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7篇)
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静安区(5 篇)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有一种人人认同的观念,人们常常会在价值、理想等观念上持不同意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怎样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交流。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倒淌河之思(一类下)
在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上,有一条“倒淌河”。“百川东到海,唯此河向西”,凝望这绵延不绝的河水,我思绪如潮。
望着倒淌河独自向西的身影,很难有人不产生共鸣:每个人都会有成为“倒淌河”,与他人观念相左的时刻。儿女希望创业闯荡一番,而父母希望他们安于稳定;众人为“熊孩子被乘客暴打”的新闻鼓掌叫好,而有人思忖这种做法是否过于偏激……当一条倒淌河,除了与逆流而上的孤独为伴,看千万条河与自己擦肩而过甚至背道而驰,有时或许被视为"异端” 而遭受观念迥异者的嗤笑乃至辱骂,不禁常常质疑自己为何与众不同。
其实,对倒淌河而言,它不会怀疑自己的流向有对错之分:它本生来如此,无问东西的。人也是这样,由于天生的幸与不幸,加之后天的遇与不遇,文化的自主性发展与融合性交流, 追求的目标及其引擎途径等等的种种差异,其观念自然就各异其趣,且往往难以改变。甚至连“求同存异”、“海纳百川”这些基于理解沟通交流交融的普世之念,也有人因自身的闭塞落后或固执己见而罔顾不屑。
其实你想,即使是一条倒淌河,它也总是谦和向下、开怀纳溪、晴承甘露、雨汇洪涛, 最终直达青海湖,而成就了一汪浩瀚。它何曾在意雪山的傲视、戈壁的漠视、东海的潮啸? 然而诸君,它更何曾拒绝了长江黄河的歌唱、雨雪云泉的交流、青海殷殷的呼唤?它成就了自己的信仰——倒淌河的宗教——向西,向西,向西!
对它而言,何必让所有河流都明白西方的好处呢?它们有它们向往的大海,有前往东方的理由。而自己,坚持自己就好。
转念一想,所谓“倒淌河”真有这么神奇吗?也许在我国大地上,这么一条自东向西的河流实属珍奇,然而放眼世界,所谓自东向西的河流不是数不胜数?我们自以为独一无二的观念,往往还有许多人与我们秉承一样的想法吧。若纵向地比较,则会发现今人之思几乎多是古人之思吧。此时,也许我们顿悟了自身观念的貌似异样实则无奇之后,也就发现坚持自己与固步自封只有一线之隔。又该何去何从?
再看看倒淌河吧,它依然迎着落日,粼粼波光几乎融在金红夕阳中,那向西的身姿,自信而自在,如同雕塑,飘逸而凝重,正如不同的观念一般。
幸而,人非河流,只能听从土地铸造的道路流动。在成长的路上,用一颗开放的心,欣赏沿途的风景,欣赏其他河流或曲折或雄壮的姿态,接受一条条支流,即使是一条倒淌的支流……只要最终,最终到达自己真正的心岸——信仰的汪洋。
道不同,可相与为谋(一类中)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样的同声相和固然可喜,但面对异见,我们是否就应异声相伐呢?相较古人“道不同不相与为谋”的决绝,我倒认为,道不同,仍可相与为谋。
在当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结构,学识修养,个人好恶方面的差异,原先同质化、雷同的观念壁垒已被“人各有志”的洪水冲垮。与思维观念空前向多元化发展相伴的,是差异所催生的碰撞甚至冲突。
放眼古今,这样的争锋相对绝非孤立。美苏由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彼此敌视,致使冷战的阴霾笼罩人类近半世纪;东西德以一道柏林墙生生将欧洲割裂,阻隔了异见,却也阻隔了进步之声,最终走向坍塌;党同伐异、权力倾轧的惨剧一次次上演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多极化、全球化势不可挡的潮流昭示着包容差异的必要性。而若你我,执意与观念不同划清界限,便在无意中成为《宽容》序言中用巨石砸死先驱者的愚氓。
