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蒋飞 仝垚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结论 

2月份PMI跳升显示产需修复力度均较强,一方面有前期地产、消费等方面积极政策的扶持,节后复工复产、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另一方面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共同推动制造业景气度提升。不过从高频数据来看,内需修复难言全面,外需也并不及PMI显示的乐观,后续的3月份仍是一个观察期,同时也需防范超预期因素的发生。

当前房地产成交虽已边际回升但还未摆脱低位运行,我们依然认为2023年还有较大幅度降息的空间以刺激地产需求,同时也提示关注3月5日全国两会可能出台的增量刺激政策。

 数据 

2月份,制造业PMI为52.6%,前值50.1%。其中生产指数为56.7%,前值49.8%,新订单指数为54.1%,前值50.9%,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4%,前值46.1%。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前值54.4%。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前值56.4%;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前值54.0%

 要点 

2月份PMI进一步跳升。与1月份需求修复主导不同,2月节后复工复产加速,生产对PMI的贡献加快。生产与物流端看,春节假日因素和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叠加,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供应商配送时间进一步缩短。需求端看,外需订单意外回弹,内需持稳。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实际出口增速的指示性不强,从货运等高频指标看我国1-2月出口增速依然不乐观。因此出口将持续回升还是偶然因素,还需进一步观察。内需复苏也难言全面,消费仍以线下、场景复苏为主,大宗消费比如汽车销量增长乏力。

价格端看,2月份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指数均继续上升。但对于后续PPI,我们主要锚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来看PPI价格上行动力暂时不强。库存端看,2月份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回升,指向产成品存货增速下降趋势可能放缓。当前PPI还在负增区间,并且未来几个月仍有进一步负增的可能,工业企业仍在主动去库存区间,如果后续需求指标仍然持续稳定回升,工业企业可能开始经历被动去库到主动补库周期。

非制造业端看,节后复商复市加快,服务业景气度继续回升至2020年以来次高点;开年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筑业商务活动进入高景气区间,整体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大幅回升。就业端看,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均继续回升。

1

节后制造业生产恢复加快

2月份PMI环比继续回升2.5个百分点至52.6%,创10年新高。与1月份需求修复主导不同,2月节后复工复产加速,生产对PMI的贡献加快。从细项贡献来看,环比回升的2.5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生产(+1.7)和新订单(+1.0),同时供货商配送时间继续缩短,供货商分项贡献降低0.7个百分点。

1.1生产:复工进行时,配送提速度

2月份PMI生产指数环比跳升6.9个百分点至56.7%。统计局指出,主要是春节假日因素和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叠加,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分行业来看,重点行业景气度不同程度改善。我们跟踪的6个行业开工率均较1月份回升,显示节后复工加快。统计局指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与新订单指数均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行业产需活跃度回升。分企业规模看,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均进入扩张区间。大型企业PMI生产指数率先迈入高位景气区间,为60.4%,中、小型企业PMI生产指数分别跳升12和10.4个百分点至59.2%和57.8%。

供应商配送时间继续缩短。2月份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2.0%,环比回升4.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也环比回升5.5个百分点至45.2%,表明各行业供应商交货时间都较上月明显加快。节后全国高速公路日通行量逐周回升,2月19-2月25当周日均通行725.6万辆,已恢复到去年12月中旬水平。

1.2 需求:外需订单跳升,内需指标持稳

2月份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3.2个百分点至54.1%,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明显回升。本月内需指标与上月维持一致,主要是外需订单拉动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回升。

2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跳升6.3个百分点至52.4%,可能是节后季节性回升,另外,春节前后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靠前发力出海“抢订单”可能一定程度促进外贸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分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大幅升高10.7个百分点至54%,远高于往年水平。大型、中性企业新出口订单也分别提高5.4和6.3个百分点至53.7%和49.1%。

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实际出口增速的指示性不强,2022年上半年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收缩区间,但出口增速屡创新高。今年1-2月我国出口总值暂未公布,从已有的高频数据看,2月份以来SCFI运价指数同比降幅维持在-80%左右的低位,作为对照,韩国1月出口额同比-16.6%(12月为-9.7%,11月-14.2%),2月前20日同比-2.3%。我国出口同比仍然可能延续负增,并且2023年全年出口金额单月同比最大降幅可能落到-10%以下。

