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见到阿弥陀佛了,诸位要记住,你生的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没分。什么时候到实报庄严土呢?到不二法门的时候,才入实报庄严土。那么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如果能舍分别、舍执著,现在就是不二法门,那么我们这个念佛求往生,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你要晓得省多少事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按步就班,从凡圣土、到方便土、再到实报土,这个时间要好长好长。在我们这个地方可以恶补,可以把时间缩短。
那么换句话说,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切事无是无非。晓得这一个理,观察到一切万事万物,没有一定的是,也没有一定的非,无是无非是。学着什么呢?样样不执著,在境界里面学着事事不动心。那么这个是智慧啊,虽然不是佛知佛见,这是接近佛知佛见。行门里面,一定要慈悲一切、恭敬一切、利益一切。虽然这样做法,决不著相。为什么呢?知道无是无非是。天天修福,修的是三轮体空,这叫称性的福报,福慧双修啊。要这样修法啊,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地去做。
在大乘菩萨法里面,大乘菩萨是以孝顺心为基础,孝顺是戒呀。那么换句话说,大乘菩萨无论见什么人都是用孝顺心。孝是什么?是一体。何为孝心呢?孝心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孝心。你看孝那个字,中国造字是有学问的。上面是老,下面是个子。这是两代呀,两代合在一起是一,当中没有界线,没有代沟啊。那个代沟是外国人才有啊,中国人没有。所以孝心是一体之心。顺心,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心,是孝顺心啊。如何能与众生做冤家、做对头呢?欺罔一切众生呢?那是违背了法性,违背了真心,这在佛经里面叫颠倒行事啊。颠倒行事尚且不可,那颠倒学佛还能成就吗?
【是义终始,】「义」是讲义理。这个「终始」,凡是这个义理浅的,从始就可以能见到终,由终不昧始。这是讲义理比较浅,一下就能看透。道理太深了,一下看不透,不是浅学之人所能够测度的。所以说,这是不知其终啊,亦不知其始,所以说:【一时惶悚,失其所守。】楞严文章也确实好,把当时在会大众这些状况,可以说都描写得非常淋漓尽致,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在会的这些大众的表情。
那么实在说呢,如来把这个深义的终始是显示出来了,说真的,本是妙明。在楞严前面我们读到,「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啊,第一卷我们念过了。如果用唯识来讲更容易明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从真起了妄;「无明不觉生三细」,这就是「妄为色空,以及见闻」。见闻觉知,是三细相里面的转相,色空是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这是什么?这就是这个道理的开始,是义之始。佛在后面又说了,「此见及缘」,「见」是讲见性,就是见分;「缘」是讲万缘,是讲的相分。见、相两分。说:「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元」是它的本元,它本来就是真如本性清净之体,是义之终啊。
我们也是在初学的这个地位上,可是我们有信。为什么呢?读到楞严经,这么深的道理,给诸位说,这是说宇宙的开始呀,宇宙人生的开始以及归宿啊,在今天一般的是,在宗教上讲,在哲学、科学里面讲,最大的问题。你看看世界上这些宗教家,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哪一个人能把这个开始跟这个终末的真相说清楚呢?!没有一个说得清楚,没有一个说得是能叫我们心服口服,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宗教家说不出来了,找不到这个终始了,那怎么说呢?说上帝造的,是上帝造的这个开始。那我们再问上帝是谁造的呢?这问题就来了。
佛法里面说得这么清楚。佛法的好处,并不是佛给我们说说,哦,你听懂了,听懂了就算了,不是如此。要我们自己证实这个境界!证明什么?证明整个大宇宙原来就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原来是自己的化身啦。化身是有迹象啊,法身是理体呀。没有变之前那叫法身呢,变了以后的那就是化身啦。经上讲的是千百亿化身,还算多?不算多啊,无量无边的化身。得到这个真相了,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了,什么境界也不会动心了。虽不动心,什么境界都明了,决定不迷惑,这是我们一般叫佛知佛见啦。
这个时候的行为,都叫作「普贤行」,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普贤行。也给诸位说,就是用今天这个经义给诸位说,无是无非是,是普贤行。这是平等心、是清净心、是真正的慈悲心。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那么佛看到这些初学之人,心里面有惊疑不定这种态度,生起怜悯之心,那么来安慰他。那一些已经证得无漏的,当然他们懂得,那些就不必说了。那么这个安慰是必要的。佛就说了:【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佛这几句话啊,真正是苦口婆心,劝勉我们大众。开口几句话跟金刚经上讲的五语,意思是一样的,令我们生起清净的信心。
