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时空如何而来?
10.3.2 多重时空
1 、总空间与分空间
佛法统一之世界系统其基本单位可分四重:全体法界、世界海、大世界、小世界。此四重单位与第八识之四度进展正相对应,依以施设总空间与分空间:
甲、证自证分,此即一切总空间分空间之基础也。一切种性皆隐于无中无边之广袤圆明中而未表现,即无为法也。此乃有相之无为法,若根本智所证之真如者,则无相之无为法也。能知所知完全融合,无有分别,唯显总相,别相未现之境界也。
依后得法界体性智起用,依后得第九识了辨一切种性,则显为一印会自受用身土境界。即一切种性皆依其本有之关系即种性间互摄之条理也展布于此证自证分浩淼无边之晴空中,而显为十方无边国土。上自密严下至欲界,一一世界海,一一大千界,一一小世界,皆各有其本然确然之位置处所,厘然不乱。此中包罗法界全体之无限空间乃总空间之基础;诸世界海、大世界、小世界皆此证自证分无限空间中有限之一部分,即分空间之基础。此无限空间及诸世界海、大世界、小世界等之有限空间要待第八识作初二三四度之进展,为众同分所支持,成为共感之公共空间,方可得称总空间与分空间也。有能力见此总空间分空间之基础者为究竟之修生如来,然一切众生皆隐具此境。
此中所现诸身皆一印会大日之分身,故此诸国土皆分身所依之土也;斯即一印会一身一心之境界。
乙、第八识作初度进展,由证自证分开出无量第八自证分,此即总空间也。则法界由一身一心境界进入无量身心之境界。如此则于无量身心之境界中,以上一身一心境界中所现密严世界及无边世界海等之境界皆各显现于其自第八自证分之中。若一身一心时乃显现于证自证分之中,无量身心时则各显现于自第八自证分之中,此其别也。从而此无边世界海上覆以密严世界之境界成为诸佛所共感,众生所隐具之境界。此包罗密严世界及无边世界海之无限空间第八自证分所成之空间即成为诸佛所共感众生所隐具之公共空间,即可称之为总空间也。
附识1 以上于各自之第八自证分中诸佛所见之世界系统乃公共之世界系统,其空间亦公共之空间也。法界上至密严下至一一世界海、一一大千界、一一小世界皆为诸佛所共感共见故。其位置处所诸佛所见全同无异故。
附识2 一切世界皆吾人本具之三昧耶曼荼罗,皆于吾人内心本来具足,于法性中当体同住。然其间存有无量无边条然不紊之理趣,散布于空间中则各有其确然之处所,亦厘然不乱也。故世界海散布于十方虚空,其数无量无边。乃真正之无量,非泛泛之形容词也。虽似杂乱无极,然实各有其所属之区画,而不乱其位置。譬如此世界之人类,其数众多,然各有其所属之大洲国家地区乃至村落,不稍杂乱。世界海乃至世界等亦复如是,各依其本性有其确然之位置。
附识3 事事无碍并不坏事法界之差别相,乃正以后者为前提也。虽事事无碍,然事事间之差别历然存在,一丝不乱。
于自受用身诸佛所共见之无时有空一念三世之曼荼罗境界,吾人所处之世界及世界海乃至无量之世界及世界海皆有其本然确定之位置;是即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之究竟义也。于有时有空之事法界中,则可改变其世界乃至世界海于空间中之相对位置。是即事事无碍之主要表现之一,另一主要方面乃于时间上见之。见10、4节。然只是人为暂时之改变;如维摩大士之入三昧现神通,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神通一舍,仍复其法然之本位也。
故于有时有空之事法界中,诸巨大之存在如上节所述之世界系统,皆亦有其大体一定之空间关系,以由法界力、如来功德力及众生业力所共同支持故也。以有三力之支持故,即使如来亦不能永久变更其空间位置,神通力一舍,又复其原位也。
按:《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云: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何者为十?所谓如来神力故,如来功德力也。法应如是故,法界力也。一切众生行业故,众生业力也。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余七种大致不出如来功德力与众生业力之范围。