内需新订单指标与上月基本持平,仍在扩张区间。但内需复苏难言全面,消费仍以线下、场景复苏为主,大宗消费比如汽车销量增长乏力。春节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收窄;重点城市地铁客运量同比高增,甚至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不过汽车销售回暖速度不高,1月同比-41%2月预计同比+7.2%。当前政府刺激经济的主要抓手还是投资,wind数据显示,2月份政府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约6608.5亿元,按春节所在月份对齐,20232月份政府债发行处于历史高点。

1.3 价格与库存:价格水平回升,产成品库存降速放缓

2月份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指数均继续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2.2个百分点至54.4%,统计局指出,钢铁及相关下游行业涨幅更为明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60.0%。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回升2.5个百分点至51.2%重返扩张区间,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回升。

对于后续PPI,我们主要锚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2月国际油价环比微降0.5%至83.5美元/桶;今年以来,CRB现货指数仍在单边下行区间。综合来看,PPI价格上行动力暂时不强。

2月份,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回升3.4个百分点至50.6%,指向生产大幅回升,产成品存货明显反弹。当前PPI还在负增区间,并且未来几个月仍有进一步负增的可能,工业企业仍在主动去库存区间,产成品存货同比已经连续8个月下降,当前反弹能否持续还需关注消费的可持续性。

整体看,2月份制造业生产恢复加快,快于需求修复速度,库存明显反弹。若需求持续复苏,工业周期将从被动去库转变为主动补库。

2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2 月份服务业 PMI 与建筑业 PMI 继续双双回升,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 1.6个百分点至 55.6%;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升 3.8 个百分点至 60.2%,保持较快扩张,最终非制造业 PMI 环比上涨 1.9 个百分点至 56.3%

2.1 服务业景气度升至近期高点

2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继续回升 1.6 个百分点至 55.6%,达到 2020 年以来次高点。节后服务业复商复市加快,景气水平进一步回升重点城市地铁出行反弹力度较大,出行差旅等线下服务景气度较高。统计局指出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住宿、租赁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批发、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 50%的临界点。

2.2 建筑业活动指数小幅回升

2 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进一步季节性回升 3.8 个百分点至 60.2%。其中建筑业新订单环比提高 4.7 个百分点至 62.1%,可能是短期内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驱动。基建投资提前发力发挥扩内需的关键作用,开年以来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根据各省公布的 2023 年重大项目投资目标,GDP 13 名经济大省(占全国 GDP70%投资增速目标在 4%-10%,其中,四川、福建、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比 2022 年调低,其余维持不变。我们认为今年基建投资可能无法延续 2022 年 9.4%的高速增长,全年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节奏。

3

就业压力缓解,

产需修复持续性待验证

2 月份人员复工复产加速,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均有所回升,企业用工量明显增加。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上升 2.5 个百分点至 50.2%,服务业和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分别提高 3.2 和 5.5 个百分点至 48.7%和 58.6%。建筑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释放。国家发改委 22 年 12 月公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今年 3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提出要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组织项目所在县域内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加工程建设。


2月份PMI跳升显示产需修复力度均较强,一方面有前期地产、消费等方面积极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节后复工复产、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共同推动国内经济景气度提升。我们上文已经提到,内需修复难言全面,后续3月份仍是一个观察期。昨日发布的二中全会会议公报中指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要努力扩大内需,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可以看出我国需求基础仍不稳固,还需加快改革释放需求增长空间。

当前房地产成交虽已边际回升但还未摆脱低位运行,我们依然认为2023年还有较大幅度降息的空间以刺激地产需求,同时也提示关注3月5日全国两会可能出台的增量刺激政策。

风险提示

国内货币政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环境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1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仝垚炜(研究助理)
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

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人员流动回升,内需修复在路上——20230220周报
长城证券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为何欧洲股市强劲反弹?——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再议超储率和流动性——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通用航空即将迎来大发展——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高增长为何不引起高通胀?——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流动性分析框架之超储率测算模型——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