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谈外交 | 交流没有“技巧”(下)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交流没有“技巧”(上)
正文
“每一分钟都是计划好的”
人际交往是带有目的性的,需要考虑效果,也有个时间利用率的问题。谈话时把问题讲清楚,向对方传达了你想传达的信息,你高兴,我也很高兴,这就是“效”,有效果,有效率。
我从国外工作回来,发现国内举行国际会议时,有一点我不大满意。我们把外宾万里迢迢地请来,在早上开会。一个人精力最好的时候就是早上了,可是我们经常是在早上精神最好的时候介绍主席台上的人,有时候10个,有时候8个。每介绍一个人,就把全部头衔都念一遍,而其实很多头衔大家都知道。介绍到某个人,站起来,大家鼓一下掌。我注意观察了一下,介绍到第四五个时,掌声已经不热烈了。最好的时间应该用在刀刃上。
江主席参观波音公司并访问工人家庭
1993年11月,江主席参观波音公司。我当时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就随行并作了发言人。我发现,波音公司特别会利用时间,开始致辞的时候,没有很多“尊敬的”,就说了“江主席”或“主席先生”。介绍完之后,不用翻译,请公司会讲中文的华裔高级雇员介绍,很清楚。陪同参观时,这些华裔高级工程师也是用中文介绍。
最后吃饭是便餐。在江主席面前搭了一个“三脚架”,对主席说“您请吃饭,请边吃边听”,还拿着一张表在看,说:“我们波音公司,从1972年开始和中国合作。当时你们买了我们10架飞机……”我感觉,他们把每一分钟都利用得很好。
果然不出所料,后来,波音公司当时的总裁菲利浦·康迪特来北京,我们一起吃晚饭,聊起那次访问,我说:“你们安排得非常好。”他回答了一句:“我每一分钟都是计划好的。”
听和说的辩证
“听”,凡是有听力的人都会听,但把“听”放到交流学的范畴中来,并非每个人都会“听”。
交流分主体和客体,主体对客体的感官施加影响,客体就会做出反应。这里认真听对方讲话非常重要。约翰·马克斯韦尔在《领导人21品质》(The 21 Indispensable Qualities of a Leader)中列了一条:“优秀的聆听者有更惊人的领导力。”领导者要善于听下属讲话,认真听人家讲话,是尊重客体的表示。
有一位地方上的大企业家到北京拜访某经济部门的副司长,向他汇报公司的情况。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这位副司长看都不看他一眼,一个劲地在抽烟。谈完话之后,这位大企业的负责人心里很不快,事后对我说:“我们也是人啊!”
如果你是领导,下面的人来汇报工作。你一边摆弄手机一边听,下属心里会高兴吗?他会想:“我来给你汇报,有些话也不用全讲了,讲了你也没听进去啊。”有时也许你是在认真听对方说话,但是你眼睛不看对方,也会让人以为你没有在认真听,同样会心里不舒服。
说和听是辩证关系,有来有往,才能交流得好。别人在向你阐述某个问题时,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地方没有讲透,或者有些精彩的思想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如果你能适时发问,对方会觉得你不仅认真听他说话,而且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对方会很高兴地把他的一些好思想向你作进一步的阐述。
中国官员在对外交往时,有的人很善于学习,脑子里有一堆问题向对方请教。出现这种情况,外方会很兴奋,谈话也很投机。还有些官员,就满足于把自己该讲的讲出去就完事了,他们提不出问题,或者敷衍了事地提一两个“大路货”的问题。对方得出的印象是,你对他讲的兴趣不大,也问不出什么问题来,谈话的兴致就会大打折扣。
让一步,敬一分
一位香港朋友告诉我,有个年轻人求职时去面试,时间定在下午3点钟。他去的时间在2点15分左右,这个时间是合适的。中午这个时候坐电梯的人不多,他进电梯的时候就他一个人,等他进去后抬头一看,电梯外迎面大概三四米的地方有一位女士向他招手,让他等一等。这个年轻人心急,没有等她。他上去到了10楼公司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他主考官很快就到,请稍等。过了几分钟,主考官进来了,就是刚才那位女士。
我们在公众场合若留心观察,会发现上下电梯有人很注意礼让,有人会推开别人往前冲。虽然他们没有说话,但是这两种做法马上给人造成完全不同的印象。人与人之间进行接触时,特别是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你是否注意礼让至关重要,能反映出你的个人素质。
让,很有学问。马路上开汽车,你让一下,让别人先行,你才有更大的空间。如果谁也不让,就没有任何空间,僵在那里,谁也动不了。有些人走起路来横冲直撞,既不打个招呼,也不说声对不起,目中无人,不会让人,别人会觉得他莽撞、无礼,对别人不尊重。
会谈时让对方先讲,也是一种“让”。外交部每年要接待很多代表团来访,中方在与对方进行会谈时的一般做法是:主人在致简短的欢迎辞后,请对方先讲。这种做法反应较好,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对方也乐于先讲。
