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83课笔录(下)
《入行论》第183课笔录(下)
原文作者:寂天菩萨
本文作者:生西法师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
连接上面颂词的意义,因为我们给对方发了很多的过失,到了这一步,对方已经没有办法真正地回答了,所以他就开始用我们给他发的过失,返过来,要妨害中观师的自宗,所以叫妨害自宗,我们现在就遣除妨害自宗。数论外道对中观师的能量、所量要作妨害,我们要把这个妨害遣除掉。“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
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这个颂词是对方的观点:“若量皆非量”,如果按照中观师的讲法,一切能量都是非量(都不是正量),那“量果”,这种非量所衡量的果难道不是假的吗?如果是假的,“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真实”,一切万法真实当中是空性的,或者真实空性的意义,也应该变成错误了。
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前面我们讲到,如果能量(能衡量的心或者理论)是假的,它是非量,它不是正量,通过它所衡量的东西那一定是假的。比如能量的直尺或卷尺,如果上面的刻度是错的,这个尺子是错的,我们去量所量,量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错的。本来这个尺子标的是五米的尺子,但它其实只有四米或四点五米,用这个错误的尺子去量所量,它量出来的东西当然就是错的。所以对方说:你前面给我们讲,如果能量是错误,那它的所量绝对是错误,按照这个观点,“若量皆非量”,那“量果岂非假”,难道不是假的吗?应该是假的。
这和中观宗有什么关系?它可以从哪个地方妨害中观的自宗?中观宗讲到,世俗当中的一切分别心都是非量,观待于智慧来讲,或者观待于胜义谛来讲,一切能分别、所分别,尤其是能分别(分别念),它都不是正量,不是正量的。“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根是正量,正道复益谁?”这是佛经当中讲的。所以对方也知道,中观师的佛法当中讲了,一切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能够推理的、能够用意识去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为什么是空性呢”,这个分别心本身,中观师说这个也是错误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正量,因为这个是分别念,而真正的正量必须是佛菩萨的智慧。
所以从这些方面观察时,对方说:“你说如果能量是错的,那所量就是错误,那么你们中观宗承不承认,你们在名言当中分析空性的这个能量是非量?”
这方面对方没有分清楚世俗和胜义谛。在讲名言谛的时候,有一个正量的标准,如果对一切万法衡量的这个量无错误、无颠倒,它就可以安立成一个正量。比如说因明当中有正量,虽然因明当中是分别念,但是因明当中也有观待世俗谛的现量、比量、教量等等,像这样,也有一个量和非量的标准。所以如果是按照名言谛的角度来讲,有能量,就有所量,它不观待究竟的胜义谛。如果不是观待究竟的胜义谛来讲,不是观待佛菩萨的智慧来讲,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有一个正确的能量,它所衡量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还有一种问题,是进一步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因为能量和所量是观待的,观待所量才安立能量,所以说这个能量就是假立的,它不是真实义的、真实能够安立的,或者说因为这个能量是分别心的本体,它也不是真正的正量。
(对方说),如果你承许了抉择空性的分别念,它不是正量,那么如果它不是正量,它衡量出来的空性的这个量果是什么?用分别心掌握了五大因或四大因,然后去观察这个柱子“离一多故,它是空性的”。用能量的分别心去衡量万法的时候,最后得到一个量果,这个量果是什么?这个量果就是空性。如果这个能量是假的,所衡量的这个空性的果难道是真的吗?它就是假的了。如果它是假的,“真实修空性,亦应成借谬”,如果你所得到的这个结果——空性,如果它是假的,那你真实修空性、真实可以证悟空性,这个完全是错误的。你抉择空性有什么用呢?因为你抉择出来的这个空性不是正量、是假的,然后你修空性这个也是假的,没有任何作用的。
