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与争鸣·新刊速递|2023.05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3-11-04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目前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


新刊上架

 2023.05

封面



封底



封二



封三



目录




圆桌


潘多拉魔盒还是文明利器

——大文明视野中的 ChatGPT 反思


汪行福

后人类纪文明的到来与ChatGPT的终极之问



邱锡鹏

解剖大型语言模型:原理、应用及影响



陈云松

ChatGPT 对人文社科研究的价值与挑战



杜骏飞

AI 永不眠:交往革命与“赛博格阶梯”



严锋

对话与重写:ChatGPT 时代的文学



王峰

ChatGPT:更新对机器智能的认知



刘云杉

警惕“机器学习”僭越“人的教育”



朱鸿军

ChatGPT 对新闻传播系统的颠覆性重构



王金林

“诸神之战”:新工具抑或新存在



余南平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国博弈新边疆




特稿



全球化的历史演变和当今态势


姚烨琳 张海东

多维二元结构下特大城市共同富裕的挑战与应对



争鸣




陈 亮 叶明裕

“抑恶”之上的“扬善”:以社会契约重塑校外培训生态

——兼与申素平、吴楠商榷


郜 庆

数据权利束:元宇宙空间权保护的新可能

——兼与程金华、张豪商榷


司 晓

奇点来临:ChatGPT 时代的著作权法走向何处?

——兼回应相关论点


技术




顾楚丹 杨发祥

驯化抑或互构

——社交平台“数字灵工”的算法实践


汪青松 罗 娜

    替代还是支持:

AI 医疗决策的功能定位与规范回应


思想





·马克思主义研究·

张一兵

马克思:直接性定在向他物转换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文本解读



章永乐

“无形之瓜分”与边疆的保全

——杨度的“门罗主义”思想实验与“非正式帝国”的视野


王沛珊 余新忠

“科学”话语下的中医现代化之思

——以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的中西医汇通观为中心


杨 娜

“包容—竞争”视角下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的效用分析


人文




葛红兵 王 烯

与世界对话

——比较创意写作学的建构及未来



·城与人:城市地理、百年文脉与城市精神(三)·

尹传兰

丰子恺与市民伦理新探

——折回于沪浙的两个“缘缘堂”



Content

潘多拉魔盒还是文明利器

——大文明视野中的 ChatGPT

潘多拉魔盒还是文明利器

——大文明视野中的 ChatGPT 反思


ChatGPT 横空出世,引起全球轰动。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人工智能回到生活世界为人类赋能,还是出现了一种人类创造但可能失去控制的不祥力量?换言之,ChatGPT 是文明利器,还是潘多拉魔盒?此问题的回答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2023 年 3 月 13 日,《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以及“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课题组共同举办了“潘多拉魔盒还是文明利器——大文明视野中的 ChatGPT 反思”高端论坛。不同领域的专家各抒己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的前沿问题和应用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交往的影响、人工智能界限与科技伦理、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及其对知识学习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了内容丰富的讨论。
汪行福教授指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人机一体化完全颠覆了以往人类技术发明的逻辑,打破了人类纪文明的边界。要想避免 ChatGPT 对文明的反噬,技术批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新技术出现时寻找到作出合理判断和采取行动的机会。邱锡鹏教授从技术和原理的角度深度解读 ChatGPT 模型。他指出,大型语言模型在达到百亿级规模后开始获得“涌现能力”,这背后进一步隐含着三个非常要的技术,即情景学习、思维链和自然指令学习。陈云松教授认为当下我们谈人类的恐惧和担忧为时过早,即使对一个学科或分支来说,AI 技术还远未起到颠覆性的作用。在目前阶段,研究者更需要充分理解 ChatGPT 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对人文社科的有限工具价值,在运用该技术的同时,对其可能产生的问题保持警醒并积极应对。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构筑的“赛博格阶梯”,杜骏飞教授阐释了人类赛博格化的四部曲 :第一步是交往的赛博格化,其表征是 AI 辅助交往和数字交往 2.0 ;第二步是主体的赛博格化,其表征是知识嵌入的多项式生命 ;第三步是认知的赛博格化,其表征是生理嵌入的 AI 增强人 ;第四步是意识的赛博格化,其表征是人类开始像 AI 那样思考,并期待拥有机器的心灵。严锋教授指出,技术会让我们对传统的人文学科获得一种新的眼光,这个问题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许会更加突出,因为文学有一种对于原创性的执着追求。王峰教授指出,我们需要从一种革新的哲学视角来判断人工智能与人类自身的关系,把 ChatGPT 之类的大型语言模型视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初步成就,但需要将思考与自我意识的获得彻底分开,哪怕是未来的强通用人工智能,也只是不断增强思考的功能,却无法获得人的自我意识。刘云杉教授认为,技术之于教育,不再仅仅是教学辅助物,也不仅止于智能的教育者,它更是一个升级的、可以替代人类的新型学习者。ChatGPT既是“类人”的学习者,更是“超人”的竞争者。如果不加限制,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出现的白领无产阶级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朱鸿军教授指出,ChatGPT 直接对标的是人的智慧,其带来的不仅是对新闻传播系统的颠覆性影响,更是对整个人类系统、人类文明的颠覆性重构。如何让其始终处在人类的控制范围内,需要包括新闻传播系统在内的全人类各系统集体警觉、探究反思和寻找路径。王金教授从知识生产方式、语言生成方式以及人的对象性存在方式三方面考察了ChatGPT 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认为 ChatGPT 及其迭代产品不仅是一种新工具,而且预示着一种统摄一切的新存在。余南平教授指出,ChatGPT 诱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其在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嵌入国家角色和产生国家作用力,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家间围绕通用人工智能革命的新博弈与新竞争。在国家开拓技术新边疆的努力下,人工智能技术会被国家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塑造。