我在外交生涯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去访问一个国家,与对方进行会谈,对方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给我讲了一大通,讲的时间很长,也不了解这些话是不是我想听的,然后再请我讲。当然,中国人是有耐心的,对方这样做,我也得耐着性子去听,但心里多少有一点不快。
多交流,中国需要,世界也需要
我搞了一辈子外交,观察中国,观察世界,与中国人交流,与世界交流,越来越感觉到交流的重要性,真是中国需要,世界也需要。我和赵启正共同写了一本书——《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这本书采取的是对话形式。书出来之后,各方反应很好。
2012年12月,我们两人在上海与不同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两整天的对话。参加对话的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留学生。对话的主题是,他们读了《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一书有何感受?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的对话非常开放、活跃。学生们问了各种问题,甚至包括带有点隐私的问题,如为什么在大学里谈恋爱总是失败?我们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坦诚地讲了自己的想法。
对话之后我们俩深深地感到,交流太重要了。今天中国社会很多问题,家长与子女问题、邻里关系问题、领导与被领导问题、同事之间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交流不畅引起的。如果懂得一点交流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可能情况就会不一样。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是如此。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世界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发展的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中国块头这么大,崛起的势头如此之猛,人家当然会感到担心、忧虑,甚至恐惧。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还是交流,摆事实,讲道理。
世界上当然有一些对中国居心不良的人,但是我们要坚信人民是好的,世界上好人居多数。我们讲的人家一时不理解也不要紧,不要老去批评人家。我们要讲好中国的故事,用事实说话,慢慢地,对方就会理解了。
我真诚地相信,交流会使人生更美好,交流也会使世界更美好。
- END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30
怎样当大使(中)
31
怎样当大使(下)
第五章 世界的坎,中国的坡
32
西方世界怎么看中国
33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机遇
34
国际舆论的傲慢与偏见
35
弱国心态有危害
36
中国外交太“软”了吗
崛起的姿态
37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38
封闭不是爱国
“愤青”并不可怕
39
外交与百姓生活
大使的作用
40
“民族品牌”是过时的观念
41
文明的冲突与对话
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代表中国
42
中华文化的“危”与“机”
第六章 外交中的“斗”与“合”
43
可以不说,但不能说谎
“支持中国,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44
说服荷兰首相访华
45
发怒要小心
46
“理直气和”,以退为进
47
吵架也要有新意
48
小聪明与大智慧
改变对方很难,改变自己容易
第七章 发言人和媒体,朋友还是敌人
49
从“一窍不通”开始
50
有口径而不唯口径
答问要得体,并经得起推敲
51
别让讲话变成“耳旁风”
吃好喝好,不一定好好报道
52
记者招待会的三个误区
53
“大记者”与“小记者”
“好问题”与“刁问题”
“爱”与“恨”
54
借他们的台,唱我们的戏
55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让外国人听懂“中国话”
第八章 公众演说是一门学问
56
我的第一次演讲
念稿与不念稿,哪个更好
57
准备到最后一分钟
“八股调”要不得
58
开头出彩是成功的一半
59
有新意,更有说服力
60
有深度,才能打动人?
要精炼,思维需要训练
61
幽默的力量
62
要有人情味
会说,还要善听
第九章 交流是一种真诚的表演
63
交流需要设计
64
举止易丢分
眼睛会说话
文化有差异
65
短板在哪里?
一篇讲话改变人生
66
五大感官发挥合力
好厨师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67
穿衣吃饭不是小事?
知己与知彼
摸准对方的敏感神经
68
讲到点子上
69
客随主便,主随客便
诚信才有威信
懂分寸,知进退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