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讲解30:把万法回归到当下,不被境界和烦恼拖着走,是真正修行人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空法严经讲义

【生灭与不生灭】,不生不灭,妄识与色身也不生不灭,这是给诸位说真实话。说真实话,更不懂了,更是莫名其妙了。几时你要见到一切法都不生不灭,你才是真正证入了一真法界。万法原来是一,一就是真的,就是真实的,二是虚妄的,所以佛法叫不二法门啊。入了这个境界才大自在啊,法身、般若、解脱,通通都现前了。这是大乘修学的目标与方向。

阿难要的是最初方便,要个入手之处啊,那么世尊佛再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来,由浅而深,这样我们才能够接受。波斯匿王发起这一段,有两个意思。这两点意思都很浅显,确实是我们最初方便。第一点,波斯匿王已经入了老年的境界了,容易看得出变迁之相。第二点意思啊,显示幻身无常啊,纵然是以帝王之尊也不能够避免。有这两点意思,这两点意思是相当的明显。

前面给诸位说过,波斯匿王是四地菩萨助佛弘化,无非是利乐有情之问。波斯匿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叫圣君,意思就是在同时这些国王当中,他是最殊胜的,有学问、有道德,又很能干。在示现这一段意思里面很明白显示出,过去曾经跟这些外道们相处结交,不免呢,有这些邪心种子。由于心里面这个见解不正确,骤然之间听到佛讲,见无舒卷、动摇之处啊,寂灭的意思好像是听懂了,常住的意思还很不容易体会。为什么呢?意思又深一层了。所以才趁机发问。

在整个这一段教学过程当中,实在是借客来显主,借尘来显空。空就是寂的意思,主就是常的意思,这是显示出寂常心性啊。波斯匿王示现的,亲近世尊还不久,那么受外道的习气相当的深。习气要自己认真地在境界里面去磨炼,才能除得了。习气重的人尤其要下定决心,在境界里头磨炼。

习性是什么呢?最严重的贪、嗔恨、愚痴、傲慢、邪见。这是最严重的呀,很不容易去掉。对治贪心的方法,凡是所贪爱的、所喜欢的,都要把它舍掉。你要是不舍,你的贪心断不掉。断不掉怎么呢?是大障碍。心里面很喜欢钱的,见到钱就要布施掉。为什么呢?对治我这一个习气。喜欢色的,见色也要把它丢掉。学佛的人喜欢经书,见到经书,也要把它布施掉。这个样子才能把自己那个贪心去得干净啊。

看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头一个把它舍掉!千万粘不得啊。你要肯这样做,这个叫真正的修行。你天天敲木鱼念经,天天在佛像面前嗑大头,贪心念念增长,那修什么行啊?!也叫修行,修贪嗔痴行。求佛菩萨,你赶快多给我一点,那是修贪心啊,唯恐贪心还不够啊。颠倒了,错误了!佛菩萨要看到你这样修行啊,都流眼泪啊,痛哭流涕呀。你把佛菩萨的意思通通错会啦。

嗔恚心重的,我上次也教给诸位,修怨亲平等。你最痛恨什么人,最痛恨什么事,你在你佛堂上供上这个人的长生牌位,天天给他磕头礼拜。今天还有人问我,哎,我天天在牌位上磕头礼拜他,我一见到他人还生气呀。那怎么办呢?那是你功夫不到家啦。见到那个人生气,回家再多拜几拜。几时拜到见到这个怨亲债主不生气了,心平气和了,嗔恨心才断掉,这个气习才断掉。

你要不肯这样干,你修的是什么行?确确实实,成天到晚拿着课诵本,敲着木鱼,盲修瞎练。修的是贪、嗔、痴呀,念念增长贪、嗔、痴,怎么得了!骗谁呀?!骗自己呀。能骗佛菩萨吗?佛菩萨是了了分明,连我都骗不了,还能骗得了佛菩萨吗?!造作一身的罪业,你到后来受果报,你怪谁呀?

破愚痴的烦恼,断愚痴的习气,就是要开智慧。开智慧要修戒、要修定。定中才能发慧。定是什么呢?就是清净心,心清净了就是定。你们诸位好好看看六祖坛经《定慧品》、《坐禅品》这两品,大概我们快要讲到了。这两品读了之后,你才晓得中国的禅宗它修的是什么?坐禅,什么叫作坐?哦,我这个盘上腿,眼观鼻、鼻观心,这就叫坐啦。你要碰到六祖,六祖痛痛地打你一顿。这不叫坐禅啊。坐是什么呢?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形象。