丙、第八识作再度进展,依第八自证分向外开展见分,即将见分叠加于自之某部分自证分之上,从而使其成为外显之境界。见分所至之范围极于一世界海,故一世界海内有情皆于以上自内心第八自证分之无边世界海中,众生虽不能显见然无不隐具此一世界系统。取一共同之世界海,各以自见分叠加于其上从而此世界海成为一世界海内有情所共同支持之境界,此世界海内任一有情若能发现第八见分,皆可于净光中显出此世界海之全体也。上至无色界或他受用土下至欲界或同居身土。是谓众同分,此众同分所涉及之范围即为一世界海内全部有情。从而此世界海范围内之空间成为此部分有情之公共空间。
故依第八见分所安立之空间其范围已非如上之无限,而是仅极于一世界海矣。即此种依见分所施设之空间乃为有限,以下依根及境而安立之空间更为有限者也。
现象界中为众同分所支持之世界海其数虽无量,然并非三昧耶曼荼罗中一切世界海之全体也。二者之关系有类于一切种性与已现身有情之关系。二者虽然皆为无量,然系不同级别之无量。现象界中世界海之无量犹如自然数之无量,曼荼罗中世界海之无量犹如实数之无量。故现象界中世界海其数虽已无量矣,然却仍有新世界海可从本有中表现而出;其出现既依于曼荼罗中之本有位置而加入于现象界之无边世界海中。新佛出现时,现象界中必现一新世界海。虽有新世界海出现,然现象界中世界海之数量并不加多;以无量加有量仍是无量故,有量相比无量等于零故。曼荼罗中一切世界海由诸佛自第八自证分照之,现象界中之无边世界海亦由诸佛之自第八自证分照之也;即现象界中之世界海与曼荼罗中之世界海本即存在于同一总空间中,此同一总空间即第八自证分所成之空间也。故新世界海之出现即依其于同一总空间中之位置而显现于现象界之中。
丁、第八识作第三度进展,一大千世界范围之众生各以其见分相互叠加而成根,从而使此大千世界成为更加粗显之境界。根较见分为粗重,故所及范围亦狭于后者。根之所至极于一大千世界,第八见分为此粗相所缠,遂不能舒于大千世界之外,大千世界外之一切包括上地及其余大世界皆不能显现矣。
无色界他受用土虽未参与此种叠加,然其色法仍有差别,此乃同级内之差别;下地较粗,上地较细。故无色界非想天及他受用土最高处之有情其见分能遍舒于整个世界海;故不仅能见自地境界,亦能见于下地一切境界也。无色界无所有处以下三天与他受用土中等觉以下之境界其色法所及之范围应狭于极顶处,上不及于上地,旁亦不能及于整个世界海也;所见亦然。
戊、第八识作第四度进展,一小世界范围内同处之众生各以其第八相分相互叠加而成境,从而使此处成为犹为粗显之境界。第八相分根所及之范围亦为此粗境之所滞,而变得殊为狭小,充其量仅为一小世界矣!
色界二三四禅天之有情未参与此种叠加,然其根之粗细仍有差别,此为同级内之差别也。故所及范围亦从而有其差别矣。四禅之根最细,故能遍舒大千,遍见自地及一切下地;三禅之根较粗,故所及之范围亦减为一中千;二禅之根更粗,故所至仅及一小千矣。至初禅则已进入根叠加成境之境界,其根之所及范围为一小世界。欲界天之根所及范围为自处及下处,此故天眼能兼见下地。至人畜鬼狱等其根所至则仅为自处,故所见亦仅为自处矣!此故人畜此畜乃指居其本处者也,如龙、金翅鸟、摩竭大鱼等。非谓与人同居之畜也。鬼狱等互不相知也!
天道中,上地色法微细,下地色法较粗。自非想至四王皆然。此种差别或为同级内之差别,或为不同级之差别。然此中皆有一总原则,即上地色法能舒于下地,而下地不能舒于上地也。也即上地有情可参与下地有情之共业,而下地有情不能参与上地之有情之众同分。故上地有情能见下地境界,下地有情不能见上地有情之境界;此即天眼上能见下,下不能见上之原理。至于天道以下,人畜鬼狱等四道其色法所舒仅为自处,不及余处;故人畜鬼狱等亦仅见自处,不见余处。人道四州为四处,故一州之人不见余三州也。狱为八处,故一狱之有情,亦不能见余狱也。
依本论,空间乃识之遍布处所,故依识之四分皆得施设空间也。本论之总空间与分空间皆依第八识之四度进展以施设。证自正分所成之空间乃一切总空间与分空间之基础。第八自证分所成者,总空间也。余第八见分、相分、相分之复合所成者,则为分空间也。
空间乃依识而安立故,识所至处空间至焉。故识若无限量,依以施设之空间即为无限;识若有限量,依以施设之空间即为有限者矣。
总空间依第八自证分安立,第八自证分所至范围无有限量,故总空间亦无限也。
诸分空间则依第八见分、根、境以施设,此三者所至皆有限量;见分所至极于一世界海,根之所至极于一大千世界,境之所至极于一小世界。故诸分空间皆为有限之空间矣!
