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 | 景文:我要读书,拒绝了“铁老大”的“铁饭碗”

景文 新三届 2021-04-24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景文,真名陶冶,陕北老知青,北大附中初中67届毕业。在陕北插队4年,后招工到汉中工作5年。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现已退休。

原题
一个知青的求学历程
上大学还是招工



作者:景文



我在陕北的谢幕之作——壶口钓鱼

由于当年延安非常贫困落后,几万北京知青插队,对当地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极度贫苦和自然条件恶劣使很多知青甚至难以生存,吃不饱饭,甚至连水都喝不上,甚至有女知青因为无力到沟里担水饮水困难不得不嫁给农民的事情发生。

为了解决北京知青的困难,1970年北京革委会派出了1300多名干部到延安地区管理和帮助知青,基本上做到每个大队派驻一名北京干部,与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安排大规模招工解决和消化数万北京知青的就业问题。

但从第一次招工的结果看,很可能最后演化成解决了当地青年的就业而北京知青招不上来的局面。所以第一次招工之后,招工的推荐和分配权转由北京下放干部掌控,全部名额用来解决北京知青的就业问题,此后招工,除了少数县级领导的子女外,一般当地干部和老乡不能插手。

1970年夏天的第一次招工,使知青们的心态起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有门路走后门当兵的知青,对此无所谓。

而像景文这类家里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死心塌地干活的人,干起活来倒更踏实了,原本前途渺茫,现在好好干就有希望招工了,更要好好干活,好好表现了。景文1970年拦羊,1971年育头毂(喂牲口),分别出工350多天和330多天,是正正经经地下苦了。

原本是顽主和有点劣行的知青,经过一年时间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懂事了,而且招工让他们看到了只要好好干就会有前途,纷纷收束心性,下苦劳动。这些原本有些顽劣的小伙子们在北京大多是劳动人民出身,一旦正经干起来往往更能吃苦,更能干,老乡们不管你过去是个啥,只要能下苦就是好娃,干得好,村里就好评如潮。景文就认得一位原本有些“顽”的知青,下乡头一年悠悠荡荡,第二年就下苦劳动,第三年就当上了生产队长,由于吃苦耐劳,重活累活带头干,在社员中威信很高。

驮水和挑水上坡 前面是程为平,后面是景文

 
1971年,铁四局电气化工程处来招工。当时全国只有“宝成线”一条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工程处在宝鸡,交通四通八达,是“铁老大”,(铁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当年非常牛气,职工皆以铁老大自居。)又是国家铁路电气化的独生子,是个好单位。

但这次招工这次谁也不用操心,不用报名,不用推荐,等北京干部分配,等通知就好了。壶口公社去了几个男生,有桑柏的李治安、孙福江,乔楼的张冠群和丁塬的余小华等人。

这次招工景文虽然榜上无名,但心中更加安定,照这个局面看,招工年年有,只要好好干,前途不愁。

这次招工景文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大收获。与景文同村插队的张启疆同学参加大队的农田水利建设队到丁塬村去修水利,他遇到了这次招工去了宝鸡铁四局电气化工程处的余小华的姐姐余炎大姐,她说余小华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堆书你们要不要,张启疆同学就全部拿回来了。回来一看全是古典文学书籍,在当时绝对买不到的。

后来这些书就留给了景文,这批书成了景文当时的精神食粮。到现在景文还保留了一些,昨日在书柜中点看一番,还保留有李白诗选、苏轼诗选、元(稹)白(居易)诗选、词律(4卷)、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资料等。

时在西塬村的赵晨同学是景文的崇拜偶像。他劳动之余钻研古今中外的经典,毛笔字刚健有力,写古体诗一挥而就,下笔如有神,真所谓诗书耕读。景文也跟着看一些古典文学,虽然毛笔字写不好,诗也不会做,但对心性修养还是大有好处。

1971年秋,北京干部通知景文和于今道号“壶口钓鱼”的许同学到公社有事相谈。在公社见到了壶口公社北京干部组的组长老王同志。老王同志说,考虑到你们两位一直干得不错,这次“梅七县”铁路汽车修理厂招工让你们俩人去,怎么样?

老王同志先问壶口钓鱼老兄,壶口钓鱼老兄表示愿意去。再问景文,景文干脆地回答,我想上大学,我先不考虑去工厂。

当时毛主席的“7.21”指示已在报纸上发表,第一批试招的工农兵大学生已在大学里就读了,大学要恢复招生的消息已被确认。景文一心想的就是要上大学。景文是一个思想简单的人,对老王的问题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直通通的,像丢石头一样生硬。

老王同志感到非常意外,劝了景文几句,景文态度坚决,先报考大学,上不了大学再考虑去工厂的事。后来听说,老王同志很生气,对景文的评价是,好高骛远,最终要吃亏的。

现在想想,这景文也太不识抬举了,当时无论是谁放到老王的位置上听到景文的回答都得气得够呛。多少人挤破头都招不上工,让你去,你还不不去,还要考完大学以后再说,你以为你是谁?那招工名额又不是你景文的私家财产,想要就要,想不要先放那等你有空了再要?

