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功夫用在断贪嗔痴慢,这叫会用功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三 显见不灭

再看下面经文:【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这个纪是十二年,十二年为一纪,二纪就是二十四年。【实为年变。】不是十年十年在变呢,实在讲是年年都在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月月都在变啊,一个月比一个月老啊,一个月比一个月衰啊。【何直月化,兼又日迁。】一天比一天在那里衰。【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这个才叫真正的觉悟。这个文也容易懂,不要细讲。

要给诸位说明就是「刹那刹那」,刹那是极短的时间,在佛法里头,所谓一弹指有六十刹那,那么诸位想想,这个刹那的时间是多短?佛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以这个刀来刀这个纸,这个刀一刀下去,把九十张纸透过去了,那么这个叫一念。一念,这九十张纸,叫九十刹那。所以说是一念之中,具九十刹那。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在那里迁流,从来没有说止住过的。那么诸位可以想象得到,佛所讲的「诸行无常」,诸位懂得什么叫诸行。

这个最近呢,有一些学生来找我,这个同学们也都在叫苦了,想学佛找不到老师,学校里佛学社,请不到人去讲演。中国佛教会的大专讲座也不办了,到我这儿找了很多次。我有个原则,我不找人。我有愿,我不求。我有愿帮助大专学生,我不求大专学生,“你们到我这儿来,我来教你”,我不求。你们实在找到我了,我做。你们不找到我了,我多逍遥自在啊。过去来找过几次,我说时节因缘还没到,我们图书馆那时候还不太健全。那么现在来找我,差不多了,图书馆现在不会太大的改变了,大致上我们已经定了,可以接受了。如果像中国佛教会那样的办,我们场所太小了,照顾不过来。所以我就给他们建议,我说你们要想来呢,你们联络,也不要太在外面去号召,一下找那么多人来,我们应付不了。我说最好的是六十个人,报名参加。六十个人,学生六十个人,我们自己同修可以旁听,大概我们这个讲堂可以能够容纳得下。那么排上一天课程,这个中午一餐饭,我们还能够招待,我们可以办。那么让他们同学们自己去联系。

刚才明旭师跟我说,希望将来的时候,《十四讲》跟这个《唯识》啊,在这个讲堂,要我来讲一遍。他今天找了几种本子,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人,送来五千块钱想印书。他建议我们印的是《唯识新裁撷汇》,这本书流通很久,现在还买不到这本书。很好,如果专门研究唯识呀,唯识入门下手,这本书很有用处。我说同修们,你们大家发发心印这本书不错,这本书值得印。我们可以在此地发起,能够凑一个数字啊,再去估估价。那么将来办这个讲座呢,我们可以来讲一讲唯识,唯识也实在是很重要。

行法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五十一个与心所相应的行法、二十四个与心行所不相应的行法,佛讲诸行无常就是讲这一些行法。不懂得唯识,诸行无常含糊笼统。晓得什么叫诸行无常啊?五十一个相应的心所,八识、每一个识相应多寡不一样,各有各的相应行法。那要不了解,佛这一句话能懂吗?如果对它的体性、作用、境界、形象,要是一无所知,诸位想想,这个修行用功怎么下手?如果别人说我们盲修瞎练,还一肚子不高兴,还得听几句恭维的话,自己很开心了,都是自己骗自己,于解行的功夫都没有交涉。我们看看这个波斯匿王这样的微细的观察,他能够观察到念念不住,所以底下得到一个结论。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这个地方讲的变灭,跟前面讲的变灭意思不一样,前面讲的变灭没有这么深的观察。所以佛问他,你现在身体在,你怎么晓得变灭?这样一说呢,这个道理说出来了,它有一个所以然的道理。这一段啦,正是世尊向下启示他明心见性的彰本,也就是大前提。见了性之后,境界相就不一样了。没有见性之前,你看看波斯匿王所讲的这个,跟我们感官里面完全一样的。佛常常这样说,是说我们凡夫迷而不觉的境界,就是这个样子。

