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21 |曼达拉山地上的复合型住居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2021年是东京大学开启『世界聚落研究』的第50年,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同名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也将同步公开,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谨以此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向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致敬。




本次介绍的传统聚落坐落于中西非的喀麦隆与马里共和国两地。前者位于喀麦隆西北部的曼达拉(Mandara)山地,该地居民为应对一夫多妻制度,建造了由丈夫的住所和多个夫人的住所共同组合成的复合型住居;后者位于马里东部的邦贾加拉( Bandiagara),该地聚落是以神话或宗教因素来决定其内部“事物”存在的方式和形态。



探访地点:喀麦隆、马里共和国
探访时间:1999年
探访者:原广司、藤井明、入之内瑛、伊藤恭行、及川清昭、槻桥修、桥本宪一郎、中山纯



01

奇特的室内粮仓群

The Curious Cluster of Indoor Granaries

泊多克族的复合型住居

The Podoko's Compound Dwellings

位于喀麦隆西北部的曼达拉(Mandara)山地是连接尼日利亚高地的丘陵地带。这个地区从冬季到春季经常刮一种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被称为哈鲁玛堂(harmattan)的热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沙漠住民、游牧民以及农民之间纷争不断的地方。到了近代,该地区盛行贩卖奴隶,被侵略和被掠夺一直贯穿于其历史之中。就在曼达拉山地居住有约20个部落,他们都是为了安全而冒险地将住居建在了山中。泊多克(Podoko)族就是其中之一。

^ 泊多克族

^ The Podoko

他们在山中和缓的山坡上建造梯田,种植高粱和豆子。他们的住居形式是复合型。从远处望去,高高垒起的石头墙里,若干个圆锥形的稻草屋顶若隐若现。在其聚落的内部安装有对外防御和对内统治的系统装置。

^ 聚落Oudjra(喀麦隆),石墙围合着的泊多克族复合

   型住居。

^ Settlement Oudjra (Cameroon) ,the Podok 

   compound dwellings are enclosed by stone 

   walls.

聚落平面图

Plan of the settlement


复合型住居入口的侧面是进行神灵宗教仪式的房间,内部摆放有大量的葫芦。丈夫的住栋位于能够守卫家族的位置上,室内只摆放了一张由两张平板拼成的床。

^ 祭祀房间

^ Worship room

^ 男性的住栋内部环境

^ The interior view of the male room

现在虽然从这座住栋的旁边便可以直接到达家族区域的深处,但在以前不穿过住栋则是无法进入到区域深处去的,而至今在男性的住栋的墙壁上仍还能够看到当时的开口被堵上的痕迹。近邻男性的住栋成为一个起到阀门作用的建筑物,它拥有连接男性的领域和女性的领域的作用。这座建筑物直径大约有5m,内部包含有一座丈夫的粮仓,在粮仓的深处地面降下去的部分是女人的领域。通过询问得知这里居住着4位夫人,她们各自都拥有一套卧室,厨房和粮仓。从平面的划分中可以隐约感觉到她们各自领域的存在。

^ 女性住居内部

^ The interior view of the female room

粮仓的造型非常独特,是一个用土墙砌筑在块石基上的3m多高的巨大的壶形。壶形的底部狭窄,往上依次逐渐向外推出。虽然这个形状缺乏隐定性。但从它光滑的表面处理可以推断出,大概是为了防止鼠害。外壁向外依次推出的横棱成为了设计上的重点。在粮仓2.5m的高处有一个开口,通过木梯子可以爬上去。粮仓的内部也同样有一个相同的木梯子,顺着它可以进入到粮仓的内部。其中有几个粮仓的开口是完全被封住的,这些粮仓是为防备饥荒而储备的粮食。还有一些粮仓的开口部开在很特别位置上,这是为了防御其他部族袭击时所做的特殊处理。


^ 丈夫、夫人的粮仓

The husband's&wife's granary

被称为丹基( danki)的凉亭是北部喀麦隆聚落中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凉亭建在住居栋的前面,它所形成的阴影是白天劳动和休息的场所。这种复合型的住居形式,整个女性的领域都被稻草的凉亭所覆盖。因此各位夫人所属的领域的境界也变得很暖昧。围合女性领域的石墙上缝隙很多,这些缝隙成为采光和通风的过滤器。在林立着异型粮仓的女性空间里弥满着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 凉亭丹基

^ The pavilion danki

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如何配置夫人的住栋成为布置住栋的主题。通常的手法是每一位夫人都拥有它们各自独立的住栋,它们的集合形成女性的领域,通过设置阀门与男性的领域连接在一起。而对泊多克族的复合型住居来说则是通过丈夫的粮仓完成了具有这个阀门作用的使命。



