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人面桶形器:这张脸既属于火神,也属于灶神,更带有几分祖先的模样

文博山西 2023-12-27

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一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往期回顾

第一期|陶埙:如此幽远浩漫,吹奏的人似乎被隐去了面庞

第二期|青铜鸮卣!小鸟如战神愤怒

第三期|鸟尊的暗喻:时时殷勤为探看

第四期|晋公盘往事:孟姬的陪嫁天团,跟随她从晋到楚

第五期|晋侯牛虎匜:潜藏着不可测的牛虎之力

第六期|看!104只仙鹤,围着一个老神仙!

第七期|塞外金樽酒不空!这是和平的宴飨

第八期|当举起这个从西域来的杯子,它立即发出奇异光芒

第九期|这件佛眼“回家”,涉及宿白先生、美国人史克门

第十期|云冈,小小石钵上升起一座莲台!

第十一期|一围漆画屏风,把什么映射在司马金龙心中?

第十二期|一只琉璃神兽在正脊上飞舞


山西晚报2022年12月13日报道版面






文物档案



主角:陶人面桶形器


体态:直径18厘米、底径26厘米、高18.6厘米


出生时间:新石器时代


出生地:山西省吉县沟堡村


藏宝地:临汾市博物馆



一场雷击引发的大火已经把大部分森林烧光,数不清的小兽在无声中倒下,陷入绝境的猛兽们则发出最后的长嗥。当一切平息,人类从大河边走进北方的峡谷,在缭绕的青烟深处看到被厚厚烟尘包裹着的动物尸体,闻到一种陌生而复杂浓烈的气味,气味诱使那些饥饿难耐者从死去的动物身上撕下肉条,小心翼翼地塞入嘴里。从此,他们再也不能拒绝熟肉的香味。


大火产生了熟食,改变了人类的生食习惯,同时把陶器带来。


古老的原始人类还无法理解火的出现和消失。他们相信在看不见的空间,一定有神灵操纵着火,负责他们的饮食。至于神灵的形貌,人类逐渐将其与氏族中最有威望的女人叠合起来,一代又一代地叠加,直到成为传说。


作为“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生业、文化与环境”研究课题的一部分,2003年8月,山西省西部考古工作组在吉县沟堡遗址进行了选点发掘。发掘中发现两座均为半地穴式的房址,其中一座房内,东北部接近壁面的地面上,放置有一件桶状人面形器物,顶部盖着一块石板。房内另有一块长方形石条,地面遍布陶片,种类有钵、瓮、罐等。据发掘报告记录,人面形器物和长方形石条之间,堆积着烟道状的烧结物,烧结物下面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黑灰烬,杂有木炭和少量兽骨。


这件人面形器物为陶质疏松的泥质灰褐陶,底部空空,底边像喇叭的样子。制器者镂空了人面的眼睛和嘴巴,再用泥块、泥条依次贴塑出眉毛、眼眶、鼻子、颧骨和嘴唇,以及脸的轮廓。用火烧结后,制器者将其表面磨光,使得整体面貌看起来容光焕发,充满慈爱的关切神情,颇具古拙之意。


考古工作者注意到吉县境内沟壑纵横,沟堡遗址地处黄河岸边,一定的区域内,这类有水源、宜居、适于农耕的小面积遗址,适合小规模人群居住。这件陶质疏松的人面形器物,并不具备使用功能,无疑是一件富含宗教寓意、用于祭祀的器物。



考古工作者给出的依据是,与沟堡类似的桶形器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墓葬和祭祀遗址中多有发现,其形状大口、无底,多施彩绘。祭祀性陶器的出现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特征之一,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墓地曾发掘出一个大石圈,石圈外侧有11个排列有序的彩陶桶形罐,叠压在石圈下面;器物残缺的桶口上都覆盖着一层至三层薄石板。沟堡遗址在年代上与红山文化接近,与红山文化桶形器相比,这里发现的人面形器物呈现出另一种形式,以泥塑代替彩绘,出土时器顶也盖一块石板。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样的巧合绝非偶然。因为红山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可以说,沟堡遗址所出的人面形器物提供了一种家内祭祀的模式。