见了性之后不是这个样子。见了性之后,给诸位说,不但是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呀,我们现前这个色身啦,也是不生不灭的。奇怪啦!我们说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哎,这个还好像能够接受。说我们现前的色身不生不灭,想不通,怎么想也想不通。真的,你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因为你有想,你就不通。你不想,就通啦。想是什么呢?想是意识,想是行法,怎么会得到一个结果呢?不想是无分别智,本性里面般若的观照,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不灭」,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

诸位要见到这个境界,亲见这个境界,确实地见到这个境界,不是我讲你想,是你亲见到的。见到这个境界,你就证得无生法忍。念佛法门里面,你就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是真的。「诸行无常」这个境界是方便说的,不是真的。可是在没有悟的时候,你觉得这真的。悟了之后,你才晓得这不是真的。所以悟了以后自在啊,不但六根的根性是常住啊,我们这个色身啦、世界万相,没有一法不是常住的,妙极了!几时你见到这个境界了,亲证这个境界了,真实不虚,给诸位说,这叫见道,大乘法门里面的见道位,见了道了。见了道以后,才谈得上修道啊!我们现在没有见着道啊,菩萨看了我们,就像我们看到小孩子的样子,在那里玩耍,全搞的是那个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啊。小孩在游戏呀,那怎么不是盲修瞎练?!

诸佛如来、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处处指点我们入门的门路。而我们怎么样呢?处处啊,都错过了。几时你要是悟道了,见到道了,你对于佛菩萨、历代祖师的恩德,才算你真正的知道。你要没有见到道,说佛菩萨祖师有什么恩德,心里总是隔了好多层。嘴里不得不说,心里头,他于我有什么恩德啊?他对我有什么好处啊?你几时要是见到性了,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见到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不生不灭的时候,你才晓得,翻开经典,看看这个注解,那对于这个佛菩萨、祖师没话说,大恩大德啊!无以为报啊!

不入这个境界,没有法子知恩呢。为什么呢?不懂事。就好像那个小孩无知,你跟他说,你父母对你怎么好,有什么大的恩德,他不晓得,麻木不仁。必须等到他成年了,他自己也有了儿女了,哎呀,他才会觉悟啊,你看,我对这个儿女,当年父母对我,他才会觉悟,他才晓得父母恩德有多么大。

佛法里头必须开了悟、见了性,才知道佛恩,才知道祖师恩。所以这一番问答,是给后面做大前提。大乘佛法里面,也用这个方便法门,叫我们「观身无常」。可是,大乘法的观身无常跟小乘法的观身无常,在观法上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态度上啊,决定不相同。小乘的观法是厌弃的态度;大乘人的观法不一样,他通达明了:幻化色身,这是有变灭的,随世间法说,清净法身没有生灭的。但是清净法身又没有离开幻化色身,《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大乘人的态度,幻化的色身跟清净的法身,是一不是二。

诸位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能悟入这个境界?我给诸位说一个原则,几时你对于世出世间法,一丝毫贪嗔痴慢的心都没有了,你就入这个境界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的功夫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断贪嗔痴慢呢,这叫会用功啊。念佛是功夫,可惜诸位不会念。诸位念佛,那个心怎么想的啊?我今天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很欢喜啦。都是什么呢?讨阿弥陀佛的欢喜心,巴结阿弥陀佛,谄媚阿弥陀佛。这种心不能入道啊,障碍了自己见性。虽然天天这样做了,心里还打问号,哎呀,我拜这么多,阿弥陀佛到底晓得不晓得?有没有听到啊?有没有看到啊?半信半疑,大障碍啊。就是我们用的什么心呢?我们用的是贪嗔痴慢的心来念佛,佛也变成贪嗔痴慢。

会念佛的人怎么念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贪心起来了,马上一声阿弥陀佛,把那个贪心压住。功夫得力啊,贪心被阿弥陀佛压下去了。一念嗔恨心起来了,南无阿弥陀佛,把嗔恨心压下去了,功夫得力。会念,句句得力。先是压烦恼呀,这叫伏断呢,伏烦恼。渐渐的时候,伏久了,就断掉了。这烦恼一断,给诸位说,境界就现前,什么境界呢?一切法不生不灭。到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证得了无生法忍,晓得幻化色身跟清净法身啦,合二为一了。这个时候得大自在啊!这个时候,一切经自然通达。这个时候,所讲的东西才称性,才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一鼻孔出气,自他不二啊!