从这方面观察时,对方就把这个问题返过来。前面我们说“如果你的能量是错误的,你的所量也是错误的”,那对方就说“你中观师也是一样的,因为你们自己也承认能量的的心是观待所量的,所以观待所量的能量它不是真正的实有的本体。或者它是分别念的缘故,它是非量,也不是真正的正量。再进一步说,如果它不是正量,通过这个抉择空性的意识所抉择出来的空性的果,这个结果难道是真实的吗?它就是假的了。那么如果这个空性是假的,那你抉择空性来破我们的观点,说“自性实有是错误的,应该是空性的;神我不存在,神我是空性的;或者一切的法破掉,是空性的”,这个空性的结果就是假的。所以你这个如果是假的,我那个就是真的;或者说,大不了最后就是同归于尽,反正就我们的观点成立不了,你们的观点也成立不了。最后你修空性、证悟空性,这一切就成为错误的,没有任何利益。对方就从这个方面给我们发一个妨害。
那他对自宗有没有妨害?其实是没有妨害的。前面我们讲,如果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讲,可以安立正量和非量的差别。在世俗当中有量,抉择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万法名言当中的正理可以通过分别心去抉择、衡量。如果对境是正确的(所衡量的对境能够找到,能够得到它的本体),像这样它就是正确的量,包括能量、所量都是正确的。如果所量最后观察的时候得不到,比如说神我、自性,这个就是非量。所以在名言当中有量,虽然观待胜义来讲它是分别念,但是分别念当中也有正确与否,有这种差别。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时,我们承许能量和所量是不存在的,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没有问题,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也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从胜义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直接承认,能量的分别心、所量的空性,从究竟的空性来讲,的确都是假的,这没有什么不敢讲。虽然是假的,暂时来讲它有一定的必要,还是可以依靠的。
这个地方的“假”,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假,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作用的假吗?还是观待究竟的角度来讲,它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下面中观师要给他分析,所谓的这个假,的的确确观待最究竟的意义来讲,所观察的能量、所量也是假,最后都要抛弃的。中观师讲一切都不执著,所以连能量(能衡量的心识)和所量(所量的空性)都要抛弃。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下面就要开始观察这个问题。“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不取彼无实”,那么也得不到它的无实有。“所破实既假”,这个“实”就是实有的意思,这个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无实定亦假”,“无实”就是破完之后得到的量果,那这个无实的空性也绝对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就要舍弃,其实这就恰恰符合中观应成派的究竟思想。
中观应成派的究竟思想就是这样讲的:实有的法不存在,要破掉;无实有的空性也是假的,也要抛弃,也不能执著。通过这种回辩,既回答了对方的妨难,也标显了自宗应成派的观点,一举两得。大菩萨造论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方面遣除了对方所提出来的问题,第二方面,也进一步给我们阐释了,中观应成派究竟的实相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本体。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比如要得到无实、空性的观点,暂时来讲一切万法是无实有的,究竟来讲无实有也是无实有的,但是暂时要通过无实来打破有实。因为众生对实有法的执著的缘故,产生了很多戏论、烦恼、分别念、业障,然后开始流转轮回,所以必须要把最初障碍我们的法依法破掉,这个是破掉实有。
但是如果我们要抉择无实有的话,必须要有所依,这个依靠是什么呢?所依靠的就是实有法。那么这个实有法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到底有没有一个实有法?这要引出一个问题。我们有时会想,如果这个实有法不存在,本来实有法不存在,那我们要安立一个实有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实有法存在呢?这是不是不符合中观的思想或者佛经的思想?
