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谭》系列58:做一个多元的人
文|张冬青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父母被告知太约束孩子了的时候,父母旋其面目开始放纵孩子;反之如果告诉他们对孩子过于放纵了,他们立刻开始约束孩子,使孩子动辄得咎。
当然也有无动于衷的父母,也有想改变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父母。对于无动于衷的父母,我也无动于衷吧。对于想改变的父母,我们可以谈谈心。
一
首先我想说,现在做父母责任真大,现在做孩子真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实行近四十年(现在由于刚刚废除,独生子女思维还在),应试教育执行近三十年,养孩子从俗话说的“有苗不愁长”变成了“棵棵苗皆愁长”。
为什么呢?过去家中有两个孩子的话,可以向着一文一武发展。如果有三个孩子以上,选定顶立门户的继承者(一般是长子)之后,其他的孩子可以按自己的选择发展。孩子多了之后,好像大多数家庭也会出现个把不成器的孩子,但是由于有成器的孩子撑门面,不成器的孩子不会让家长觉得是家教的失败,家族里、邻里间、村镇上对不成器的孩子的包容度也比较大。
那时候做父母的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没有现代社会时髦的焦虑症。现代社会把人拖进了竞争的漩涡,尤其家中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父母所有的贪心就都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了:希望他文武双全,希望他貌美体健,希望他专长精、兴趣广,如果是男孩希望他兼有女孩的体贴,如果是女孩希望她兼具男孩的勇武……总之,只许教育成功,不许失败——只有一个孩子,失败不起。而且,独生孩子的失败就是父母的完败——父母又怎能接受自己完败呢?
雪上加霜的是,应试教育使人生只有一条成功之路,就是上大学,上好大学。中国的人口基数如此庞大,中国的大学资源如此匮乏,有一种形容叫: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想起来都惨烈。
我们宝贝的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宠爱本就降低了他们的意志力,命运却叫他们以笔为戎,厮杀于大小考场,过四关(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斩无数难题。哪一个学童背后没有一个军师级的家长陪读(其实不止一个)?有少数学者奋起批判这种“教育大跃进”、“教育竞技”、“教育军备竞赛”,最后也只能闭上眼睛以防硝烟迷了眼。
二
了不起的人总是有,一些真爱孩子的家长,自行解脱了教育利益链的捆绑,开出一片片小自留地,进行理想教育的耕作。由于一部分反叛者同时也是教育的受害者,所以,反叛中难免陷入新的歧途:即如开头所说,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手执钢鞭鞭策马儿自起点冲刺到终点,到信马由缰漫无方向;在信马由缰中突然发现自己迷了路,然后加倍焦虑。
怎样拯救自己呢(因为没有救世主)?用现在主旋律的一个词汇来说,叫:不忘初心。首先弄清楚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谈起初心(即理想),很多家长充满热情。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成为独立自主的、有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有能力追求幸福的人;他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勇于选择;他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热爱自己的生活,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在他擅长的领域做最好的自己。
有了这个初心,我们就要懂得实现它的路径,不要方向和路径自相矛盾。比如关于“自我”的形成,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他就不能是个失去自我的人。
一个孩子自我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被尊重,因为他的自我得到尊重,他才拥有自我。尊重这个孩子的首先是他的家人,然后是学校,然后是社会。尊重孩子的正确姿势是:理解他,以及让他理解自己和别人。人的自我觉知离不开对他人的觉知,“我”和“他”是互参的关系。
如果把尊重孩子的自我理解成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生下来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宇宙与他是一体的,他长大的过程是一个分离的过程,一个与世界建立平等关系的过程),一味地让他人适应孩子,孩子不能自发地共情和适应他人,那么,他也不会理解自己。他会在离开父母保护后有更多的交往困惑。
“自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名词的,一种是形容词的。我们希望孩子建立的是名词意义的自我,而非形容词意义的自我。这样孩子才有可能人格独立。由于我们的社会文化缺乏对人的尊重,所以大家都没有被尊重的良好体验,难免在追求尊重的过程中走偏。没关系,“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即使做得不完美,大家也是在引领社会的进步。
三
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希望孩子具备抗压能力,经得起挫折,但孩子一顿饭没有吃好,挨了一次批评,受了点委屈,摔疼了,哭了,不开心了,觉得无聊了,家长都受不了,不是自责就是指责其他监护者。比如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但又不想孩子付出有效的努力,而是不停地报班,希望遇到神仙老师,像虚竹遇到逍遥子一样。比如希望孩子懂得分享,但当孩子把比较贵的东西分享出去后又觉得不妥,却又不知该怎样和孩子说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自相矛盾,还有或此或彼。一说抓学习就回到应试轨道,一说放手就放任自流,一说信任孩子就不闻不问。
或此或彼总是把此或彼绝对化。说成人是孩子的榜样,就一味地自己学习和完善,学习到深夜,连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也不管,以为孩子会向自己学习。孩子不懂礼貌,以为自己懂礼貌,孩子慢慢也会懂。孩子是会向你学习,但他们会巧妙地避开你所有刻意为之的行为或者刻意想让他模仿的动机。
最近看到孩子的一篇作文,改写《自相矛盾》,其中写道:
我拿着我的矛和盾,告诉买矛的人,我的矛可以刺破除了这个盾之外世界上所有的盾;告诉买盾的人,我的盾可以挡住除了这支矛以外世界上所有的矛。
孩子的智慧在于不把矛和盾的优势绝对化,留一点儿失败的空间。
如何摆脱或此或彼呢?做一个多元的人,做一个能装下矛盾、理解矛盾、化解矛盾的人。怎样做一个多元的人呢?没有方法。总想学到方法,是导致学习失败的原因。
学学哲学吧。
2018年5月1日
《冬青谭》全系列
1:要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
2:廉价思想批判
3:真实是接纳自己的前提
4: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5:尊重,从拉开身体的距离开始
6:请允许孩子自卑
7:冲突让孩子有分寸有胆量
8:莫被兴趣迷惑
9:教育是个平常事
10:给孩子沉静的生活
11:读《公主四点会来》
12:读《有麻烦了》
13:成人,请照照孩子这面镜子——读《愿你》
14:细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15:童诗批评
16:关于学生阅读的建议
17:论厌学
18:“都怪你”
19:不要把母亲节过成悲情节
20: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21:游戏与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22:善良是一块抹布?
23:谁会给你安全感
24:“发脾气”问答
25:一分不可为二
26:信任会让孩子珍惜自己
27:自信的底气在哪里
28:学会理性二则
29: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一)
30:不善待幼儿园老师的社会没有未来
31: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二)
32: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三)
33: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四)
34: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五)
35: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六)
36: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七)
37: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八)
38: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九)
39: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
40: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一)
41:自然而然的教育观(十二)
42:三幅画像
43:义的担当
44:如果续写《赵氏孤儿》
45:承担成就尊严
46:平等与平和
47:关于谦虚的思考
48:焦虑是一种癌症
49:识别毒鸡汤文
50:接纳孩子·允许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51:自由成长是负责任地成长
52:课程化成长——成长的异化
53: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输血
54:语文学习中标准答案带来的后遗症
55:善待孩子的神游
56:赏析《小猫钓鱼(仿写)》
57:赏析《我要为妈妈做星空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