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湘水般奔涌的文学书写---她同世界一起成长
《暗涌》并非传统的描写海外新移民生存或创业生涯的小说,二湘驾驭如此庞大结构的小说,仿佛驾轻就熟。构思匠心独运,情节引人入胜,叙述手法明净利落,整体语言清新雅致,无论宏观叙事视角抑或细节描写文字,无不精彩纷呈。——北美作家 阙维航
王小平│《人民日报》海外版
抒情与写实的融合
--评二湘的文学书写
文/王小平
生于湖南的二湘,诚然文如其名。她的作品亦有饱满浓郁的情感容量,抒情性极强,这在中短篇小说中已多有显现。其中或记叙年少青涩时光中的友情、亲情,如《绿色之恋》、《珍珠的故事》,或抒写私密哀婉的情感记忆,如《彩虹上的火车》、《心的形状》,或藉由对个体创伤的书写而进入到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探索,如《阿飞的故事》、《罂粟,或者是加州罂粟》等。这些作品均情灵摇荡、情致斐然。而跨文化生命体验的融入,则使得二湘的文学书写,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较高维度的时空观念的影响,较之于一般的青春书写,显出一份阔朗与大气。在早期的中短篇小说中,二湘不仅力图表现情感形式的多样性,且尝试对不同的题材、体裁、叙事手法进行各种实验,显示出了新锐的文学探索意识。
长篇力作《狂流》与《暗涌》,标志着二湘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初步成。“世界人”的跨文化空间流动经验、个体生存困境、神秘的命运感等诸般感受与思考,都在这两部小说中得以一一呈现。《暗涌》以细腻而饱满的笔致呈现混乱丰饶的生命现场,以广博、深厚的悲悯之心带领读者逆流而上,探寻关于家园、迁徙的记忆。如同一曲古老的歌谣,引我们踏上回归之旅,触摸生命最初的伤痛,或许,也将开启最终的救赎。透过主人公繁复、变幻的生命图景,我们可以看见二湘尝试构建一个完整世界的努力。这种完整并非传统现实主义意义上的完整,而是试图以心灵的力量、情感的格局去拾取复杂、分裂的现实生活世界的散乱碎片,并加以整合、统摄,在流动与不确定性中去探索文学修复世界、疗愈创伤的途径与限度。文学的核心本质,是以个体的生命情感——一种看似单薄而脆弱的东西——去对抗顽固的、习以为常的成见,而高质量的文学情感,则往往源于尖锐与疼痛的生命创伤体验,对此,二湘无疑已有默会,“更多的时候,人们想追问的是为什么,人们会溯源而上,寻找苦难的真谛和神灵的启迪,以期抵达创伤的本源。”
湘女多情,且修辞立其诚。二湘丰沛、真挚的情感能量奠定了其写作的上乘品格,却又能以节制的文字、精简的情节进行表现,因而浓淡适度。在其作品中,殊为难得之处在于,她有能力将个体或迷惘、或哀婉、或沉郁的情感记忆与扑朔迷离的命运之感相融合,并通过坚实、精巧的小说结构布局加以表现,这一点或许源于作者对《红楼梦》的极度熟稔与喜爱。在《狂流》中,从人物的命名到对小说情节的暗示,都师法《红楼梦》,二湘对此已有说明。而除此之外,小说中共通的一点,还有对无常命运之感受。红楼世界的繁华实相背后,隐含着挥之不去的“空”,而二湘的小说中也多有人事流转、世事莫测之哀,这何尝不是中国传统审美情感在当代、海外的一种流变。但这种无所依傍的似“空”体验,却又是由逻辑严密的现实生活细节所呈现。这一点,或受益于《红楼梦》的写实技法,但更多的,可能来自于二湘的现代教育背景。严歌苓曾多次回忆在美国的小说写作课上所接受的逐字、逐句、逐段的文字与思维训练,王安忆也极为重视文学中的逻辑、推理、动机,试图以“科学”的方式对待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及其写作训练传统与西方文化背景有关,并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尽管二湘并未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但理工科出身的西式思维教育使她孜孜于追求细节的写实、逻辑的严密,而这些,恰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家”所必备的基础素质。
自然,无论情感形式还是历史意识等方面,二湘所拥有的经验、所面对的问题都与前辈作家不同,她关注、表现的是当代年轻人活泼泼的生命流动状态,是在中国逐渐开放、富足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与这个日益开阔、同时却又不断缩小的世界的奇异相遇过程,现代心理知识的普及催生了他们对原生家庭的自觉回溯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度探索,海量的庞杂信息则使得他们不断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自我重塑。在多元文化主义盛行的时代,孤独之“个人”似乎前所未有的强大,但却也隐含着陷入碎片化信息世界而导致主体性丧失的危机,这些都是二湘这一代作家所要处理的问题。在无须服膺于权威的时代,是否有可能通过个人化情感书写,进而去提供一种关于历史的总体性想象,从而将个人经验与普遍性经验相连接,这一问题的难度不亚于如何突破集体时代的限制而达到自由。这不仅需要丰沛的情感能量,更需要细密扎实的文学“物质”世界的建构能力,而就二湘目前的写作成绩来看,是有可能去处理、回应这一时代命题的。
