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创业||本科生邓洁文团队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本科生邓洁文团队发表的论文被

人大复印资料 《青少年导刊》全文转载



我院参加“挑战杯”赛团队成员本科生邓洁文、丁悦、黄珏衡、徐琳、余洢彤、邱妙茜合作撰写的论文《我们需要“搬运工”:青年创业资源链接问题探讨》发表于《青年探索》2021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该文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治菊教授指导。



该论文是在对深圳龙岗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深圳大运软件小镇20多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写作而成。论文指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兴起,我国为扶持创业企业颁布了系列政策,并设立了一些孵化器作为培育创业企业的载体。然而,随着孵化器的落地,一些问题如孵化器形式复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孵化效果不理想等阻碍了创业的良性运行,急需资源“搬运工”的介入。在此背景下,该文通过对S市L区的实证调查,从“资源供给充足性”、“资源分配均衡性”、“资源链接有效性”与“资源供应持续性”四个层面,对不成熟的低创新者、成熟的低创新者、不成熟的高创新者、成熟的高创新者四类创业主体进行了创业需求分析,以多案例分析的方法解释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搬运工”。然后,以L区的C青创中心为例,从资源链接者的角度入手,系统诠释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搬运工”。最后,对“搬运工”的运行困境与链接效能进行讨论,并探讨了“搬运工”的培育图景。

据悉,去年,谢治菊教授所指导的学生梅梦玲、张迪的合作论文《论网络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基于广州市B组织和W组织的对比》发表于《岭南学刊》2020年第20203期,同样被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20年第09期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是从国内公开出版的近6000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中精选并汇编而成,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公认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被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视为评价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水平和期刊学术影响的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我院学生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标志着我院学生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既是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体现,也彰显出我院师生在学术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编辑|肖文正

编审|林曼曼

监制|谢治菊


广府行动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

2021年广府公共管理教育教学大讨论在小谷围举行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动员会召开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指导座谈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论文发表呈现可喜势头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行政管理获立广东省2019年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本科生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新时代城乡治理与粤北发展研讨会在韶关举行

穗黔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对话会在贵州都匀举行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研讨会在增城举行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教学一线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一:走进科尔沁草原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二:走进海南疍民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三:走进侗族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四:走进南非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五:走进越南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走进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走进幸福田园基地

《行政管理学》省级一流课程学习点评活动开展

《行政管理学》省级一流课程小组学习汇报开展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谢治菊:《中国扶贫密码》打造扶贫育人新模式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南国讲堂

南国讲堂||第224讲:社会治理情境与社会服务供给

南国讲堂||第223讲:自由还是陷阱?

南国讲堂||第222讲:学术研究如何开展

南国讲堂||第221讲:全球化的时间与空间

南国讲堂||第220讲: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发展

南国讲堂||第219讲:跨区域应急合作

南国讲堂||第218讲:我们如何推进行政管理的研究

南国讲堂||第217讲:科学态度、专业精神与科技抗疫

南国讲堂||第216讲: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

南国讲堂||第215讲:公共政策的道德化

南国讲堂||第214讲: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

南国讲堂||第213讲: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南国讲堂||第212讲:从疫情防控看国家治理优势及问题

南国讲堂||第211讲: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思考

南国讲堂||第207讲:气象社会学的构建与展望

南国讲堂||第206讲:跨域水政治与尺度重构

南国讲堂||第205讲: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南国讲堂||第204讲:美国华人移民空间分布的新变化

南国讲堂||第203讲:灾害治理的四个关键概念

南国讲堂||第202讲: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

南国讲堂||第201讲:社区的二重性与社区治理

南国讲堂||第200讲: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