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代丨崔健:老子根本没变,你们变了吗?

行者老侯 新三届 2022-09-19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侯杰,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从事纪录片工作。


原题

崔健没变,我们变了!




作者:侯杰

原载微信公号老侯说事


4月15日崔健视频演唱会片段


崔健回来了,线上音乐会点击高达5000万。


我不知道歌迷人群构成,八十年代的老炮儿不会少,网上很多人说,听的不是歌,是记忆。


还是那个老崔,洗得发白的帽子上,缀着红五角星,那是很多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崔健:老子根本没变!


八十年代,忘了哪一年,同事给我一盒录音盒带,说是一个新晋歌手,特别与众不同。


我把盒带放进迷你单放机,即刻,整个办公室里的人都被一声喑哑的嘶吼攫住——“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老同志说,这是唱歌吗?这是吼。

的确,这不是唱,这是吼,可中国戏曲不就是吼吗?比如秦腔。

他吼得很有中国乡土气,像秦腔,像梆子,一下子把我扔到了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我好像看见一个戴着白头巾的陕北汉子,皮肤黝黑,脸上布满纵横的沟壑,他站在荒凉的黄土塬上,对着道道沟坎,高声嘶喊。


歌者引起我的好奇,细一打听,他并不是专业歌手,本职小号手。跻身歌手行列,纯属偶然。

那是一个歌曲音乐多元的时代。国门打开后,港台歌曲、欧美音乐进入中国。听革命歌曲成长的一代音乐人,从形式到内容,都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外来音乐艺术的营养,并开始在革命歌曲的胎盘里孕育新的婴儿,本土新流派不断涌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首先崛起的是西北风,一批唱西北的歌曲开始流行,而他被外国摇滚吸引。

摇滚的特点是心里想啥就唱啥,他除了吹小号,整天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就这样,《不是我不明白》诞生了。


那时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摇滚,听过披头士的寥寥无几。

《不是我不明白》唱法奇怪,但歌词贴地气,唱出青年人内心的迷茫。

他唱着这首歌去参加全国歌曲大奖赛,第一轮就被淘汰。他没气馁,坚持认为中国需要摇滚。

那时,他已经在小圈子里声名鹊起,纪念国际和平年的音乐会邀请了这个大奖赛首轮就被淘汰的歌手,就在这场演唱会上,他唱了《一无所有》,歌毕,听众起立以掌声向歌者致意——这个现象很罕见。

《一无所有》曲调来自陕北民歌,却开启了中国摇滚纪元。


我联系他要采访,他请我去听他的独唱音乐会。令我意外,当时的国家副主席竟然在前排就座。看了曲目单,我释然,上面有《南泥湾》。副主席就是当年延安大生产的军事首长。

翻唱红歌也是当时的一个潮流,那个时候,《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就特别流行。这一代毕竟植根于革命歌曲的土壤,潜意识里的旋律总会在脑际萦绕,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和对现实的反叛,又让那些熟悉的旋律被赋以新的解读。

当他唱起《南泥湾》,情况变了。随着歌曲的演绎,副主席坐不住了,那不是他熟悉的《南泥湾》,那里面没有“到处是庄稼”,也没有“遍地是牛羊”,更没有“陕北好江南”,那里面满是苍凉与悲怆、无奈与迷惘,怪腔怪调的歌声引起他内心不快,他愤然起身,扒拉开身边的工作人员,怒声说道:以后不要再让我听到他唱这首歌。


随后传来的消息是,他受到北京交响乐团最顶级的处罚——开除出团。

领导说,这个人有争议,不报为好。我的专访计划,也就搁浅。

那年底,“新时期10年金曲回顾”演唱会在北京举行,他以个人身份参演。计划中,他要演唱的是《一无所有》,但他登场后,灯光打到他身上时,观众发现他的眼睛上蒙着一块红布,于是,人们听到了《一块红布》。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作为歌舞团家属,居住在分配的宿舍楼里,他一定非常渴望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红布并不能解决他的现实需求,只是让他看不见现实而已。

他的个人权利意识已经觉醒,开始思考生活现实与政治宣传的冲突,那个年代,能有如此见解并敢于公开表达的人,除了写小说的王朔,就只有他了。

如果说《一无所有》是借景抒情,从《一块红布》开始,他的歌进入了寓言时代。那里面有故事,有人物,也有想法。

《一块红布》之后,《假行僧》《花房姑娘》到后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用他的话说,已经是“撒点野”了。

这些歌后来都收录在他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里。

我一直认为摇滚是最适合露天演唱的艺术形式,而且,摇滚的魅力不是展示和欣赏,而是互动交流。机缘巧合,给了他一次露天演唱并与乐迷交流的机会,他成了唯一一个在天安门广场演唱的歌手。