文学注定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记忆,抑或技艺。民族文化审美心理、集体潜意识、历史创伤记忆、社会情感认知结构,这些词汇看似宏大,却往往能够隐秘而不动声色地嵌入文本,以冷静、不易察觉的方式作用于作家的心、眼与手。二湘在丰富的跨文化经验中所形成的开阔的时空视野,在个人/民族审美经验与中国古典作品阅读中所养成的抒情特质,以及在西式科学教育体系下练就的缜密思维与严谨的叙事逻辑,使她的作品在情、理方面达到了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这对一个写作时间并不长的作家来说,是不容易的,其中,东西方经典传统的滋养不容忽视。何况,她还拥有对一个优秀作家来说至关重要的品质,即对语言的敏感,其笔下的一些片段体现出了优秀的语言调度能力,譬如《珍珠的故事》中描写念珍参加全美乒乓球联赛时所经历的最后一局比赛,动作与心理描写一气呵成,文字细密、劲健,营造出强烈的动态画面感,令人赞叹,而在二湘的作品中,类似的段落还有许多。
如何将跨文化流动经验转化成为丰厚的艺术创作资源,需要凭借的,除了在时间中的坚持,或许还有对时间/传统本身的敬畏。二湘已经走上文学之路,愿她的写作,能够进一步融汇中西方的优秀文学传统,终成一家,如湘水奔涌般回响不绝如缕。
张娟│《中国青年作家报》
“他与世界一同成长”
——论“70后”海外华文作家二湘
文/张娟
二湘的写作有时代的深度,也有地域的广度,起笔不凡,而且从一开始写作就进入了爆发期。《狂流》《暗涌》是二湘命运三部曲的前两部,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第三部《长河》尚在酝酿中。二湘的写作是典型的时代狂流中全球化写作。跨国的生活背景使她有机会接触到别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她的长篇小说《暗涌》就是基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她居住的南加州是越南人,伊朗人和韩国人聚居的地方。她把越南同事讲述的小时候从越南偷渡到马来西亚,以及十二岁时在马来西亚难民营的经历时写到了她的小说里。除此以外,她的朋友作为联合国员工亲历塔利班袭击联合国驻地、押送阿富汗总统大选的选票等重大事件,一位同事因为波黑战争逃难到美国等这些传奇故事都成为了她写作的题材。
二湘的写作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在她的第一个长篇小说《狂流》的创作谈里就说到狂流是爱情的狂流,命运的狂流和时代的狂流。《狂流》记录了70后从大学生活到人近中年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中很多的大事如美国911事件、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等都贯穿其中,她写出了人物在时代的狂流里的翻腾起伏。她的第二部长篇《暗涌》更是写作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事件场景从阿富汗到北美IT职场,从上海、深圳到非洲,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湘多元的创作视角和丰富的写作题材还源于她跨界的职业。二湘是计算机硕士,和文学迥异的软件工程师跨界经历对她的写作有深远的影响,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职场经验。二湘的不少小说都写到北美和国内的职场,《交流电》更是全篇职场斗争,如果没有她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亲历,职场小说几乎无处下手。同时,工程师的职业特点更深刻地影响了她小说逻辑和细节的处理,多年的理科思维训练让她在写小说时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前后文的顺畅,情节的合理和细节的准确性。而且,理工科的职业也拓展了二湘的创作题材,除了现实题材外,她还写作了实验小说《绿色时光》,还有带有科幻色彩的现实题材小说,如《AI时代的爱情》和《费城实验》等。