——主持人 叶祝弟 张 蕾 屠毅力


特稿



2018 年 5 月 30 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探索与争鸣》学术指导委员会原委员高放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高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共运史专家,生前有很多重要文章发表在本刊,长期关心呵护本刊成长。值高放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本刊特推出先生遗作,以表达编辑部全体同仁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本文系先生生命最后时刻抱着病躯撰写的遗稿,生前未公开发表,现由先生女公子高华研究员整理定稿(中央编译局马列部资料室周佩娟女士录入初稿)并授权本刊发表。本文发表时,除个别字句改动外,基本保留原貌。

——编者按



【内容摘要】 全球化是全球众人关注的重大课题。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载体逐步发展起来的。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至 1991 年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两种模式对峙和对抗的格局。1991 年苏联解体后,全球化呈现出五个新特点。第一,以信息化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更加全方位、加速度地迅猛发展。第二,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更加明显地从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第三,出现了反全球化的逆流。第四,中国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和平崛起,内政和外交都在摆脱、超越传统的苏联模式,探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五,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或世界主题。未来全球化的趋势将是科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两大主流的交汇更加密切,更富成效。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太空化、宇宙化是比全球化更加远大、更具吸引力的新千年远景。

【关键词】 全球化 反全球化 新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作   者】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

授。



姚烨琳  张海东|多维二元结构下特大城市共同富裕的挑战与应对

【内容摘要】 实现社会结构的改进,破除结构性不平衡,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从多维二元结构视角考察特大城市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内外二元结构、行业间二元结构等基础性二元结构,以及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等特大城市衍生性二元结构之下,社会收入之差距、财富分配之差距、社会心态之风险等结构性问题,依然是特大城市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特大城市必须认识到多维二元结构性问题的复杂性,在破除历史上积淀形成的结构性不平衡方面作出更大的改进。

【关键词】 多维二元结构 特大城市 共同富裕 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改进

【作  者】 姚烨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海东,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与社会政治态度研究”(17ZDA11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包容性发展视角下超大城市来华外国人融入模式及对策研究”(2019ESH007)


争鸣


陈 亮  叶明裕|“抑恶”之上的“扬善”:以社会契约重塑校外培训生态

——兼与申素平、吴楠商榷

【内容摘要】申素平、吴楠从合法性和最佳性的视角审视了校外培训执法模式的痛点,为校外培训治理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方案。但校外培训的善治格局不能仅依靠发挥执法模式单向度的“抑恶”效能,还需依赖社会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迸发出“扬善”能量,从而形塑校外培训治理的社会契约。协同共治模式以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共同参与为主要特征,有助于化解执法模式的监管困局,促成以人为本的高位价值目标,孕育共同体默会的责任自觉,迸发多主体参与的治理合力。据此,形塑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驱动共同体深入明晰并肩负起共同责任,激活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共治合力,将成为助校外培训协同共治模式全效落实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 社会契约 校外培训 教育治理 责任伦理 多元共治

【作   者】陈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教授;叶明裕,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讲话精神”专项项目(2022zdpy001)


郜 庆|数据权利束:元宇宙空间权保护的新可能

——兼与程金华、张豪商榷

【内容摘要】随着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高质量地开发元宇宙空间,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元宇宙空间权也在此背景下日益受到重视。对此,程金华、张豪曾撰文指出,要以“准物权”模式解决元宇宙中的空间权益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弥合虚拟和现实间的空间权利分歧提供了理论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元宇宙空间权并非单数概念,其权利结构具有典型的复合性特征。目前元宇宙空间权所涉及的公共利益、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相邻权等方面的矛盾和风险日益突出;而以程文为代表的,诉诸传统部门法理论的保护模式,虽关注到了元宇宙空间权保护的不同侧面,但难以实现对元宇宙空间权整全意义上的保护。对此,应该看到元宇宙构成的数据性这一底层逻辑,以数据权利束为基础探索元宇宙空间权综合保护体系,以充分推进元宇宙空间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权利 数据权益 权利束

【作  者】 郜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司 晓|奇点来临:ChatGPT 时代的著作权法走向何处?