故论空间之有限无限,应加以分疏:论依证自证分施设之总空间基础,及依第八自证分所施设之总空间,则为无限;论依第八见分、根、境等施设之分空间,则为有限。
2、分空间与总空间之关系
甲、分空间于总空间中有其有限之范围即体积,然于其自感中,则此空间之大小与所见之事物皆不必与从总空间角度所见者从同。总空间与诸分空间之关系如此,某级大空间与其诸次级空间之关系亦如此。如孙悟空于如来掌上自以为至天边事,于如来所在之大空间观之仅为一掌之大小,在悟空之次级空间之自感中则殊觉无边也。吾人于南洲空间中之自感亦然。于大空间中此空间殊为有限,乃上至日月须弥半腹,下至地面之四万由旬也;然于南洲人之自感中却可为一无边之空间,如现代科学所发现之宇宙据称已有一百五十亿光年之范围,宇宙飞船所至之宇宙亦已有千百万由旬之遥。此无他,天眼与肉眼所见不同故。
乙、总空间乃以佛眼所见者,世界海则依极净天眼所见者,大千世界则系色界天眼所见。以天眼所见大千世界论之,则其中之须弥、大海、天宫、四宝等,皆天眼所见之精微物质,非地球上之粗劣物质也。以与人眼构造不相称故,为肉眼所不能见。
丙、上小节10、3、1小节所描述之世界系统,其中之空间坐标,如上下远近等,乃在天眼或佛眼所见之大空间或总空间中,非在此南洲人所见之分空间中也。
大空间乃各向异性者,有确定之上下差别,于大空间中其上下相距之距离表两重生命境界之差异程度。而此南洲之空间则为各向同性者,无固定之上下可言。中国人以为上者,美国人以为下;中国人以为下者,美国人反以为上。故上天堂下地狱之说,非在吾人南洲空间中所言之上下也,乃于大空间中所言之上下也。
于大空间中,东西南北亦非随意规定,而有其固定之标准。如小世界中须弥山为一金银琉璃玻胝迦所成之四面柱形结构,即依其各面之不同以施设东西南北也。琉璃面所对为南,玻胝迦面所对为北,金面所对为东,银面所对为西也。由此有四洲所见之日出日落之不同,东洲人见日出,南洲为日中,西洲日落,北洲则夜半也。于吾人自业之空间中如梦中之空间,东西南北则依心脏之前后左右而施设,心前为东,后为西,右为南,左为北。此则系大空间乃各向异性之根本原因。
3、一大千世界内分空间之个数。
一小世界内有初禅二处,大梵天与梵辅天在一处也。欲界天六处,人道四处,地狱道八处,鬼道畜道各一处,共有二十二处。此即小世界内主要之处也。若其余小处如孤地狱、人道之中州、小洲等,其数甚多,不可胜计也。
二禅天有三处,三禅天有三处,四禅天有九处。一大千世界计有十万万个小世界,百万二禅天,一千三禅天,一四禅天,故共计有二百二十万万零三百万零三千零九处也。
此即一大千世界内主要之处,每一处即一个分空间,故一大千世界中共计有如上述之主要分空间。
若论世界海内之处,其中之世界种本已以不可说刹尘数计,世界种中大世界又以不可说刹尘数计;故其中之处,已不可以数量计也。也即其中分空间虽其实为一有限之数目,然甚大甚大,故不可以数量计焉。
诸多之处中,属天趣者,上处能见自所覆之下处。如二禅天能见自小千内各个小世界也;其余小千中者,则不能见。下处不能见上处,同级之处亦不能互见。如初禅天不能见二禅天,此小世界之梵天不能见彼小世界之梵天。梵王自以为全宇宙独一之主宰,职是之故。天趣以下之余趣人鬼畜狱等皆只见自处,余一切处皆不能见。
4、不同之分空间其时间亦有所不同也。
时间乃有为法变迁频度之标志,有为法以念为单位。故念之变迁频度愈快者,于其自感中时间愈长;念之变迁频度愈慢者,于其自感中时间愈短也。故自感之时间以刹那之个数而论。于不同时间系统中,如度过相同个数之刹那,即觉所过之时间相同。
