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2017-03-02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下函


亡人死后第三日,要举行下函仪式。“函”本来指木匣子,这里特指棺材,“下函”就是盖结实虚掩的棺材盖,其实质也就是向遗体告别。《礼》说,“三日而后殓者,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因为告别仪式在亡后第三日举行,所以也叫“过三天”。


这天,参加向遗体告别的都是至亲至近之亲戚、本家,他们都带祭品祭奠,形成人亡后的第一个吊祭小高潮,有的人家还请鼓乐吹打。

下函仪式,大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央人主


人主莅临,茶饭过后,请其上座,并摆放酒菜。孝子孝媳跪在下面,由长子向其汇报死者得病、医治情况;死亡过程及其遗嘱遗愿;棺材质量及衣服饰物的数质量;同时汇报举办葬礼的打算;征求人主的意见。一般人主都表示原则同意,个别的也有提一两条要求,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如无重大分歧意见,孝子孝媳叩头谢恩,并给人主满酒,人主接酒,仪式告成。


二、开光


开光,也叫“开光明”,是孝子的事,打开棺盖,揭去苫面纸,若七窍有血污流出,用新棉球蘸白酒和温水揩净,如果面目干净,即在眼、耳、口、鼻处象征性地擦洗擦洗。而后要在亡人脸上抹油,增加泽润感。过去用食用植物油,现在用化装用油,个别的还要给其描眉涂唇。第三步是要给死者手上挂一串七枚“打狗饼子”,现在多用饼干代替。俗言,亡灵通往阴曹地府路上, 要经过“恶狗村”,恶狗扑来,以饼相投,趁狗食饼之际,便可平安过村。在另一只手上挂一小麻鞭,俗称“打狗鞭子”,也是为经过“恶狗村”而备办的。另外的说法是,此小鞭象征“拂尘”,“拂尘”俗称“蝇刷子”,它是神仙手执之物,所以雅号“祝仙”,在此是祝愿死者升天成仙。最后将倒头纸灰揣入死者怀中。


三、向遗体告别


开光过后,请人主及众亲戚祭奠、瞻仰遗容、并向遗体告别,告别仪式结束时,孝子、孝媳要将棺木中的五色线抽去,俗称“抽儿女”。

以下的事情由阴阳生办理。


四、揣殃状


殃状大体上相当于亡人的身份介绍,有姓名、性别、生卒年月,生前行状等内容。白纸墨书,加盖朱砂印记。揣于死者怀中,或塞于死者袖中,所以又叫“袖殃状”。


五、下镇物


阴阳生根据死亡月日干支,判定凶吉,然后撮取五谷、生铁、竹弓竹箭、制钱、药材等物作为镇物洒在棺内,以驱邪避煞。镇物中有桃木人、柏木人等即人俑。是古代人殉的遗迹。

然后,阴阳生击引馨、念咒语,亲人盖下棺盖,不再揭开,孝子哭泣,表示哀别。


六、挂“冲天纸”


冲天纸又称“岁纸”、“长钱”、“牵连纸”,由阴阳生剪制。用纸数量以亡人享年为基数,外加天一张,地一张,合成三才之统。一纸破八条,每条用纸钉打两个纸钱。剪纸时,左右分别开剪,形成左旋右拐之“S”形相连纸条,用麻相束,制成幡幔,早上从丧房由孝子背出大门外,悬之高处,告知人们,此是披麻戴孝之家。晚上由孝子背回,放于棺盖之上,殡放时间内,天天如此,出殡时随柩入墓。


在冲天纸上还要系上黑炭一块。俗言这就是“望乡台”。死者在亡后七日,其灵魂可登上“望乡台”瞭望家乡。


七、出“告牌”


“告牌”又称“时告”,有的地方也叫“避忌牌”,由阴阳生书写。用白麻纸一张,中间写新逝亡人姓名、性别、生卒年月,右写生肖避忌,左写孝子、孝孙名讳。然后张贴在全村公用的“告牌架”上。“时告”和冲天纸同出同入、同处设立,出殡时,撕下“时告”,随柩入墓。


“告牌架”只能请,不能送,放于显眼处,别人家要用,自行拿去。


如果没有“告牌架”,可用高粱杆锅盖,或硬纸板代替。


告牌的功能相当于而今的讣告。


八、供灵牌


人亡后即奉之为神,灵牌便是标志。灵牌为纸制,取大红纸一方,阴阳生墨书或粉书新逝亡人的姓名、性别及“一位之灵”字样,有的还要饰以花边纹样。灵牌粘在两根高粱杆上,插在“安灵卷子”上,供奉在柩前供桌上。“安灵卷子”是一个发面大馍,重约二斤左右,其形如双云勾状,又似如意,取意为腾云驾雾而去,事事顺心如意。


九、画符


画符是阴阳生的一项迷信内容,墨书朱点,有的写在黄表上,有的写在砖瓦上。或用于镇宅,或用于镇墓,或用于驱邪。


十、贴挽联


停放灵柩的家,称之为“丧房”,“丧房”门上则要贴挽联内容多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纸灰化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之类。门眉上要贴“大字”,也叫“字楼”,多为四字一句的吉祥语,如“驾鹤西去”、“德高望重”等。


十一、择吉日


选择丧葬吉日是阴阳生的重要内容。阴阳家把六十个干支日分为凶日和吉日两类,他们认为:壬申、癸酉、壬午、甲申、乙酉、丙申、丁酉、壬寅、丙午、已酉、庚申、辛酉此十二日为大葬吉日。另外加上逐月的宜葬吉日、黄道吉日、大明吉日均可安葬。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