坐是不动。不坐呢?不坐就走动嘛,它取这个意思。行住坐卧不动心就叫坐。大遥大摆走着,我心不动,那还是叫坐。坐禅那个坐是这个意思呀。嗨呀,你一看坐禅,大概一定要坐在那里,祖师都气死啦。望文生义,不晓得里头的道理。那个坐是表法的,不是真叫你去打坐去面壁。坐在那个地方,心里还七上八下的,那哪里叫坐啊,你还是动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如不动,这就叫坐禅。可见得那个坐,不是形式上的啊,千万不能误会呀。

诸位由此就可以能够体会到,教义要不清楚,义理不明,方法不懂,你从哪里修?!从哪里下手?!所以要破无明,要断愚痴习气,一定要修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着不动心。只要你不动心,你就会把那个境界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啊。定是体呀,慧是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破愚痴的,功夫深了可以破无明,功夫浅的破愚痴习气。傲慢的习气重,见人就磕头,学常不轻菩萨,一切众生都在我头顶上,我是最下的一个人,除傲慢的习气。菩萨里面,常不轻菩萨就是这样教给我们的。如果带着傲慢的习气,不会成就。

千万不要以为,啊呀,我出家了,我是个比丘身份呢,我是天人师啊。不出家还没有贡高我慢,这衣服一穿了,这叫什么衣呀?贡高我慢衣。不出家,还不堕地狱,这一出家啦,在地狱里头挂了号了,注了册了。你们想想,诸佛菩萨要看到你这个样子,他做何感想啊?过失不在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没有教我们这么做啊,是我们完全把诸佛菩萨的意思错解了、错会了,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决定没有过失。经论里头、注解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他自己看走了眼,那怪谁呀?

邪见习气深的,要多念经、多看经,破自己的邪知邪见的习气。习气烦恼淡薄了,才有个入处,就是说功夫才能够得力,念这一句佛号才有感应。句句佛号得力,句句佛号有受用,绝不是有口无心。我们现在怎么样念,没有感应,没有受用。为什么呢?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了,根本不能感应道交。世间法里头可以作弊,可以作假。明心见性,一心不乱里头,一丝丝的假都不能做,那都是障碍。再给诸位说,没有外缘障碍你,外面境界从来不障碍人的,障碍人的决定是自己。是自己在修学里头作弊呀,作假呀,不肯认真啊,自作障碍!

【见迦旃延,毗罗胝子。】这个迦旃延,毗罗胝子,这都是印度当时著名的外道。迦旃延要翻成中国意思呢,叫拣法,他们的学说,说诸法亦有亦无。亦有亦无对不对呢?不对。佛给我们讲四句百非呀。说有是错了,说无也是错了,说也有也无也是错了,说非有非无也是错了。这四句叫根本,从这四句再开出一百句,四句百非。为什么说都错了呢?因为他有分别,有执著。假如是从清净心中、平等心中,说有也对,说无也对,说也有也无也对,非有非无也对,横说竖说都对。如果你心里头有二,有染,怎么说都不对。

所以这个经典在佛菩萨口里,都对,没有一句不对,津津有味。到一个迷人的口里呀,也照这么念,也照这么说,没味道,变成言语无味啦。坐在讲台上你讲这部经,虽然也是念的经文,也是看的古人注解,我们自己心,要与经疏相应,字字有味,其味无穷啊。听了之后呀,越想还越有味。自己要迷惑颠倒照这个去念,当时听了就没有味,想起来更没有味。你们想想,这里头能做得了假吗?

【毗罗胝子】,中国话的意思叫不做,也是一个外道名。他们的主张啊,说苦乐恶报不是由于业因,而是过去现在无因,未来也无果啊,这是一种断见的外道。那么这种思想见解,现在人很多很多,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啊。实在讲啊,不了解世出世间真实的道理。佛法里面,尤其是唯识里头所讲的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啊。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里面说的啊,这是生死根本呢。中国的易经,也是讲的因果的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啊。世出世间学问的根本,我们不但要修善,更重要的要积善,积小善为大善。千万不要积恶,积小恶为大恶,那果报就不得了了。说实在话,没有能力超越的呀。

世出世间的圣人所讲,以我们凡俗眼光来看,真是不谋而合。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没有跟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商量商量过啊,没有啊,你看他们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信的人真正是有福了,不信的人业障重,没有这份福份。理论懂得了,转识成智就是涅槃清净之体。迷的人不晓得,还有一些邪知邪见,以为这个生死啦,一死就一切都了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呀?

