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膳改善慢疲劳

2017-08-14 孙丽红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常常感觉疲倦、腰酸腿疼、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稍一运动就累得厉害,平时睡得挺多却不解乏,可是去医院做个全身体检却又无重大异常发现……很多人常常自问“我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如果生活中你总是感到疲劳,还不能通过充足的睡眠调理好,那你可能已经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慢疲劳)。国际医学界公认,慢疲劳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患者目前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有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第二,患者需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②咽痛;③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发性关节痛;⑥反复头痛;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⑧劳累后肌痛。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坐班族是慢疲劳发作的重灾区。另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精神压力过大者、独生者与寂寞者及中老年人也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慢疲劳可能与长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以及饮食不合理、生活不规律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而临床上常表现为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失眠和多种精神神经症状。

慢疲劳可从神劳病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体质下降、慢性疾病多发的前奏。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调理却对此症颇有疗效。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症状,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失调所致。根据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般可归属为中医学的郁证与虚劳范畴。郁证多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病机多为气机郁滞;而虚劳有五:肺劳损气,脾劳损食,心劳损神,肝劳损血,肾劳损精。中医理论中所讲的心主神明,即是指心劳损神,是由于长期紧张、忧思过度、阴阳失调、神气亏虚的症候,并将其定义为神劳病。所以,从狭义来讲,神劳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最为相似,调理慢疲劳就可以从调理神劳病方面得以借鉴。



慢疲劳的药膳疗法


慢疲劳在中医可分为气血亏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等三类。针对每种证型,除了施以方药和针灸、敷贴疗法外,药膳也是调理的好方法。


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疲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食疗原则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为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黄芪珍茵炒牛柳

珍菌100克,牛柳250克,黄芪50克,双耳100克,青椒、红椒各20克,葱段、姜片、红酒、精盐、味精、白糖、植物油各适量。将牛柳、黄芪、双耳放油锅中滑散,倒出沥油备用;珍菌洗净后加盐入沸水锅中煮熟,倒出沥水备用;青椒、红椒切成片;锅内留少许底油,加姜片、葱段,煸香后加青椒片、红椒片、珍菌、牛柳、精盐、味精、白糖,翻炒1分钟即成。

本品有气血双补、益气和血之效,能抗疲劳,强筋骨,调血脂,防疲劳,增强免疫力,可防治虚损消瘦、消渴、脾虚便溏、肢体浮肿、精神疲惫、四肢无力、气短懒言、腰腿酸痛等病症,适宜疲劳综合征、贫血、病后及术后体虚、脂肪肝、血脂异常患者食用。注意:疮毒、湿疹、瘙痒症者忌食。(编者注:以上药膳所用的药,多为补气药。如果要气血双补,可在上述配方中加。)


肝郁脾虚型


主要表现: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胁胀满,纳呆腹胀,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簿白,脉弦。食疗原则当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柴胡当归绿鱼丸

菠菜250克,净青鱼肉50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黑芝麻粉30克,精盐、鸡精、猪油、湿淀粉、高汤各适量。将菠菜洗净,入沸水锅中与柴胡、当归一起焯10秒钟,捞出入搅拌器中打成汁;青鱼肉用粉碎机打成泥状,加黑芝麻粉、精盐及少许猪油,顺一方向打至上劲,入冷水锅下黑芝麻鱼丸,中小火煮熟;高汤烧开,加精盐、鸡精及菠菜汁适量,勾芡,下鱼丸即成。

此菜养血柔肝,益肾补钙,健脾利水,疏肝解郁,可抗疲劳,适宜亚健康人群四季调补,尤其适合夏末秋初调养,可防治面黄无华、记忆力减退、贫血等病症,也适宜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浮肿、视物模糊、脚软无力患者食用。不过,结石患者忌食,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编者注:肝郁脾虚型的药膳,配方中除健脾的药外,应合有疏肝理气的药。可酌加香附、佛手、木香、苏梗等。)



心脾两虚型


主要表现:疲乏无力,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当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归脾麦片粥

党参、黄芪各1 5克,当归、枣仁、甘草各10克,丹参12克,桂枝5克,麦片6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枚。党参、黄芪、当归、枣仁、甘草、丹参、桂枝置清水内浸1小时后捞出,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取汁去渣;将麦片、桂圆肉、大枣(劈开)入药汁中,共煮成粥,每日服2次。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各30克,羊肉250克,调味品适量。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用滚水焯去羊肉腥味;当归、生姜洗净;将焯过的羊肉及生姜、当归全部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2~3小时,入调味品即可食用。(编者注:此药膳更适合于血虚者,对产后血虚更为适宜。)

白术茯苓基围虾

白术30克,当归、茯苓各15克,基围虾500克,麦冬、精盐、鸡精、八角、花椒、生姜片、葱段、麻油各适量。沸水锅内加精盐、八角、花椒、生姜、葱段、鸡精和白术、当归、茯苓,将基围虾放入烫20秒,捞出备用;净锅1只,加水烧沸,放入浸泡过的麦冬,煮30分钟,然后放入基围虾浸泡,等水转凉后加保鲜膜放冰箱冷藏2小时,取出装盘,淋上麻油即成。

此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气血双补,补钙壮骨,可防慢性疲劳。适宜夏秋口干舌燥、鼻咽干燥、性欲减退等病症,也适合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怔忡,以及心阴虚引起的失眠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独活(1) 独活(2) 独活(3)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