【无上法王】,是佛于法自在的一种称号。意思是说,佛的言语句句是真实的。【如所如说】,如就是实际上境界是什么样子,佛就是这样说法,绝没有是说添一点或者是漏掉一点,没有!不增不减,这才叫如说。这是叫真实语啊。【不诳不妄】,诳是带着夸张,没有这个意思。妄是不实在。正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是一样的意思。
【非末伽黎,】这个末伽黎,是指印度当时的外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念到的这个迦旃、毗罗之徒。那么他们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解、议论,说有四种不死矫乱论议。他们这四种呢,全是模棱两可的。四种所谓是:亦变亦恒,恒是不变的,就是又变又不变。亦生亦灭,亦有亦无,变增亦减。这些议论,都没有见到诸法实相。在诸法实相里面,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常不断。中观论里面的八不中观就从这儿建立的,中观也是当时破外道的。所以佛所见到是真实的。
我们眼前的境界,为什么变成这么混乱呢?诸位要晓得,不是境界乱呢,而是我们心乱。正像六祖大师在风帆船里面观风幡一样,「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啊。我们现在天下乱了没有呢?乱,乱得不得了。是天下乱了吗?是境界乱了吗?不是的!我们的心乱了。如果你心是在大定当中,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不一样,绝对不相同。你所看的这个世界呀,给诸位说,还是清净寂灭相。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你得大自在了。清净寂灭当中,找生灭了不可得;找来去了不可得;找生死也了不可得;找凡圣也了不可得。这是一乘究竟佛法!学佛一定要立志愿,取法乎上,要精进要努力,要学最上乘。
后面两句:【汝谛思惟,无忝哀慕。】「汝」,是叫着阿难以及在会这些大众;「谛」是谛实,思维。佛决不会辜大家的。「无忝哀慕」,学生对老师有仰慕之心,老师对学生有哀怜之意。这个哀慕啊,也把师生这个一体的关系形之于言词之间。那么十番显见到这里是第八段。可以说,经文讲到这个地方,逐步逐步接近到不二法门了,接近到真实法了,纯真无妄啊。那么这个地方呢,这是一个关节。这一关突破了,境界就好了。我们今天就刚刚到了这个关节上,能不能突破呢?能的。底下文殊菩萨,他给大家做了一个方便,文殊在大会当中代表智慧的意思。
那么下面这段经文,我们今天时间到了,下头这一段下一个星期六再讲好了,这是到精彩的一部分了。这就是要发明两种精见是非之义,就是完全给我们讲无是无非的道理。可这个道理确实是很深。在一般的时候不大愿意讲。为什么呢?怕大家发生误会。误会到什么呢?是非都没有了,那是拨无因果,那就不得了。所以这个地方最怕是曲解。程度不到,告诉你有是有非。有善有恶。这是到最高的阶段告诉你,完全讲纯真的,真如本性当中没有这些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可是见了性才有真受用,不见性啊,要是执著这些东西,心里还是有是有非,并不是无是无非的境界啊。听了佛说无是无非是,好了,心里马上就有一个无是无非是,还是有啊。并没有到这个境界,自以为到这个境界了,那是要吃亏的,会堕落的。
所以,就是诸佛菩萨确实证入这个境界了,人家在行持上还是守戒律的,还是守清规的。既然无是无非是了,他为什么还守呢?这就叫大慈大悲,佛法不坏世间法,最高的境界决不破坏那个幼稚园的制度,不能破坏。你比如说吃饭了,那小朋友一定拍拍肚,好,那个大人到了那里,我也跟你拍拍肚,这是对的嘛。你要不肯,那小朋友会说,他都不肯,那我也可以不要了,那秩序不就是乱了吗?所以入那个境界的时候,就要守它的规矩,那么这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大慈大悲,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那么理呢,一定要懂,不懂怎么样?不懂,你固执。固执是什么?二乘的知见,这个知见透不过的时候,在我们大乘法里头,不能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讲,是决定不能证得理一心。这个亏吃太大了!要晓得这个事一心和理一心,在我们娑婆世界好像差距不大,但是在西方世界差距太大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便有余土,要晋级到实报庄严土,是要费相当功力,也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那个地方有很大差距。
那么理要懂得,最高的理论要懂得,最基础的规矩要守定: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啊。先学理事无碍,不要学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啊,等到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实报庄严土里面,再事事无碍。实报土以下啊,理事可以无碍,事事还做不到。事事无碍就惹麻烦了,你自己没麻烦了,那众生有麻烦。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