更何况,不同观念之间未必泾渭分明。因观点分歧决裂的师徒康有为、梁启超在维新变法中合作无间;儒道两家的圣哲孔子、老子一主张“仁德”之道,一主张“清静无为”,仍可洽谈甚欢;罗斯福身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主导者,更能跨越意识形态的沟堑,将国家调控经济完美嫁接于美国资本主义的框架中,无问“西东”。印度古语云:“河与河交汇之处,拥有神迹。”而不同观点的交汇与碰撞,亦可创造出别样的惊喜。
无论是百家争鸣,抑或是清末民初北大兼容并包的学风,都清晰阐明了“道不同,可相与为谋”之理。针对万隆会议上亚非各国的敌对,周恩来总理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化解了争端, 而这恰恰也是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之人应采取的策略:既保有对对方的敬重,同时坚守自身的原则。
奉行排犹主义的纳粹没有接纳异端,无知山谷中的守旧老人对异见者赶尽杀绝,神权高于人权的中世纪将布鲁诺的日心说视为妄言。他们用火刑架、集中营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偏狭怯懦的丑恶嘴脸。可见,只有摒弃党同伐异的谬论,才能培育出宽容的文化氛围,才能不对异端、异见心生恐惧。
众口注定无法一词,与其捂紧双耳拒斥不同的意见,不如求同存异,以“道不同仍可相与为谋”的态度弥合差异。
再见,巴别塔的诅咒一类中)
在古代的神话中,人们为了探索上天的奥秘,集中全民的智慧与力量去修造一座能够冲破云霄的巴别塔,但最终因为语言不通,导致了合作的理想破灭。从这以后,“巴别塔”成了我们无法交流的神的诅咒。
尽管如今的世界高速发展,全球化的步伐日趋加快,语言的差异不再成为交流的阻碍, 但是文化,宗教信仰,学历,家庭背景上的差异使得个体的价值观之间出现众多分歧。特别是当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观念的进一步交流与碰撞之时,我们突然发现一座新的“巴别塔” 诅咒又将来临。
冲破这个诅咒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要始终以承认与尊重的姿态去接受价值观的差异 性。作为南方人,我们推崇江南水乡温婉的同时,也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北方粗犷的民风; 作为东方人,我们以绘画的写意,留白为美的同时,也要去欣赏西方人对几何立体构图的深刻理解。当我们以谦卑的心态去尊重文化的价值差异时,我们就像是准备起跑的运动员,尊重地蹲下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与融合,来提升自己个体的眼界与素养。
就像倡导“兼容并包”思想的蔡孑民先生,他的宽容与开放为北大迎来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推崇三民主义的马寅初以及“兔子党”和庚子留学生。因而我们在与和自己观念冲突的人交流时,也应时刻谨记宽容,因为狭隘的态度会引起更深的误解与偏见。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告别巴别塔的诅咒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任何文化,价值观无差别地吸收。“取精华,去糟粕”在我们与他人交流时也同样适用。不仅如此,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价值底线与原则,谦卑不是媚俗,卑下的同义词。谦卑包容的背后是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豪与强大信心,是对自己所持价值观认同的同时,渴求与他人观念交流冲突时,碰撞出新的火花。世界的全球化打破了原先语言区域的桎梏,给我们创造了平等即时交流的良好条件。因而我们只需以承认与尊重的良好心态去回应他人的交流,就能让良性交流的循环不断地延续与发展。这需要我们个体的努力,去创造群体的良好氛围。
所以,再见吧,巴别塔的诅咒。
各自的园地(二类上)
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中说:每个人独有各自的园地,栽种自己的思想,而在人口爆炸的今天,园地未免会接壤。
园地的接壤,亦即思想观念的碰撞是必要的,像吉野弘说的: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我们有必要将别人积极的思想观念吸纳进自己的园地,惟此,人生之园地方可百花齐放。
