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 |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宋·杨公远《三用韵·其三》


秋分节气到了,世界又多了一点凉爽,满目又多了一点秋意。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在北半球,秋分之后,天气越来越凉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即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所以秋分实际上是一个“千里人俱共”的节气,中秋节就在秋分前后。人要团圆,植物也到了成熟的时节。


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累累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人们载歌载舞,尝新果、品美酒,庆丰收、话桑麻,恰逢其时。于是,自2018年起,秋分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十四节气,是先辈们的劳动智慧,是时令的行动指南,亦是独有的生活美学,甚至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一年四季,春秋更替,二十四个节气不断运转。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是,二十四节气背后也有二十四种应时而生的植物,处暑有鸡头米,立秋有黄山栾,秋分则有银杏叶。

有一本“中国最美的书”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从身边的植物入手,介绍了应时而生的二十四种植物,它就是《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



◎节气、植物、美文、人生

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种植物,二十四篇美文,二十四段人生。

书名之所以叫《植物先生》,是因为本书作者袁明华就是一个热爱自然到近乎“疯狂”的人,为了研究植物,他走过七大洲四大洋一百二十多个国家,沿着“植物猎人”威尔逊的足迹,孜孜不倦的追寻心中的植物。也因此袁明华被他的小孙女小蛋白称作“Mr. tree”,因为:“外公喜欢树,他知道所有树的名字。”

这是“科普打底、人文培土、地标导航、游记呈现”的二十四种植物,也是包含作者情感与记忆、收藏了时间和空间的二十四种植物,更是寄托希望和勇气的二十四种植物。

正如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到:“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二十四种植物,二十四种定制纸张
 
除了内容的硬核,植物先生更在设计与工艺下足了功夫。
为了将二十四种植物融合到二十四种纸张中,设计团队辗转行程上万里,最终邀请到全国手工纸联盟负责人、清华美院原博教授把关,对二十四种植物一一进行分析,历经多次打样,研发出了本书用到的包括花叶纸、果实纸、原皮纸、染色纸、水印纸在内的二十四种定制纸张。

◎艺术名家亲手绘制二十四幅植物大图
为了更好地呈现效果,特邀请著名艺术家李渐明亲手绘制二十四幅珍藏版植物大图,色彩温润典雅,逼真还原大家画作,撕取后还可自行装裱。
从认识一棵植物,开始认识整个世界。这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美的享受!

◎全手工装订,58步手工配页程序
传承千年的造纸与装帧工艺,应用千年的二十四节气,加上繁衍生息千万年的二十四种植物,《植物先生》这本书,是一座纸上植物园,更是一件“诚意满满”的艺术品。

《植物先生》采用传统古线装的装订方式,全手工装订,全手工配页,共计58步手工配页程序,三孔古线装,纯天然麻绳书口,三方磨毛边,呈现自然纹理,真正做到了形神统一。


从内容到设计,从选纸到印制,从装订到最后成书,《植物先生》的每一步都包含着匠心之诚,每一页都体现着独特的自然美学。

◎绝版复活,充满爱的植物研学课
然而遗憾的是,本书已绝版许久,尽管仍有许多书友四处求购,网上二手书的价格也一度飙升至500多元甚至700多元。因为手工纸艺的复杂,出版社只能用已有的手工纸原料来印制,原料用完后,这批书也将成为绝版。
先知书店联合出版方,历经半年,终于绝版复活本书,仅158元,不容错过。

本书不但适宜珍藏,闲暇时悠然品阅;更适宜赠礼,送给孩子,送给父母、送给师友——与他们同享自然之韵,一堂充满爱的中文植物研学课。因为纯手工制作,现货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梁晓声: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叔本华逝世163周年 | 人生在世,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张鸣:我们这些经过十年“洗礼”的人,有时显得特别畸形
9·18: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一位日本女学者的答案
陈丹青新作·签章版 | 十年潜心之作,陈丹青文章精选合集
凡是远离俄罗斯的国家,都好起来了
雷蒙·阿隆:作为公民,我只有心灰绝望
不可遗忘的昨天——中国转型时期的肖像
鲁迅 | 即使有人不喜欢,但他仍然超越了整个时代
不止于美 —— 书,是用来“享受”的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先生》:山高水长,追一追他们的背影
陈寅恪眼中的敦煌美
张爱玲逝世28周年 | 一个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
残雪 | 从长沙到北京,从裁缝到作家
孙郁:挣脱历史的灰色之影——不当谋士,不随流俗
最后库存 | 台湾人文摄影第一人,不可错过的纸上盛宴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民国奇案:“弱女子”如何掀翻“大人物”,还能功成身退
唐小兵:20世纪中国一个云南家族的历史、记忆和反思
南渡北归的命运:是宿命,还是因果
被误解的鲁迅:“好玩”的人,在于懂自嘲,知进退
二十四节气 |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七夕 | 爱的最高表达形式是什么
一百年前的老北京,美得简直不像话
《父与子》:不朽经典的背后,是一位漫画家不屈的灵魂
49年以来最真实深刻的影像:人的神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好坏
独木不成“林”: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书生报国终自毁:浊世里的清流,权力场的悲剧
北岛: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北去来辞》: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被刀郎写进歌里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陈寅恪盛赞傅斯年:天下英雄独使君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无法被文字记载的历史:1844-1879年镜头下的中国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堪比《白鹿原》的“四棵杨”:直面动荡、复杂、禁忌的30年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在荒诞中反抗,在绝望中坚持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野夫:人生如戏,“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余下只有噪音:大音乐家马思聪,当年是怎么“润”出去的
生前赫赫、身后寂寞——近代史上的“失踪者”
史学界的拓荒者赵俪生:一个人的劫难,有时也是时代的一曲悲歌
温家宝:忆耀邦(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王瑞芸:懂得了人心,也就懂得了艺术
林贤治:时代的转折如“悬崖上的树”——苦难的见证,也是顺从的见证
白先勇:母亲命运的起伏,跟父亲的一生荣辱息息相关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老照片欣赏|上海滩一个世纪的风流
偌大的燕园,为何容不下一个司徒雷登
陈丹青:因为艺术,罪恶好像被历史原谅了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