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焦与你这样一起走过
虽然无意标榜自己的精英主义的策划倾向,深焦DeepFocus编辑部却始终坚持我们的推送值得反复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在新春来临之际,我们在此逐月为大家整理去年曾在深焦DeepFocus公众号上发布的原创精华文章。这不仅是一次面向读者的二次曝光,更是编选者系统的自我回顾,是深焦同仁对公众号风格与口味的审视与确认。
借此回顾,感谢深焦DeepFocus的每一位作者/译者/编辑,也感谢读者们过去一年中对我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条留言、每一声反对都是对我们的督促。
新的一年,愿与大家共勉。
策划 | 深焦编辑部
统筹 | Stevie
撰稿 | Peter Cat、佳含、柳莺、朱马查
Stevie、Dzolan、典旻
1月
1月的到来总伴随着总结与展望,将上一年的观影经验浓缩成榜单与数字,并在下一个颁奖季来势汹汹之前做出自己的预测。2016年1月,在对于该年的奥斯卡盘点中,我们指出这是一场彻头彻尾、不公正的公关表演,值得被关注的电影被冷处理,商业热门的影片得到了夸张的高贵待遇。与此同时,我们从“同志电影”角度切入,回顾了2015年LGBT电影创作态势。
事实上,光是1月份,我们就刊登了超过10篇与LGBT电影相关的内容,与其说是托德·海因斯精妙绝伦的《卡罗尔》感染了编辑部,不如说是深焦对于酷儿电影的关注始终未变,弗朗索瓦·欧荣、艾拉·萨克斯、杜鲁门·卡波特……都在这一个月的推送中露面。除此之外,在说完人见人爱的小津后,我们投身伟大的电影研究者鲍德维尔夫妇幽暗的知识宫殿,在那里撷取来自1917年的吉光片羽,向电影发轫时期的探索者们致以注目礼。
1月精彩推送
1.5 小津的“无”调度
1.22 《纽约客》影评人Richard Brody:2015电影手记
1.29 电影手册 X 冷高潮:《卡罗尔》与托德·海因斯的欲望与晕眩
2月
2月始于纪念。2月1日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笑匠巴斯特·基顿逝世70周年,而他在银幕上创造出的最恣意的形象与最大胆的实验,直到如今都值得细细品味。同样贡献出惊人表演的菲利普·霍夫曼也同样在一个2月离开人间,他的亲密合作者约翰·勒·卡雷撰写的回忆文章,将我们带回和菲利普一块在片场工作的日子。然后,我们又怀念了2016年1月末去世的法国导演雅克·李维特和2月中旬突然撒手人寰的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2月份的重头戏自然是柏林电影节,深焦DeepFocus派出了九人报道团队。电影节期间,整个团队共观看了73部长片,21部短片,完成7场访谈,累计写作字数超过五万。我们不仅采访了《长江图》的主创团队,还和柏林电影节评委、《视与听》主编尼克·詹姆斯进行了深度对谈。
2月末,又借着奥斯卡的余热与凯撒奖的归属,重新回顾了2015年的世界电影格局,对上一年的电影原声、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瞬间、《电影手册》十佳票房表现……等做了分析与梳理。
2月精彩推送
2.1 纪念 | 巴斯特•基顿:20年代的戈达尔,滑稽剧时代的罗西里尼
2.7 纪念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每当他离开房间,你都害怕这是最后一次相见
2.17 《长江图》:断裂的诗意
2.19 深焦 ×《视与听》主编尼克·詹姆斯:我们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人
2.20 深焦 x 拉夫·达兹:长度不是电影的生命,美学才是
3月
音乐与电影紧密的关系也让我们难以忽略在悲伤的2016年离开我们的音乐巨匠。大卫·鲍伊在一月的猝然离世让全世界各个年龄段的摇滚乐迷都肝肠寸断了一番,而他的艺术生涯里变化多端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兴趣,以及自身对表演影像的探索都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他与电影的关系。因此,在三月的推送中我们奉上了一篇《视与听》对鲍伊与影像关系的回溯与分析。另一次纪念出自对日本传奇女优原节子的回望,展现了她在日本电影史上最重要、最有标志性的那些女性形象。