不同高度之分空间或曰处,其众生共业有所不同,即念之变迁频度有所不同,一刹那所含之时间量从而不同,故其自感之时间亦不一致也。同样一段公共时间,在上者感觉较短,在下者感觉较长。以同一公共时间中,在上者其心念变迁较慢,一刹那所含之时量较多,故所合刹那数较少,故自觉较短;在下者其心念变迁较快,一刹那所含之时量较少,故所合刹那数较多,故自觉较长也。此种关系适用于上自密严下至地狱之一切空间分空间。密严最在上,其中根本无时间可言,乃一切种子尽于当下显现,永不变迁之境界也。此故《密严经》云:“此密严中佛及弟子并余世界来此者,当如涅槃,及以虚空非择灭性。”涅槃等三者皆无为法之异名。密严则系无时间之有为法,非无为法。然与无为法同样无时间性,故曰“如”无为法。如者,如其无时间,无生灭隐显可言也。他受用土,无色界以下皆有时间可言,从此乃至地狱,其时间当量即一刹那所含之时间量依次减小,即一刹那所含之时间依次变短也。
故不同之世界系统可以一刹那所含之时间量名为时间当量表其时间之不同。一系统时间当量愈大,则于同一段公共时间其自感中自觉所过时间愈短,乃快乐之境界也;当量愈小,于自感中所过时间愈长,乃痛苦之境界也。
于总空间中,愈上之境界愈乐,愈下之境界愈苦,乃一普遍适用之原理。而其时间当量亦有愈上愈大,愈下愈小之普遍关系也。
附识 《大唐西域记》载无著世亲师子觉三菩萨相约上升兜率事云:二三贤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觐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所至。”其后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寿,时经六月,亦无报命。时诸异学咸皆讥诮,以为世亲菩萨及师子觉流转恶趣,遂无灵鉴。其后无著菩萨于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著。无著曰:“尔来何暮?今至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命,往睹史多天慈氏内众莲花中生,莲花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著菩萨曰:“师子觉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著欲乐,无暇相顾,讵能来报?”
盖于大空间中,兜率在人间上,故其时间当量较人间为大;即同一公共时间于自感中,兜率较短,人间颇长也。故世亲菩萨于兜率觉才过须臾,于人间则觉已过六月矣!
5、多重时空
因不同之分空间其时间亦有所不同,故可名此一多重之世界系统为多重之时空也。分空间各有不同之时间故,可名为分时空。
附识 多重非多维。多重时空者,义为存在多个不同之时间-空间系统也。多维时空者,乃指于同一时间-空间系统中,具有多于四个之维度也。前者乃天眼之实见,后者则系数学之想象。前者真实不虚,无论总空间分空间皆系三维,无多维者。后者子虚乌有,即使于想象中亦不能想出多于三维之空间也。另一与三维皆垂直之维度如何能想出?故假定多维时空之超弦理论其成功与否皆无关于真实,仅少数物理学家之戏论而已!
时空不同,本质上乃心识之存在状态不同,即三昧不同也。每一重公共时空皆一重共业之三昧也。同业众生共入一种三昧称为共业三昧。只有能入于其相应之三昧,方能进入相应之时空。如吾人入未到地定,定中内感如虚空,不见头目手足床座,即表明吾人之心识已脱离南洲之空间矣。修未到地定纯熟,即可生欲界天空居四天,即彻底脱离南洲之空间矣。曼荼罗中有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之无量本尊,每一本尊皆代表一种三昧,而对应于一重时空。与其本尊三昧相应,即可感见其相应之时空,即相应之本尊净土也。修其三昧纯熟,临终即可脱离南洲之时空,往生于本尊净土所在之时空中。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少量,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