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通胀“宽”度已达1980年——美国通胀的另一个视角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付春生(18482259975)
主要观点
全球通胀不仅在走高,也在变宽
去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快速上升,达到近三四十年来新高。但读数高只是通胀严峻形势的一面(通胀高度),另一面是涨价范围扩大(通胀宽度)。
通胀由窄变宽的观察视角一:CPI细分项同比的分布重心明显右移,从右移幅度看,能源>食品>核心商品>核心服务。相比于2019年四季度,最新5月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挑出德国和意大利单列,两者具有代表性,分别是欧洲经济龙头和吊车尾的代表)、日本的价格分布重心明显右移:能源项目分布普遍从小于2%区间上移至20%以上,食品项目分布普遍从0-4%上移至6-14%,核心商品项目分布普遍从0-2%上移至4-10%,核心服务项目分布普遍从0-2%上移2-6%(日本核心价格分布重心右移幅度较小)。
通胀由窄变宽的观察视角二:去年以来,同比涨幅超过2%(央行通胀目标)的CPI与核心CPI项目的比例均大幅提高。
从整体通胀看,美国CPI中价格涨幅超过2%的项目比例从2019年12月的38%上升到今年5月的84%,欧元区的该比例从22%上升到77%,德国的从36%上升至78%,意大利的从12%上升至56%,仅日本的从41%降至33%。从核心通胀看,2019年12月至今,核心CPI中价格涨幅超过2%的项目比例,美国的从39%升至80%,欧元区的从25%升到71%,德国的从33%升至73%,意大利的从13%升至50%,仅日本的从43%降至24%。
拉长时间看,当下欧元区、德国和意大利的上述比例已创有数据以来的新高;美国CPI中涨幅超过2%的项目比例(90%左右)已接近或达到1990年代初期和1980年代初期的峰值,涨幅超过5%的项目比例达到1990年代初期的峰值(60%左右),与1980年代初期(90%以上)则还有3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
通胀宽度与高度的关系
(一)各经济体通胀宽度与高度的关系
1970年代以来,美国通胀宽度与高度的相关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2000年以来逐渐下降,但疫情后快速上升;同时通胀宽度的粘性大幅增强。欧元区和德国的通胀宽度与高度的相关性、通胀宽度的粘性在疫情后也快速上升。日本通胀宽度与高度的相关性呈缓慢下降趋势,疫情后也未有改变,通胀宽度的粘性变化也不明显。
(二)通胀越高、越宽,通胀超预期的概率越大
鉴于数据可得性,以美国近二十年的数据为例,在通胀上行、通胀变宽的时期,通胀读数超预期(彭博一致预期)的概率越大,比如在2003-2006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2021年至今。金融市场隐含波动率的情况也侧面验证了这一点。1990年以来,通胀上行、通胀变宽的时期,美债和美股的隐含波动率大多也会上升,通胀越超预期,金融市场的波动会放大。
(三)美联储更关注通胀的高度还是宽度?
