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念经为主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从这个地方开始。这一段是文殊菩萨代问,前面讲到无是无非的道理。当时在会的大众,没有证到无学位的,都感到盲然而不知所措。虽然听了佛许多安慰的话,又承蒙佛教诲,要谛听思惟。那么话虽然是这么说,这个谛审思惟,是要有相当智慧的,中下根性的人很不容易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在法会里面,一定要承蒙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代他们启请。这不但是世尊的法会如是,世出世间教学无不如是。

在前面也给诸位讲到,这个经文渐渐入到相当深的境界了,这是越来越深。所谓深,实在讲是越来越接近真实法。讲假的啊,我们都懂,一说我们都明了。说真的,我们就不懂了。这个深就是越来越接近真实。实在上说,这个真实法就是我们的观念转不过来,所以不能够领悟。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与会的大菩萨们多得是啊,也许诸位要问呢,为什么要文殊菩萨做代表来启请呢?那么这个里头也有表法的作用。文殊,是在菩萨众中啊,他代表的是智慧第一,就跟在声闻众里面的舍利弗一样。声闻众代表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菩萨众里面代表智慧第一的就是文殊菩萨。所以他来代表呢,就是暗示,这是最高的智慧,才能够来讨论这个问题,解释这个问题,接受这种教诫。

同时啊,文殊菩萨是代表的根本大智,这是我们在华严里面读到的。善财童子的老师就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的会下,成就根本智,然后才出去参学。从德云比丘开始,到普贤菩萨,所谓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圆满后得智。但是诸位要晓得,根本智是文殊菩萨。如果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资格参学,那么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用文殊菩萨来代表启请,含义很深。这些我们都要了解的,你了解了,你才晓得我们应该怎么修学。

下面呢,是文殊菩萨所讲的话。这一段呢,是讲那些礼节。我们把文消一消:【是时】,就是大众茫然无所措的这个时候,不晓得怎么办好了,文殊菩萨看到大家这个样子,发了慈悲心了。【愍诸四众】,就是在座的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即从座起】,这是礼节,凡是发问请谒,一定要站起来。听讲的时候是坐在底下,有问题目请教一定站起来,离开座位,【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这是这个请谒、请教的礼节。

【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一段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众启请的话,也就是发问的话。那么发问的这个话也可以分为几个小段来解释。第一段是说明大家这个疑问的根源。【此诸大众】,是指没有悟的这些大众,这是我们要记住的,所谓是中下根性之人,他们【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之义】。这个「二种」就是讲的即是与非是这两种道理,是世尊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色空」是总括万物。末后这一句,因一个「义」字,就是「是非之义」,这一字是双贯是义与非义两个意思。是义就是前面所讲的无是见的意思;非是义这是无非见的意思。这个在前面都曾经讲过。

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我今天上午代表我们的大专讲座,去请钱召如老居士,承蒙他答应给我们讲《心经》。那么他给我说,他说:“讲其他的经啊,我都没有什么大的把握。”实际上这个老居士佛学是相当之深。他今年八十九岁,身体也很健康,我去参观他的精舍,相当雅致,非常好的一个环境。他谈心经的时候,谈到王恩洋居士这个《心经通释》,那么这一部书也许有同修们读过,我记得我刚刚学佛的时候就看过这个本子。王恩洋居士是民国初年,也是唯识学家,那么他讲的这个心经,是用唯识来解释。所以我想这个是相当好。为什么呢?心经是性宗的东西,用唯识来讲解,性相就圆融了。那么他今天尤其跟我讨论到这个五蕴与百法。五蕴就是百法,他说有很多人不承认,甚至有些法师讲到五蕴,五蕴就五蕴嘛,五蕴还能包括别的什么?那是错了,五蕴就包括万法。

