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不能移,十万+不能屈”(杜课400期寄语)

2017-12-24 杜骏飞等 杜课

编前语

今天,杜课迎来了四百期,我们征集了粉丝心目中的“杜课年度汉字”,来总结一年间自己对杜课的印象和得到的收获。杜老师也为四百期写了寄语。让我们来看本期杜课吧。


今天的内容目录如下:

1、杜骏飞:“流量不能移,十万+不能屈”

2、粉丝心中的杜课年度词(精选)


“流量不能移,十万+不能屈”


杜骏飞


今天,杜课四百期了,借此机会,说一点最近的所思所想,如题。


谈论咪蒙现象和新闻算法逻辑的时候,同学们不止一次地问我,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和大势所趋。以下是我的基本判断:


这是什么样的“文化”潮流和大势所趋?


这是一个人民只知道咪蒙不知道弥尔顿的时代,这是一个读者只选择十万+不选择十万个为什么的时代,这是一个资本只认流量不认质量的时代。


这也是papi酱充当评论家、“得到”充当大学、周小平充当意见领袖、算法充当新闻主编的时代。


简言之,这是一个资本与“大众传媒”合谋的时代,而所谓“大众”,则因为媒介技术原因,被“流量”所绑架,被娱乐所吸引。


考虑到社会的群体动力机制,这种合谋绑架的态势是加速运行的。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新闻、艺术、教育都在纷纷崩塌,不再有人含英咀华,也难得有人永葆人文初心。


精英节节败退,商业高歌猛进,纯粹的思想、纯正的艺术,再也难以受人尊敬。


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人文力量能同时对抗资本、大众和媒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流量是万恶之源,10万+是理性公敌。因为它们就是这一幕时代剧的真实布景。


更准确的说,追求流量,也许会不得不丢弃朴素良知,追求10万+,很可能丧失纯粹理性。


于是,精英阶层每一次对流量、掌声、点击率的屈服,都是在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人文艺术、文化学术的每一点对资本逻辑和世俗压力的迁就,都是对大众利益和其自身的否定。


但不迁就则意味着枯竭,不屈服则意味着死去。


于是,同学们问我,怎么办?杜课的编辑们也曾问我,我们的公号是否要在选题、文风和观念上有所妥协,是否能同时考虑质量和流量?


我要诚恳地说,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一般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你选择了人潮汹涌,那就只能随波逐流;你选择了挥金如土,那也就难免纸醉金迷。


正如你选择了做李咏,那就难以做李白;你选择了做盒饭,那就难以卖鲍鱼;你选择了要迎合大众,那就难以守脑如玉。


结论是:如果你是一个知识人,你选择了知识人的人生道路,那就只能把自我认同作为自我解脱铭刻在我们的内心。


对于个人,这种解脱之道是: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对于知识界,这种解脱之道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回到杜课寄语这个话题。


杜课还有六百期,未来会怎样?我的答案是:我们还要和从前一样,流量不能移,十万+不能屈。想我所想,写我所写,教我所教,行我所行。


所以,未来的六百天,我们还会在一起。


谢谢大家。



400期粉丝感言精选


@陶点点

 

心中的杜课年度汉字:理性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这是我想说的关乎智慧的一点。 ——伯特兰·罗素

 

杜课让我学会了正视但不盲从于感性,向追求客观事实的理性方向思考。



@橘了个橙子

 

心中的杜课年度汉字:反思

 

杜课的第388期提到了人生精进的五大要义,其中一个要义就是要自我监控。可是很少人能做到真正的自我监控,我也不行。但是,每次看到杜课内容中触发我心灵的地方,我都会进行比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也许我自己很难做到自我监控,但是,看到杜课打动我或者感染我的地方,相当于帮助我进行自我监控。所以,感谢背后每日坚持不懈的杜老师和小编们,因为你们,成长了我们。



@不破

 

心中的杜课年度汉字: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表象、立场、情绪所蒙蔽。沉静、理性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文字,显得弥足珍贵。但是这类文字有个问题:因居庙堂之高所以离民之远,学术界自有的一套话语体系,很容易让普罗大众产生一种疏远感。而杜课给我的感觉,是在努力打破这层次元壁,使得既学术,又有趣;既睿智,又亲民;既理性,又不失理性。



@身骑白马探花郎

 

心中的杜课年度汉字

 

诗以言志,老师在今年的杜课里没少写诗。

 

老师也善写诗,诗人杜马兰之名比学者杜骏飞之名更早显于世,一本红皮的《合唱团》更不知摆在多少长发少年的书桌上。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少有读诗作诗的人了,我们习惯插科打诨游戏时间,再也静不下心来读几行诗了。

 

现在,杜课里有诗,杜课里不止有诗,每日里花上三五分钟看一看杜课,读一读杜马兰的诗,静一静自己的心。



 @芒果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冷静

 

我不太记得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一切皆被允许”的虚无主义的年代,不管理性受到多么强烈的质疑,都是渺小的人类最后的凭借。我还记得杜课有一期谈“代际关系”,当时有同学问为什么父母那一辈人总有一些“陋习”,比如抠门,杜老师的回答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些“陋习”,因为上一辈人代我们经历了。答案是简单的,但是如果没有想到,就会钻进思维的死胡同。学新传的学生会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面向。有时会非常非常沮丧,但是,不能陷入“习得性无力”状态,不能因此而“犬儒”。当热点事件发生时,杜课会在喧嚣中给予冷静的、别样的视角。感谢与杜课的相遇!



