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庭园细见VOL.14│京都・无邻庵庭园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引言

庚子年荷月,应作家洁尘之邀,东京大学胡昂教授在轻安讲授「日本庭园细见」。一个周日的午后,他怀揣着15万字讲义,471幅精致“书页”步入洁尘书房,由此开始了四期共20小时的集中讲义。讲述循日本庭园的千年流变之线,赏名园、论名家、析名作。或回游、或坐观、或舟游了22座名园,拜谒了那些时代剧人物与作庭巨匠。蛰伏于这些主题,流淌于细节中的则是更为内核的观看态度、美学意趣与哲思构想。
时隔两年,这堂课在许多参加者心中仍记忆犹新,未能参加的朋友也多次表达了遗憾。本公众号将摘选集中讲义精华篇章,以系列推文形式面向广大读者,借此分享与传播庭园文化。




无邻庵庭园明治27年-29年(1894-1896年)作庭,由有朋亲自设计、监督,造园家小川治兵卫所作庭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明治时代的代表性庭园。无邻庵不仅是冈崎、南禅寺一带私人庭园的先驱,更是京都近代庭园的先驱。在1907年(明治40年)出版的《继江湖快心録》中,曾有过这样一个评价:“无邻庵之后的日本庭园,全都是对于无邻庵的模仿”。如此高的赞赏,可见无邻庵在日本庭园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初,明治大正年间的元老——山县有朋在京都营造别墅,取名无邻庵,出典于《论语》:“德不孤,必有邻”。无邻,喻其德孤高。其后,有朋在京都的木屋町二条建了别墅,亦命名为“无邻庵”。1894年,山县有朋自辞去总理大臣三年之后复出,于1894-1896年(明治27-29年)请第七代小川兵治卫(植治)在京都别苑作庭,于是在现在的地方建造了第三座“无邻庵”,即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


无邻庵空间布局


无邻庵总占地面积为3135㎡。庭园是一块以西面为底边、东面尖的细长三角形场地。庭园空间曲折,内外穿插,建筑以质朴为宗旨,希望庭园能够达到幽邃和清雅的效果。三个部分由一条溪流贯穿始终而显得联系紧密。


· 无邻庵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上部以林木为主,空间奥秘,将纵深的终点隐如树木之中。中部以草地为主,开敞通透。下部以建筑为主,分别是主屋、洋馆和茶室。建筑物由简朴的木造二层主屋、模仿薮内流燕庵建造的茶室及砖造二层洋房三部分组成。洋房在明治31年5月建立,二楼的房间装饰有江户时代初期的狩野派的金碧花鸟图隔扇画。园中湖沼、溪谷、水池、曲流,草地,是明治时代接受西方自然风庭园思想后极力在园中展现自然的表现,这种样式称为自然风景园。从无邻庵远望中部大草坪,带有明显的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开阔的草地,自然起伏的微地形,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顿的小径等。因在地形上处于高处,大草坪宛如扇面画般展现出多彩的地毯状图案。同时,庭园深处的小瀑布、建筑前的飞石,皆是日本池泉式庭园的传统表现形式。庭园充满着无限自然趣向,庭园以东山为景,拥有明亮开放的草坪空间以及引琵琶湖疏水之水而建的轻快地流水等景观。在轻缓的斜面最里面配置有三段瀑布,以草坪和水流为主线的明亮的空间布局颇具特色。


· 无邻庵庭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引水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了水,一个庭园才有了灵魂。无邻庵庭园属池泉回游园,池泉用水以动水、溪水为特色。庭园中流动的水可以说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清澈的溪水,像玉带一样蜿蜒而过,发出潺潺响声,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无邻庵的水特别浅但是又特别干净,是因为使用了真空抽吸原理将不远处琵琶湖水抽引进来形成的。



· 无邻庵引水(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1890年无邻庵庭园所在的冈崎南禅寺境内开通了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一琵琶湖的引流水道。伴随着琵琶湖的引水工程,造就了得以将水系引入庭园的良好环境。在明治时期引入水力发电站、火车及斜面铁轨等新技术的背景下,崭露头角的茶人们亦将艺术以及庭园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个时期营造了一批大规模附带庭园的别墅,而无邻庵庭园是南禅寺引水园地内的先驱。通过琵琶湖引水这样的大规模土木工程,在无邻庵东端以三段式瀑布为源头引水入园。水面在跌落后积成一潭大水面,然后收为洲浜,水在洲浜穿越河石而过,经河漫滩泻下,又汇于一潭大水面。水面两岸皆为大片草地,道路延伸到水边,可以由远至近到达水面。水在汇入水潭之后又收敛为溪流弯弯曲曲的流水向西流淌。环绕以流水为主轻快水面的是草坪广场,稍稍高出水面。沿着草坪上曲折的园路,脚踏为流水打湿的浅池踏石,可以在园内尽情环游。

借山


关于借景,和中国庭园一样,它也是日本庭园的传统手法,和中国庭园借景手法中内外借景不同的是,日本庭园只有外借。在日本庭园的借景中最常见的是把园外的山景借如园中,增添庭园的自然景观。无邻庵就成功地借入了京都的名山——东山。