其实实有的法在二谛当中都不存在的,胜义当中不存在实有法,名言当中也不存在实有法。这个实有法本身是不存在的。如果实有法不存在,那为什么要破呢?虽然实有法不存在,但是众生把无实有的法,错误、颠倒地执著为实有法,我们是对这个问题进行破斥的。
其实一切万法本性的显现,不管观察还是不观察,它本性就安住在离戏当中,一切万法它自己就是离戏的,它没有丝毫的戏论。但是众生依靠自己的分别念,认定这个显现的法(比如花或其他东西),“这个是实有的”,或者“这个是无实有的”。其实一切万法都没有实有,也没有无实有,既离开有实也离开无实,但是众生就把这个既离有实也离无实的这个状态的法,或者执著为有实,或者执著为无实。所以我们现在要破掉有实,就是要把众生所执著的这个所谓的实有法,把它作为观察、依靠的基,所以要依靠所察的实有。
如果“不依所察实”,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法,“不取彼无实”。如果没有众生所认为的实有,那我们怎么做观察“你这个实有是不存在的;这个实有如果存在,有这样那样的很多过失”。所以如果没有所依靠的实有法,就“不取”,就得不到无实的结论。得到无实的结论,一定是破掉了有实。破掉了有实之后,就得到了无实的结论。
既然这个实有法可以被破掉,看第三句“所破实既假”,为什么所破实既假?因为它可以被破掉。它如果可以被破掉,就说明它不是真实有的,它就是假立的。它如果真实有,就破不掉了。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立的,那么无实有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所以“无实定亦假”。因为无实是依靠有实而得到的,如果有了有实就会有无实,但是真正的有实不存在(有实已经被破掉了),所以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那依靠有实而安立的无实绝对不可能是真实的,所以“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这个无实法也一定是假立的。
所以对方对我们说的也对,像这样“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真正在观察的时候,二者是相互观待的,能依和所依、能观察和所观察、能量和所量,都是互相观待的,如果一个是假的,另外一个也是假的。恰恰就说明,现在我们能够分析、观察的这个分别念,的的确确就是假立的。我们就观察,这个无实有的分别念是假立的,然后所观察出来的空性也是假立的,但是这个假立的,暂时来讲,需要依靠,因为必须要通过无实去打破有实,再返回头来把无实破掉。
在《宝积经》中也讲到了“二木相因,还烧是木”,上师在讲义中也提到了,两块木头不断地摩擦,就开始发热、冒烟,木头就开始烧起来了,最后就把两块木头都烧掉了。所以观察的时候,最后来讲,都要被烧掉的,但暂时来讲,没有两块木头去摩擦的话,就没办法发热、起火燃烧,最后也没办法把木头烧掉。
所以说能查和所查,或者说所查的实有和最后的无实有,二者之间是相互观待而安立的。我们就要通过这样的观察和他的空性之间的关系,不断轮番观察、轮番修行,最后通过无实破掉有实,因为没有有实就没有无实的缘故,所以说也把无实破掉,最后就得到了什么都没有的实相的境界,这时候在我们思想当中就会浮现出一种空性的总相——一切万法的确是空性的、无自性的、无实有的。
有了这个空性的总相之后,不管产生任何的执著、分别念,反正这个空性的定解在内心已经安住了,产生一个分别念就知道这个是空的,再产生一个分别念就知道这个是空的,执著法的时候知道这个是空的,显现任何一个法的时候也知道是空的。只要我们内心当中已经存在了空性的见解,我们就可以用空性的见解去面对一切,这个就叫做修空性。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如果有了这个空性的见解时,那就不惧怕任何的执著、任何的分别念,因为找到了让分别念和执著彻底消失的方法——这个就是空性。
但是因为空性的法很深的缘故,所以一般的众生很难驾驭它,所以修的时候觉得很难相应,所以要一步步来,平时要积累资粮、忏罪、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然后对一切万法空性的理论,在打坐的时候反复观想,就缘一个法,把它从粗到细、到没有来观察,或者通过缘起因的方式观察破斥等等,一步一步,一次一次去观察,最后对这个过程很熟悉,最后观察的时候很快就可以得到“显现的时候,这个法就是空性的”。如果是得到之后,当我们产生任何执著、任何分别念的时候,一产生的时候就知道“显现是显现,但它是空性的”。
比如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念头,在佛法当中也有一套对这个念头本身的观察,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念头是心的本体,从粗到细、从细到最细,最后乃至刹那之间观察,专门有破无分刹那的方法。在最初观察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慢、比较长,因为我们很生疏,比如我们产生一个念头,(想),“哦,这是个念头,念头是由很多刹那组成的,这个刹那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如果我们经常观察,最后我们很熟悉了,当一个念头一产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念头就是假的,就是无自性的,就是无实有的,所以说不管产生什么样的念头在内心当中一浮现,我们内心当中马上就知道它是空性的。