@胡园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慎言

 

时间的脚印深深浅浅,未发觉转眼间,已临近岁末。今日杜课恰逢400期,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不禁升起一股不输于寒冬之阳的暖意。

 

我心目中的杜课年度词有很多,因篇幅有限,暂谈“慎言”。

 

“慎言而笃行,君子矣;妄言佞语者,虽非匪类之,不中而不远矣”。“慎言”作为古仁人推崇的道德标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仍然适用,甚至,今天更加需要重视它的意义。

 

君子慎言,小人妄言。后者在如今最常见的表现便是:网络掐架和网络暴力。杜老师除了对“微博掐架定律”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还在杜课多篇文章里提出告诫:情绪化的宣泄容易,理性克制的发声却需要艰苦修行。

 

每每公共事件牵动人心,群情激奋,有谩骂者,有造谣者,有“人肉”者,更有坐拥庞大粉丝群的自媒体为赚取流量,剪裁事实,煽动情绪。其实,面对真相尚未完全明晰的热点,我们不缺关注,不缺观点,不缺情绪,更不缺朴素的正义感,我们缺的是不够用的真相,不急躁的指责,不冲动的批判。

 

慎言笃行,知行合一,这是我从杜课学到的重要一课,愿与诸位共同努力。



@小黄同学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读书

 

一直盼望习得像杜老师那般敏锐的观察的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运动,于是我企图通过社会学习的机制,每次听杜老师上课时,将杜老师作为我观察与深描的对象。

 

以下是我简要的观察报告:

 

第一,善用视觉化的思维,描绘头脑中的图景,使发言变成看图说话。

第二,将大量的带宽用于观察与思考,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不能占据过多的带宽,这意味着要具备从容的心理素质。

第三,适时巧妙地抛出提问或反问为自己创造思考的时间。

第四,语速适当减慢。

第五,“恋爱”是万用的应急案例。

第六,沉浸于语境以接续思考,跳脱出语境以系统观察。

 

以上,或许是杜老师课堂上常用的观察与思维方法,遗憾本人在尝试实践上述方法的过程中,远不如老师那般灵巧。可以说,我这持续四个月的“田野工作”所总结的观察与思维方法是工具理性的高扬。回归问题的本质,这仅是一条微不足道且显而易见的“强理论”,那便是:读书永远是精进的通途。



@素语玲珑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理性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几乎到了随性的地步。杜课给我最大的体验大概就是让我领略了“理性”的力量与美。

 

是的,理性也是有美感的。

 

数学大师欧拉说过:“数学家就是艺术家,像是米开朗琪罗躺在教堂的天花板下,以无尽的热情,一笔、一笔表会出最精确的图画。”理性的力量正在于此——明辨的思维与清醒的认识赋予了感官刺激以骨架,使我们能够将表层的知觉延伸为更深层面的觉知,带我们领略混沌的情感中细节之处的幽微的美。人类的艺术更是离不开理性的光辉,毕竟历久弥新的事物,越是需要学习才能真正地懂得与欣赏。



@孔德淇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专业坚守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各路意见领袖和营销大号炫异争奇,俨然执掌信息生产和传播,谣言谰语越喊越凶险,相比情感和观点,真相有时变得次之,颇有举世皆浊之感。而传统媒体和专业记者似乎难于投足。

 

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比懊丧:传统新闻人真的会死吗?我们该怎么处理情感与事实?

 

过去一年,杜老师亲撰雄文,呼唤专业坚守,从《“江歌案”评论指南》《暗黑的红黄蓝》,到《为什么还会有“传统新闻人”?》《咪蒙应该知道什么?》,力图让思考回到理性的起点,在“以正视听”方面足资借鉴。

 

诚如杜老师所言,面对传媒的变局,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坚守。“专业”的缺乏让我们更加珍视专业对于真相、对于时代的意义,而邪破正显、功不唐捐,价值将自显于社会中。



@Hummy

 

心中的杜课年度关键词:照拂

 

在我眼里,杜课最让人感到意外和感动的地方,是它居于南大一隅,却能将视线投射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网上网下热点焦点事件中的“照拂”之心。

 

江歌案在舆论场上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江歌案评论指南》说道“我们必须铭记,比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还原事实”,呼唤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的理性主义;

 

豫章书院事件令人胆寒心颤之时,《是谁把孩子送进豫章书院?》说道“一个良善的社会,应该好好关心一下这个教育底层的孩子,因为他们在这些学校中,得到的并不是爱,而是害,得到的不是教育,而是管制”,拨云见日的指出父母不当行为背后的社会弊病;

 

人人都觉得人情淡漠之时,《拾荒者之歌》说道“穷人的一饭要苦苦寻觅,衰老的生命只欠一根绳索”,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又常常忽略的场景,那些在城市高楼阴影下匍匐前行的劳苦之人的真实生活,在那一刻,被文字的一缕阳光温柔的照拂。

 

这种照拂之心,难就难在,不仅要有换位思考的同理之心,还要有抽身事外的理性思维。而这,不也正是杜课的可贵之处吗?



