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与争鸣·新刊速递|2022.11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3-03-14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http://www.tsyzm.com

◆ ◆ ◆ ◆

目前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www.tsyzm.com。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


新刊上架

 2022.11


封面



封底



封二



封三



目录


圆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

——学习和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战

世界中国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韩庆祥

时代化与化时代 ——兼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层内涵



张翼

并联:中国式现代化、结构转型与社会治理



陈恒

学术的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



陈忠

世界文明史意蕴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价值




何勤华

法治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蕴涵



周敬青

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政党制度规范体系



瞿骏

过程—主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四组关系




金瑶梅

“三重和解”何以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的价值指向





特稿

闫泽华 王天夫

社会连接与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


程金华 张豪

虚实之界:元宇宙视野下的空间权利冲突及其解决


争鸣


·计算宣传与数字舆论转向·

汤景泰 姚春

计算宣传与社交媒体平台中的舆论操纵


蔡润芳 刘雨娴

从“推特革命”到“WarTok”

——社交媒体如何重塑现代战争


政治


·不确定性与城市治理(四)·

潘莹莹 杨雪冬

疫情防控压力下治理韧性的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压力型体制”的视角

 

王广涛

东亚视域下的日本排外主义

——历史演变与政治逻辑


思想 



王笛

五卅运动前后的中国青年

——从美国媒体的视角来观察


杨九诠

詹妮弗之问:阿伦特劳动概念的窘困及其解围


技术

·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

肖峰

人工感知:人类认知新形态及哲学新问题

 

刘永谋

伪技术治理:类型、逻辑与应对


人文


“微”时代文艺批评笔谈

蒋述卓

“微”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定位与正向建构

 

彭锋

批评需要共识吗


 张宝贵

数字时代的艺术生产批评


 唐宏峰

书写有未来吗——数字时代的视听文本


青年


·第五届(2022)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

选登·

王中原

“无代表,不算法”:算法统治的政治代表性问题


Content

圆桌会议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

——学习和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

——学习和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所传递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发展逻辑、文明动力、实践意义等,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本刊编辑部第一时间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多维度的学理阐释,希冀更好地提炼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学术范式,更有力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战研究员指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世界与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道路的历史探索与发展展示了传承与接续,其内涵性突破在于塑造了迥异于西方现代化、可资广大后发国家借鉴的崭新范式。韩庆祥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实践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时代化与化时代的统一,具有四重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并把握时代特征,吸收时代成果并达至时代水平,反映时代要求并解答时代课题,把准时代脉搏并引领时代发展。张翼研究员指出,“并联式”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过程中,在后工业化意义上表现出强烈的数字化浪潮,显示出“数字中国”的特质 , 数字精英的生产机制和数字社会的秩序相应也发生结构性变化,需要通过治理方略的因时而动,进一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陈恒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术的再现代化,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人类其他文化遗产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构建学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的问题。面对文明新形态的“知识状况”与“世界状况”,重新构建世界学术体系已成为可能。陈忠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世界文明的理性自觉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需要以开放、弹性、包容的态度,不断 探索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文明新形态、现代化新样态。何勤华教授认为,法治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蕴涵,要以法治的方式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规范有序进行,排除中国式现代化的阻碍因素,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热情。周敬青教授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党的重要制度规范体系,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规范界定、强制惩戒、激励引导、约束监督等功能,以高效的自我革命坚定有力地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瞿骏教授指出,如果把“历史过程”和“历史主动”相结合,百余年历史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组关系具有广阔阐释空间——党对国情的主动研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格局、党主动以人民为中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和平发展之道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模式、党主动推进和谐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超越。金瑶梅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的价值指向突出表现为三重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身的和解。


——主持人 叶祝弟   李梅 孙冠豪


特稿


闫泽华  王天夫|社会连接与智慧城市建设

——基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

【内容摘要】不确定性是社会理性认知的产物,不确定性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自身的客观概率,更取决于社会主体对不确定性的主观认知期望。个体的主观认知期望都建立在其社会生活连接上,现代社会中客观发生的物与物的连接、理性认知的人与物的连接、感性认知的人与人的连接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成为不确定性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和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城市作为社会生活与连接的主要场所遭遇的不确定性风险尤为突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不同连接场景下的“算法—软件—硬件”智慧体系,优化现代社会生活的连接机制,才可能增强社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关键词】社会生活 社会连接 不确定性 主观期望 智慧城市

【作   者】闫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讲师;王天夫,清华大学社科学与社会学系教授。


程金华  张豪|虚实之界 :元宇宙视野下的空间权利冲突及其解决

【内容摘要】在当前全球元宇宙建设的热潮中,开发并运营虚拟空间相关产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布局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举措。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的法律中,虚拟空间的权属整体上并不清晰。尤其是当基于现实物理空间开发虚拟空间产品时,两类空间的权益可能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冲突。为了推动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厘清物理空间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对元宇宙虚拟空间权利人赋予一种“准物权”的新兴财产权利,并建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权益冲突的解决规则,在维护物理空间权利的基础上,保障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产品能得到有效开发和运营。

