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掉头发咋办?

2017-08-15 李其忠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这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原因很多。


1
脱发的分类

脱发,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脂溢性、病理性、化学性、物理性、营养性、肥胖型、神经性脱发等。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以男性多见,且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经临床证实,脂溢性脱发可能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雄性激素)、精神状态、遗传以及某些药物因素有关。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还可引起脂溢性皮炎。脱发一般先从两额角、前额和头顶中间开始,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但头部四周的头发掉落较少。症状严重者脱发区变得油光发亮,剩余的头发变得细软枯黄,严重影响美容。脱发进展严重时,每天可见许多头发落在枕巾和发梳上,轻轻一拔就会大量脱落,洗头、洗澡时脱发更多,让人不胜惶恐。

从毛囊的角度来划分,一般脱发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由于毛囊受损造成的永久性脱发,和由于毛囊短时间受损造成的暂时性脱发。

永久性脱发(即男性型脱发)的掉发过程是逐渐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有三:遗传因素、男性激素缺乏或失调、过于肥胖。另外,多种皮肤病或皮肤受伤留下的疤痕,天生头发发育不良,以及化学物品或物理原因对毛囊造成的严重伤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暂时性脱发往往是由于感染高热后继发。此外,由于X光的损害、摄入有毒金属(如铊、锡和砷)或摄入毒品、营养不良、某些带炎症的皮肤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也可造成暂时性脱发。

2
脱发的防治方法

脂溢性脱发多见于中青年,表现为头皮油性分泌较多,头皮光亮,头发稀疏。这类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内服维生素B6、B2等。

病理性脱发:主要由于病毒、细菌、高热对毛母细胞有损伤,抑制了毛母细胞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而导致脱发,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这类患者应侧重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注意多休息,身体康复或停药后头发会重新长出。

化学性脱发:有害化学物质对头皮组织、毛囊细胞的损害导致脱发。其防治方法主要是不能再使用刺激性强的染发剂、烫发剂及劣质洗发用品。

物理性脱发:空气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辐射等原因导致的脱发。其防治办法是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尼龙梳子和尼龙头刷,在空气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戴防护帽并及时洗头。

营养性脱发:消化吸收机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脱发。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营养,并多吃有助于毛发生长蔬果、海带、桑葚、核桃仁、黑芝麻。

肥胖性脱发: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堵塞毛囊导致脱发。防治方法是少吃油腻重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尽可能控制或减轻体重。

遗传性脱发:脱发也是有遗传性的,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女性呈隐性遗传。以往认为男性脱发主要缘以父亲的遗传基因,但目前研究表明,从母亲处获得脱发遗传基因的概率与父亲处几乎同等。

精神性脱发:是因精神压力过度导致的脱发。在精神压力的作用下,头皮组织肌肉层收缩引起充血,血流量不畅,并使为毛囊输送养分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脱发。精神性脱发是暂时性脱发,经过改善精神状况,减轻精神压力,一般都可自愈。


3
中医论脱发防治

中医药学认为脱发的病因:

一是缘以肾虚。

因“发为肾之华”,意为头发是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治疗多以补肾为主。若偏于肾阴虚者(多伴腰痠耳鸣,升火烦热,舌红少苔等),治宜补肾滋阴,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之类;若偏于肾阳虚者(多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治宜补肾温阳,药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之类。

二是缘于血虚。

因“发为血之余”,意为头发由血之余气濡养而生。治疗多以养血为主。若偏于心血虚者(多伴心悸、气短、神疲、失眠等),治宜补血养心宁神,药用四物汤加紫河车、阿胶、远志、枣仁、琥珀等,或中成药归脾丸常服;若偏于肝血虚者(多伴头晕、目糊、肢麻、女性月经量少等),治宜补肝养血,药用补肝汤加阿胶、何首乌等,或中成药首乌片常服。

三是缘于气滞。

因肝主疏泄,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影响毛发代谢。治宜疏肝理气解郁,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或常服中成药逍遥丸。

四是缘于血瘀。

症见头发稀少脱落,发质油腻而细,伴有头痛,心悸,面、唇、甲青紫或暗红,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药用血府逐瘀汤或失笑散类加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独活(1) 独活(2) 独活(3)


番泻叶 火麻仁 芦荟 大黄(1) 大黄(2) 


大黄(3) 大黄(4) 大黄(5)


紫草 水牛角 青蒿、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芒硝(上) 芒硝(下)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熊胆 绿豆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败酱草、大血藤 射干、山豆根、马勃 青果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