——兼回应相关论点

【内容摘要】 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著作权领域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并对当前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一系列颠覆性挑战,这些挑战集中于著作权法“只保护自然人创作”的前提假设、“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制度基石、“授权许可模式”的适用可能、“接触 + 实质性相似”的侵权标准,以及“避风港制度”的规制范畴等方面。从创作行为、规制主体、保护客体、权利范畴、侵权判定以及平台治理等层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既有著作权制度已难以有效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底层冲击,未来的著作权法要进行彻底改革;而具体应当如何变革,则有待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一步观察和论证。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著作权法 思想表达二分法 侵权标准

【作  者】 司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技术


顾楚丹 杨发祥|驯化抑或互构

——社交平台“数字灵工”的算法实践

【内容摘要】算法的实践性包含算法的“物质—能动性”、算法关联行动者的使用文化和算法实践的后果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考察“数字灵工”的算法实践可以发现,推荐算法具有数据依赖性、平台化和个性化特征,差异化的推荐列表展现的算法能动性,勾勒出以算法主导的内容可见性管理逻辑。“数字灵工”通过多元的算法知识来源和跨平台的媒介使用,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算法感受和行动策略,揭示出用户与算法之间的互动逻辑。算法实践带来的主体不确定性后果和对算法建构的影响,体现了算法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建构。法实践的“互构性”为迈向算法的多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社交平台 算法实践 数字灵工 社交平台 互构

【作  者】顾楚丹,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后;杨发祥,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暨社会学系教授。

【基金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数字平台企业知识劳工的数字劳动过程研究”(2022ESH00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乡关系研究”(2019-01-07-00-02-E00047)


汪青松 罗 娜  |替代还是支持:

AI 医疗决策的功能定位与规范回应

【内容摘要】AI 应用对当前医疗决策法律框架中的权责利配置提出诸多挑战,而应对这些具体挑战的前提是明确 AI 在医疗决策中的功能定位。AI 医疗决策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基础的驱动下呈现出替代决策的功能趋势。然而,该趋势下的 AI 医疗决策在准入监管、决策过程和侵权救济等方面存在多重法律困境。现代医疗决策模式的演进规律表明,AI 医疗决策的功能定位须符合尊重患者自主价值、巩固患者决策话语权和以信息为基础的医患信任保障机制建设之规律,故支持功能是 AI 医疗决策的应然定位。据此,现行法律应在医事基本法中明确 AI 医疗决策的支持性功能定位,在准入监管层面建立“医生 +AI”的整体监管思路,在决策过程中重构尊重患者自主原则的权利体系,在侵权救济中明确 AI医疗决策相关主体的归责标准。

【关键词】人工智能 医疗决策 功能定位 决策替代 决策支持

【作  者】汪青松,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特色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民商法学院教授;罗娜,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科技赋能金融创新的行为规制研究”(21SKJD030)


思想

·马克思主义研究·

张一兵|马克思:直接性定在向他物转换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文本解读

【内容摘要】 马克思在《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中,对黑格尔的《小逻辑》进行了专题性的哲学摘录,从而留下了《黑格尔的逻辑学》这一重要文本。具体内容为《小逻辑》中“存在论”第 83—111 节的摘录,其核心是消除现成性存在的反思性的辩证法。在这里,有质的规定性的定在的内部,已经包含着对存在与他性存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也就是说,定在本身就是否定之否定。在黑格尔那里,定在概念的出场是作为消逝着的东西矛盾统一关系场境。如果回到马克思此时的经济学研究中,所有资本主义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经济定在,都会是作为消逝着的东西矛盾统一关系场境,这是走向本质批判的必然通道。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的逻辑学》 《小逻辑》 辩证法 定在

【作  者】 张一兵,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MEGA 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研究”(22JJD710023)



