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内蒙古区分市州GDP解析:千里生态宜居地,风吹草低见牛羊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截至目前,2020年度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重点省区和超过2万亿的代表性省区已基本推送完毕,所以系列推送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而此前受对应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数据进度影响被暂时跳过的湖北、河北两省推送,将作为本系列收官推送最后补齐。

关于接下来安排推送的一些经济体量相对靠后的省区,我们的内容安排也会更加灵活机动一些,不再对各省区经济情况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对应省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山川网: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民间又被称为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当然也是众多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所以开篇还是要先祝福所有山川网的新老朋友元宵快乐,团圆美满。

这也是本年度系列自除夕开始安排推送以来的第十六天,截至昨天我们也已经完成了省区推送十六篇。而如果算上今天我们同样还要安排的两篇推送,那么在新春佳节的这十六天时间里,我们便一共完成了十八篇省区专篇。

而按照我们的原定计划,今天也将是本系列推送收尾阶段的倒数第三天。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天和后天我们也会分别安排两篇推送。全部加起来,2020年度的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我们会完成内地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二十二个省区单篇。

按照2020年度中国省区经济总量的排名,今天我们安排推送的是内蒙古和新疆两大自治区,两自治区的面积也均在全国省区前三之列。而本系列的最后两篇,此前我们也已经做了相关预告,是补齐此前因地市经济数据发布进度被先行跳过的湖北和河北两省。

而明天的两篇推送对应的省区,按照目前尚未推送省区2020年度分地市经济数据发布进展来看,基本上应该对应到甘肃和宁夏两省区之上。其余的黑龙江、吉林、海南、青海、西藏五省区,在二月末本系列结束之前,官方下辖全部地市经济数据发布进度应该无法再赶得及。

这其中,除了海南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是省级建制但实际内核对应为市级更合适外,其余四省区我们希望在下一年的分地市经济数据发布进度上能够再加快一些,这样我们也就有望将本系列覆盖的省区数量再上一个台阶。

好了,关于本系列最后收官阶段的相关预告,就是以上这些,敬请知悉。接下来进入到我们今天的正式内容——内蒙古自治区。


【关于经济数据】

经济数据方面自然还是老样子,如果对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度经济运行数据有了解需求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不再做其他相关的介绍——

整体:2020年,内蒙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173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67亿元,比上年下降0.9%。

工业: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11月份下降0.2%转为全年增长0.7%,年内实现正增长。

服务业: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9%,较前三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降幅呈现逐季收窄态势。

投资: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5%,较前三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

消费: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5.8%,较前三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

收入:2020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97元,比上年增长3.1%,较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53元,增长1.4%,较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7元,增长8.4%,较前三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


【关于区域格局】

其实和此前我们安排推送过的广西自治区一样,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大区划板块的划分上,同样是存在一定可讨论性的。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在国内省区中仅次于新疆自治区(166万平方公里)和西藏自治区(122.84万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省区面积第三位。

但是和新疆、西藏毫无争议地应该被划入西部地区阵营不同,内蒙古自治区由于省域版图呈现自东北向西南斜伸的狭长形,并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多省区接壤,自治区版图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多个地理板块。

如果从单纯的土地面积占比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在东北和华北两个板块的占比均相对较高,在西北的比例反而是全区最小的一块。当然,这其实又要涉及到“西北”的范围究竟该如何去划分界线,我个人过去一直都更倾向于至少以宁夏银川所在的经度线为界,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也都知道陕西也均被划入到了大的西北板块。

以上我们讲这些,是为了向大家解释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官方层面在实际应用中,会将内蒙古作为整体视作西部地区省区,但实际上要想真正的了解内蒙古,必须将内蒙古具体分而论之,其是东北、华北、西北多重特征的复合体。


那么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中国土地面积前三位的新疆、西藏、内蒙古三大自治区中(同时也是国内唯三面积过百万平方公里的省区),单就以区位条件适宜发展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层面看,内蒙古的优势事实上是比较明显的。

西藏由于其独特的高原地形,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区域经济相关讨论中,基本上是很少涉及的。而就西藏自治区目前常住人口350万左右的规模来看,大家也都很清楚西藏之于国家层面的定位也绝不在发展经济之上,这里我们跳过不谈。

新疆和内蒙古可比性相对略高一些,首先两省的面积相对接近,均在百万平方公里级别以上。国内面积排名第四位的青海省,面积已经是72.23万平方公里,只有新疆自治区的一半不到。而常住人口只有600万左右体量的青海省,更是与新、蒙二省区不在同一维度上。

这里,又要讲到新、蒙二省区的人口规模高度接近:2019年,新疆自治区常住人口2523.22万,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2539.6万,两者之间的人口体量仅有十多万人。在新疆和内蒙古,大家可以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来自“地广人稀”的生活舒适性。

当下很多的年轻人,普遍生活在大中城市,彼此之间的区别无非是人口超级多、非常多、比较多和一般多。那么生活在人口足够多的地区是什么体验,在中国这个客观国情之下,基本上是你无论到哪里都能够充分感受得到的。如果你认为感受度还不够明显,那么你只要去参加一次春运就可以了。

