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
中国抗体在2001年成立于香港,创始人为梁瑞安博士。2019年11月12日,中国抗体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为45亿港元。
中国抗体的核心研发管线包括CD22抗体SM03、三代BTK抑制剂SN1011及IL-17BR抗体SM17等。
CD22靶点背后有20多年的研发历史,Immunomedics为CD22靶点的研究先驱,而中国抗体的创始人从1991年到2000年即供职于Immunomedics。Immunomedicc研发了CD22抗体Epratuzumab,起初致力于尝试治疗肿瘤ALL等适应症,但因杀伤B细胞功能弱而失败。由于学界后来发现CD22容易内吞,CD22靶向治疗血液瘤转向ADC药物,辉瑞的Besponsa(ADC)、阿斯利康的Lumoxiti(免疫毒素)先后获得FDA批准。Epratuzumab虽然不能高效杀伤B细胞,但仍具有调节B细胞激活、下调炎症因子等功能。这种特性反而更适合用于B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病。SM03则为一种新型CD22抗体,通过结合CD22的特定表位诱导CD22与BCR的共定位,促进CD22对BCR信号的抑制。胞吞作用令BCR进一步失活而进一步干扰BCR信号。此外,SM03的亲和力更高,为Epratuzumab的10倍。
SM03目前开展多个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包括类风关、NHL、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其中类风关处于三期临床阶段,预计今年底实现商业化。SM06为SM03基础上,对FR进行人源化改造获得的人源化CD22抗体。SN1011为第三代BTK抑制剂,主要开发用于自身免疫病,包括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天胞疮等。SN1011具有高亲和性的特点,保证强效BTK抑制效应。同时,SN1011与BTK可逆结合,约6小时内与BTK脱离,避免持续抑制带来的毒副作用。此外,SN1011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非BTK酪氨酸激酶表现出最小的交叉反应(选择性强)。在作用机制、靶向选择性及亲和性方面,SN1011与目前市场现有的BTK抑制剂(如依鲁替尼)等具有差异性优势。而SN1011也有望在未来临床研发阶段扩大适应症的覆盖面,为未来免疫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方案。
在细胞水平上,SN1011在体外抑制原代B细胞的繁殖,而对T细胞繁殖并无任何影响。SN101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有效减缓胶原蛋白诱发的小鼠关节炎模型(mCIA)中的疾病进展并降低胶原蛋白抗体诱发的小鼠关节炎模型(mCAIA)中的疾病发生率。
SN101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MRL/lpr狼疮小鼠模型的疾病发生。
SM17为IL-17BR靶向的FIC药物,最初由英国医疗研究慈善组织LifeArc研发,2019年1月中国抗体引进该抗体。ILC2细胞表面表达的IL-17BR,且该受体位于2型免疫的上游,理论上对哮喘、IPF等适应症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
中国抗体继承和延续了CD22靶点的二十年研究历史,并有望率先将CD22靶点推向自身免疫的广阔应用领域。同时,中国抗体差异化的BTK抑制剂,以及FIC的IL-17BR抗体,其临床进展都值得关注。
Armstrong:我们已经建立读者实名讨论微信群,可以添加小编微信(wuwenjun7237)后进群,添加时请主动注明姓名、企业、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