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72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4)

上师的召唤 行愿人间 2023-05-16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三章 上士道



第一节  菩提心  


二、如何发菩提心   

  


4. 发慈爱心

    慈爱心又称为悦意慈,是珍视、爱护对方的一种心态。博朵瓦大师曾对一位老奶奶说:“悦意慈就是您对儿子的那种慈爱。

    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悦意之子,就是佛菩萨才具有的悦意慈,也是我们要得到的慈爱心。


    (1)如何发慈爱心

    修习发慈爱心,首先要对自己的母亲发慈爱心。

    对母亲生起慈爱心不是贪爱母亲,而是要有真爱。先在自己前面观想亲生母亲,然后思惟:面前的这个人,不仅今世是我的母亲,而且在生生世世中,有好多次做过我的母亲,她对我的恩情如虚空一样广大。这样思惟母恩,就自然会生出爱母亲的心,这就是真爱的心。

    慈就是给乐,就是给予众生安乐。所以,再想一想,自己的母亲有没有得到安乐和安乐因?安乐就是平安快乐的生活。如果母亲因为没有房子,不能安乐,我们有没有想过给母亲一座房子?如果母亲生病了,有没有想到让母亲得到良医良药、早日痊愈?如果有了想要母亲得到安乐和安乐因的想法,就对自己的母亲生起了慈爱心。

    能对自己的母亲生起慈爱心后,再对周围的人、亲朋好友发慈爱心;然后再对那些对自己有看法的人、敌人发慈爱心。如果都能发出来,再对四大洲所有人发慈爱心。




    在人身上能生起慈爱心后,再对天道众生、阿修罗发慈爱心。如果都能生起慈爱心的话,再依次对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众生发慈爱心。就这样,要对六道众生都能生起慈爱心。

    检验有没有慈爱心,主要看有没有嫉妒心。存有嫉妒心,就代表慈爱心不够;真正发出慈爱心时,一点嫉妒心都不会有。如果经常嫉妒他人的话,可以试着呵责自己:我没有慈爱心,我不应该有嫉妒心。这样,心态会慢慢改变的。


    (2)发慈爱心的八个功德

    如果能真正地生起了慈爱心,功德会大得不得了。《宝鬘论》中说: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

喜乐多安逸,毒刀不能侵。

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

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

    意思是说,假如有人每天三次布施给众生三百口罐的饮食,功德固然是非常非常大,但不及一刹那修慈爱心的功德。修慈爱心还能获得人天护佑、安逸喜乐、避免刀兵毒害、做事不需辛劳即可得成、后世转生梵天等功德。即使今生没能解脱,也会得到慈爱心的八大功德利益。






    1)人天众生都会欢喜。

    经常发慈爱心的人,脸上常常带着慈爱的笑容,大家看到都会喜欢。因为他身上那种温暖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

    雍增法王在世时,每个人见到他都非常开心,连穆斯林都是如此,就是因为他的慈爱心。益西嘉措大法王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信仰哪种宗教的、哪个民族的,大家都非常喜欢他,都欢迎他,也是因为大师仁慈功德的感召。


    2)心会非常安宁喜乐

    益西嘉措大法王讲经时,经常讲:“我没什么特别的功德,我的头往枕头上一放,就睡着了,这就是我的功德。”这说明他有慈爱心。

    没有慈爱心的人睡觉不那么容易,甚至是睡不着觉,总是惴惴不安、担忧不已。


    3)刀兵毒魔不得其害

    释迦牟尼佛要成佛时,有很多天子魔来障碍他。天子魔诱惑佛说:“不要修行了,提婆达多要做国王了,他会害众生的。”释迦牟尼佛不理他们,他们又讲了很多理由,诸如“你的父母亲病了”等等。但佛就是一动不动,始终安住在慈心定中。天子魔又化现出很多美女,但还是不能扰乱佛。最后,天子魔没办法了,就化出很多刀枪来砍佛祖。这时,佛就发出慈爱心,刀枪变成了莲花,这就是仁慈心的能量。

    以前,有人给拉卜楞寺的嘉木样协巴大师投毒,中毒后,大师有一点点不舒服。这时,安多地区的一位大师对嘉木样协巴大师说:“如果真正修到了慈心,就能把毒排出来。你如果不能排毒,我就炸掉布达拉宫。”嘉木样协巴大师说:“不必这样。”说完,就把毒顺着手指排出来了。

    大的慈爱心会让毒变成甘露;中等的慈爱心可以把毒排掉。慈爱心的功德大得不得了,刀枪兵器也不能伤害有慈爱心的人。

    印度的香巴仁波切成就非常高,慈爱心很大,空中的鸟看到他,都要下来绕着他飞三圈再走,非常欢喜;老虎、狮子这些猛兽看到他,也是如此。有一次,发生了战争,打仗的双方在一起乱砍乱杀,香巴仁波切正好路过此地,大家看到他,都放下了刀枪,不再想杀人了。

    4)诸事如意不劳得成

    具备慈爱心的人会得到人天众生的帮助,做事情不用很辛苦,自然会心愿如意。


    5)随意往生他方净土

    获得慈爱心的人过世后,可以随意往生他方净土。如果想往生西方净土的话,普通人念阿弥陀佛不一定能够保证往生,但是,得到慈爱心后肯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如何修慈爱心

    那么,我们要怎么修慈爱心呢?可以用观想的方法来修。首先要发心: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然后,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如意宝,如意宝中又化现出无数个如意宝,再观想把如意宝送给每个众生,众生想要什么,如意宝会随意化现。通过这样的观想,让六道众生全部得到安乐和安乐因。

    

往期连载:

造者和教法殊胜

《三士道》1 - 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 - 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 - 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道的根本是亲近上师

《三士道》5 - 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 - 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 - 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 - 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 - 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15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16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 - 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三士道》20 - 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3 - 正确认识佛法心要

下士道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0 - 皈依(皈依三宝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三士道》31 - 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三士道》32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上)

《三士道》33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中)

《三士道》34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下)

《三士道》35 - 因果(认识因果-上)

《三士道》36 - 因果(认识因果-下)

《三士道》37 - 因果(十业道-十恶业的果报)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中士道

《三士道》39 - 中士道

《三士道》40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上)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2 - 苦谛(认识苦 -(二)八苦-下)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4 - 苦谛(认识苦 -(五)天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3 - 集谛(中阴)

《三士道》54 - 集谛(生)/道谛(总述-(一)资粮道)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56 - 道谛(十二缘起)

《三士道》57 - 道谛(戒定慧-(一)戒律)

《三士道》58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上)

《三士道》59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中)

《三士道》60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下/(三)智慧)

《三士道》61 - 灭谛(解脱-(一)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三)无住涅槃)

上士道

《三士道》62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一)~(三))

《三士道》63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四)~(九))

《三士道》64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70)

《三士道》65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71~120)

《三士道》66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21~150)

《三士道》67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51~180)

《三士道》68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81~200)

《三士道》69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201~221)

《三士道》70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1)

《三士道》71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2,3)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