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峰客浅析丨君实生物首家“新三板+H+科创板”,4年投入研发19亿

立夏 峰客访谈 2020-09-03














2019 年,君实生物营业总收入 77508 万元,同比增加 26375.4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741.78 万元,同比减少 3.39%。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发及商业化,具备完整的从创新药物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和开发、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能力。君实生物凭借自身卓越的创新药物发现能力、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大规模生产技术及快速扩大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组合,在国内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


2020年3月27日,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产品代号:JS001)联合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特瑞普利单抗是《孤儿药法案》颁布以来,第一个在黏膜黑色素瘤领域被授予“孤儿药”认定的品种。


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于2018年12月17日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是我国成功上市的首个国产PD-1药物,目前在中国获批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为了进一步提升抗PD-1单抗药物治疗黏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首创特瑞普利单抗与阿昔替尼的联合疗法,为一线治疗方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2017年,“JS001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黏膜黑色素瘤的Ib期临床研究”在世界黑色素瘤大会(2017 WCM)上首次亮相,并于次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18 ASCO)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18 CSCO)上公布更新结果,引发全球关注。基于这项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抗PD-1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获得了2019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的II级专家推荐。


2019年8月,该研究在国际著名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28.245)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可获得48.3%客观缓解率(ORR),及86.2%的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7.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未成熟。


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已在全球开展超过30个特瑞普利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14项关键注册临床试验,以及一项正在美国开展的针对多种实体瘤的Ib期临床试验,涉及鼻咽癌、尿路上皮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


拓益主要临床试验进展情况


拓益已公开的部分注册临床相关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数据


专业领导团队全面布局创新单抗药


君实生物在苏州,美国旧金山和马里兰建成三个研发中心;在苏州吴江和上海临港设立两个生产基地,基地全程采用国际先进的一次性生产技术,可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污染风险。目前吴江基地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临港基地(I期占地8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的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核心团队经验丰富,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兼总经理李宁博士主要负责制定业务策略及管理本集团的运营事宜。曾在FDA担任肿瘤产品团队审评组长,后在赛诺菲集团担任全球监管事务亚洲监管事务及医学政策副总裁。


李宁博士
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兼总经理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列平教授是全球免疫疗法当之无愧的先驱,他常年从事免疫学机理及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陈列平教授是全球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创以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癌症方法的科学家,并于2014年获得全球免疫学界最高奖项——威廉·科利奖 (William B. Coley Award),其研究成果亦于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当年最为重要的科学突破。


陈列平教授
独立非执行董事


利用自有完整开发平台与海内外合作开发,君实生物的产品管线目前已扩展至21项在研产品,其中19项为创新药,2项为生物类似药,覆盖抗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抗感染疾病领域。产品类型包含单抗、融合蛋白、ADC、小分子药物等多种类型。


截至2019年底,已有1项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上市批准,9项产品获得NMPA的临床试验批准,2项产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批准,12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君实生物研发管线进展


JS004/TAB004(抗BTLA单抗)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治疗肿瘤的抗BTLA单抗

12019年4月,获得FDA临床试验批准。目前正在美国进行临床I期试验。22020年1月,获得NMPA临床实验,公司随后将制定其国内临床开发策略。


JS002(抗PSCK9单抗)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获得NMPA临床批件的国产PCSK9药物

1已完成与临床试验中心合作的I期临床试验,确认了JS002的安全性和耐受性。2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正在进行随访。3根据临床研究数据,JS002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与同靶点产品相比,未报告任何非预期不良事件。在降低LDL-C方面,显示出与同靶点产品可比的降脂幅度,以及更长的持续时间。4

正在启动在更广泛患者人群中的III期临床研究的筹备工作。


UBP1211(抗TNF-α单抗,修美乐生物类似药)

公司首款生物类似药,针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019年11月,公司向NMPA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JS005(IL-17A单抗)

公司自主研发,针对包括银屑病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JS005的氨基酸序列,特别是CDR区(与靶分子结合区域)的序列与已上市同类单抗的CDR序列不同,为独有的新型结构。

12019年8月,获得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通知书》。2在临床前研究中,JS005显示出与已上市同类药物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32020年上半年,预计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入组。


7轮融资60亿元,首家“新三板+H+科创板”


3月30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7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君实生物在科创板首发上市。

君实生物先后于2015年8月、2018年12月挂牌新三板、港交所,强劲的创新研发实力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在科创板包容、多元的上市发行条件吸引下,君实生物去年9月正式“报考”科创板,希望借此圆梦A股,开启“H+A”新征程。

从2013年到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大大小小经历7轮融资,合计融资约达到35亿人民币以上。如果加上科创板的融资,君实生物累计融资约超过60亿元。


