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扫描|《探索与争鸣》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专题四:文明史意识与当代青年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3-03-26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注: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继续收到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给“探索与争鸣杂志”公众号设置“星标”(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让系统知道这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消息啦。自2018年6月1日起,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


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之四

“文明史意识与当代青年”

2020年12月5日上午9点,“文明史意识与当代青年”前沿论坛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本次论坛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合办,由《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冯庆和《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屠毅力编辑联合召集,会议邀请了汪尧翀、吕明烜、李秋祺、平瑶、石岸书、何青翰等六位青年学人参与会谈,诸位老师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上午场的活动中,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吕明烜首先就《钻燧取火与观象制器——从古典技术思考到当代青年的技术关切》一题发言。吕明烜考察了作为中华技术文明史源头之象征的伏羲形象。经学传统从两个方面凸显伏羲画卦的重要性:一是法象天地;二是朝向礼乐。经学传统之外,上古史叙事的子学传统从事功出发,凸显上古圣王制作在带领人们战胜艰难险阻、获取生存资源方面的功绩,由此燧人钻燧取火被赋予极高地位。经学传统与子学传统之间的张力,突出表现为三皇叙事中伏羲和燧人的叙事张力。最后,吕老师对儒家语境下“制作”的礼乐特性做了总结,“制作”的对象内容广泛,器物、制度等均可纳入;其次,“制作”的行为是高度礼乐化的,礼乐落实于生民日用,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形塑和教化。最后吕老师将这一古典技术的思考落脚于当代青年的技术关切问题,指出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技术与人之关系、理解新的技术文明生活等问题,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清华大学哲学系何青翰的主题是《浅论现代青年的“儒者”想象》。他指出,近年来,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汉服、诗词、祭孔等,雨后春笋般出现,青年人是其中的主力。其中堪为奇观者,是对于明末忠烈、君主的祭祀。何青翰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点原因:第一,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日趋严重,让年轻人不得不寻求心灵上的支持;第二,晚明世界被一些人寄予了过多的启蒙想象,尤其是江南士人,气节高昂,让人心驰神往。两者相合,明末君臣便成了某种替代性存在。因此,透过“儒者”的身份想象去理解现代青年,恐怕首先要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古典儒家。


冯庆老师认为以上两位的发言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他接下来的发言《李大钊〈青春〉中的文明史观和当代“后浪”问题》则是对这一张力的回应。首先,冯庆指出,2020年五四青年节由网络媒体推出的“后浪”视频演讲中存在着诸多关于当代青年形象的认知冲突。在围绕《后浪》展开的争论中,其中存在着对青年形象的有选择的描述。在布克哈特式的历史省察视角的对照观看之下,冯庆通过细读《后浪》的朗诵稿,揭示了其中对处于历史终端的当代青年之审美“享受者”形象的建构策略,并指出其中对“多元文化”的不加辨析的恭维实则呈现出一种文化价值上的软弱立场,这与其中强调的“勇敢”显然矛盾。然后,冯庆通过援引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多表述,通过细读中国进步青年文化之代表性文本——李大钊的《青春》,剖析了其中对青年之“开创者”形象逐渐获得理论奠基的基本逻辑,并详细分析了文中对中国传统文明史观和现代进步史观的有机融合。李大钊的青春观中不仅包含着对现代中国“隐忧”和危局的回应,还散发着对传统文明史观的辩证继承,进而,这种青春观应当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并对当代存在显著价值偏失的“后浪”青年形象表征进行纠偏。


上半场的讨论环节里,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的李秋祺老师分别针对三位发言人提出了问题:首先,面对现代时间观带来的不真实感,吕明烜所讨论的中国古代时间的绵延感能否克服现代时间的均质化问题?其次,根据何青翰所言的儒家逻辑,现代青年人的复古情绪究竟是一种小众文化现象,还是具有儒学抱负之人的普遍心态?最后,冯庆发言中所提到的“后浪”,能否用尼采的“末人”去理解?吕明烜认为时间观的拯救与纠正需要落实在具体的制作活动层面,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传统的礼乐文明中蕴藏的制作意涵。冯庆认为何青翰所讨论的“崇祯现象”实际上反映出了一种意义生产机制。在当代愈加复杂的文化语境下,部分青年人会在部落化的心态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性符号,这其实会带来更为细微化的文化认同。而当下舆论界普遍声称的文化多元的与价值同情的姿态,实则会引发更多的不理解和敌对情绪,这可能就是尼采所说的作为文明史之终结的“末人”的真相。