【关键词】元宇宙 空间权利 物理空间 虚拟空间 空间权利冲突

【作   者】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研究员;张豪,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上海创同律师事务所律师。



争鸣

·计算宣传与数字舆论转向·


汤景泰 姚春|计算宣传与社交媒体平台中的

舆论操纵

【内容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计算宣传活动强化了通过流量、流向和内容影响公众行为的可能性。计算宣传通过大数据与算法推荐技术,实现了“信息投喂”的自动化和精准化,针对特定受众营造出信息茧房,并基于立场政治与情感政治的逻辑,制造社会对立和群体撕裂,然后通过复杂的多元联动实现深层协同化,形成稳定的执行策略与行动机制。计算宣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也被迅速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从效果来看,计算宣传不仅能够塑造一个国家内部的意见气候,影响政治选举与公共决策,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舆论、决策与形象塑造,甚至能够影响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全。

【关键词】计算宣传 舆论操纵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作   者】汤景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姚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研究员。


蔡润芳  刘雨娴|从“推特革命”到“WarTok”

——社交媒体如何重塑现代战争

【内容摘要】 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迭代促进现代战争范式的转变与革新,信息传播行动不再是军事战场的附属品,而成为影响战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从“推特革命”到“WarTok”,社交媒体在战争领域、战争群体、战争技术三个基本变量上重塑着现代战争与社会冲突。社交媒体范式革新使认知战争进入全时全域状态,战争行动从物理领域扩大到社会领域。具有数字主体性的数字人是社交媒体“开源”战争的主要参与者,并具有去中心化组织特征。社交媒体既是计算宣传的主战场、战争新闻的生产与消费平台,也是网络化军事活动的技术支撑。当社交媒体平台重构了国际社会新型战略利益边界,平台作为“信息治理主体”与具有国籍属性的“全球化公司”之间的角色矛盾凸显,为维护国家数字主权和战略利益边界敲响警钟。

【关键词】社交媒体 舆论战 认知战 计算宣传 俄乌战争

【作   者】蔡润芳,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讲师;刘雨娴,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传播垄断视阈下社交媒体平台反竞争行为与规制研究”(21YJC860001)



政治

·不确定性与城市治理(四)·


潘莹莹  杨雪冬|疫情防控压力下治理韧性的

生成机理研究——基于“压力型体制”的视角

【内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韧性。治理的韧性是制度设计力、能动者执行力以及治理对象调适力之间相互增强的结果。基于“压力型体制”分析框架,通过选取武汉、沈阳和石家庄三座大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案例,利用各类资料还原三座城市疫情暴发和防控的展开过程,可以探讨在同样的压力下不同地方的治理调整过程,进而得出治理韧性的生成机理。疫情有效防控中的治理韧性通过三种机制生成,这三种机制可以概括为“零减压阀”“政府间目标重合”和“制度 - 能动者”之间的相互赋能。充分发挥后两种机制的作用,尤其是能动者的作用,对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压力型体制 防控模式 治理韧性 能动者

【作   者】潘莹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杨雪冬(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长聘教授。


王广涛|东亚视域下的日本排外主义

——历史演变与政治逻辑

【内容摘要】近年来,排外主义运动在发达国家甚嚣尘上。欧美等国的排外主义聚焦于外来移民,而日本的排外主义与此有着很大区别,其攻击对象主要是东亚邻国人。日本排外主义的发生与日本战前时期的殖民统治、战后时期的战争责任认识问题以及当前东亚地缘政治形势变化所引发的系统效应密切相关。考察日本排外主义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作为“恐惧论”和作为“优越论”的排外主义曾长期主导日本排外主义的话语空间。日本排外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背后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逻辑,东亚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演变对此有着直接影响。当下的全球性排外主义思潮则进一步强化了日本排外主义的势头。

【关键词】排外主义 “在特会” 在日朝鲜人·韩国人

【作   者】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思想

王笛|五卅运动前后的中国青年

——从美国媒体的视角来观察

【内容摘要】在 1920 年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剧变中,青年学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学生运动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明显进步,那就是中国人民的觉醒。这种觉醒体现在,青年学生怀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抵制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权利。1925 年的五卅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在爱国主义推动下的民族主义的兴起。这时的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主流,对西方不再是崇拜和赞赏,而更多是谴责和批判。在西方观察者看来,1920 年代是中国学生处于历史舞台中心的时代,他们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主要角色,这是中国所独有的,是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即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群体主导了历史发展方向。这些报道还透露了学生运动的一些弱点,包括缺乏知识、经验和准备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弱点,虽然他们是中国启蒙运动的主力军,但却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和领导力量,日后逐步把历史的中心舞台让给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