资料来源:天眼查


众所周知,研发与创新能力一直被生物创新药公司视为核心竞争力,而从事创新药研发投入多,周期长。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1.22亿元、2.75亿元和5.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0.03%,而2019年君实生物在研发投入上更是“豪掷”了9.46亿元,较2018年增长75.8%。


照片来源:公司官网


据Wind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君实生物尚无营收,自2015年开始,公司开始陆续获得营收,但增长趋势不太稳定,其中2018年实现营收93万元(人民币),为后四年间最少。而在2013-2018年,君实生物净亏损保持逐年扩大态势,从2013年的120万元持续增长至2018年的7.16亿元,累计亏损12.51亿元。


2019年,得益于研发管线、临床试验、产品商业化等的共同推进,君实生物迎来业绩拐点,实现收入人民币约7.75亿元,与2018年同期的93.4万元相比,同比增长829倍。对此,君实生物方面表示:“主要由于特瑞普利单抗于2019年2月份实现商业化销售所致。”


据了解,特瑞普利单抗的价格为7200元/240mg(支),患者的年治疗费用约18.72万元。为了销售该产品,君实生物组织了400多人的销售团队。2018年,君实生物的销售费用为2049万元。2019年,特瑞普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7.74亿元,其中,销售毛利88.3%,销售开支占销售收入占比约41.3%。


从近半年君实生物在港股的市场表现来看,公司股票成交量活跃,股价拉升明显。截至4月20日,君实生物最新股价为34.5港元/股,最新市值为270.53亿港元。


目前,我国PD-1/PD-L1单抗药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未来潜力巨大。根据相关资料,中国PD-1/PD-L1的市场规模预计以534.4%的五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销售额将达374亿元人民币,2030年我国的PD-1/PD-L1单抗药物销售预计跨入千亿市场。


依托抗体开发平台,携手共抗新冠


2020年3月20日,君实生物宣布,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拟共同开发生产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提供治疗COVID-19的创新型药物。


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关,目前已获得多株能够阻断病毒入侵的中和抗体并开展了动物实验,初步的体外实验验证了抗体的阻断活性。下一步,双方将全力推进抗体临床前毒理以及体内活性的验证,正与中外多个药品监管机构沟通交流,尽早进入临床阶段应用、实现产业化,为打赢抗疫战役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君实生物凭借自有的完整抗体开发平台,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建立长期合作,开展各种病原体宿主受体和康复患者抗病原体抗体筛选的研发工作。此次在新冠疫情进展初期,双方就积极携手共抗疫情,投入新冠肺炎中和抗体的合作。


对于此次合作,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博士表示:“新冠病毒目前尚无有效抗体药物被批准应用于人体。作为本土创新药企,能够运用自身的抗体平台研发能力,积极开发新药应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相信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强强联合’将有利于加快新冠病毒抗体治疗药物的开发,也期待项目顺利开展并实现商业化,为抗击新冠病毒提供抗体治疗选择,并为中国和世界疾病预防控制贡献力量。”


结语


君实生物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抗PD-1单克隆抗体NMPA上市批准的企业,也是我国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NMPA的IND申请的企业。该公司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并成为转化医学领域的先锋。随着产品管线的丰富及对药物联合治疗的探索,预计该公司的创新领域将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s)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下一代创新疗法的探索。


参考来源:
http://www.junshipharma.com/Index.html
君实生物:2019年年报


近期访谈,敬请期待
《峰客浅析》往期报道企业

荣昌生物(上) (下)丨 康希诺生物复星医药艾棣维欣亘喜生物创胜集团南京传奇百济神州药明巨诺滨会生物

《峰客访谈》往期报道企业宜明细胞 | 博雅控股 | 邦耀生物 | 赛默飞 | GE医疗 | 博雅辑因 | 岸迈生物 | 科医联创 | 金斯瑞 | 普瑞金 | 恒润达生 | 解放军总医院 | 赛诺生 | 复星凯特 | 澳斯康 | 亦诺微 | 昭衍生物 | 中盛溯源 | 贝赛尔特 | 斯微生物 | 科济生物 | 颐昂生物 | 恒润达生 | 复宏汉霖 | 默克生命科学 | 科望医药 | 和元上海 | 和铂医药 | 苏桥生物 | 非同生物 | 艺妙神州 | 尚健生物 | 翰思生物 | 华大吉诺因 | 西比曼 | Applied StemCell | 华龛生物 | 方恩医药 | 天士力创世杰 | 马璟博士 | Clindata | 霍德生物 | 艾尔普 | 精诚医药 | 三启生物 | 睿健医药 | 燃石医学 | 生基医药 | 南京生命健康科技大会 | 健顺生物 | 甫康健康科技 | 西部战区总医院 | 亿腾景昂辉大基因艾赛、诺康得T-cure
“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