@汤丝敏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解构与建构

 

其实近些年来做情怀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了,不仅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有些扰乱人的心智、打破人的价值观。虽然我关注的公众微信号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右上角都是有个小红点的,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

 

每天必点的公众号数量少之又少,加上读研究生后更无暇去浏览一些鸡汤文或街角故事。在我必点的公众号里就有“杜课”。今年的杜课与去年不一样,与其他公众号更不一样。要说起今年的杜课年度词,在我心中必然是:解构与建构。

 

当大部分公众号在做现象的时候,杜老师会很理性的理清思路辩证思考现象背后的真相,用解构的形式让吾等容易被现象左右的小辈们看得清楚,不冲动不盲目。比如对“红黄蓝”的追问。

 

当大部分公众号掉书袋讲大道理的时候,杜老师会用最生动且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建构出他想讲明白的道理。比如他总拿他家的猫举例,比如教室里的三个“我”等等。而且今年的杜课还建构了新的制度,找同学提问——问出心中困惑。通过建构这样的对话场让大部分有同类疑惑的听众都能解惑,而且有贴近性和针对性。

 

在解构与建构间流露出的是杜课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杜老师对所有杜课迷的悉心指导。杜课是在重建巴别塔求得真知还是推倒巴别塔解除交流的无奈?二者其实皆可,但感觉杜老师要做的会倾向于后者。

 

祝杜课越来越好!!!



@李想俣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等待

 

对我来说,杜课的年度词语是“等待”。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中,杜课与它的粉丝们一起经历了太多与“等待”有关的人或事。在我眼中,杜课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一向是等待事实、不赶热点。这种“等待”的态度在过去的一年中,依然被遵循,但是也有例外。杜课今年最让我感动的三篇推送之一,便是江歌案之后杜师写的评论指南。这次破例“蹭热点”,是为了让教会读者如何看待热点,是为了告诉我们公共事件评论的基本信条。

 

杜课中有“等待”,新闻界同样有。过去的一年中,三色的硬盘和流离的北京,都让我们感到无奈,同时也都需要我们等待。

 

在红黄蓝事件之后,杜课的推送中有这样两段话,在这里复现给大家:

 

“一切赢了我们的,都会输给时间。我们所有的存在和坚持,都是在等待时间的证明。”

 

“我们不知道星星有多远,也不知道为下一代创造美丽世界有多难。如果他们的身边竟没有人,我们便是他们命运中唯一的可能。”

 

在这里,“等待”也是希望,是保存火种,以逾越凛冬,是面觌深渊,仍心光常绽。



@顾旧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良知


从去年十二月末的罗尔事件,到今年的江歌案,杜课在过去的一年中,曾为各类事件发出过大大小小独特的声音,也曾用一个个人物故事向我们传递可贵的精神品质,也曾从专业主义的眼光分析过各类媒介现象,探讨过传媒的格局和未来。


作为读者,我曾醍醐灌顶于《江歌案评论指南》中老师的理性睿智,也念念不忘《薄情世界生活指南》里老师的温柔善意;曾备受鼓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意》里老师对专业和理想的坚持,也感动于《一个教师的自白》里老师的赤子之心。


我想这些文字令人难忘,不仅是它的词藻和修辞,更是因为每一句背后投射出的有温度的良知。“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杜课在我心里敲下的,是对良知的追求和坚持,是努力“致良知”。



@不曾漂泊丶亦自流浪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与杜课相识是来自朋友圈的缘分,关注杜课却是因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帕斯卡尔讲人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深以为然,人的傲于万物的尊严即在如此。博学与笃行我认为是个体要求进步的内驱力决定的,而审问,慎思,明辨(我肤浅的概括为思辨)却是一种能力,一种自由之思想,是需要学习的。感谢杜课~完善了我思辨的能力。



@書琪


心中的杜课年度词:关怀

 

杜课和其他公众号相比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射向人的内心,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元能力、发现自己的弱点,在舆论的漩涡中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独立的人格;而且广泛地照耀着外部世界,教我们学会怜悯,以一种理性的视角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丑陋。正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第368期的标题“我在意你”,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四个字。杜课带给我的意义,正是教我学会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关怀社会。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鲁迅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记者节答问 颠倒之思 感恩节我们能为无家可归者做什么?情淡如水 为师三十年 诗的疑问 我们终将成为娱乐本身


关注豫章学院(上)(下)虐童事件:五个基本问题当“剁手”成为命运“江歌案”评论指南暗黑的红黄蓝“红黄蓝”事件:课后问答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黑暗森林,光明森林忘人,忘我,然后演讲时间穷人不要用“恐老”来遮掩平庸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小蓓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