· 无邻庵借山(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这是一个以自然的山景和山涧的树林为背景营造出的一个庭园。我们从过去的照片、文献等资料中去解读山县有朋的当初作庭之时的状态。在保障外围遮蔽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庭园外围选用了低矮型树木,借景东山。呈现出整体向上的树形姿态,而不是以发散的态势阻挡外围景色。但在历经百年时光之后,东山之姿被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所遮掩。然而城市逐渐发展,周边的建筑林立。为了遮挡这些建筑物,一些高大的树木就陆续被栽种进庭园。这些树木伴随时间生长缺乏修剪、管理,茂盛的树形遮挡了东山的美景,庭园的魅力也为之消减。平成19年(2007年),植弥加藤造园作为庭园养护管理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无邻庵庭园的魅力,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培养管理方案并积极开展实施。庭园借东山的同时活用尖端狭窄的地形,即反向利用透视法使人感觉有较实际更深的空间感。或许领会了这样的象征意义,日本茶庭经常借山引水和采用假山假水的手法,茶人们期望能在“市中山居”的氛围里找到一片静谧与清净之地。


建筑



入门是一个由建筑和院墙围合的封闭小院,小院中多以常绿植物为主,石板小径一侧通向母屋,一侧通向石灯小景。



· 无邻庵入口(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除在这道门之外,还有一个很小的门洞,高度大概1.5左右,可容纳一个人出入正常大小,向里通向庭园。


· 无邻庵另一入口(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封闭小院供来人小憩和整理妆容,匆匆赶来的人,是不适宜进园的,必须在这里坐下来,放缓呼吸,抖落微尘,抚平有些凌乱的发髻,整理衣衫,使脚步清爽,心境释然。挤进小门后,便看到了庭园主景,霎时间豁然开朗。庭园内有三栋建筑,分别是主屋、洋馆和茶室,集中在庭园的入口处附近,庭园呈三角形,围绕三栋建筑展开。


入口的左边便是无邻庵的主屋,题名无邻庵。前面一层,背后两层,母屋室内宽大。母屋为简洁的木制波形瓦建筑(一部分为紫铜板屋顶的两层建筑)。该建筑建造于1895年,1898年及大正时代进行了改建。一楼建有带套间约16.5㎡(榻榻米10帖)的客厅以及带有套间约13㎡(榻榻米8帖)的房间;它们分别被称为“会客室”及“起居室兼客厅”。因山县有朋将庭园作为别苑的主体;为突出从客厅欣赏庭园这一主要特色,所以建筑的造型简洁大方。



· 无邻庵主屋(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主屋推拉式的门户全部打开,建筑窗如画框一般,把窗外之景定格在窗框之中。安静的盘坐在榻榻米上,就像这些院子的主人曾经做的那样。望着四周,远处的东山入了景;林中瀑布如东山上的泉水,迭入园中;葱郁的树木遮挡住了园子的围墙,无边无际的绿意,似乎要溢进室内。一草与一木,鸟鸣与流水,都是自然的流露。



· 主屋视角的园内景观(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主屋不远处,有一个西洋式建筑,建于西南一角。室内三层,为别墅样式。武家园林反映于建筑体量和建筑形式上,一般体量较大,另外,由于建筑形式与时俱进,在明治维新后,一度崇尚西洋建筑风格,于是在无邻庵内建了西洋楼。时至今日,洋馆主要充当展览厅的作用。


· 西洋楼(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与主屋隔河相对的茶室,隐藏于林荫之下。茶室为木制瓦顶平房建筑(一部分为紫铜板屋顶)。1895年左右从别处移建到无邻庵。主房间约5㎡(榻榻米3帖),是模仿具有古田织部特色的代表性茶室——薮内流的燕庵而建。在移建到无邻庵之前,茶室的西北角为祖师祠堂(利休堂)。而在移建之时设置围栏改建成了宽走廊,山县有朋将它命名为“观月台”。据说他以在此眺望风景为乐。


· 茶室(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茶室平面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一个简单却颠覆传统的自然风景园



无邻庵看起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本庭园,但是它在日本庭园史上绝对是一种创新,一种以“简单”的方式对传统日本庭园的颠覆。游历京都,见到众多传统的日本庭园后来到无邻痷,会对日本庭园的印象会有一个改变,原来日本庭园也可以这么简单!


· 三段瀑布(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从琵琶湖水道引来的水系,在庭园深处的三段瀑布注入,沿着蜿蜒的河道流入池中。清澈的湖水在草坪中穿梭,婉转流动,树叶或在流水之间嬉戏,或在苔藓上沉眠,景色的醉人之意散落在这精致的庭园之中。河道狭窄处,驳岸用单层的河石砌成,草坪和植被虽有像水系蔓延的趋势,却并没有过分柔和水岸的轮廓。水中的石组和植被长成的小岛也极具风味。寂静中带着生机,明快与精致相互交融不失一味惊艳,自然与人作相互衬垫不失一味恬静。


· 步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无邻庵的美,美在与东山的相辅相成,美在安详中的雀跃,美在简洁中的精致。这个看似极其普通的院子,带来的是与其他京都古典园林差异感,一种对日本传统古典园林理念的颠覆,一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不同季节的庭园景观(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静谧,温柔,带有一些悸动”是京都独有的风味,每到访一次,内心都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值得一品再品,缓缓回味。京都市左京区,穿过拥挤的人潮,进入无邻庵这间小小的私家庭园。园中溪泉流水潺潺、木丛苔藓阶绿,草地起伏,绿叶层叠,处处皆是景致。日本的建筑师藤森照信说:“所谓的‘市区山居’,就是住在市区,精神却深处山中,远离尘世的一种生活方式。”坐在无邻庵大概就是这种心情吧。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13|京都·平安神宫神苑庭园

庭园细见VOL.12|冈山·后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1|水户·偕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0|金泽·兼六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9|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8|京都·桂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7|京都·南禅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建筑文化」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