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这里是中国》: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球研究所 ,作者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直到今天

星球研究所的第一本书

《这里是中国》

终于、终于、终于

一个想法、一个愿望、一个计划

从无数的文字、照片、设计图

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同时

《这里是中国》也是

人民网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星球研究所

联合出品

献礼70周年的特别制作

(超燃!点击播放我们专门为此书制作的视频)

(迫不及待的你,可以直接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抢购


事实上

从2016年11月

星球研究所

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开始

出书就成了读者与我们的共同期待

但到底什么样的书

才是值得期待的呢?

答案是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I

所谓“国民地理书”

它需要兼具科学性与阅读性

同时是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赏心悦目

这也正是星球研究所的理想与追求


一直以来

我们不追求一时应景的“快文”

而是从地理的视角出发系统地解构中国

创作有沉淀、有价值的好作品

希望通过不断地积累

可以汇集成为一系列关于中国的地理科普丛书

历经岁月,仍然不失光芒


欣慰的是

至2018年中

我们已经创作出近30篇有关中国专题的文章

涉及省份、城市、地区、景观

以及整体中国的不同方面

它们构成了图书内容的雏形

(星球研究所《这里是中国》选文集合,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5日,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不过作为一本书

还需要更多升级


图书主旨上

我们希望从整体上构建出中国的形象

让大家重新认识中国

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我们选择了

《中国从哪里来?》《什么是中国?

两篇分别从整体上探索中国

自然规律和人类文明的重量级推文

作为开篇和结尾

为全书定下基调


主体内容上

16篇精选文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方式进行架构

(《这里是中国》主体内容在中国三级阶梯上的分布,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

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

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

自然荒原人间烟火的变化

其中可可西里江南

分别是中国大地上最荒野与最人间的代表

(中国人类活动足迹图,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我们希望由此构建出一幅

关于中国的时空画卷

带领大家感受到

中国人与中国这片土地的相互作用


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而让理想变成现实的

除了我们本身的内容创作

更离不开其他领域专业力量的

鼎力支持


II

首先

一本书的完美呈现

离不开

设计的力量


书籍设计与装帧的

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

图书精神内涵的表达

我们希望这些都能做到极致


为了更好地呈现照片和地图

书的开本采用了大16开

(《这里是中国》开本为210X260mm,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书中所用地图

全都重新设计制作

包括许多对开页整版地图

设计者当然是大家最爱的张靖&王朝阳

(《甘肃》篇章地图页,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版式设计

则由中信出版社设计总监负责

从文字编排到色彩应用都做了大量创新

文字使用黑体顶格排版

正文文字色彩更是大胆地突破单色

选择了与图片色彩对应

(版式设计,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为了保证阅读体验

图文匹配要求苛刻

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

都要一一对应

可以说每一个对开页面

都是一次全新的设计

(版面展示,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对于部分长图

还特别采用了拉页设计

其中以札达土林摄影作品为最

长达1.8米

(拉页展示,图一,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图二,摄影师@刘白/星球研究所)



从细节注记到整体节奏

同样细致考虑

(为了呈现三级阶梯,目录设计上将不同章节分别印制在不同的页面上,直接做出物理层面上的隔离,直观醒目,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封面设计

更是大胆

采用了中国地形图为主视觉

希望通过这种完整、醒目形式

让大家回归到地理最初的本质来认识中国

(图书封面,封面设计@周滕家二郎/中信出版社)


此外

还采用浮雕起鼓工艺

以便在方寸封面上

便可触摸中国地理的“肌理”

(封面浮雕起鼓工艺展示,摄影师@刘白/星球研究所)