【关键词】青年觉醒 五卅运动 民族主义 美国媒体

【作    者】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九诠|詹妮弗之问 :阿伦特劳动概念的

窘困及其解围

【内容摘要】詹妮弗·林教授通过“构造石头房子的例子”,在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命题意义上,发起对阿伦特的诘问,试图从根本上瓦解阿伦特劳动 / 工作相区分的概念框架。正是在比勘推求中,阿伦特视界的劳动概念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确认。我们需要跳出一个对则另一个必然错的非黑即白的认识框架,阿伦特视界的劳动与詹妮弗视界的劳动,乃是函数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两方面可以形成视界融合。詹妮弗之问勾勒的“阿伦特区分的模糊性”,乃是理想类型参照下的个案的变量值所致。詹妮弗之问是本文的构造命题,由此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澄清阿伦特的劳动概念,也能启发我们发起和参与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的对话。

【关键词】詹妮弗之问 阿伦特 劳动 工作 理想类型

【作    者】杨九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技术

·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


肖峰|人工感知 :人类认知新形态及哲

学新问题

【内容摘要】不同的脑机接口有不同的功能,由机到脑的脑机接口可以迈过人的天然感官使外界信号在人脑中激活出感觉知觉,这就是借助脑机接口技术而建构的“人工感知”。人工感知具有不同于身体感知的新特征,它是由技术手段和神经中枢协同构建出来的人类感知新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感官延长,也不同于纯粹的机器感知。人工感知可用于感官失能者重拾相关的感知能力,也可服务于健全人所进行的感知增强,甚至为“超人类”寻求超越生物学限制的“超感知能力”提供支持,从而对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对若干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再思考,成为哲学探究的新前沿。

【关键词】人工感知 脑机接口 认知 进化

【作   者】肖峰,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脑机接口的哲学研究”(20BZX027)


刘永谋|伪技术治理 :类型、逻辑与应对

【内容摘要】智能革命方兴未艾,加上疫情应对的现实需要,于是各种技术治理手段在当代社会治理领域中急速推进。与之相伴,伪技术治理现象也逐渐出现,其存在伤害科学和治理的可能性。伪技术治理产生的根源是对新科技的误读与滥用,主要类型包括伪科学治理术和非科学专家政治两类,而治理转译异化为治理误译是它的合理性证成偏差的关键。从表面上看,伪技术治理与技术治理形式相似,普通公众很难加以区别。当伪技术治理实施的操控活动产生明显的压迫感,人们总是将之怪罪于技术治理和现代科技,容易走向完全否定的极端立场。因此,要警惕伪技术治理,揭露以科技为名的社会操控行为。

【关键词】伪技术治理 技术治理 治理转译 治理误译

【作   者】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人文

蒋述卓 彭锋 张宝贵 唐宏峰 

|“微”时代文艺批评笔谈

【编者按】“微”时代,新媒介正日益介入并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表达形式。“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背景下,文艺批评还需要共识,还能有共识吗?大量综合媒介文本充斥我们的时代,书写还有未来吗?“微”时代的文艺批评如何实现“自我调控”,建立一种有限度的审美融合?又如何在艺术本位和资本力量的裹挟之间寻求突围?蒋述卓、彭锋、张宝贵、唐宏峰四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以上问题做出了富有启发的探讨,希望本组专题能打开“微”时代文艺批评这一时代话题。

【作   者】蒋述卓,深圳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院、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宝贵,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青年


·第五届(2022)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选登·


王中原|“无代表,不算法”:算法统治的

政治代表性问题

【内容摘要】算法统治(algocracy)是公共部门利用算法技术创造的一种新型统治秩序和治理形态。政务算法化正席卷各类政体,不断放大国家的规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和分配性权力,重塑权利与权力、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前,算法统治在算法输入、运算和输出环节存在授权、问责、回应方面的实质性代表性问题,造成公民声音的不在场性和公民权益的损失风险。同时,算法统治倾向于不断沉积、固化、强化乃至结构化特定群体的弱势地位,排斥少数群体的平等出场和权益实现。建构“算法代表性”有助于约束“算法利维坦”的权力边界和运行方式,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算法权益,提升算法统治的合法性,同时拓展新技术环境下的代表理论。

【关键词】算法统治 算法代表性 算主社会 算法政治 政务算法化

【作   者】王中原,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研究员。




点击封面查看《探索与争鸣2022年各期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目录2022.10|2022.09|2022.08|2022.07|2022.06|2022.05| 2022.04|2022.03|2022.02|2022.01|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0.01 | 2020.02 | 2020.03 | 2020.04 | 2020.052020.06 | 2020.07 |2020.08|2020.09|2020.10|2020.11 |2020.12|2019年总目录 热点  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  人物  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  学者  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  观念  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  专栏 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会议 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青年论坛  青年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