另一方面,三月的到来也伴随着春天的欢喜和温柔,我们推出对当时正热的迪士尼喜剧动画《疯狂动物城》的分析,同时总结回顾了深焦历来围绕《卡罗尔》进行的深度赏析或文献翻译,而在最后,我们的作者也就自己的迷影情结写出了一篇深情哀婉的情书。
3月精彩推送
3.8 大卫·鲍伊:我住在一部无声电影里
3.13 《疯狂动物城》:大家都爱聪明的动画
3.14
3.17 纪念 | 原节子,湖水与激流
3.23 迷上电影,是在电影死后很久。
4月
四月我们从女人说起。一份片单展现电影中那些或轻佻或慵懒的抽烟的女人,她们或多或少地撩拨着大银幕前观众的心理,颠覆越界,用适当的破坏去打烂世界的陈规。谈到打烂陈规,我们还谈到了《阿黛尔的生活》、《湖畔的陌生人》中的禁忌之爱与性,同时还有在电影幕后的创作的女人,如玛格丽特·杜拉斯。而一份传译的对奥斯卡的诛心之文更是将电影世界中大胆创新与陈旧保守之间的对立摆得越发显眼。在一份编译的访谈中,我们回顾了导演路易·马勒对美国的记忆。伴随着四月尾巴而来的,是对五月戛纳电影节热火朝天的期待,而我们也率先发出了对今年《水瓶座》的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的介绍。
4月精彩推送
4.16 玛格丽特·杜拉斯:我从不做梦,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作……
4.20 路易·马勒:再见美国,再见记忆,再见。
4.29 这位巴西影评人的戛纳新片可能要上天
5月
在影迷的心中,5月,永远只属于戛纳。这里有沙滩、大海和吸引全球目光的明星们,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艺术电影。
戛纳独大世界影坛已不是一天两天,于是乎每当影迷们盘点一年心头所爱时,“戛纳选择”总是占了最大比重。深焦DeepFocus起步于巴黎,戛纳自然就好像是主场。不用说,5月所有推送自然也全部围绕着戛纳;甚至不仅仅是5月,在某种程度上,深焦一年的推送都是围绕着将要发生的那个5月,围绕着戛纳展开的。
相比于深焦一年前只有六个人戛纳报道团,2016年的戛纳不仅仅只属于深焦前方的十多人位同仁,还属于分布在世界各地同样对戛纳满怀着期待深焦ers。只需看一下,我们在戛纳开幕首日推送那篇《戛纳,现在时!》。在其中,我们不仅整合了今年戛纳绝大多数入围电影的资料,深焦的视频小组还制作了一份戛纳入围影片的混剪视频,而所有这些工作是世界各地深焦作者们群策群力的结果。而我们在全世界各大电影节报道的愿望就是想为我们所有读者创造一个超越地理的共在空间,让深焦真正和大家在全世界一起看电影。
5月精彩推送
5.11 戛纳,现在时!
5.16 戛纳视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电(cai)影(chang)宫
5.17 深焦 × 佐杜洛夫斯基:我想告诉每个将死之人生活的意义
5.17 《托尼·厄德曼》:场刊史上最高分3.7
5.29 自媒体挺进戛纳:留学生外援的挽歌
6月
6月还没有从戛纳后遗症中恢复过来,上海电影节就在初夏为国内影迷提供了一年里为数不多在大银幕上纵览经典、观赏世界影坛最新佳作的机会,即使很多影片来自于去年戛纳。德国新浪潮三杰赫尔佐格前来为上影展捧场,虽然带来的新片不怎么样,深焦却以一篇访谈致敬这位电影史上最强韧、最具有实践精神和原创力大师。乘着杜蒙新片《玛·鲁特》在法国热映,我们也通过两篇访谈向大家介绍了这位当代法国最具有创新精神,始终在挑战自我的作者导演。6月底,杜琪峰新片《三人行》在国内上映,反响虽差强人意,却不妨碍我们从他和罗大佑的合作历程中重新领略银河映像的辉煌。而九年过去了,《牯岭街》终于通过CC标准收藏,以4K修复蓝光碟清晰重现于世人面前,以告慰华语影坛我们最想念的那个人。
6月精彩推送
6.9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就像青春期少年,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说
6.11 上海电影节 | 这才是正确的观影姿势!