装帧上

通过“裸脊锁线”的方式

实现了图书页面的平整打开

以实现图片的完美展现

(图书装帧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精致设计也需要

高质量的印制才能呈现

所以本书也选取国内知名的

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印制

(封面印制,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可以说

作为地理科普书

《这里是中国》的设计及印制

既大胆又细腻


而最先打动设计师的

除了优美的文字

则数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

这是来自

摄影的力量


最终

图书共计使用了

来自191位摄影师的

365幅摄影作品


这些摄影师都与星球研究所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他们身份各异

包括一线的记者、职业摄影师、纪录片导演

科研工作者、铁路工作者、军人

自然区保护区工作人员、牧民

银行从业者、设计师


但各自都有专注的领域

有人追逐远方的极致风光

有人默默记录故乡的点滴

有人仰望星空

有人俯瞰大地

(《什么是中国》航拍作品,摄影师@刘白/星球研究所)


有人凝视巍峨雪山

有人聚集城市建筑

更有人将大半辈子的青春留在了

如可可西里一样的无人区

只为守望那些高原生灵

(《可可西里》篇章,摄影师@刘白/星球研究所)


正是有了这么多执着于记录中国的摄影师

才汇聚了《这里是中国》中的感人画面


除了美

作为一本科普图书

它最为核心之处还在于

科学的力量


每一次内容创作

我们都要查阅大量学术文献

并从中汲取经验、厘清思路、找足证据

因为只有这样的科普文章

才能经得起检验

(《这里是中国》参考文献,摄影师@朱方刚/中信出版社)

而所有科学知识累积的源泉

都离不开近代以来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

无数科学工作者的持续探索


他们

跨越高山、峡谷、河流

草原、沼泽、沙漠、雪山

去测量、分析、研究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最终汇聚了对中国最细致的了解


而我们要做的以及正在做的

就是架起一座

连通科学与大众的桥梁


为了进一步

保证图书的专业性

本书也联合拥有数十位院士

上千名科研工作者的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共同创作

图书也得到包括姚檀栋院士在内的

众多科学家的专业审核


正是依靠不同领域的

专业力量的支持

才能保证图书

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视觉呈现上

都担得起“国民地理书”

所应有的分量


让人感动是

本书也得到了

科学家、学者、媒体、探险家的

倾力推荐

(推荐语节选,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现在

星球研究所三年磨一剑的

《这里是中国》就在这里

无论是学习、收藏、赠友

都值得选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购买


最后

让我们一起

从《这里是中国》开始

看遍中国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风子

图片:刘白

地图:王朝阳

设计:郑伯容

审校:撸书猫

封面底图:新疆焉耆晒辣椒场景,摄影师@王威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丝绸之路•筑梦之旅”

首届“行摄杯”全国摄影大展

即将于10月20日截稿



▶ 更多活动◀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美丽临安 |  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  “丝绸之路•筑梦之旅” | 第四届生态渝北 | 不要赶截稿的最后一天投稿 | 这是一条有关“一带一路”的采风路线 | 金秋穿越四省,来一趟12日房车之旅 | 21天摄影挑战赛即将来袭

▶周末看展◀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消释之光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 30人大画幅展 |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 | 罗福平 |  |辛迪•舍曼 | 青梅竹马照相馆 | 万物熙攘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2019首届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 | 第六届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 | 摄影180年在中国 | 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 风景旋涡 | 我和我的祖国 | 生逢灿烂

▶ 本周值得◀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 、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

▶更多荐书◀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美国表相 | 中国的颜色 | 夜幕下的神奇 | 全球50本摄影杂志 |长皱了的小孩 | 街头摄影的52个任务清单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4辑 |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 平流层·中国当代影像本源思考 |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 | 相机琐记 | 向19位有影响力的新闻摄影大师学摄影 | 乡集 | 中国风景40年(1978-2018) | 中国 | 手机创意摄影攻略 | 新中国七十个瞬间 | 街头摄影史 |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 | 第二十期 | 第二十一期 |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 第二十四期 | 第二十五期 | 第二十六期 | 第二十七期 | 第二十八期 | 第二十九期 | 第三十期 | 第三十一期 | 第三十二期 | 第三十三期 | 第三十四期 | 第三十五期 | 第三十六期 | 第三十七期 | 第三十八期


本文图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