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山西省分地市GDP解析:山青水明锦绣地,三晋自然好风光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截至目前,2020年度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重点省区和超过2万亿的代表性省区已基本推送完毕,所以系列推送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而此前受对应省区分地市年度经济数据公布进度影响,被暂时跳过的湖北、河北两省推送,将作为本系列收官推送最后补齐。

而关于接下来安排推送的一些经济体量相对靠后的省区,我们的内容安排也会更加灵活机动一些,不再对各省区经济情况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对应省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系一家之言,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山川网:时间原因,今天我们依旧还是要安排两篇推送。除了大家应该已经看过的贵州篇,我们还要再同时增加山西篇。

从经济总量来说,贵州和山西两省十分接近,2020年两省在全国省区中分别排名第20位和21位,这个位次区间无疑又是中国省区排列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彼此间只有一百多亿元经济体量差,也让两省似乎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更为有趣的是,贵州和山西两省的人口规模也十分接近。贵州省是3600余万,山西省则是3700余万,基本上是人口体量完全相当的两个省区,只不过地理位置上相差较远。

而地形结构上,贵州省是众所周知的山区。但山西省的山其实也非常之多,准确说应该是群山环绕。而谈到了群山环绕,我们又能够联想到此前我们已经安排推送过的另外一个省份——江西。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件很值得思考的事情,就是明明这些省区彼此之间相隔甚远,但是在某些维度上却又十分地相似。研究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同与异,事实上对于我们许多区域经济的相关问题解答,都有极好的帮助。

本篇,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的,就是山西。


【关于经济数据】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还是老样子,直接将官方主要数据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朋友自行查阅即可。

整体:2020年山西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17651.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46.6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675.4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029.81亿元,增长2.1%。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比全国快2.9个百分点,较年初(1-2月份,下同)回升14.6个百分点。 

社消: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3亿元,下降4.0%,降幅较年初收窄27.8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年初的11.3个百分点收窄到0.1个百分点。 

外贸: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505.8亿元,增长4.0%,在1-11月份由负转正基础上增速继续加快,较年初回升1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7.0亿元,增长8.7%;进口628.8亿元,下降1.9%。 

财政: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6.5亿元,下降2.2%,降幅较年初收窄24.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70.8%的税收收入下降8.8%,收窄18.3个百分点。 

金融: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49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30640.9亿元,增长9.0%。

投资: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比全国快7.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分领域看,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5%。 

收入: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93元,增长4.6%,较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



【关于区域格局】

提到山西,我们时常会一并提到陕西。两省之间不仅仅是地域上的直接接壤,更是读音上的高度相似。如果是普通话不标准,有些口音的朋友读起来,恐怕还容易让听者混淆。

但两省的最大不同则在于,在官方层面上,山西省被归入了中部地区,陕西省则被归入了西部地区。从此之后,两省便各自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先来看被归入中部地区的山西。中部地区一共有六个省份,此前我们已经推送了除湖北之外的其余四省河南、湖南、安徽、江西。而山西呢,无论怎么看,似乎在中部六省中都是排在末位的存在。

同样在区域内排名靠后的江西,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当地的网友上网发表类似“江西存在感国内最低”的调侃,往往也能够收获一大波的赞同。但是和江西省还有一些网友会试图通过上述方式发声不同,我们在网络上事实上很少能听到山西朋友的声音。

换而言之,同样是国内存在感偏低的省份,江西省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的存在感,而山西省则更倾向于平和接受、顺其自然。


事实上纵观中国各地区“刷存在感”的方式,总结起来最终无非两种,其一是拼过去的历史,其二是拼当下的经济。

而显而易见的是,由于中国是历史大国,各个省区基本也都是历史大省,所以一旦到了拼历史的时候,除了河南和陕西这样已经登峰造极地区出场时,其余各省还会略避锋芒之外,剩下的省区之间便都成了自说自话。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历史就像是永远难以真正决出上下的“文无第一”,而经济数据则更像是十分简单就能比出高低的“武无第二”。

当然了,说到这我又突然联想到了一个网络梗,关于“武德”。于我看来,经济的数字高低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彼此之间的比较,所以才使其具备了某种意义。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如果他一辈子都没和任何人交过手,那么谁也无法了解其真实的水平。

