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养颜全攻略

2017-08-15 张婷婷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女人是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身为“半边天”的现代女性,所要承担的压力正日渐严峻:她们一边挑起家庭重任,一边在职场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忙碌之时常会无暇顾及自身健康。在这属于女性朋友的节日里,我们邀请了申城中医妇科的权威专家,为读者讲解女性养颜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希望广大女性朋友能顺应时节,越活越健康、越活越美丽。
女性养生讲求“天人相应”

中医经典论著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痰不起”。这句话的大意是,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这是万物 “生、长、收、藏”运动终而复始的缘由,也是万物生长衰亡的根源。如果违反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会影响生命的根本,对身体造成损伤;如能顺应这个规律来养生,就不会发生疾病。这,也是中医 “天人相应”的养生观点,强调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现代女性养生需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进行相应调节。

四季变化与女性养颜
护肝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人的体内环境也开始由冬季向春季转化,肝气随之旺盛起来。肝在调节全身过程中十分关键,为此,女性春季养生也应以护肝为主。
《孙真人卫生歌》中提出了春季养生的细则“春嘘明目木扶肝……春月少酸宜食甘”。中医认为,练“嘘”字功不仅可养肝明目,还可治眼疾、肝虚、肝火旺等,即“春嘘明目木扶肝”。此外,中医认为春天是肝的主季,肝气最旺,但也是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春天肝木旺,多食酸味,可使肝木之气过盛。女性朋友不妨在春季的饮食要多吃甜的食物养脾抑木——即“春日少酸宜食甘”。

养心

所谓“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万物生长兴旺,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况。“心主血脉”,对劳心过度者,易致心阴不足,心火偏亢,火灼血燥,并导致闭经等月经病。从中可知,女性夏季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夏季养生建议 “夏至呵心火自闲……夏要增辛减却苦”。中医认为,经常练习“呵”字吐纳功,可使人心平气静;此外,苦味进心,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只有心火不亢,肺气才得以温和。夏天最脆弱的部位就是心,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阴血虚则阳无以制,可致心阳偏亢。为避免心气过盛,女性应遵“夏要增辛减却苦”的养生法则,多食辛味,少食苦味,以助养肺气,这样有助于补益肺气。

调肺

《黄帝内经》中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 “肺主气”,贯心脉而运血。 “妇女以血为本”,若肺气虚损,或气不宣通,都会影响血的运行,导致多种女性疾病。为此,女性秋季养生应注重调肺。
《孙真人卫生歌》中以“稲”字吐纳法调肺气,即“秋稲定收金肺润”。中医认为,“秋季肺气盛者,调稲气以泄之。顺之则安,逆之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对秋季的饮食和穿着,中医学界指出“秋辛可省便加酸”。秋令肺气当旺,而辛味能入肺助肺气,故应少吃葱蒜之类的辛燥食物,以免肺气过旺而克肝;同时多吃点酸味食品,以养肝气。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成了中秋到晚秋的重要气象,如稍有忽视,易被秋燥耗伤津液,所以,女性秋季要多食酸味之品,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

固肾

《黄帝内经》中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冬天的三个月,属于闭藏阶段,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这个季节,自然界呈现出水寒成冰,大地龟裂的阳气衰微景象。冬季养生的要点是注重养藏固精、补肾敛阴。“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主生殖”,如果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衰少,不能协调充盛,而使天癸不至或早竭,冲、任通盛失调,就会产生经、带、胎、产多种妇科疾病,所以女性冬季养生应注重固肾。
冬天养生注重 “冬吹肾水得平安……冬月宜苦不宜咸”,这两句均从补肾的角度出发。中医认为,“吹”字吐纳法对调补肾气,助纳藏有益。另外,肾是人生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本,肾主咸味属水,冬季为肾经旺盛的季节,当食入咸味过多,可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水克火、心主苦、味属火,“冬月宜苦不宜咸”,女性在冬季应适当地减少食入咸味之品,多吃苦味的食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独活(1) 独活(2) 独活(3)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