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之八 “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注: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继续收到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给“探索与争鸣杂志”公众号设置“星标”(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让系统知道这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消息啦。自2018年6月1日起,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


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之八

“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


2020年12月27日,全国第一届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第八场论坛“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圆满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会刊《中国农村教育评论》联合参办。论坛召集人为东北师范大学李涛教授和《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杨义成编辑。

论坛合影



乡村教育百年思想值得深入总结

乡村教育蓬勃发展是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建设者和乡村教育实践者们的共同愿望。与会专家、学者们共同回溯了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乡村教育先贤们在艰难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教育发展道路的峥嵘历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这为未来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智慧。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认为,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建设者们一直用生命在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今日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探索了中国式道路。在即将开启“十四五”的关键历史节点,回顾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百年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邬志辉院长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周勇教授系统梳理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发展逻辑,指出早期乡村教育并不是主流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育精英们主要集中关注城市教育,而乡村教育无人问津。但随后,以留学回国的教育精英为代表逐步将视角转向乡村,并带动一批跟随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地方行动,进而产生了一批有长远影响的乡村教育成果。这给当代学者提供启示,需要像那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教育先贤们学习,真正把研究视角和教育行动推向田野,真正推动乡村教育的大进步。

周勇教授发言


重庆大学潘家恩副教授通过对20世纪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四位乡村教育先贤的经典论述展开重释,呼吁广大同行关注教育方向上的根本性问题。他认为虽然乡村教育前辈们的出发点虽有差异,但是某种意义上在主张上是殊途同归的,诸如陶行知注重对传统教育的根本反思;晏阳初强调改造民族生活、教育不应该迁就社会,而是要去改变社会;梁漱溟认为教育应该回归社会,而不是脱离社会;卢作孚主张要教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强调教育和社会的联动。先贤们的思想为当前及今后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向。

潘家恩副教授发言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东北师范大学李涛教授从“缘起”“先声”“锻塑”“修远”四个方面递进化、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变革的恢宏历程:自1840年始,从“天朝上国”到“救亡图存”再到“民族复兴”的思想继替中,中国与外部世界重新发生着现代性的崭新连接。在“保守”与“复辟”的缠斗中,“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精神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是从重视“乡村平民教育”开始。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等为代表的乡村教育运动用“教育的力量”轰轰烈烈改变着“羸弱”而“病症”的中国乡土,但受制于“国势”与“时局”戛然而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从“农村包围城市”出发,以“扫盲教育”和“农民夜校”为开端,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建设之路,为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李涛教授发言


乡村教育百年文化价值亟待重新发掘

乡村学校是实施乡村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乡村文化是承载乡村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乡村学校与乡村文化的繁荣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体两面”,在此背景下,如何办好乡村教育中作为外在实体的乡村学校,如何发展乡村教育中作为内在精神的乡村文化,与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教授重新审视了乡村学校,指出近代学校发生了从“本土私塾”到“新式学校”的更新换代。新式学校作为一种外来机构,与本土社会脱节,与传统割裂,这使得乡村学校成为一种“无根”的浮萍,这给今日的乡村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启示,办好乡村学校一定要与“本土文化”和“内在价值”建立强关联性,坚决反对乡村学校与乡土社会相互割裂。新式学校在某种意义上要借鉴私塾在与本土文化融通一体方面的优长,为促进我国乡村学校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探索新智慧。


司洪昌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常亚慧教授关注了乡村学校百年建设的社会整合功能,她认为20世纪早期发生在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乡村重建”与“乡村教育”是发生在“乡村民众”与“新兴知识分子”之间的事情,早期乡村学校建设的关键自然也就变成了有活力且自治的乡村社会重建。今日需汲取早期乡村教育运动和乡村社会建设营养,使当下的乡村学校重新回归到作为“教育活动”和“公共生活”的中心位置,使乡村学校充当连接“民众”和“当地政府”的纽带与桥梁,寻找一条植根“乡村生活”和“基本民情”的中国乡村教育发展道路,在认同中进一步达成乡村基层社会和谐发展与有效治理。

常亚慧教授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指出在当下乡村教育时代具有“城乡一体”“质量同化”“文化守望”“规模收缩”“师资焦虑”“技术沟壑”等特征下,应重点关注和研究乡村教育的“原文化功能”“文化变迁”“文化样态”以及“文化对当下的重要性”。乡村教育文化的应然状态应是加强“文化引领”,突出“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未来乡村教育文化应在对原有文化反思基础上进行重构,从先知和前人的智慧中“寻根”,从“元素及关系”“乡土及天下”“目标及路径”“过程及评鉴”四对关系中思考乡村教育文化系统,将原有的“乡村教育文化根系”与“现代技术和社会转型”相联系、在“迁移”与“重塑”中,不断评鉴、调整和矫正,从而建立城乡一体多元的教育生态系统。


孙杰远教授发言


乡村教育百年改革探索需要持续深化

改革是乡村教育发展最根本的生命线,在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唯有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使乡村教育持续保持生机活力,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个体与国家共同成长的伟大“中国梦”。


海南师范大学谢君君副教授从“文化自救”到“文化自觉”的角度对乡村教育改革展开了深入思考,他指出研究乡村问题要从“乡村整体”的宏观视野和“社会实践”的微观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乡村,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问题去研究乡村。“乡农学校”在实现乡村生产和分配社会化等方面的改革探索,目的是寻找“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契合点,这些乡村教育改革观念为我们当下的乡村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谢君君副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林小英副教授在总结百年乡村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厘清了“农村”“县域”和“城市”在教育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她认为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管理体制是把“地方财税制度”和“县域作为独立单位组织资源”作为基本前提来设计的,结合“十三五”规划之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条款,进一步指出我国县域教育在农村教育改革政策话语体系中存在“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提出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基于此深入提出教育改革行动的概念图式。


林小英副教授发言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指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水平极大提高,实现了从“教育弱国”到“教育大国”的根本性转变。中国教育事业即将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教育事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目标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强国”。在此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应重点实现三个转向,即:转向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提升”和“公平发展”的新需求上;转向对“优质均衡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转向“未来乡村教育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弱势补偿上。


李春玲研究员发言


全国第一届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论坛深入回顾了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百年峥嵘历程,向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之路砥砺前行的思想先贤和伟大的实践者们致敬,史诗般呈现了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变迁的厚重与辉煌。在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前,乡村教育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共建乡村教育事业,对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报道链接:

1. 光明日报客户端《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举办,共话乡村教育百年》: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dc4c10647a4a43e98b579e77bfae46da

2. 澎湃新闻客户端《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33356

3. 上观新闻客户端《专家: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应重点实现三个转向》:

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28746.htm

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在线探讨“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1/01/content_kvxg3vU4.html?gid=eryb6oDQ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目 录  2020.01 | 2020.02 | 2020.03 | 2020.04 | 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1 |2020.12|2019年总目录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