制器者塑造人面的时候,山野中的桃花开得正盛。随着岁月变迁,当游动的火堆成为固定的火堆,当室外的火堆最终进入室内,真正意义上的家厨之灶便产生了。制器者内心深处始终模糊不清的神灵影像,某个刹那,在他手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这张脸既属于火神,也属于灶神,更带有几分祖先的模样。宛如泥土在抟揉过程中的结合,所有藏于意念和天宇深处的神灵都聚会在这张面孔里。


火堆,陶制炊具,例如人面形器物旁边的钵、瓮、罐,祭祀器和炊煮器的结合,真正成就了“灶”的意义。《汉书·郊祀志》有注:“先炊,古炊母之神也”。通过这件人面形器物,不难追想当时的“炊母神”崇拜过程。在男子渔猎的分工之外,母系氏族社会里的女性负责炊事。德高望重的最年长女人掌控着食物的烹煮与分配权力,在当时则意味着对每一个人生存的保证和赐予。在炊煮之前,人们会拜祭“炊母神”;在分配食物结束后,人们也要拜祭“炊母神”,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的,“母权制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当时灶神的特点及祭灶的形式。”


《礼记·礼器》中以孔子口吻,最早认为灶神为老妇。《庄子·达生》里面,齐桓公觉得灶神状如美女。唐代的段成式也认为灶神是美女,他在《酉阳杂俎》中如是记录: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出土的汉代陶灶上,挡火墙正中模印的“灶神”画像,显然是头大脸方、梳着双髻、体态丰满的中老年妇女形象。



今天看来,灶神或是火神与祖神的融合。日本学者池田末利指出,灶神的原型是火神,但其神格更主要是由祖神的性质所决定的。圣火即祖神的象征,而祖神是一家的守护神,灶的消失,即意味着家的绝嗣。这样,祖神无疑流淌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血脉,保证着子子孙孙的繁衍。有学者从传说中的几个火神姓氏,例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祝融姓“妨”,每一个姓都以“女”字为偏旁,可以确定早期火神都是女性神。这样,火神与祖神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在性别上获得同一。


“炊母神”的存在,使得氏族中每一个家庭,能够有人烹煮食物,能够有人来享用食物,生生不息。乱世则意味着灶的消失。我们再来看看汉诗《十五从军征》里描述的那位可怜的老人:“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今天的少数民族中仍然保留着以火堆、火塘为中心的原始灶形式,以及活态的女性灶神。像哈萨克族祭灶礼仪的主持者是老妇,云南永宁纳西族祭灶的主持者为家中主妇;鄂伦春族传说中的火神是一位仁慈的老太太;信仰萨满教的民族称灶神为“突恩都里妈妈”“火母亲”“火娘娘”“火婆婆”“奶奶火神”“火奶奶”“火母神”等。


神灵的多重身份预示着神灵的万能。在祭祀中,人们相信炊火中有一双眼睛始终在注视着家庭,有一张嘴说着人们听不到的语言,而那是应许、允准和启示以及小小的责备。人们会把头更加低垂,内心泛起莫名的依恋之情。接下来,他们悄无声息地吃干净分配给自己的食物,精力愈加充沛,然后走向大河,或者逆着溪流进入峡谷,开始劳作的一天。



临汾市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下辖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铁佛寺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陶寺遗址发展中心。主馆内陈展以历史传承为脉络,运用先进的展陈理念和前沿的科技手段,打破“千馆一面”的模式。


展览分为四个板块:一是“远古足迹”专题,展示“丁村文化”“柿子滩文化”“枣园文化”,重现远古时期临汾地区的历史面貌。二是“最早中国”专题,展示以“陶寺遗址”为主的“最早中国”尧都的史实,其中全息裸眼3D沉浸式平台对陶寺古观星台的解读是观众的驻足热点。三是“晋霸春秋”专题,展示晋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四是“千秋平阳”专题,展示平阳地区自秦汉至清代的兴盛历史。


临汾市博物馆是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展现华夏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文|唐晋

图|临汾市博物馆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