那么这个地方讲色空啊,给诸位说,就是讲的万法,前面念过的,我们要晓得啊。精见就是讲的心法;色空就是讲的色法。所以精见、色空合起来,就是色、心二法。那么五蕴里面呢,色受想行识,那个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就是此地讲的精见。那么展开来呢,就是万法。所以读《百法明门》,你看第一句,「如世尊说,一切法无我」。那么什么叫一切法呢?下面讲这个百法就是一切法。什么叫无我呢?后面讲的人无我,法无我。那么由此可知,百法是万法的归纳,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那么五蕴呢,又是百法的归纳;那么再讲个色与心呢,又是五蕴的归纳。诸位要晓得这个开合的关系,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不过就是一个是归纳起来讲,一个是演绎出来说,事情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那么讲到观自在菩萨,那与我们的缘份太深了,楞严经也是以观自在菩萨为主。华严经里头,我告诉一些学华严的人,也与观自在菩萨为主。华严经里面有《观自在菩萨章》,这一章,我们已经印成单行本,那个书今天晚上才送来,下一次的时候可以分送给诸位。那么这一章呢,我们刚刚讲完没多久,有完整的录音带,那么诸位要需要的话,可以从这边转录。我们这里也赠送这个经书。观世音菩萨的经,华严经里面有一段,楞严经里面有一段,法华经里头有一品,所以专门讲观世音菩萨的,这三部大经各有一段,那么这是观世音菩萨经。那么我也很有意思呢想把这个三种专门讲观世音菩萨这一章,把它合印在一起,印成一本。哪一个要专修观音法门就方便了,不要去找好多书来看,一本里头就都有了。我们最近也打算在这印,要找好的版本。

这是讲到这个无是见、无非见的意思,这些大众都悟如来所说的这个道理。说:【世尊!】这个底下呢,就是文殊菩萨代表大家说明疑惑的这个处所,那么再叫着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这个若是假设的话,前缘就是前尘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讲,果然色空等象要就是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一切物象当中啊,指出来见性。为什么又指不出来呢?【若非见者,应无所瞩。】如果一切万象当中没有见性,应该见不到万象啊。文殊菩萨这个问话里头啊,就已经把这个事实说得清清楚楚了,但是这个意思啊,确实有相当的深度。我们现在听楞严经,从前面听到此地,这个二卷将要讲一半了,我们能不能体会到一点意思呢?如果诸位果然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你的境界就相当不错了。那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这个意思呢?什么东西障碍了我们呢?诸位要能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回光返照,才能有一个出路。如果说是你不懂,就迷在里面,找不到出路啊。出路一定要回光返照,什么东西障碍了?这个障碍要不去掉,你一迷到底啊,永远不会开悟。必须要把障碍去掉!

障碍是什么?给诸位说,妄心啊,这个东西是障碍啊。只要有这个东西堵塞在面前了,那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所讲的,「盲盲愦塞」啊。心也盲,眼也盲。愦是昏愦、闭塞,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清楚。我们世俗说的,心里头有茅塞,把那茅塞打掉,通啦,就豁然贯通,大彻大悟了。那么我们现在毛病就是有茅塞。这个茅塞拔掉,那痛快极啦。人人都希望把这个茅塞拔掉,可是自己又不肯拔。因为什么呢?这个东西是自己造成的,还是需要自己来拔除,别人没有办法来代替。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这个茅塞给拔掉。他只能告诉我们,这个茅塞在哪里?是什么东西堵塞住了?他说给我们听。真正去掉这个,那还是要靠自己。

经里面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叫解悟。解悟是什么呢?茅塞在哪个地方,晓得了,明白了。但是有没有去掉呢?没去掉,没能拔除。拔除在这里叫证悟,那才有用处。所以说悟入啊,入佛知见呢,入佛境界啊,这才能够得到真实受用。如果不能够回光返照,那么换句话说,解悟都达不到。这是诸位真正想用功夫,一定要留意到。

与会的这些大众们,听到佛讲这一段真实的道理。这个真实道理啊,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背,所以这个道理是听了之后,越想就越想不通,【不知是义所归】啊。你比如说,我们讲是,容易懂;讲不是,也容易懂。说这个是无是也无不是,这是什么话嘛。【无是无非是】是讲的实相啊。诸位果然能够会得无是无非是,你的心就平了,你的心就定下来了,不会再有妄念了。正因为我们心里头有是有非,是非对立呀,所以妄念不能断。什么时候断?是也没有了,非是也没有了,心定了。这个念佛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呢,才能把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心就像镜子一样,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有是有非,麻烦大了。所以诸位要想到,茅塞在哪里?这个是非就是个塞。