巴赫金认为成长小说是指个人的成长和时代和国家的进步息息相关。二湘的成长路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农村到城市,从理科到文学,可以说非常丰富、多元和斑驳。她出生在湘西南的一个小山村,六岁之前都在山里长大,山村生活给她很大影响。她在一个创作谈里写道:“我的故乡在湘西南的一个小城,少年的我曾站在街头,发誓要离开它,远远地离开它。后来我就真的离开了它,海角天涯地离开了它。许多年后,我很偶然地开始写作,而我的故乡,那个遥远的资水的一隅便无声地在我的文字里一点点升起,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一次次成为我故事的背景框。” 六岁以后她举家北迁去了北方的海滨城市大连,在那住了四年,这些成长经历都成为了她日后的创作源泉。
《暗涌》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却充盈着她真实的记忆的碎片。二湘的小说《狂流》也是基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描写在时代的狂流里,北大一个宿舍的三个女生的成长轨迹。她们在校园里青涩恋爱,在出国潮的裹挟下留学国外,在爱情、婚姻和事业的选择中跌打滚爬,见证了香港回归、千禧年、911事件、汶川大地震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她们的成长史,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暗涌》是国际视野下小人物的挣扎和成长,也是男性视角下的70后成长史。《暗涌》既与《狂流》的女性视角形成对照,又构成全球化时代70后青年的成长谱系。从阿富汗的战火纷飞,到硅谷的IT职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越南偷渡难民到非洲大屠杀,从中国东北的萧条到南京深圳P2P的崩溃……作者以广阔的视野绘制了一个时代的全景图。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和位置应该如何被处置,这是70后海外华文作家的一个全新命题,也是他们与60后、80后作家不同的时代感和命运感。
二湘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新生代海外华文作家,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内外的漂泊和理工科的背景,使她的写作题材更加宽容,写作视角更国际化。对于海外华文作家来说,移民同时面对着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变动,相应也产生了内在的自我的断裂,国际移民文学作家们,从乔伊斯到格特鲁德·斯泰因,从庞德到纳博科夫,从奥兹到英国的移民三杰,他们都在文学中讲述个体命运的多重分裂,自我的认同和时代印记。以二湘为代表七零后的海外华文作家更是展示出一些全新的特质,她们是国际化、信息化的一代,也是充满了精神焦虑和书写自觉的一代。她们背负着这个时代,也用自己的生活与创作点亮了这个时代。正像巴赫金所说: “这已不是他的私事。他与世界一同成长,他自身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这个“他”也理解为参与到海外华文写作的每一位当下的写作者,期待二湘横跨东西的创作能够更深广地表现这个时代!
孙珺│《广州日报》
命运暗涌 爱是光亮
文/孙珺
阙维航│《羊城晚报》
非传统的海外生存书写
文/阙维航
暗涌书评
更多章节请关注“二湘的六维空间”,回复“暗涌” 。
二湘六维空间作品目录
《暗涌》: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一章到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到第三十章
《狂流》: 朝圣的路 创作谈 原型 诺澄书评 木蓝书评 学者书评 广州日报访谈
玉观音系列小说:狂流 摩羯座的爱情 绿色之恋 重返2046 一步之遥 白的粉 距离 我的名字叫玉溪 我的名字叫玉泉
残月系列小说:夏至的梅里雪山 阿飞的故事 彩虹之上的火车 珍珠
书评:格非 刘慈欣 李翊云 冯唐 安妮宝贝 苏炜 刀尔登 严勇 诺澄 飞鸟集 李录 严歌苓 洛丽塔 魏微
影评:爱乐之城 神奇女侠 七月与安生 长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无问西东 太阳照常升起 西虹市首富 流浪地球
散文:北大的嘘声 猜火车 纽约记 秋天 新东方 聆听王菲 韩寒代笔 夏天 真实生活 31楼 李健完美坚持 我的故乡 元宵节 失恋指南 朱令铊中毒 不是读书人 告别虎爸虎妈 学戏剧的胖子 奴隶社会 奥数之路 天长地久
他山之玉:刘瑜 冯唐 宝树 北星 菊子 郝景芳 严锋 秋天 诺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