然而观念的交流并不是没有原则的,首先要确立自己园地的界限,树立自我观念,其次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园地,最后也要懂得捍卫自己的园地。
观念的交流要以自我观念的存在为前提。谢朓有古诗《蒲生行》,在诗中,蒲是“根叶从风浪”的浮萍,然而在今天,戏言自己的头脑是他人思想跑马场的现代人们,又何尝不是千万株随波逐流的蒲?园地没有明确的界限,就会人云亦云,今天种下的思想,明朝便弃之不顾,如此频繁更替思想,又能在脑中留下多少痕迹,又与“没有思想”又何差别?因而, 思想交流的前提,是自我观念这条底线存在。
在思想交流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种花,就让别人把这种花从他的园地中移除,像伏尔泰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思想观念,但不能因为它与我们的园地不兼容便剥夺它存在的权利。西洋有句谚语:生活,也让别人生活,如果我们愿意明确自己的自我观念,为什么不允许他人这么做而非要横加干涉?昔者,王安石与司马光对新政各有己见却不影响他们私交甚好,梅兰芳与程砚秋各有表演理论,而梅六十大寿程依旧去祝寿。有了尊重,不同的观念便会兼容,世界才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对观念的尊重应是相互的,现今有许多社会公知试图把自己的园地一成不变复制给别人, 有许多家长试图强行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子女的园地,如果我们在他人的观念咄咄逼人时选择 收缩自己园地的边界,那我们的人生终于是悲哀的了,因而当别人想要践踏我们的园地时, 他们也放弃了获得我们尊重的权利,此时,务必要分庭抗礼。
世界是一个千千万万各自的园地接壤成的大花园,惟当这些园地界限明确,互相接壤而互不干涉时,世界方可称为世界。
最正确的社交方式(二类上)
春勒而播,夏劳而作,秋喜而收。如同漫长的收成,观念的形成也讲究以阅历为肥, 步施肥不当也会造成哪怕细微的差别。当今社会,就如何在或大或小的差别中寻求共异设立了一门学问一社交学。观念,顾名思义,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操持的立场态度。即使是同一人, 在成长历程中,也无法保证一成不变的观念。人若要与人深交,观念发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并包容,在大策略上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方法。
古有“海纳百川”的说法,今人交往也应有“有容乃大”的觉悟。朋友之间不必要为无关紧要的问题失了和气。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或许可以理解彼此各争一词的依据在哪,又是在哪发生了冲突。换位思考叫入迅速冷静下来,以更宽阔的视野申视一段关系的发展。包容则充当缓冲剂的作用。在彼此怒火中烧时,秉持宽厚的原则,往往能达到一笑泯恩仇的成效。
当然,接纳仅限于无伤大雅的磕碰上。事关原则的冲突,理解并包容就成了一种虚以委蛇的人生态度。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坚持自我或者转身离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时候,原则可以代替那把划分区间的尺规。
社交不比航船的锚索,常具有灵活的变通。有人会司,与人交流做到融会贯通还需要什么?
很多很多。走过的每一块青苔石板,看过的每一部原版名著,悟出的每-次生活经验,感到的每- -份真情关 我们竭力汲取身边的一切,学会阳光开朗,也会大发雷症。一个冲突有千干万万种处理方式,我们所青睐的可能不是最佳的,也不会是最差劲的,只是那千千万万分之一中独独代表了我们自己的那种。
所以,要做自己问心无愧的选择。没有人可以永远圆滑世故,妥协有之,争执有之。探寻如何炉火纯青地运用社交规则本就是毫无意义的。将任何一个无垢的人扔入社交场.上历练,他都会不负所望。但那样的还是真正的我们吗?
有人说:“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用你的头脑,还有这里一一心。”我想,与人交流有千千万个范例,但最好的,藏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