不入这个境界,总是别人的,绝不是自己的。你讲得再好,天花乱坠,还是别人的,自己还是没有份。所讲的自己也不懂,还会叫别人听懂吗?!所以诸位想想,到哪里去学啊?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断一切烦恼,除一切障碍。一心怎么会不成就呢?!一心成就了,给诸位说,生死没有啦。一入这个境界,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不但生死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叫一了百了。(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

弘法利生是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法

看破一分就放下一分。不肯放下功夫就不能进步

把你最喜欢的头一个舍掉,你要肯这样做叫真正的修行

你要见到世间过,就不是修道人,永远不会明心见性

现前苦乐忧喜舍看破了,一切境界里面能如如不动,这个叫作功夫。

我们学佛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要晓得回头返观自性

心是通的,心是一不是二,你所想的事情,我都知道

记住一定要正助双修,正修是念佛,助修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要在转识成智,转的方法要学分别即是不分别,执著便是不执著

佛给我们讲,迷的时候一切都不是;悟了以后一切都是。

佛法是以悟为宗,说法听法读诵都是摄心的方便

摧邪立正的邪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的邪思,与外人不相干

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

净土法门唯一的一个特色就是带业往生

佛说法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们直下承当

凡是把佛菩萨也看作鬼神来祈求保佑,这个是极冤枉啦,迷信到所以然处了

人家说我们盲修瞎练就一肚子不高兴,这个不高兴正是盲修瞎练

楞严经跟华严经,就是帮助我们得到理一心不乱

一法含一切法,一种解脱门含摄无量无边的解脱门,法法如是

背书是修根本智,它并不重在记诵,目的是开悟

佛法里面所谓迷失自心,就是误认缘影为自心,那与认物为己、为心没有两样

为什么叫你天天念经背经?这念经背经就是唤醒自己

性迷了就叫识;识悟了就叫作性

念佛看你用什么心去念,有念佛念到地狱饿鬼里去了

我们现前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山何大地芸芸众生,就如银幕里头现出来的相

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是不是真实的,一不相熏种子就没有了

不与境缘相会的那是真心;凡是与境缘相会的通是妄心

要想超越轮回在业上(修善)是不行的,一定要破惑才行

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是属于邪见之人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之六:执心在中间

七处征心之五:执心则随有

七处征心之四:执心分明暗

七处征心之三:执心潜眼根

七处征心之二:执心在身外

七处征心之一:执心在身内

读佛经乃至古人的注疏不要受他的拘束,才能看到真正的东西

今天要想挽救这个世界从不妄语救起,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

我学佛学了三年,才肯跪下来拜一拜啊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从绐列举这六位上首的专长,也就能看出这一部经的特性。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见了性的人才看到“常乐我净”

执着恶法是病,执着善法还是病。一切都不分别,心才能定得下来

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舍识用根

般剌密帝法师把楞严经送到我们中国来的苦心

现前一念心我们不难体会,但是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

两三年不间断熏习,利根的人就有入处,就有悟处

有断证的功夫,能以观照破见思烦恼.是观行级的菩萨

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

修行的方法上来讲:一根归源,六根就通达

破戒的人佛有办法救他,破见之人诸佛没有办法救

凡是秘密传教的一定有问题啊,不要去相信他

众生为什么一个人一个相貌呢?

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教我们“敬”,要懂得了诚与敬

背诵经典是第一层的功夫;持咒念佛是第二层的功夫

业障相是通过人的长相可以看出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