关注区域经济圈领域久了,年轻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错觉,就是人口多一定好于人口少。再加上近些年来,一些不管过去从事何种行业的专家纷纷冒头,似乎一时间都像约定好了一样,振臂高呼起“全面开放生育”,“中国人口危机”,“再不生育中国经济就不行了”等口号。

而我对于人口规模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是相同的,人口永远都是一柄双刃剑。对于任何地区而言,不断增加的人口在带来利好的同时,必然会一并带来相应弊端。即使抛开其他所有维度,单纯就经济发展维度而言,只强调人口增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观点,也是片面和极端的。

就中国当下的大城市而言,超大规模的人口体量带给对应城市居民生活上最大的利好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便捷性。因为人多了,所以市场大了,商业文明会更繁荣,娱乐方式会更多样,基础建设会更发达,广受好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是高度依赖于小范围内高密度人口交通需求而诞生的。

但是,之于城市普通人而言,超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势必会影响城市中每一个居民的舒适性。因为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之中,同时需要容纳如此规模人口的衣食住行用娱,彼此之间必然会出现资源的无限竞争,或者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内卷,因为这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对于超大人口规模的城市而言,它的存在的确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下人类所处阶段的经济性需求,可以在极小的土地面积上创造出极高的经济产值(以GDP为代表)。但是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它的存在与人类作为动物天性的矛盾之处。

我们看《动物世界》,或者观察身边的动物,都能够发现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空间意识,或者说是地盘意识。人类进化到今天,其实完全也没有摆脱,反而是更加的深入人性,不然房地产也不会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大城市中,空间是有限的,人口如果无限制增长,那么无疑就是在人为不断去增加对应区域内部的竞争和内卷,这样看上去可以的确可以保持地区经济体量的持续性增长。

但是这种类似的发展经济思路存在什么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存在典型的路径依赖,这样的发展道路,根本不需要一众经济学家和智库们去做设想。从“道、法、术”三个维度来讲,这种思路无疑停留在最下乘“术”的层面。

就我个人过去多年来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实际生活体验而言,在中国的客观国情之下, 城市常住人口一千万事实上是个比较明显的分水岭。当城市人口明显超过该人口规模之后,地区内普通百姓的生活舒适性事实上是在明显下滑的,而且这种状况近乎是无解的。因为便捷性并不能替代舒适性,而且普通百姓受限于自身的能力上限,也极难通过大量资金来换取生活舒适性的有限改善。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国内一些堪称是“地广人稀”的地市,其实就更加值得大家长期的关注、研究与思考。提到中国大城市的超高房价,很多人首先就能想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需求决定价格;但与此同时中国更是个面积大国,真正舒适宜居的地方非常多。但是为什么当下多数人生活的现状,仍旧问题重重呢?一语以蔽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于亿万的普通中国人而言,如果想要兼得生活的经济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就必然要解决上述的社会主要矛盾。所以我们也才会将“均衡发展”,作为未来很长时间内区域经济讨论与分析的基本纲领来对待。


【关于区域中心】

那么上文中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我要把这些内容放在内蒙古篇中呢?因为从我的实际生活体验而言,以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北方代表性城市,虽然在经济体量上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地方居民实际的生活舒适感却是颇为突出的。

和西安、郑州这样的北方人口大市相比,人口规模明显少很多的兰州、呼和浩特,在此前我个人实际的生活居住感受中,身心的愉悦感与舒畅感,应该说是有很大不同的。

那么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根本问题,我们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站在生活的舒适度而言,中国许多经济体量并不突出的区域代表性城市,其发展建设应该说是非常可圈可点的。

只不过这种生活的“美好”属性,极难用以GDP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数据值进行直观的展示。这也就会给许多并不广泛了解中国各地区差异的朋友以误会,似乎生活在那些经济体量相对较低地区的居民,是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一样,这显然是一种思维定式所致。


受人口规模的影响,内蒙古虽然土地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但是实际设置的地级行政区却并不多,目前共下辖9个地级市、3个盟,共计12个地级行政区。

打开内蒙古的地图,我们也能够发现内蒙古上述市盟所设位置的相似之处。基本上都更靠近于省域东南方向的内陆省份,比如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海等多市,进入相邻省份所需时间都极短。

此情此景,事实上让我想到了很多房地产广告中经常会用到的一句文案——出则繁华,入则静谧。这对于对应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而言,我认为其实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

纵观中国经济体量整体较大的省区,目前广泛存在的一个的问题在于,全省上下一盘棋,就是只要是我省所辖行政区,上至大城市,下至乡镇,全部都按照相似的发展思路与路径来,这样的结果是在的确发展起个别代表性城市的同时,区域内许多原本有特色地域小城和县镇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但与此同时又不可能达到哪怕是地区腰部城市的水平,最终只能长期停滞在颇为尴尬的阶段。

所以过去的这些年,对于中国很多经济体量并不突出的地区而言,如果生态环境能够得以妥善保护,地区生活成本没有被显著炒作攀升,那么我认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同样是十分幸福的。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数值的快速增长,原本地区最具优势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地区房价和物价均出现不合理性的增长,但是经济最终没能也没能发展起来,地区居民收入长期还是停留在相对偏低的水平,这就足可谓是鸡飞蛋打。

这时我们再来回过头来看看内蒙古各地市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值得大家珍惜与思考的点呢。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山西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