6.14 访谈 | 《蛇之拥抱》导演希罗·盖拉:在亚马逊,人们有五十种词汇形容绿色
6.15 对话赫尔佐格:我像电影的发明者一样拍电影
6.27 罗大佑与杜琪峰:云宫音,龙头棍
6.29 九年祭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和他的帮派们
7月
7月始于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离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电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诗意的、温柔的窗户,将真正的伊朗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他对于影像与叙事的探索从未停止。深焦编辑部熬夜赶制推送的疲惫被读者一条条转发与评论吹散,虽然相隔千里,我们却感受着电影影像摄人心魄的力量,在彼此的沉默生活中熠熠生辉。
戛纳电影节的余温延续至7月,以《新自由主义的胜利:在夹缝中保持站立,2016年戛纳启示录》做结。一边回味着、怀念着蔚蓝海岸,我们一边将目光转向国内,聚焦青海西宁。这里,一群年轻的电影人正带着他们的处女作跃跃欲试, 紧张地期待着第一批观众的反馈。深焦也派出了8人报道小组前往西宁,见证了《八月》、《中邪》、《造化》等影片首次亮相银幕,惊艳全场。
16年之于华语艺术电影,无疑是突破性的一年。7月15日,毕赣导演的长片处女作《路边野餐》登陆国内院线。其实从15年8月洛迦诺电影节起,深焦便开始追踪《路边野餐》的动态,并为国内影迷们第一时间带来了包括《电影手册》、《正片》在内等重量级英美媒体的评论文章。两年来,深焦致力于将第一手欧美艺术电影资讯带给读者,而最令人气馁的事情莫过于国内观众们鲜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欣赏到这些影片。而这次,虽然仅短短10天时间,这部艺术电影终于在院线暑期档的夹缝中与观众见面。
7月中下旬,CC标准收藏发行了4K修复版《侠女》蓝光碟,深焦获得CC与大卫·鲍德维尔的授权,将鲍德维尔为《侠女》撰写的评论文章翻译为中文发表。再一次次的跳跃、沸腾中,我们重温着一段属于华语武侠片的传奇。
7月精彩推送
7.11 新自由主义的胜利:在夹缝中保持站立,2016年戛纳启示录
7.15 这部被《电影手册》赞不绝口的影片,终于在今天来到你面前
7.23 深焦 x《中邪》剧组:只用五万块,我要让观众汗毛竖起!
7.29 《侠女》:潜行,谋划,飞腾
8月
8月始于对电影产业的关注,从亚马逊影业的崛起到艺术影院策展人的职业,我们的视线在电影产业密布的蛛网之间游走,试图在第一时间捕捉蛛丝的颤动。“怀念”是纷繁的影像世界中永不过时的话题,我们以电影拍摄的真实地理空间为起点,重新衡量伯格曼在光影世界撒播的魅力,又从地域电影的角度重切入寻阿巴斯电影的滋味。而讨论到电影行业的女性从业者,通过采访《托尼·厄德曼》导演玛伦·阿德、翻译《电影手册》对伊莎贝尔·于佩尔的评论、总结香特尔·阿克曼的影像创作,可以初探女性演员和导演们如何面对性别身份和加诸其上的社会意味。
8月精彩推送
8.1 亚马逊,崛起中的影业巨鳄?
8.12 他既不恐同,也不是法西斯;既不是种族主义者,也无暴力倾向
8.15 电影手册 x 伊莎贝尔·于佩尔:成为自己,又不是自己
8.16 专题策划 | 阿巴斯与伊朗电影的滋味
8.26 如果电影是一种宗教,那么这里便是麦加,便是梵蒂冈……
8.27 深焦 × 《托尼·厄德曼》导演玛伦·阿德:我不是邦女郎,我就是邦德!
9月
黄金九月,伴随着秋意的降临,是威尼斯、多伦多和特柳赖德三地交错上演的光影狂欢。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似耄耋老人打了场翻身仗,从七月末公布片单开始就抢尽了风头。深焦DeepFocus依旧派出了报道团队,为2016年,也是深焦第一次完整的三大电影节报道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电影节期间,报道团队为读者带来了所有热门影片的第一手资讯和评价,并再次采访了进入“威尼斯日”单元的赵德胤导演。其中《爱乐之城》、《降临》、《夜行动物》等片的影响力在北美颁奖季中依旧持续发酵。
2016年似乎和超长片格外有缘分,今年1月将影片时长本身作为一种宣言的新浪潮巨匠雅克·里维特去世,2月拉夫·达兹在柏林凭借八小时神片摘得最佳导演银熊奖,9月则又凭借四小时的《离开的女人》摘得金狮奖,达兹也成为了今年表现最抢眼的导演之一。
而一等威尼斯、多伦多完结,北美颁奖季也慢慢拉开了帷幕。
9月精彩推送
9.1 威尼斯 | 舞!舞!舞!近十年最棒的零差评歌舞片已出现
9.11 威尼斯金狮奖得主拉夫·达兹:重返电影源头——静观时间的“今来古往”
9.15 在这部片中,波兰斯基拍出了也许是影史上最传神的女精神病患者
9.20 经过十天反刍,我们终于捣鼓出了这份威尼斯惊喜与失望片单
10月
2016年的收割脚步还在继续,十月我们又失去了安杰依·瓦伊达,用胶片重铸波兰历史和命运的电影大师。伯格曼也在我们的怀念之列,我们选择了1959年《正片》的经典文章,回顾了他从《监狱》到《野草莓》的十年创作历程。不知半年后的十年祭,你准备好了么?