而关于山西特性,我认为用儒家的“中庸”形容非常合适。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中庸更多被理解成为了平庸和碌碌无为,这显然是和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大不相同的。

作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实际上意为中用(此处庸通用)。具体来讲,就是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网络上很多人都曾开过山西朋友“煤老板”相关的玩笑,但是我反倒觉得这里大家可以结合另外一句网络梗“家里有矿”,进行一下这个问题的反思:如果你的家里有矿,你会选择放着不用吗?再延伸一些,如果你的家里有很多的矿,那么是你自己能够完全决定到底是用还是不用,是用多还是用少吗?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对于我上文中提到的中庸,就有了更为深一些的了解。中庸的核心一点就包括“因地制宜”,那么如果我这个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盛产某种资源,那么这种资源必然就是我一定会去使用的。

但是应该怎么用呢?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由于我国经济整体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许多人开始日渐有了更多的环保意识和循环再生理念。但是建国初期呢?改革开放初期呢?甚至二十年前呢?

山西的煤资源一车车被挖掘出来,并不是留在山西省内给三千多万的山西人自己烧了,它们是被运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各种基础建设的工地和项目上去的。

所以网络上总拿山西的“煤”说事儿的人群,我认为其属于典型的“吃饱饭骂厨子,念完经就打和尚”行为。


【关于区域中心】

和十年前、五年前甚至三年前相比,山西省目前的环境整治情况无疑都是有十分显著成果的。

无论作为本地居民而言,还是外来游客而言,山西省的晴天越来越多了,雾霾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为什么呢?用老百姓一句俗话来说,其实是终于快熬出来了。

在漫长的中国经济粗犷式发展时期,对于像山西这样的资源大省而言,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地区老百姓先吃上饭,那么保护环境的事情必然就需要被作为次要因素考虑。

而当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度过了这一必经的艰苦时期,产业结构完成了重要转型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把生态环保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

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呢?事实上还是上文中我们讲到的“中庸”思维。只不过在这里,具体的应用方式变成了“因时制宜”罢了。


和三年前、五年前我到山西去时不同,环境治理有效开展之后的山西,目前的宜居性可以说也有了不小的提升。特别是省内代表性地市的城区建设,进展颇多。

山西省本身人口规模并不多,由于区位和产业原因,又不会出现像邻省西安那样阶段性房价快速增长。所以对于生活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朋友来说,自然也就并不需要每天紧张和焦虑老家山西某市某县的房子,今年比去年房价暴涨了几千这种情况。

而当百姓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着十分稳定的预期时,其心态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平和。那么,至于在网络上自身的存在感到底是高是低,显然也就没有多少关注的欲望。

山西所在的中部地区,有武汉、郑州这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相应的经济增长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任务,山西省作为区域内无论经济规模还是人口体量相对都靠后的省份,未来的发展任务只须做到本省居民的安居乐业即是表现出色。

而与山西相邻的陕西,虽然在区位上与中部地区更为接近,但是成为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之后,未来同样需要承当更多的责任与重担。

而同样是邻省的河北,由于与首都北京之间的特殊区位关系,无论自身的发展基础如何,都必须与首都形成密切关联。所以京津冀城市群从诞生之初,其内核就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有着明显的不同。

所以一圈比较下来,山西省在整个北方事实上是十分安逸的所在,由于客观的基础条件无须承载过重的区域经济包袱,曾经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帮助山西省以相对较为轻松的方式完成了相应的基础建设。

在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山西省未必是最闪耀夺目的那一个,但却始终如一地扮演好了自己各个阶段的相应角色。如此,自然是能够“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结合长期稳定的物价和房价水平,未来山西省只要能够将地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地区的宜居属性就会相应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将地区十分丰富的历史遗迹资源合理宣传输出,其中也包括进一步开发和修缮更多像大同古城这样颇具创造性的旅游项目,未来山西省的发展还能够更具想象空间。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山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福建篇 丨 湖南篇 丨 安徽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辽宁篇 丨 云南篇 丨 广西篇 丨 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