1990年1月,他为北京亚运会募捐,演唱会名为《从头再来》,全场一起高歌:“我想要离去,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

1990年底,我工作变动,和文艺界没了关系,也就不再去关注他的行踪。

其实,我是不太欣赏摇滚的,90年代的摇滚,属于黑豹,但我从没完整听过一首黑豹的歌,它引不起我的共鸣。

香港回归前,我去香港,发现有售他演唱会的影碟,就买了一个双碟装。



里面涵盖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曲目,如《红旗下的蛋》《解决》《最后一枪》《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可总觉得不如八十年代的歌曲那么犀利,至少不再像八十年代一样能打动我。也许是我变了,也许是他的锐气都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用尽了。

大概是2014年,听说他要上春晚,他参加了彩排,曲目依然是八十年代的开山之作《一无所有》,但最终没能通过终审。虽然一代代新成长起来的歌手都和他有过交集,而他依然不为主流接纳。

2021年8月2日,崔健60岁生日

线上重聚,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大家物质上不再一无所有,但“一无所有”的共鸣却更强烈。而对我来说,除了记忆,已没什么再能打动我。

八十年代,老崔有想法,我们没有,岁月沧桑,老崔没变,我们变了,老崔还是那个老崔,而我们却不再是当年的我们。

那些曾经的故人,不论当年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最后,都随着时光流去,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有想法者。

‍镜头里的崔健‍






30年前崔健和臧天朔等人








崔健和姜文



现场视频
崔健2006北京星光演唱会



崔健专列

花甲崔健:红旗还在飘扬,

摇滚老汉更有力量

刘瑜:我的早恋,就和崔健有关

陈原:1988年人民日报

为崔健和 《一无所有》正名


插图视频音频选自网络
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新生代文艺圈
顾晓阳:导演何群,一个有意思的人
王新民:陈凯歌张艺谋
当年拍电影“暴露阴暗面”
周大伟:悲观与乐观之间:陈凯歌之问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谁是最好影帝?
电影《黄土地》女主薛白不老的童话
谢园:棋王孩子王影坛封王
北京电影学院78级校友40年再相聚
彭小莲: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
张大青:我是怎么误入电影圈的
叶剑英之女揭秘《原野》被禁幕后
肖全: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
顾晓阳:顾城最后的日子
马雅:想当年,郭路生和他的朋友们 
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
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
陈凯歌:让人欺负惯了就成坏人了
陈凯歌:下乡时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西川:从北大出来的那一代人
嵇伟:沉默害羞的莫言,
也有蔫坏的一面
金弢 :莫言"哭"倒了柏林墙
鄂复明:"文革地下文学"
毕汝谐《九级浪》完璧再现
毕汝谐:关于《九级浪》的一段回忆
顾晓阳 :洛杉矶湖街客栈,
高朋满座一碗炸酱面伺候
我们的今天,得益于他们的昨天
顾晓阳:洛杉矶,乡愁变成数码的
顾晓阳:顾城最后的日子
顾晓阳:先锋小说家马原
张抗抗:无法抚慰的岁月
张抗抗:被抄走的日记,
11年后“漂流”回来了
方方:提起笔我就是悲观主义者
方方: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坚韧
迟子建:对方方的一次写生
查建英:那的确是一个浪漫时代
金弢:诗人舒婷与莱茵河的红草莓
张洁:带着沉重翅膀扑进无字文坛
路遥在德国被偷300美金之后
徐晓:我的朋友史铁生
北岛:七十年代记忆断章
北岛:我的八十年代
诗人芒克:我完好无损地活到现在
周舵:当年最好的朋友诗人多多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心路历程
甘铁生: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开心年月
《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考
启麦:解读地下文学《决裂·前进》
王小妮:我们身上的暴戾

王小妮:80年代没有传说那么美好

王小妮:文革这代人的悲哀与自救

徐敬亚:我的诗人妻子王小妮

柴静记野夫:日暮乡关何处是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侯杰:站在桌子上的大使夫人
卢新华与"伤痕文学"的应运而生
王家新:我的八十年代
黑马:1977文青们的春播秋收 
李昕:我的红卫兵梦,
提心吊胆的"冒牌"日子
李昕:我的吊诡人生
邢仪:路遥,我同学嫁的那个陕北青年
路遥:我整个少年时代,
都像是在爬下水道
扼杀路遥的,是失败的知青爱情,
还是致命的遗传基因?
冯骥才:无路可逃,墙缝里的文学
冯骥才:无路可逃,抄家与结婚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冯骥才:一个8岁的死刑陪绑者
阿城印象:兵团知青“故事大王”
阿城:“文革”结束,
大专院校进了一大批社会油子
阿城:鲁迅这"硬骨头"为什么老要走?
顾晓阳:洛杉矶的家被盗,
阿城哥几个成福尔摩斯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