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与理,还有我和你
疫情下的情与理,还有我和你
鲍玲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2020年春节以来,一场新冠灾难突降荆楚,而后蔓延华夏,现在又涉及全球。疫情发生后,不仅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起至春节,直至立春,百姓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百感交集。
当你看到一串串极速上升的新冠数字,你不由自主地焦虑恐慌;当你看到无数医护人员奔向武汉,你会心生感动与敬佩;当你看到“火神山”超快速完工,你会为中国“基建狂魔”而骄傲自豪……其实,我们都会因为不同的事件而衍生出不同的情绪,我们更会被情绪所影响,影响我们的认知。众所周知,情绪是个体的,然而,具有相似情绪的人,更能够汇聚成一个集体,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在这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如何做一个理性却饱含人情味,感性却不冲动的网民至关重要。
在网络空间中,我们每一个似乎身在其外,但我们每一个都确在其中。情绪本来就具有易感性,然而,这种易感性就如同集聚性一般,把说着不同话、饮着不同水的人聚集在了一起。闻“鄂”色变,湖北货车司机在高速上行驶,因为湖北车牌,服务区进不去,高速路下不去,只得在高速上“流浪”;多少湖北籍的打工者,因湖北的身份证,旅店不敢收,只得露宿街头;多少在湖北务工者回乡后,被肆意谩骂;大家似乎把疫情的愤怒、忧心,一股脑全倒给了武汉人、湖北人。殊不知,如果可以,没有人希望面对这样的灾难。推及国际,网络上的国际声音,也充斥着嘲讽与歧视,“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甚至由最初的言语歧视,上升为暴力事件。德国醉汉大骂中国女生是“新冠病毒”,还朝他们吐口水;意大利人抢砸当地中国人的店。殊不知,如果可以,中国也不希望面对这样的灾难。客观来说,武汉,就是中国的一个城市;湖北,就是中国一个省份;中国,就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而如今,带上情绪色彩的武汉变成了“毒城”;湖北变成了“疫区”;中国人变成了他国人民眼中的“中国病毒”。总之,对疫情,对武汉,对中国,不知全貌者,常常冲动地判断、妄加定义。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崇尚仁义的民族。推己及人是中国人在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情与理。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代大儒张载主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对国人而言,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一员,生死与共,同舟共济;对世界各国人而言,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一员。本此信念,我们不仅要善待每一个国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姐妹;我们还应该尽力帮助那些正在与病魔战斗的其他国家的人,如意大利人、韩国人、伊朗人、法国人,因为他们同我们一样,同为人类,只有病毒才是我们的敌人。
在此当下,我们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强大的资源支撑,这些是我们打䊨这场战役的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与迅速部署,习近平主席的多次讲话,调查组深入调研,全国多处医护人员主动赴荆,各类防护服口罩护目镜输送至武汉,从上到下的机制有条不紊的运作,为全国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做出的重大“动作”,更是赢得了国际信任与赞赏。在国内抗疫的同时,我们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支援了其他国家,向意大利、伊朗等国家捐助了抗疫物资,并派专家组前往帮助抗疫。在疫情初期,其他国家的人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有日本人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有韩国人的“山川异域,守望相助”,有美国民间捐助的防疫物资和有希望的药品……。中国人是知道感恩的民族,我们感谢他们,我们也努力地回馈国际社会,不仅仅是防疫经验,更重要的还有防疫物资和有经验的专家。我们更应该感谢武汉人。习总书记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防疫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全中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武汉人民。
在当下,我们有可观的数据,真实的声音,这些是我们理性判断的基础。我们有每日滚动的真实数据,有附近疫情的实时查询,有专家的每日讲解,这些是为了帮助大众了解疫情的发展,以及关注自我周边,做好判断,保持防护。切实的关注事件,比冲动地发泄情绪更为有效。如此透明化的信息,减少了大众的焦虑,更是降低了这种冲动、偏见情绪的传递。
我们有正向的行为和良善的声音,这些是触发我们感动的按钮。84岁高龄的钟南山医生还奔波在一线;无数年轻的医生护士主动请缨奔赴湖北,若有战,召必回;多少普通人捐物资甚至是捐一己之力;西班牙年轻人走上街头,呼吁正确对待新冠病毒,不要歧视中国人;日本政府官员驳斥网络流言,坏的是病毒不是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正向的行为永远会带动着更多的人,良善的声音永远会带给人温暖。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件事是完美无瑕的。疫情,带给我们很多苦难,给了我们很多考验,在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总结了什么?我们讴歌英雄,却不能赞赏苦难;我们看到了优势,却不能忽视短板;我们积累了经验,却不能忘记教训。一个不能从苦难中反思、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初心,不能忘记;生命,需要敬畏;自然,更必须敬畏。在全球村的年代,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在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一个人的情绪会被低估。希望我大中华子民,能做一个理性却饱含人情味,感性却不冲动的网民;更要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虽善小而为之的地球人。
文字/鲍玲
图片/网络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阅读更多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分析新冠疫情中的“内”与“外”
居家学习如何管理好你的时间与情绪
同心战“疫”:莫让语言标签隔离了爱
警惕语言标签在疫情舆论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内”与“外”
如何看待疫情时期的语言标签?
抓住复工复产契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良情绪对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面对疫情如何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8):无力感的管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员工篇:居家隔离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哀伤的另一面:痛苦并成长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7):孤独感管理
疫情防控不能松劲的心理科学依据
写作:一种疫情下缓解焦虑和哀伤的自助方式
疫情后续社会心态发展趋势及应对
疫情后续阶段公众的不良社会心态及其调适
肺炎时期的亲情管理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6):倦怠管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组织篇:听心理学HR聊聊复工在即的那些事儿
如何理性的应对网络谣言?
疑病及自我调节
抓住疫情防控契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5):怨恨管理
孤独感及自我调节
如何在疫情来临时保护好家中的老人
新型肺炎阻击战中,企业员工应关注三项修炼
一位心理学教师给丈夫的来信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4):社会性抑郁管理
“四分之三现象”——为了顺利度过下一个14天,你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3):无聊情绪的应对
一线抗疫群体心理健康防护建议
高风险医护人员家属的心理防护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2):愤怒管理
少出门、少出门、少出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面对新型肺炎的中庸之道
疫情防控战之情绪战(1):恐慌管理的理性思考
新生婴儿及其家庭在疫情中的身心防护
疫情防控不能忽略的几件心理大事
我们都是一家人——给被隔离的人们更多的关爱
把握住社会心态主阵地,打好疫情阻击战之情绪战
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议
疫情之下,莫让孩子染上恐慌
心理指南:被病毒感染后,我们可以怎么做?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