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藏象解读你的“汗情”

2017-08-14 蔡峥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因外界温度的影响,白天静坐时也会出汗,稍稍活动后更是汗出淋漓,这称为自汗;有些人夜间睡着了出汗,甚至冬天也汗液浸湿棉被,醒来出汗自行停止,这称为盗汗。更有甚者,身体某一局部大量出汗,身体的其他部位却无汗,令人不得不猜疑是否得了什么怪病。自古以来,中医学非常重视对汗的辨识,认为异常的出汗对判断脏腑的虚实、病邪性质及阴阳的盛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额头和面部出汗一脾、胃

不少人额面部汗多量大,称为“蒸笼头”,大多与胃热炽盛或脾胃湿热蕴蒸有关。现代人喜吃辛辣肥油甜食,易致胃肠积滞,湿热内盛,加上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郁郁寡欢或愤懑恼怒,肝郁化火,湿热和肝火逼津外泄而致汗出异常。正如《伤寒明理论》所云:“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

中药治疗常以白虎汤、连朴饮合二妙丸加减,药用石膏、黄连、黄芩、丹皮、山栀、制半夏、藿香、佩兰、茯苓、泽泻、厚朴、砂仁、蔻仁等,同时选用收敛止汗的煅龙骨、煅牡蛎、五倍子等。



心窝处出汗——心、脾

心窝处汗出异常多为思虑烦劳伤及心、脾。《名医类案》中就记载有“—人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日心汗,宜养心血”。应重用补血养心、安心神、敛心气。方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药用莲子肉、龙眼肉、黄芪、桂枝、炙甘草、浮小麦、五倍子、龙骨、牡蛎等。


头后部及颈背部、臀部出汗——心、肝、肺

此部位的异常汗多,首先考虑肺气虚,治疗应益气固表,选玉屏风散或桂枝黄芪汤加减。药用黄芪、防风、白术、桂枝、浮小麦、糯稻根、龙骨、牡蛎等,加入引经药麻黄根和桑叶则效果更佳。

其次,还应考虑心火和肝火,心火盛者可选用竹叶石膏汤,肝火旺者则选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另有膀胱蓄水症,因为膀胱的功能异常,也会导致上述部位的异常汗出,可用五苓散治疗。



手足心出汗——肺、肾

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手汗多得不好意思握手,脚汗多得袜子能滴出水,十分烦恼。中医学认为手足心均为阴位,手心出汗多为肺热阴伤,足心出汗多为肾热阴伤。治疗手心汗宜清泄肺火、滋养肺阴,药用黄芩、桑白皮、瓜萎皮、百合、麦冬、沙参等。治疗足心汗宜滋阴降火,药用熟地、龟板、山萸肉、黄柏、知母、茯苓、泽泻等。


腋下出汗一肝、脾

该处汗多因脾运不健或肝旺脾虚,有的还伴有异味或汗黄染衣,生活中常令人尴尬。治疗宜清热除湿,药用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黄芩、龙胆草等。


大腿内侧出汗——阳加于阴

中医学认为大腿内侧属阴,此处汗出异常多由于阳加于阴,汗液外泄。治疗宜泻火滋阴,常用当归六黄汤、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等。



半身出汗——营卫不合

临床中有些患者固定某半身出汗,而另半侧无汗,重者伴有出汗侧肢体肌肉的轻度萎缩。祖国医学认为半身出汗是营卫不合的表现。何谓营?营即营气,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以濡养机体。何谓卫?卫即卫气,主要功能是温煦、固外、调节汗孔的开合。营卫调和可维持正常的汗孔开合,防御外邪:营卫不和则汗孔开合

失司,汗液外泄异常。方用桂枝汤或合用甘麦大枣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淮小麦等。

异常的局部汗出,形形色色,不胜枚举,但总体而言,归之为四大病因:肺气亏虚、营卫不合、阴虚火旺、邪热郁蒸,具体的脏腑部位还当仔细分辨,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独活(1) 独活(2) 独活(3)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