好,我从今天起,一切事我也不问,它是也好,非也好,我都不管了,那我这个茅塞是不是拔掉了?还是没拔掉。我一切事都无是无非了吗,那无是无非怎么样呢?心里一塌糊涂。无是无非是是需要悟的呀!不是说,听了之后,我要这样做,勉强这样做法,我什么事情也不问了,好事也不管了,坏事也不管,那人不变成白痴了吗。心,极其灵明的,你看古德形容,「湛寂虚灵」呢,形容我们这个心啊。哪里是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呢?!不是的,湛寂虚灵。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是功夫啊,不是勉强作意能够做得到的。作意我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想了,那是无想定。还是在想,想个什么呢?想个“什么都不想”。不是心里面干干净净,本来无一物。而是什么东西呢?哎,我是也不管,非也不管,我无是无非了,他心里有一个无是无非,他不是本来无一物嘛。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才是此地讲的无是见者、无非见者,才是如来的意思。所以你心里想的,哎呦,我现在是是非我都不管了,无是无非了,我现在无是无非了,你心里头还有一个无是无非,你还有这个塞,塞在这个地方。

那么无想天定就是这个塞塞在这个地方,不能开悟;二乘圣者也是这个塞子塞在这个地方,不能开悟;阿罗汉九次第定,那个比无想天功夫高太多啦,也聪明太多了。你看看佛在楞严经里面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佛对阿罗汉的境界的说明。差劲啊!但是诸位要想修成个阿罗汉好不容易啊,证得须陀洹果之后,还天上人间七返生死。那么他的境界不过是如此。

佛法的道理一定要通。如果不通是什么?诸位要晓得,歧途太多,岔路太多。通达就是什么呢?辨别邪正的路子。哪个路是正的?菩提大道。哪个路是邪道?岔到别的地方去了。你要不认识路,你怎么修?!修到岔路,以为这是大路。明明迷失了方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别人劝你也不回头,这是可怜悯者啊。所以教理不能不通啊,不通决定要走冤枉路,一定要吃苦头。

佛在世的时候,跟到佛好啊。佛看到我们在这迷失了,他想办法把我们拉回来,一拉回来,又迷到那边去了,想办法从那边再拉回来。有这样的好的老师啊,在旁边照顾到啊。我们末法时期到哪里找老师去?!何况佛在本经第六卷的末尾,四种清净明诲里面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又从哪里去辨别,哪个是真正的佛法老师?哪个是打着佛法招牌的妖魔鬼怪?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啊。如果邪师当作是佛师,跟他走了,那才叫冤枉呢。所以在末法,能够遇到正法,能够不迷失方向,这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绝对不会遇到这个机会。那么我们遇到了,遇到就决定不能够轻易放过。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

世尊灭度之后,对后世弟子的交代,最重要的是四依法。如果我们能懂得四依法,能守住四依法,纵然是在末法,我们也能认出真正的佛法。四依里面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是经典,我们依经典。人是什么呢?是菩萨,是罗汉,是历代的祖师,以及传法之人。这一些传法的人,传承如来之法,都是提供我们参考资料的人。但是要晓得,经典是主。依法不依人的修学方法是怎么修学呢?念经为主。念经,好,我每天把经本拿来念两遍,“我念经啦!”。不是这个念法,这个念法是有口无心,没用处的。所谓念经为主呀,是要讲背诵的。经是第一个依靠,第一手的资料,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特别要注意的,万不可以求解。这一句怎么讲法?这一个字怎么讲法?那就错了。我给诸位解释过很多,没有讲法,也就是此地的「无是无非是」的道理。这个你们听到很奇怪啦。经没有讲法,你想想看,真如本性当中一念不生,有个什么讲法?没有讲法。没有讲法,照着这个经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给诸位说,这是真如本性的音声。一有所讲法,给诸位说,就变为阿赖耶识的音声了,变质啦。你常常背诵经典的时候,里头什么字的时候,什么句子的时候,一念不生,不去想。你念久了就见性,就明心见性了。我讲这个道理,你们在此地老听经的人,你会有一点相信,我跟你讲的是真话。你要是不常来听的,听到我这个讲的话怪怪的,不容易相信。我跟你讲的是真的。