当这个修法修得很深的时候,空性的修法、空性的见解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心中去了,当我们一起心动念,这个定解自然而然就会被带起来,为什么会带起来?因为空性的定解已经深入到我们内心当中,一起心动念,空性的见解就在这,修得很纯熟的时候,一起心动念马上就能安住空性,马上就能够认知。这方面修持一定时间之后,就会达到这样一种标准、境界,最后产生的时候就彻底安住在离开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当中。
刚开始的时候修的是单空,分别念产生的时候,知道它是无自性的、无实有的,修这个单空(无实有)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我们实有的执著很强烈,所以刚开始必须要通过执著无实的方式来打破有实,所以我们要修单空:它就是空的、没有的、无自性的,然后通过长时间,当无实的定解开始占上风的时候,才返回去修无实是空性的。
所以在观察、在抉择见解的时候,很快,一句话就抉择完了——“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实有没有,无实有也没有,就破完了,这个是见解方面在破斥,就很快。但是在修的时候,很长时间里要用无实去对治实有,这方面内心中要产生无实的感受,内心当中真正要产生“一切万法的的确确无实有,就是假立的”。当我们内心当中能够安住无实有的时候,能够安住了,这个无实有(单空)的力量就很强了。当单空的力量很强的时候,不管看到什么东西,开始产生执著,不论是对感情、钱还是什么的执著,当一产生执著的时候,无实的力量就在这,可以把实有的分别念给压住。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无实有的,就安住在无实有的状态当中,当它很纯熟、很稳定的时候,再去对治无实,这个时候把无实对治掉,然后就可以安住在离开一切戏论的空性当中。
所以第一步修的时候,要通过无实去修,去灭掉有实,在中观抉择的时候,有无是非一下子抉择完了,但在修的时候,叫中观的四步境界。中观的四步境界不是抉择,是修的,让我们的内心安住在这四步境界当中。第一步空性,通过空性去破实有;然后双运,空性修完之后修现空双运;然后再修离戏;再修等性。这四个阶段、四个境界,逐步在内心中生起来。
第一个生起来的就是空性,必须要生起空性的见解,当内心当中安住空性了,这个时候有空执,安住无实、安住单空,单空的执著可以把显现的执著(实有的执著)灭掉,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是空性,在第一步境界是空性。
那如何灭除空性?要修双运,修显现。就是要把空灭掉,就知道,一切万法不单单是一个空,其实显是空的,空也是空的,像这样修显空双运。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对显不执著,对空也不那么执著,安住在这样的状态。
第三步要修离戏。双运也是一种执著,要打破我们内心当中对双运的执著。好像说有个法是双运的法,内心当中还有个很微细的双运的执著,这个时候就要修第三步(离戏),通过离戏的修法来断掉双运的执著。离戏就是对一个法开始修,比如柱子或者自心,其实是双运也不存在的,是离开一切戏论的,空的执著、显现的执著、或双运的执著都没有了,像这样是离戏,对一个法的法性达到了极致。
第四步修等性,不单单一个法是离戏的,所有的法都是离戏的,是平等的、等性的。像这样达到第四步等性,一切万法都能够了知是等性的。
这不是抉择,是内心当中生起,这叫中观的四步境界。当我们说四步境界的时候,不是抉择见解,是内心当中安住这样的状态中,一步一步安住,四种安住法。当我们能够安住空性的时候,这个实执就很少了;当我们安住双运的时候,这个空执就很少了;当我们安住离戏的时候,这个双运的执著很少了;当我们安住等性的时候,我们认为一个法是离戏的,其他法不离戏,像这样有别别的“这个法……这个是柱子的离戏、这个是瓶子的离戏;这个是张三的离戏,这个是李四的离戏,好像在每个法上都有一个离戏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所有的离戏是一味的,柱子的离戏也是瓶子的离戏,张三的离戏也是李四的离戏,所有离戏都没有任何差别,内心当中就安住在这样一种状态当中。再进一步,就很快能够登初地,真正可以现证空性。所以说“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里面讲到了很多对我们修持空性很有用的方式。
下面再看颂词: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寂天论师使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帮助我们了解。“如人梦子死”,好像一个人做梦,梦到生了儿子,很高兴;又梦到儿子死了,又非常忧伤。如果在梦中能够了知,其实这个儿子是没有的,这时就能够遮除有子的想法;但是“遮除有子的想法”的这个想法,也是假的。寂天论师通过这个比喻,就彻底让我们知道一切万法究竟的实相。