下午场华东理工大学李秋祺老师首先就《保守主义还是虚无主义?——当代青年社会心态发微》一题进行发言。她认为,中国青年群体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心态特征:一方面是没有目标、同时也不愿意建构任何目标的虚无主义状态,比如“佛系”“积极废人”;另一方面是迫切回归传统生活方式的保守主义心态,比如对家本位、家长制、性别分工的重新肯定,这些明确的价值追求凸显了青年群体最不虚无主义的一面。实际上,直接从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传统内涵出发,并不能解释青年群体心态特征中的悖论。从费孝通提出的“过日子心理”切入,才能理解当前中国青年群体的心态特征及其包含的隐忧。所谓“过日子心理”又称“过渡心理”,即汲汲于生活过程的操持,却放弃了对生活目标为何的追问。在这个意义上,过日子心理在表面上构成了一种注重家庭生活、世代延续的保守主义,实际上却会异变为个体逃避价值选择的话语框架。如今,“成家立业”已经转变为以购房和生活消费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对于个人经济能力的担忧和家庭“贬值”的担忧叠加在一起。由此,个体试图通过回溯到保守主义的立场,来对抗“家”的不确定性。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石岸书作了题为《“新人”与“新青年”的辩证法:当代青年传统的一个历史考察》的发言。他认为,自五四以来,“新人”与“新青年”作为一组互相交叠的概念,构成了理解现代青年传统的关键线索。在五四时期,“新人”作为普遍人性的抽象想象与新青年作为具体化的文化-政治主体相互交叠;在革命年代,“新人”的普遍性指涉着广大工农大众,是主力军,而“新青年”的先锋性是指作为先锋部队的五四青年和革命青年;在50-70时代,“新人”与“新青年”呈现出新的表达形式,最典型的是表达为“社会主义新人”与“共产主义新人”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初期,以潘晓事件为标志,青年传统逐渐走向低谷,其政治性和先锋性逐渐淡化,“新人”与“新青年”的关系表达为“社会主义新人”和“四有新人”的关系,其辩证性也有所弱化。在当前语境中,我们看到当代 “新青年”强烈的政治性,他们的这种精神状态重新激活了“新人”与“新青年”的辩证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汪尧翀的发言题目为《“作品美学”的否定性视野:从“阿多诺事件”重思文化工业理论》,他通过描述西德学生运动与彼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活动的复杂关联,引出对阿多诺作为学派标志性人物,在整场事件中的矛盾的处事态度的讨论。为了说明这种矛盾的基本逻辑,汪尧翀进一步指出,在今天,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往往被简化为对大众文化的粗暴拒绝,其与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内在关联较少得到探究。实际上,阿多诺晚年致力于美学理论的建构,其思想格局展现为“否定辩证法”与“美学理论”相互支撑的格局,从中可以解读出一种强调“无暴力综合”的“悖论的作品美学”,区别于具有文化补偿意义的“传统的作品美学”,由此出发形成了针对“文化工业”的否定性视野。从作品美学的否定性视野出发,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否定才得以显示其深刻的文明史关切,由此为反思当代青年文化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平瑶的发言《以虚击实:中国电子游戏的世界重构》从内在体验视角探析中国电子游戏建构的“时空体”,分析了中国电子游戏重构世界的多种路径,阐释了当代中国游戏对青年人精神生活和存在体验的拓展。在她看来,中国电子游戏兼收新兴技术与古典传统,整合本土与世界的精神资源,重新建构世界图景以超越现实。《仙剑奇侠传》以“道路”时空体与“六界”世界观,向上探索触摸超验世界的契机;《阴阳师》融合东方美学与东亚生命意识,向下维系人与有灵万物共生的可能;《王者荣耀》放眼世界传奇,在中外古今虚实之间拓出选择的自由。中国电子游戏以“故事流”、具象化、“心流”、“永恒轮回”等方式,将人从现代的线性矢量时间里解放出来;通过“呈现”使人文主义、个人成长、公平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激活更有实感和价值感的生命体验。在尝试建构中国游戏诗学的同时,平瑶老师探讨“沉迷”问题背后中国电子游戏的困境与出路。电子游戏的致瘾性增强,是游戏在资本的役使扭曲下异化的结果。与其抵制游戏,不如重塑现实——警惕现实世界对游戏的侵蚀,让游戏继续在其领域发挥作用。


自由讨论环节里,大家首先对平瑶的游戏研究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冯庆追问:游戏是否真正能够教育青年人,给予他们激情和活力,对现实进行改造?如果可以,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其次,玩游戏的人会想成为游戏的设计者并玩自己的游戏吗?如果不会的话,那么玩游戏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李秋祺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手机游戏的补充心理机制或突破性的青年社交方式等问题提出看法。

平瑶认为,多种游戏形式都极有可能对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游戏也有教育潜力,不过层次不同的游戏的确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影响,这就需要对游戏中的生产和运作机制进行继续的观察来研究。

石岸书通过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认为一旦处于游戏环境会很容易沉迷,游戏本身完全按照资本的逻辑设计,游戏运转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冯庆进一步认为,作为“嗜好”,游戏的上瘾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如汪尧翀所说,阿多诺所强调的内在批判的审美状态,与大众强调的把自己交付出去以符合某种审美概念的状态之间,存在高低之别。

汪尧翀认为,阿多诺坚持审美自律的立场,就游戏产业中的问题而言,一般的审美活动也可以有高度的反思性。当代的用户体验已经出现阿多诺所说的否定性视角,然而如何把主体的自反性成熟引导出来,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冯庆则进一步评述了石岸书的发言,认为,虽然很多青年人被动接受着时代赋予的逻辑,但这并不排斥带有反思性批评性视野的青年人仍然自觉涌现出来,创造历史。在既成的文明史与未定的当代青年之间,依然呈现出鲜明的辩证关系。


会议最后冯庆老师进行总结,也对未来可供探讨的话题表示了期望。下午六点,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系《探索与争鸣》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的第四场专题论坛。“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是《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的重要环节,依托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由青年学者策划组织,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以云端会议形式举行。第一届论坛共包含不同学科专业的十场分论坛,举办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目 录  2020.01 | 2020.02 | 2020.03 | 2020.04 | 2020.052020.06 | 2020.07 |2020.08|2020.09|2020.10|2020.11 |2020.12|2019年总目录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