十月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首当其冲的就是月初的金马奖提名公布。张大磊导演的《八月》以黑马的身份收获最佳剧情片在内的六项提名,这部温柔湿润的黑白片开始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中。接下来的釜山和东京电影节,我们又见证了《清水里的刀子》、《不成问题的问题》等一批国产文艺佳片广受认可。令人欣喜的是,在2017年院线上,我们有望在大银幕上一睹这些影片的风采。
3D/4K/120 fps这串数字终于在十月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了观众眼前,是惊喜还是惊吓,深焦的美国成员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客观冷静的评价。这串数字也成为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人们的焦点,再掀关于电影艺术与技术的探讨。
10月精彩推送
10.7 伯格曼的十年:从《监狱》到《野草莓》
10.11 瓦伊达,用胶片重铸波兰的历史和命运
10.17 抛开技术是否革新不谈,李安新作尴尬得只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10.20 熬夜写一封献给八月的情书
11月
以月初的东京和月末的金马奖为节点,11月里,我们较为周全并细密地关注到国内外的各类影展。这其中包括落地巴黎,鲜有人知的中国独立纪录片电影节、以“法斯宾德回顾展”而备受瞩目的德国电影节、过渡于10月和11月之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诞生了史上首个双影后的金马奖......
也同样是在11月,我们联手马德里合作伙伴MYX FILM,经过长达半年艰辛而又琐碎的筹备工作,举办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影展——深焦华语电影巡回展。对于凭报道影展起家的我们,11月,意味着见证和成长,意味着,我们和“影展”这个词已经结合的更为紧密,也势必要走得更远。
关于纪念,我们谈的太多,以至于不忍心再谈,却还要带着悲恸继续去谈。11月,我们先后告别了莱昂纳德·科恩和拉乌尔·库塔尔。作为见证甚至创造时代的人,他们的离去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这么简单。11月14日和18日的两篇推文,我们也借由库塔尔——这一定义新浪潮影像风格的摄影师的六篇伪日志,去达成纪念,并尝试着还原那段闪耀的历史。
11月精彩推送
11.3 深焦 x 赛人:曾有过一个看电影的盛世,和买菜老太太一起看法斯宾德
11.8 用技术,才能最彻底地掀开自由女神的底裙
11.14 我是库塔尔,戈达尔的摄影师
11.18 他是戈达尔,库塔尔的导演
11.17 回想起2016年的冬天,只记得在马德里和你一起看的华语电影……
11.27 金马影帝 | 深焦 × 范伟:表演在于分寸
12月
被雾霾和不安侵袭的12月。与外部环境相呼应的是,因年末这一时间节点的迫在眉睫,又被各种眼花缭乱的年度总结和电影榜单所裹挟的,包括我们在内的观众们,难免都在被些许焦虑和迷茫的情绪左右。在一场由《电影手册》引发的风波之中,身处马德里的编辑部坦诚且愤恨的表达了对这一风波种种由来的坚定态度。除此之外,我们也在静下心来,试图抓取风波背后一些切实存在的,值得深入的故事,这也就有了月末的这两篇年度策划:《电影手册》2016年十佳解读。
12月缅怀依旧。我们借由《冬暖》回望了李翰祥。透过一部部作品梳理了卡索维茨的职业生涯。也将塔可夫斯基三十周年祭延续到年末,并欣喜地发现,或是揣测到,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风格来源于何处,而塔可夫斯基之灵又将降临到哪里。
12月,我们也在不遗余力地通过电影与现实对话。采访了因盗版风波走上风口浪尖的蔡明亮,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现场和周浩、陈荣灿等纪录片导演探讨社会焦点,并对11月结束的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进行了回顾。遗憾的是,因为涉及敏感影片,关于广州和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的两篇文章都被删除。也通过这种颇为讽刺的方式,我们被迫经历了某一种现实手段。
12月精彩推送
12.9 卡索维茨:生活、死亡和自由
12.10 今年最直指人心的纪录片精品,都在阿姆斯特丹诞生了
12.20 电影手册 x 贾木许:我是个半吊子艺术家,我已经受够了纽约
12.29 三十周年祭 | 塔可夫斯基的遗产
12.31 《电影手册》2016年十佳解读(第10名-第6名)
12.31 《电影手册》2016年十佳解读(第5名-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