02

神圣的人形住居

The Sacred Human-like Dwelling  

邦贾加拉断层的多贡族住居

The Dogon's Dwellings under The Cliff

邦贾加拉( Bandiagara)位于马里共和国东部与布基纳法索接壤的国境地带,马里共和国境内地形平坦单调,全境大部分为海拔300m左右的热带大草原。但是从尼日尔河开始却是连绵不断的海拔500m的高原地带。多贡族居住的多贡岛是长250km,高差200m的壮观的断崖地带。断崖的上部和下部平坦的可耕地几乎全部被用做耕地来使用,而聚落就坐落在多石的山上或是悬崖下的缓坡上。

^ 邦贾加拉断层和悬崖下的住居

^ The Cliff of Bandiagara and and the settlement 

   is just under it.

山崖是由砂岩构成的,由于侵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形成平台状和阶梯状,在山崖的中部还可以看到先住民特雷姆 (Tellen) 的住居遗迹,犹如镶嵌在断层平台里一般。可以说特雷姆是岩壁攀登一族。其他的部族绝对不会为确保安全而居住在常人无法接近的断崖间的岩棚里。多贡族原本居住在巴马科( Bamako) 附近,10-13世纪为了躲避伊斯兰教的同化而一举向东迁移,与特雷姆轮换,最后定居在这片山崖地上。现在多贡族将特雷姆的废墟作为住居重新利用,也或作为墓地或圣城来灵活使用。

^ 砂岩山崖和崖内住居特雷姆 (Tellen) 

Sandstone cliffs

山崖的下面有几座紧挨在一起聚落。多贡族聚落的全体布置形式传说是模仿头朝北而卧的人体,但在山崖下的斜坡上这种形式并不明显。其中一座称为巴纳尼( Banani)的聚落在它的中央有一个广场,广场旁边是被称为托古纳( toguna)的男性集会所。集会所托古纳的内部由圆木作成的矩形梁搭在3列柱子之上,而梁上是用稗子的茎通过直交累积几层形成的直方体的遮阳架,白天男人们就汇集在遮阳架的下面闲聊或休息。同时这里也是村子中公共的会议所。在3列柱子当中两侧是3根中间是2根,这8根柱子象征着多贡族的8位始祖。

^ 山崖下的多贡族聚落巴纳尼(Banani)

^ The settlement Banani is under the cliff

^ 集会广场和周围的男性集会所托古纳 (toguna)

^ The plaza and surrounded togunas 

聚落的景观是通过背靠陡峭山崖而排列着的粮仓群形成特征的。粮仓的正面朝向住居的中庭。大的粮仓是男主人的,稍微小一点的是夫人的。粮仓的内部分上下两层,同时内部根据储存的谷物种类不同,又被更细地划分成小的区域。每一层是4个区域,两层合计是8个区域,这些与神最初给予多贡族的8位始祖的谷物种类相对应。

^ 多贡族的粮仓

^ The Dogon's granary

因为住居的平面形状是模仿人体的形状,所以住栋被称为人形住居。住居的入口设置在北侧,入口处直直的细长空间象征着男性。在这个空间深处的矩形起居室兼卧室是女性的空间领域,位于两侧的储藏房间象征仰卧着的女性伸展开来的两条胳膊。在这个空间的深处是圆形的厨房,这里是代表女性的头部。厨房里有一个Y字型圆木梯子通向屋顶,屋顶上有兼作采光的排烟孔。在女性领域上面所覆盖的梁象征着男性的骨格,4根独立的柱子代表2人的胳膊。他们的呼吸通过厨房上部的孔排出。整个住居象征着男女,天地之合。

^ 上二层的Y型梯子

^ ThY-shaped ladder to the second floor

^ 多贡族人形住居和聚落巴纳尼 (Banani) 平面图

^ The plan of the human-like dwellings and the 

   settlement Banani

多贡族拥有气势磅礴的天地创造的创世传说。这一点通过每60年一次历经7年将祖先的叙事诗沿村巡回而举办的斯兹祭祀仪式可以体现出来。神话世界不仅体现在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住居的构成上,而且在聚落内部的所到之处都被空间化了。在这里神话被转化为社会制度,而聚落空间作为制约它们的东西而存在。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16|京都·大德寺瑞峯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15|京都·东福寺本坊庭园

庭园细见VOL.14|京都·无邻庵庭园

庭园细见VOL.13|京都·平安神宫神苑庭园

庭园细见VOL.12|冈山·后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1|水户·偕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0|金泽·兼六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9|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8|京都·桂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7|京都·南禅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建筑文化」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