回到村里后,景文和壶口钓鱼老兄分析了半天,觉得那个厂子肯定很差。“梅七线”是由耀县的梅家坪到铜川的七里镇的一条100多公里长的铁路支线,修了好几年也没竣工,被戏称为“没期限”。

本村的插友何春明同学和村里的几位老乡去过梅七线出民工修铁路,对那个地方印象极为恶劣。那地方山大沟深,自然条件相当不好,更可怕的是,那地方不知道有什么地方病,农民平均每家里都有一个傻子。壶口钓鱼老兄左思右想也反悔了,第二天景文陪着壶口钓鱼老兄又跑到公社。

当壶口钓鱼老兄向老王同志说不去梅七线铁路汽车修理厂时,老王同志非常生气,说已经报上去了,不能不去。壶口钓鱼老兄想起这几年在农村受的苦,真是满腹冤屈,滔滔不绝地抱怨:当年我们被骗到这来了,现在又想骗我们……以至后来大放厥词,说一些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现在看来全是真话的“反动话”。

听到这些“反动话”,老王同志和副组长老陈同志赶快严厉制止,景文看势头不妙,也赶紧拉住壶口钓鱼老兄,连说算了算了。

最终壶口钓鱼老兄满腹牢骚的去了梅七线铁路汽车修理厂,去了以后一看果不出所料,地点在大山沟里,厂房和宿舍都是大席棚子,壶口钓鱼老兄恨不得当下打道回村。当晚一进食堂,迎接他的是一大碗粉蒸肉,这一年(1971年)的春,天壶口钓鱼老兄在桃曲村可给饿炸了,只有挨过饿的人才能体会粉蒸肉的诱惑有多大,壶口钓鱼老兄决定先吃了肉再考虑打道回村的事。

这铁路汽车修理厂既是铁老大,又有方向盘,当年都是腿长油水多多的行业,厂房虽然是破烂席棚子,搞点副食,办好伙食的本事还是有的。让壶口钓鱼老兄想不到的是以后每天晚上都可以吃上一顿粉蒸肉,对这位从黄土沟沟里出来的饿汉的心灵真是一个极大的抚慰,几顿肉食就愈合了壶口钓鱼老兄心灵的伤口,于是安下心来吃肉和工作了。

好在两年以后,梅七线铁路汽车修理厂搬迁到临潼火车站边上,壶口钓鱼老兄进城了,可以到华清池钓鱼了。临潼紧邻西安,靠着陇海线,风景绝佳,交通便利,真是风水宝地。听说壶口钓鱼老兄的工厂搬迁到临潼火车站旁边的消息,大家都羡慕不已。

至于景文的上大学梦,在来年1972年的春天破灭了。没上成大学,连边都没摸上,还要在农村继续下苦(劳动)。拒绝去梅七线汽车修理厂,结果大学没上成,工厂又搬到了临潼这个风水宝地让人羡慕不已。真是鸡飞蛋打。

1977年恢复高考,初中67届毕业实际只上过2年初中的壶口钓鱼老兄以同等学力资格满怀期望报名参加高考,但是临潼县招生办拒绝承认这位初中生具有高中毕业的同等学力,结果壶口钓鱼老兄被拒之门外,没能拿到准考证,痛失1977年高考良机。痛哉!痛哉!痛哉!

后来景文听到壶口钓鱼老兄高考报名被拒之门外的不幸消息,既为壶口钓鱼老兄痛惜,又为自己没去那个工厂庆幸,自己虽然也是初中文凭,好歹所在地政府认可同等学力,可以拿到准考证,有资格进考场。福为祸所伏,祸为福所倚兮。  南无阿弥陀佛!

景文读本

景文:1969,别了北京

站台暴揍嚣张的工宣队

北大子弟沈因力,

用智能设计了断绝望的青春

我们这一代人的失学和求学

陕北县城里的京城江湖

不拍砖直接挥刀

景文:300里风雪回村路

狼口夺羊,人狼大战,

陕北饥荒的真相

景文:灾荒年口粮月均17斤

忍饥受饿的日子真难捱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北知青

王骥:乡村造纸厂是读书小"淘宝"

杨春新:伪保长半夜偷了那根绳

杨春新:苦乐年华忆插队
成小秦:失学青年如何成"知识青年"
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
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
刘顺林:我们差点“放闷棍”劫道
曹钦白:想你时点点滴滴在味蕾
庞沄:陕北女子线线的故事
庞沄:陕北插队老照片的整理与思考
庞沄:姐姐和我的青春祭
庞沄:铁生,你从未走远!
孙立哲: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
王克明:对面山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北京娃娶了陕北羊倌的女儿

丁爱笛: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
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
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了家
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穿越时空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米鹤都: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

王新华:一点苦难 一点光荣
沈永兰,她的生命定格在下乡100天
义犬阿黄,一腔痴情等待知青们归来
蒋申松:陕北插队是最"接地气"岁月
顾晓阳:“窑洞”博士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跋涉五天之旅
吴乃华:馒头中的驴粪,漫漫回家路
吴乃华:在农村生病是要命的事
吴乃华:插队才知道屁股也可以做饭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