的实际情况,当贵阳市经济总量能够达到8000亿元左右时,全省各市的经济发展都将发展至一个相对合理宜居的阶段。届时,贵州省的发展路径,无疑又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在均衡省内城市结构方面,我认为后发的贵州省,其实同样很值得许多先发型中西部省区的关注与学习。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