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清明节的鸡蛋
作者简介:王明伦,山东青岛人。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民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民协理事,崂山区作协、民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集《琴屿海风(合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清明节的鸡蛋
杨柳吐绿,紫燕归来,转眼又到了清明节。即使同一地区,清明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我们那儿过清明节主要是竖秋千、放风筝、上坟、踏青、插柏枝、吃煮鸡蛋和嫩葱。放风筝是男孩子们的至爱,“踏青”则是未出嫁的女孩子的专利——闺蜜们于清明节清晨携带锅碗瓢盆及大米、鸡蛋等到村外煮粥野餐,锅里还要放上钱币、针线、指扣等物,借此乞巧祈福。秋千是人人都会坐上去试一下的,据说能管着一年不腰痛。插柏枝可将藏在头发里的虱子熏死,吃葱会让人更聪明。上坟填土是大人们的事儿,孩子们若是能起大早跟着父亲去祭祖更好,如果起不来也无所谓,心地仁厚的祖先们是不会责怪这些睡懒觉的后代的。
不过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对清明节的主要印象是能够吃上煮鸡蛋。退回几十年前,鸡蛋堪称乡村中的美食。作为庄户人家的“小银行”,油盐酱醋钱都要从鸡屁股里面出,平常日里除了生病之外,大人孩子要想吃个鸡蛋绝非易事。但是不管生活怎么拮据,清明节早晨煮鸡蛋却是每家每户雷打不动的习俗。煮熟的鸡蛋既当菜又当饭,而且便于存放携带,这或许是“寒食”不动烟火的古老遗风吧?
为了积攒这区区几个鸡蛋,不知要耗费女主人多少心思。那时的鸡都是散养,否则也不会有那句“属小鸡的——自己刨着吃”的歇后语。秋收过后,各种昆虫都不见了踪影,街道和田野里也没有散落的粮食和草芽可供啄食,每只鸡都饿得三尺肠子闲着二尺半。直到开春后草木发芽有了吃的,这才陆陆续续地开始下蛋。空闲了一个冬天,这时候的鸡蛋是一年中最值钱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要想法多换几个零花钱,又要准备好清明节吃的,女主人需颇费一番脑筋。
清明节早晨等我醒来,发现姐姐已将水灵灵的嫩葱择好擦净放到了饭桌上,锅灶上热气腾腾,隐约可闻到煮鸡蛋的香味儿。这时候父亲已经上坟回来了,天井里里弥漫着柏枝的芳香。母亲将煮好的鸡蛋端上饭桌,然后严格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分给每人一两个。孩子们将鸡蛋捧在手里如获至宝,很少舍得当场吃掉。男孩子会带到学校去和同学互相撞击比试硬度。女孩子则会用彩笔在上面画上各种图案,时不时地拿出来欣赏一番。这样的鸡蛋会在裤兜里放好多天,直到挤碎了变味了,才恋恋不舍地一点点吃掉,然后满怀憧憬地盼望着下一个清明节早点到来……
王明伦往期文章导读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字为王明伦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王明伦所有;插图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