一个就是真如本性里面发的声音;一个是阿赖耶里发的声音,那不一样。真如本性是真音呢。我们讲楞严到后面会讲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啊,那个是性音里面的真声呢,那个灵极了,比什么都更灵。我们现在念经念得不灵是怎么回事呢?变成阿赖耶识里头的音声了,那当然不灵嘛。你变成真如本性那个音呢,尽虚空遍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我教给诸位的是妙法啦。你看我们讲这个《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那个妙字,那个妙字大概也讲了十几个钟点,那真是妙不可言呢。我要再多讲的时候,怕诸位听了厌烦,受不了了。实在是妙。

那么每一部经每一个人的注解,你看这大藏经里面注解的很多,注解是有时间性的,有空间性的。你比如说汉朝人的注解,针对那个时代人讲解这一部经。那个时代的人听了这个讲解,就得受用,就得利益。听了的人开悟,证果。我们今天拿汉朝人的注解来,我们开不了悟,莫知所云呢。为什么呢?时代不一样。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的众生,见病不相同。所谓见病就是见解、知见,凡是有知见,都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病啊。中国人的见解跟外国人的,日本人的见解跟我们的不相同,那美国人的见解怎么呢?又不相同。

所以这部楞严经,你说拿这一种注解,我手上这个注解是清朝人写的,跟我们接近得很多了。但是什么呢?他在那个时候有效,今天我们照这个注解,来讲给诸位听,也不行。为什么?我们的思想见解跟清朝人大大不相同,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都不一样。拿他这个见解来讲,我们怎么能接受?我们拿这个注解给日本人讲,他能接受吗?会把这些听众讲得都跑光啦。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经,性中的音声是不变的,不变要随缘。这个注解、讲解是随缘。随缘是要契机,不变的是契理。经叫契经呢,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历代的注解都不相同。如果要是一种注解、一个讲法,好了,汉朝人注解,唐朝人就不要再注了。为什么?注的是一样的嘛。今天民国年间也不要注了嘛,那要注的时候顶多现在用白话文,从前用文言文,还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正因为它是活的,所以它没有讲解。因为它没有讲解,就有无量无边的讲法,就不是一个讲法。

诸位要懂得,佛经妙就妙在此地。是释迦牟尼佛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音,决不是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流出来的,那就是一个讲法,绝对不会有第二个讲法。所以你拿报纸上那些个文章的话,就是一个讲法,不会有第二种讲法的。为什么呢?阿赖耶识里面流出来的。那么佛给我们,这样讲也有道理,那么讲也有道理。你看看汉人的注解,哎,很有道理;唐人又是一个讲法,哎,也有道理;那到明清讲法,它还有道理。确实是有道理。这不是证明了华严经里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吗?一部经经文是一,你看楞严经,我所晓得的就有一百多种注解。我自己看过的大概有三四十种注解,那就是一切呀。经是一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自己的心要不定下来,这个妙你就见不到。

你看历代注解,各家的这个注解。现在我们在台湾,在这个大藏经里面所能够找得到的,大概可以能够找到五六十种,楞严经有五六十种注解。那么各有各的讲法,各有各的看法,各人讲注啊,都度那一个空间、那一个时间里面的众生,他们得利益。那么这也给诸位点醒,根本智的重要。那么这些家所有解释的,那到底要问了,哪一个是,哪一个非是呢?哪一个注得好,哪一个注得不好呢?那么我要给诸位答复了,无是无非是。你们诸位能不能会通这个意思呢?这是说真话,你要跳出注疏之外,你才能看到无是无非是的真相。所以说这个学教的人就怕死在哪个注下。死在经文里面,已经是很悲哀了,死在注子里头,更可怜啊。释迦牟尼佛决不要我们死在他的言语文字之下。

你看四依法里,第二条就说明啦,「依义不依语」。语言,记录下这个文字。依义不依语,那也可以说是依义不依文字。怎么可以死在文字之下?!可是现在研究佛经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全都死在文字之下。所以,他们怎么个说法…(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你几时看到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了,证明你自己解脱了

不执著的都对了;执著的都错了

学佛要是离心意识,那就是佛法,佛法思维不得

为道的目的在清净心,心里面有东西就不清净了

见到"佛法僧"就想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处

大千世界依正庄严,是自己的身相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真正要想把佛教兴起来,是要清净心

想真正地在大乘佛法里有一点成就,楞严不能不熟读

见性之体决不因为物象而有所障碍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修行人是修少布施,不能破坏自己清净心,世出世法都要随缘

一经通了,当然一切经都通达

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可是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

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