章永乐|“无形之瓜分”与边疆的保全

——杨度的“门罗主义”思想实验与“非正式帝国”的视野

【内容摘要】 1907 年,为回应革命派的建国方案,杨度在其名作《金铁主义说》中想象了一个中国版本的“门罗宣言”,认为革命派的主张将引起边疆民族地区的脱离并落入列强控制,进而导致内地难以自存,从“内部瓜分”变成“外部瓜分”。杨度断定,革命派没有能力发布“门罗宣言”并加以实行。杨度对于“中国式门罗宣言”的想象,基于其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与灭国策略的反复思考;这一想象所包含的中国与美洲的政治空间的比较,体现了近代“空间革命”所带来的理解中国内部民族与地理空间关系的认识框架的深刻转变,其“门罗主义”思考中蕴含的“非正式帝国”的视野,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门罗主义 帝国主义 保全 瓜分

【作  者】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


王沛珊  余新忠|“科学”话语下的中医现代化之思

——以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的中西医汇通观为中心

【内容摘要】 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对中医的疗效一直颇为信任,但是他们对中医理论则经历了从积极引介到否认其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立场的不同,传教士一直以西方医学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也即“科学”话语在西方社会的日益彰显。中医的现代化应该避免单一地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视角认识问题,而应当最终建立一套既符合现代科学、又不完全从属于西方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传教士 中西医汇通 中医现代化 他者 多维度

【作  者】王沛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杨 娜|“包容—竞争”视角下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的效用分析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层出不穷和日益复杂化,某些治理领域的国际机制数量显著增加,导致机制间出现功能重叠和资源竞争,国际治理机制的效果随之受到影响。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常因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备受批评。然而,因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存在治理目标相似的“包容—竞争型”治理关系,故提升此领域的治理效用颇具现实意义。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是全球卫生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治理水平关乎全球卫生治理的成效。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需对接、卫生治理机制间的关系、制定统一卫生标准与规则的能力以及能否持续提供专业知识与信息等均可用来衡量联合国卫生机制的治理效用。在此基础上,拓宽获取资金的渠道、以内部改革凝聚卫生治理合力、协调相关机制间关系等举措,有助于提升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行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全球卫生治理 “包容—竞争型” 治理关系 治理效用 联合国卫生治理机制 世卫组织

【作  者】 杨娜,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人文

葛红兵 王 烯|与世界对话

——比较创意写作学的建构及未来

【内容摘要】创意写作学始自欧美高校文科教学体系改革,后向各年龄段文学教育研究延伸,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联系,逐步呈现“跨学科”融合研究特征;在向英语国家之外更广阔的语言空间进行推广与译介过程中,又发展出带有比较文学学科色彩的国别比较研究。这种研究把欧美发达国家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创意写作学术史与学科传播史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从创意写作学视角研究各民族文学与历史的学科比较研究工具,把创意写作学带出“舒适圈”,促进了学科的扩张和完善,强调实践应用,亦饱含人文关怀。基于全球视野,并强调在比较思维中实现学科“本土化”建构的比较创意写作学,以跨学科比较、线性跨时段比较为研究路径,在地区、国别与洲际的比较性阐释中不断探索创意写作学如何介入东西方文化研究,以及创意本位的文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何在文化比较中凸显“文创实践性”“公共服务性”等问题。中国比较创意写作学的建构,将丰富创意写作学发展路径,为建构中国特色创意写作学,促进创意写作学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创意写作学 跨学科 比较创意写作学 本土化

【作  者】葛红兵,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创意写作中心教授。王 烯,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城与人:城市地理、百年文脉与城市精神(三)·

尹传兰|丰子恺与市民伦理新探

——折回于沪浙的两个“缘缘堂”

【内容摘要】丰子恺的漫画与散文是互证其“市民伦理新探”的对应图文,若将其图文所呈现的伦理新探分为青、中年两个阶段,则 1937 年前为青年阶段,1937 年后为中年阶段。1933 年前丰子恺居于沪上江湾“缘缘堂”,此时,其散文与漫画主要聚焦于他亲手营构的、洋溢着孩子天真笑声的空间,这也是其赖以安魂的个体生命伦理的符号化所在。从中他试图体认个体生命的真谛或人赖以有意义地活着的依据。1933—1937 年丰子恺居于浙江桐乡石门湾“缘缘堂”,其散文与漫画则主要聚焦于社会人际空间,突破其个体伦理的狭隘边界。故从江湾到石门湾,“缘缘堂”已成为丰子恺尝试“市民伦理新探”的两个文化遗址。

【关键词】丰子恺 “缘缘堂” 市民伦理 图文互证

【作  者】 尹传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



点击封面查看《探索与争鸣》2023年各期目录


01

02

 

03

04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目录 2023.02 | 2023.01 |2022.12|2022.11|2022·10 | 2022.09 |2022.08 |2022.07 |2022.06 |2022.05 |2022.04  |2022.03 |2022.02  |2022.01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观念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