毫无疑问的是,在通胀高度和宽度之间,美联储最关注的是通胀高度。1996年美联储确定了2%的通胀目标,但通胀宽度的概念并不见诸于美联储的官方文本中。但相比于通胀高度,通胀宽度更能反映经济主体的定价行为和通胀预期变化。就1970-1980年代的经验看,通胀宽度能够抵消部分美联储反通胀的政策努力。
在沃尔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后,1983年7月CPI同比回落到2.5%,大致接近于1960年代的CPI同比中枢,1980年代中后期又反弹至约4%的水平。这可能很难完全用1984-1988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来解释,毕竟1960年代前中期的GDP增速在5-7%,但CPI同比仅有1.5%。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还在于,1983年虽然通胀高度基本回落大通胀时代前的水平,但通胀宽度却并未明显收窄,涨幅超过2%的细分项目比例仅从90%以上回落至70~80%,经济主体的定价行为和通胀预期尚未修正至大通胀时期前的水平(1980年代通胀预期仍有4-5%,而1960年代前中期不到2%),一旦经济好转,通胀就容易反弹。
以史鉴今,在当下美国通胀的高度和宽度又一次向大通胀时代靠近时,虽然今天的美联储治理通胀比1970-1980年代更具有信服力,但也不能仅只关注通胀高度的回落,也应该关注通胀宽度能否随之而收窄。
因此我们理解6月鲍威尔在众议院所说的“明确的证据表明通胀正在以令人信服的方式下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一是核心CPI环比能不能回到0.2%的正常水平(今年1-5月美国核心CPI环比均值为0.5%,疫情前近四十年均值约0.2%,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段时期1992-2000年、2003-2006年、2015-2018年的环比也是0.2%;1970-1982年是0.6%;1957年至今,核心CPI环比超过0.5%的月份占比不足20%);二是通胀宽度是否能明显收窄(1990年代中期以来,涨幅超过2%的项目比例是40-60%,目前在85%左右)。
通胀宽度与长端利率的关系
1980年代以来,全球逐步迈向低通胀时代,长端利率与通胀宽度和高度的关系逐渐钝化。但随着疫情后全球通胀走高及宽度走阔,相比以往阶段,长端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变得紧密,且通胀越高、越宽,这种联系会更加紧密。
疫情以来,美国长端利率对通胀走势最为敏感,通胀宽度及高度对长端利率的解释力度高达60-70%,而2000-2019年仅不到20%。其次是德国,疫情前德国长端利率与通胀宽度及高度的走势是相反的,疫情以来两者关系转正,通胀宽度对长端利率走势的解释度达到30%以上,通胀高度对其的解释度达到50-70%。只有日本的长端利率对通胀变动的反应并不明显,一是日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是通胀较低,通胀宽度也未明显走阔。
往后看,欧美的通胀走势的预测难度大幅增加,通胀超预期的概率在提升。不管长端利率更多地是反应实际的通胀走势还是通胀预期,当下而言,在欧美通胀存在强不确定性、未来通胀超预期概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大幅收紧带来欧美经济衰退的预期,当下就过早地押注长端利率的走向,风险性极大。因为在市场上,过早的正确可能也是一种错误。
从通胀动态理解美欧日央行的政策选择
当下美联储和欧央行面临着四大困境:1)通胀面临的供给冲击何时消退尚不可知,而任由负面供给长时间冲击通胀,即使是短期的负面冲击也有可能推高中长期通胀预期,进而导致趋势通胀中枢上行;2)涨价压力正在大幅扩散,通胀快速变宽,涨价压力渗入到更具粘性的核心商品和服务部门,由此,通胀压力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3)虽然目前表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正在陷入工资-价格螺旋的证据不足,但不应低估出现工资-价格螺旋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薪资大幅上涨以及一些劳动力市场机制(工资指数化、COLA条款等,使经济体更容易陷入工资-价格螺旋,让通胀变得更加顽固)变化的潜在压力;4)央行在短期内几乎无法应对供给驱动的临时价格冲击。只能单方面地影响需求来改变供需格局,从而影响通胀。
因此,对美联储和欧央行而言,只能通过货币政策大幅快速收紧,大幅杀需求来降低通胀。并且我们认为,为了防止通胀固化,在看到通胀下来之前,央行不应该也不能停止货币政策的收紧,即便这样会大幅错杀需求,进而导致经济大幅放缓甚至衰退。美联储在1970-1980年代期间既要“降通胀”又要“保经济”的政策思路使得隐含通胀目标从1959年的1.25%上升到1970年代中后期的8%以上。如果美联储坚持大通胀时期前的隐含通胀目标,美国在1970-1980年代期间的CPI同比峰值不会超过4%(Ireland(2005))。
但日本是例外。对日本而言,鉴于当前通胀形势尚不严峻,最好的做法仍是等待供给修复+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从而实现通胀中枢提升+居民对价格上涨容忍度增强+产出修复的情景,也正是日央行目前正在做的和所希冀的。
因此就美债利率而言,在中期纬度上(未来半年到一年),美国资产才有“由股切债”的主逻辑。因为美国需求被超杀是大概率事件,美债利率短期会先继续反应政策收紧和高通胀,随着中期维度美国需求被“超杀”开始得到验证,才有望进入新的下行阶段。
风险提示:发达经济体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超预期。
报告正文
2021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快速上升,达到最近三四十年来的新高。美国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是近四十年来新高,仅次于1970-80年代大通胀时期;欧元区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也是有数据以来的新高(1997年);撇开2014年上调消费税率的影响,日本CPI同比也达到近二十年来的高位。
德国的情况与欧元区整体情况类似。