“如人梦子死”,《三摩地王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少女,她在做梦的时候,首先梦到自己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儿子,当梦到生儿子时,在梦中她非常高兴、欢喜;突然,儿子又死了,在梦中她一下子从很高兴变得很忧伤。这时就出现了苦乐,刚开始很乐,然后是很苦。当她苦了一段时间,她在梦中突然想起来了:不对!我是在做梦,其实我还没有儿子。这是“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当然就能遮除儿子生时她的快乐、儿子死时她的忧伤,她就知道:其实我刚才这么高兴、这么痛苦的想法都是假的。
当她能够知道这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她能够遮除有子的想法,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有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应该是空性的。其实这(“能遮有子想”)还不是究竟的空性。“梦中知无子”,她就已经知道儿子不存在了、苦和乐都不存在了,那它——“能遮无子想”,应该是空性的吧?但是还不是,“彼遮也是假”。她在梦中遮除有子的想法,“我现在在做梦,其实我的梦中,我是没有儿子的”,这种“没有儿子”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这个“没有儿子”的想法也是假的,因为这个“没有儿子”是观待于刚开始她“有儿子”的想法。最后她梦中知无子——我是没有儿子的,这个“没有儿子”是观待于前面“有儿子”的想法。所以说遮除有子的这个无子想,它是遮除有子想,有子想是假的,刚开始说我有儿子,然后儿子死了,儿子有了高兴,儿子死了悲伤,这种认为有儿子的想法当然是假的,因为是在梦中,后来梦中知无子——我是没有儿子的,能遮有子想,就是通过无子的想法遮除有子的想法,第二种无子的想法其实是针对前面有子的想法,所以这个无子的想法其实也是假的,“彼遮也是假”。
我们对照意义来看。比如众生在轮回当中,如果是发财了,就特别高兴;然后突然又破产了,财富一下子蒸发掉了,没了。刚开始发财的时候很高兴,然后破产的时候很忧伤,最后他想:其实这一切都是空性的,财产是空的,我这个人也是空的,我得到财物、我失去财物也是空的,我快乐、我痛苦也是空的。他就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不存在。但是在想“一切都是空的”的这个想法本身,也是空的。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的这些“我存在、我发财、我没财”,这些是假的;但是后来认为“我不存在、这一切都不存在”,是观待前面“有我、有发财、有破产”
当那个少女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昨天晚上在梦中我梦到有子,后来我在梦中又知道无子,不管是有子、无子,其实在醒来之后,都不存在,都是假的。少女做梦,就相当于众生在轮回当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痛苦。她在梦中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相当于我们修空性,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她从梦中醒来之后,就相当于菩萨或佛证悟了一切万法的本性。证悟一切万法本性的时候,就知道,在凡夫位的时候,当执著这些财富、执著自己存在,或者后来修法遮除这些,认为这一切都是假的、空性的,其实这里两个想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只有醒来之后的佛菩萨的境界,才是真实的。
就像这个例子中醒觉位作为最高标准,以醒觉位来看梦中的有子和无子,都是假的,因为梦中的子本来不存在,那无子当然也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按照佛菩萨的智慧,以这个最高标准来看,众生在六道当中执著这一切的世间显现,或者修道的人观空性,认为“这些是假的”的修法,其实都是假的。
我们再分析这个梦,就知道,在梦中的时候,首先生儿子时很快乐,然后儿子死了很痛苦,后来知无子。虽然梦中知无子是假立的,但当知道无子的时候,它能不能对治前面儿子死时的忧伤呢?它能够对治。虽然它是假的,它有作用。它能够遮除众生的痛苦。所以我们在修单空(无实)的时候,这个是假的,但是有没有作用呢?当然有作用了。所以可以通过“一切万法空性”的观点,以这种错误的观点,来对治更错误、更痛苦的认为“一切万法实有”的观点,它可以作为一个过渡。
虽然观待佛菩萨来讲,我们这样观察空性、缘空性,还算是错误的、颠倒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可以破掉认为我们存在的实有观点,所以仍然是有用的。虽然它是假的,但是在阶段性的修道过程当中,它仍然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这也是佛菩萨引导我们,首先要了知一切万法是空性的,然后去修空性、安住空性,最后修到一定量,当把实有的执著打破得差不多或者破完之后,可以修无实,就可以知道无实也是假的,是从梦中醒来的方法。所以说,“彼遮也是假”。
通过这个比喻和意义,我们就知道,寂天论师告诉我们的,一方面破掉了数论外道的回辩,我们自己也安立了应成派当中的究竟的观点;在安立究竟观点的过程当中,也顺便安立了,暂时的空性对我们修道的作用非常大。这样的意义我们必须要了解。
第一堂课先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