没有悟之前,给诸位说个老实话,死了就不得了啊!没有死的时候,我们还有救啊,死了就不得了。为什么呢?就又轮转了。轮转,来生决定不如今生,一定堕落。这些外道,不相信三世因果,是大邪见。这是波斯匿王过去跟这些人论教,这些邪知邪见呢,深深地左右了他。那么幸亏他遇到佛了,当然这是示现啦,我们就事论事,他今天遇到佛了。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现在虽然遇到佛了,佛讲的不生不灭真如本性,哎,可是从前外道所讲的这个念头还没有把它忘掉,想想外道所讲的跟佛所讲的,互相矛盾呢,怎么也圆不过来呀。到底哪个对呢?哪个不对呢?所以他有疑惑,于是在楞严会上遇到这个机会请教世尊。

【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这就是求佛明显地指示出来。心性果然是一个不生不灭,那么一定要在现前,把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拿出来让我们看看,我们才能死心踏地地相信啊。那么这个心呢,就是前面第一番所说的,显见是心。那么此地讲的这个心呢,就是指的见性。请佛把这个见性指出来,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真的不生不灭?

【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有漏是指三界之内的凡夫,包括了二乘有学在内。就是三果、四果相的圣人,都叫作有学。这些人都没有见到性,听了佛所讲的,免不了有疑惑。换句话说,从来都没有明了过见性是常住真心,突然听佛这么说,犹疑不决呀。所以大家当然都希望能够听到佛的开示,能够见到佛就我们现前分明指出,这个时候才是心安理得啦。

这个世尊开示一段的,在底下这一节文里面。今天这个时间又到了,我本来是想把这个进度拉快一点,可是快了难得受用啊。学佛没有耐心也是毛病,也是不能成就的。我这个慢慢讲啊,也是磨练磨练诸位的耐心。快讲有快讲的时候,我录影讲得快,你看我这个六祖坛经录影,三十二个钟点讲完。我们讲堂的六祖坛经,讲了多少钟点了?快讲那是什么呢?接引初机,引起他学佛的兴趣。细讲是带诸位深入,要入这个境界,大家才能够得到一些真实受用。不要学一点皮毛,懂得一点佛学常识,到外面去盖别人,那免不了造罪业。一定要深入,求一个真正的成就。(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

你要见到世间过,就不是修道人,永远不会明心见性

现前苦乐忧喜舍看破了,一切境界里面能如如不动,这个叫作功夫。

我们学佛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要晓得回头返观自性

心是通的,心是一不是二,你所想的事情,我都知道

记住一定要正助双修,正修是念佛,助修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要在转识成智,转的方法要学分别即是不分别,执著便是不执著

佛给我们讲,迷的时候一切都不是;悟了以后一切都是。

佛法是以悟为宗,说法听法读诵都是摄心的方便

摧邪立正的邪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的邪思,与外人不相干

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

净土法门唯一的一个特色就是带业往生

佛说法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们直下承当

凡是把佛菩萨也看作鬼神来祈求保佑,这个是极冤枉啦,迷信到所以然处了

人家说我们盲修瞎练就一肚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正是盲修瞎练

楞严经跟华严经,就是帮助我们得到理一心不乱

一法含一切法,一种解脱门含摄无量无边的解脱门,法法如是

背书是修根本智,它并不重在记诵,目的是开悟

佛法里面所谓迷失自心,就是误认缘影为自心,那与认物为己、为心没有两样

为什么叫你天天念经背经?这念经背经就是唤醒自己

性迷了就叫识;识悟了就叫作性

念佛看你用什么心去念,有念佛念到地狱饿鬼里去了

我们现前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山何大地芸芸众生,就如银幕里头现出来的相

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是不是真实的,一不相熏种子就没有了

不与境缘相会的那是真心;凡是与境缘相会的通是妄心

要想超越轮回在业上(修善)是不行的,一定要破惑才行

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是属于邪见之人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五:执心则随有

七处征心之四:执心分明暗

七处征心之三:执心潜眼根

七处征心之二:执心在身外

七处征心之一:执心在身内

读佛经乃至古人的注疏不要受他的拘束,才能看到真正的东西

今天要想挽救这个世界从不妄语救起,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

我学佛学了三年,才肯跪下来拜一拜啊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从绐列举这六位上首的专长,也就能看出这一部经的特性。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见了性的人才看到“常乐我净”

执着恶法是病,执着善法还是病。一切都不分别,心才能定得下来

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舍识用根

般剌密帝法师把楞严经送到我们中国来的苦心

现前一念心我们不难体会,但是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

两三年不间断熏习,利根的人就有入处,就有悟处

有断证的功夫,能以观照破见思烦恼.是观行级的菩萨

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

修行的方法上来讲:一根归源,六根就通达

破戒的人佛有办法救他,破见之人诸佛没有办法救

凡是秘密传教的一定有问题啊,不要去相信他

众生为什么一个人一个相貌呢?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教我们“敬”,要懂得了诚与敬

背诵经典是第一层的功夫;持咒念佛是第二层的功夫

业障相是通过人的长相可以看出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