就美国而言,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图43a),疫情后美国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上移,需求扩张强于供给收缩,带来了更高的物价与更高产出的结合(图43b的P1Y1组合)。对于美国而言,最好的路径是供给缓和+需求边际回落,实现温和的通胀与经济扩张(图43c的P2Y2组合)。
对日本而言,与美国、欧元区不同,日本的需求曲线可能是曲折的[1]。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图45a),疫情后日本的需求曲线小幅右移(内需对政策刺激不敏感)、供给曲线小幅上移(日本受到的供给扰动弱于美欧),带来了相对较高的物价与产出收缩的结合(图45b的P1Y1组合)。
但日本是例外。对日本而言,鉴于当前的通胀形势尚不严峻,最好的路径仍是等待供给修复+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宽松(目前日央行也是这么做的),从而实现价格上涨+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容忍度提高+与产出修复(图45c的P2Y2组合)的情景,而这也正是黑田东彦在《日本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思考》一文中所希冀的。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13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通胀“宽”度已达1980年——美国通胀的另一个视角》。
【首席大势研判】
宏观将进入“高能三月”,六大问题迎来答案
外汇准备金率调整表明政策开始纠偏汇率——再论汇率年度级别拐点正在形成
变调了,四稳联奏——十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与降准假如我是美联储,转向的“剧本杀”怎么玩?——美联储转向行为推演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财政看明年,货币话不多,减碳被纠偏——八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大宽松”的梦需要醒一醒
不是你以为的“松”——7月7日国常会点评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从“里子”怎么看出口?
中美5月“松”的不同,未来也不同涨价的丈量关注一个全球资本市场脆弱性指标政策基调稳定,核心词在均衡——五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PPI、股债影响远眺比近观重要谁是股债双杀的凶手经济能更好吗?股票还能更贵吗!美元、美债、大宗三反弹组合或正在靠近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加息周期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周期股从涨到赢,号角正当时——从宏观利润分配角度看周期边界【“当宏观可以落地”2021培训系列】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
“卡脖子”商品可能有哪些?——从5000多个贸易品讲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七问七答——“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二100个商品占三成——“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三【2021“与通胀共舞”系列】【“碳中和”系列】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各省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对制造业投资影响初探
一“碳”究竟——碳中和入门核心词典
中国的“碳”都在哪里【出口研判系列】
出口份额的提升是“永久”的吗?——出口研判系列一
出口韧性:两股力量在“掰腕子”——出口研判系列二
三个问题理解出口和出口交货值的差异——出口研判系列三
三季报简评:出口好转,谁在收益?——出口研判系列四疫情后出口的两张“皮”与三阶段——出口研判系列五吃草买要吃“尖”——中国出口再超预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系列六全观189类重点商品份额变化情况——基于2000个贸易品的分析&出口研判系列七谁能打赢“出口份额”的“保卫战”?——出口研判系列八
外需变化是“表”,结构变化是“里”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周报小专题系列】
20210620—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改革意义大于调息意义
20210127--城市分化、纠偏不够、出口仍强——春节的三个核心词
【央行双周志系列】
疫情后美国贷款展期政策的使用与偿还特征——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8期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超额储蓄及疫后消费——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7期
IMF与WTO如何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6期
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化与溢出效应——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4期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估?如何演化?——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3期
全球低利率时,各国是否应该增加债务?——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2期
【海外双周报系列】
法律声明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