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大师”看到了“未来”!

晓津 CCVI数据微观点 2022-07-09

沈巍之“沈先生”作为一个符号,见证这个时代之迷茫的彻底,没有任何一个“核心价值观”可以得到众生内心服膺的共识。如其说太需要“大师”,实则是每个人因为没有的“自己”,需要从一面镜子里照出自己的日常景象:但是,因为那个“自己”蒙垢太过深厚,所以在那面镜子里照不出自己的本相,只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种种色尘。

在人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可以安住何方时,需要一盏灯。这就是类似宗教的功能,一个绝对的存在。

记得易中天还是那位先生或者是我说过,中国并不是没有宗教。“中国”这个符号就是宗教:“中国”不是区位,而是一个图腾,可以化万物而吞吐一切。后面这句是我说的。

当人们纠缠于沈巍是不是“大师”时,不在乎是不是沈巍而在乎的是“大师”这个符号:世无大师,大师横行;世有大师,人人皆是自己的大师。

大师自在,外求则伪。


本文不说沈巍之沈先生。当人们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时,或者没想到自在流浪汉们的眼里,他看到的人们皮相光怪陆离,但内心是别样的“衣衫褴褛”。人们只看到了“流浪大师”的外挂而甘愿被所谓道貌岸然迷惑,看不到那些遮挡下的肉体并无区别。

“流浪大师”之所以流浪,正是洞穿了本相,而看到了未来!这样的“大师”一直就在人们身边,但人们只被名为“大师”的符号而遮蔽,看不到自己内心的大师,当然更看不到生活里的大师。


曾记得有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曾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该题目大意说:杭州图书馆十年来始终坚持图书馆向流浪者和拾荒者开放,允许其入馆读书,但有唯一要求“要洗手”。该文发表后被纷纷点赞,称杭图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这些流浪汉或拾荒者,如同沈巍一样,都没打算要将自己做成新闻。只是“被新闻”。他们人畜无害,只想安住自己的灵魂而择居。

在可以到图书馆读书的流浪者或拾荒者里,有一位拾荒老人“被新闻”。而之所以“被新闻”,是因为这位老人在某一天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而在老人离世后,他的故事才“被新闻”,而“被新闻”的焦点,是他的遗产:

与沈巍一样,这位有每月固定收入:老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可以像大多数那样有大多数人的幸福晚年,却自己却生活拮据,以捡垃圾过日子。与沈巍不一样的是,这位老人省吃俭用,所有收入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人们没有资格以此质疑沈巍为什么也不把那2000元的病休收入,也捐给贫困学生,如同这位真名为韦思浩的老人一样,都属于自己的选择,从来也没打算去“影响”别人。

韦思浩老人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在韦思浩老人去世后,人们在遗物里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样都是无价之宝: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读之潸然泪下的受助孩子的来信。

收到的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可是,这些受助的孩子或许至今都不知道韦老师的真实身份,因为老人一直匿名的对他们进行帮助。

老人在捐助上从不吝啬,对自己却极为苛刻。他住的房子是多年前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房子里至今还是交付时的毛坯,没有任何装修,连照明灯也是工地上的那种小灯管。

而“被新闻”的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决定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而且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

韦思浩老人有房、有退休金、3个关心他生活的女儿,父女之间埋怨、不解、心疼、情绪复杂,但在女儿们整理遗物时解开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学证明和书信时,看到《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几十张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捐助证明,无声地呈现了老人这些年的生活以及,那张签了名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韦思浩老人生前呈现的是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而他的助学证明上的落款是“魏丁兆”这个化名。



而在这个“魏丁兆”后面的韦思浩,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即现在的浙江大学,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等等,至于具体做过什么,他本来也没打算告诉人们什么,包括也没想到去世后有什么哀荣:这些对他毫无意义。


最原始的知识观,所谓学问、智慧与物质财富无关、甚至是负相关:

孔子的周游列国,实质上是流浪列国。庄子有时穷的都揭不开锅,陶渊明也一身清贫,与草庐为伴。中国历史之凡被尊重的大学问家,绝对没有大富豪,一般都是不富裕的人,甚至凡俗眼里的穷人。他们生前没想过什么“大师”、“小丑”,这些都是别人眼里心里所见。如同古希腊先哲认为,只有知识本身无用,才能够真正做到自由。一个人要训练自己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就必须学习这些无用的知识,而有用的知识最好不要学。而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那些先辈强调“学以致用”,而将所有的学习、求知,作为量化知识的价值之在于是否有用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就是用处。

这些“大师”之所以“流浪”,是因为洞悉了现实而看到了未来!对于那些“未来”而言,德行和知识本身更持久,可以净化宇宙能量,使良知得以正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最起码的教养,就是不要打扰他人的生活——此乃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





近期阅读:

企业把宗教和军队当榜样必步入魔道

什么是「未来工业」?以及我对“文明”的看法

“中国「未来工业」元年” 宣言:汉诺威中国工业智造指数100强 (附榜单) 即将发布!

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华为由“专利工厂”到“专利仓库”有多远?

能联储:“人才培养价值率”重新定义大学品级

天外神游看“中国”

反噬:文明的魔怔或东风西渐

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波音737坠机后的对标博弈

基础即未来:世界第二的科研投入,产出比为什么不尽人意?

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重塑“第一流大学“谱系迫在眉睫

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德国的“隐形冠军”如何炼成

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所有创新须基于善意

美国喜欢和华为打官司

未来职业预警:上亿中国人在2030年或将“重新就业”

1952年,中国别样的教育远胜于今天

任正非:我的导师是毛泽东

褚时健和那些”悬案“

众人皆拥褚时健,而我独爱“豆瓣卿”

孟晚舟以什么身份起诉加政府“涉嫌违宪”?

5G,那5个G的泡沫

“隐形冠军”何以崛起?越南会不会赶超“中国制造”

中国大学亟待基于“未来”的教育转型和升级

佛系世界的“特金会”,最好的协议就是“未达成协议”

吹的玄乎其玄的5G其实就是一道公式

百年轮回:华为5G折叠屏手机欧洲发布意味着什么

嗨,混猫,听着!一直往前,勇敢点!

有必要为翟天临喊冤!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不讲理”?

“难道游泳是为了穿游泳裤吗?“——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中国大学有多少真博士和假博士、伪博士?

谁有资格办大学?兼论马云的“艺术”侮辱了谁?

当“知识”也可以傲慢:光华们,翟天临们

非经典对话|博士和放羊娃的中国人生观

学府或青楼

流浪中国四十年

《流浪地球》是什么在流浪?

悖逆常识和逻辑的标本:华为的野蛮生长

美国国家制度“立国原则”:人性本恶及不信任“任何个人”

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是谁把生活做成了产业

2019:在扯淡和扯蛋之间

川普这老头儿,很“中国”!

华为的冬天以及秋后算账的那些事儿

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

从零维到十维空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世无“国学”,奸佞谬之

中国需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任正非的玄机:华为的倒下是肯定的

当每个人都争相做“百度”的备份

李光耀是不是错了?

文明的救赎:趋炎附势与认知美国

崔新生:所谓智囊,除了小聪明,鲜有大智慧,应对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乏善可陈?

崔新生:规则力博弈,中美贸易持久战的底牌

崔新生:特朗普的“美国”,会不会重续麦卡锡主义的前尘

崔氏指数 l 指要:中国选择与美国对标本身就是战略迷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