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书 |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

《波洛克传》

(美)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著


横死是横死之人的新生,在横死的一刻,很多的不甘不愿提升了那段生命的价值,然后下坠,又沉淀成后人的留言板。

 

1956年8月11日,喝醉酒的杰克逊·波洛克,驾着他的奥兹莫比尔敞篷车撞到了大树上,地点是斯普林斯,他和同车的朋友埃迪丝·梅茨格都死了。与他同时代的美国名人,像玛丽莲·梦露、詹姆斯·迪恩或者查理·帕克,都跟他一样,将天赋的才华与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毁倾向糅合在一起,而战后美国的文化强势,就是借着这些人的自毁,还有他们留下的作品与形象,确立起来的。

他的横死,看上去是多么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把他称为绘画界的詹姆斯·迪恩或是吉米·亨德里克斯,是满合适的。他处在一个叛逆精神的漩涡里,而这对外的叛逆却源于他无法拼补完整的自我。波洛克最著名的两个个性,一是酗酒,二就是在镜头前永远不自在,他的笑容永远是阴沉的,带着怨念,总想轻蔑点什么,好像拔掉他嘴角里撇着的香烟,他就露出一个黑洞。

 

横死之时,他把自己盖棺定论为“第一位真正得到美国人承认的美国画家”,他的滴彩画给美国人的叛逆勒碑。这可不容易,因为,美式的叛逆简直无法与美式的吊儿郎当划清界线,吊儿郎当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在欧洲,塞尚、莫奈、毕加索、蒙德里安、达利们,反叛了他们的先人,将文艺复兴以来渊博高雅的古典时代翻了页,这是欧洲人的自我超越,他们当然有理由看轻美国。

波洛克的任务,不是对抗欧洲,而是覆盖欧洲,对欧洲完成彻底的替代,这是格兰特·伍德或者托马斯·哈特·本顿之类北美画坛前辈力不从心的任务。但是,欧洲绘画的先锋精神又是拯救过他的。生在怀俄明,1930年到纽约,在本顿门下学画,他觉得自己大概永远都没法按照一定规矩画好画了,才转向印象派和超现实主义的一边,认为那才是自己的出路。不过,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很美国,很实用主义的。当他翅膀逐渐硬朗,也有了明晰的民族意识,他知道自己应该代表美国,而不能终生充当塞尚、梵高、马蒂斯之类的美国学徒。波洛克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对汉斯·霍夫曼说的。霍夫曼是从德国过来的艺术“传教士”,他要波洛克多多观看大自然,波洛克冷傲地回答了一句:“我就是大自然。”

随同他的名声增长的,是他脸上的愠怒和不耐烦。人们叫他“滴颜料的杰克”。美国人看不懂他,但愿意花高价来买他的画,尤其到了二战之后更是如此。那时,波洛克们的抽象画让很多美国人觉得尴尬,他们怀疑这是个丑闻,但是,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1949年的《时代》周刊,做了当时威尼斯双年展的专题,其中对于波洛克有这么几句评论:“业余爱好者们不知道该从波洛克的迷宫里找些什么;波洛克将画布平摊在地板上,用颜料滴洒在上面,形成了迷宫般的线团。而专家们呢,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谈论这位艺术家。”

 

无法评论,所以媒体才只能一次次地讲他是如何作画的,“原理”代替了作品成了被鉴赏、被口碑传播的对象。但他终究把握到了美国人的情感结构,这种东西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表达。而促使波洛克如此作画的,与其说是为美国代言的傲气与使命感,不如说是一个充满了恐惧的病态的头脑,它带着画家关于家庭和童年的不美好的记忆。

波洛克最成功的一点在于,他成功与否,他到底有多么伟大,后来都成了不太重要的事了,除非你天真到了这样的程度,即相信看不懂、无法评论就是“伟大”的标志。市场和价格说明了一切,但他也确实成了美国精神一种化身。

 

艺术家传记写到极致了,准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史。这本《波洛克传》里什么都有了,从塞尚、梵高、弗洛伊德,到海明威、阿瑟·米勒、格林伯格。不过这本书也很像小说,因为每次聚焦主角波洛克的时候,管他是潦倒时还是得意时,作者总是把他写成一副对某些东西不堪忍受的样子。人得活成一张摆不平的桌子,才能体会敲掉一截腿的滋味。

波洛克体验世界的方式就是他画画的方式,他泼墨是一种参与,墨水的流向将变成世界的样子。什么都是转瞬即逝,有才华的人要及时侦测那些瞬间,用自己的方法,用文字,用墨水,用石膏、土、铜、骨头、腐烂的肉,来表述它,就像侦测旋风里浮现的上帝的脸。


往期回顾


10月的11本书(下)| 伟大的作者从不说多余的话

9月11书(上):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

至爱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10月的11本书(上):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9月11书(下)|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

8月11本书 |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却原是自己的亲妈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两副面孔

看书 |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书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圆满

看书 | 一匹马走进酒吧,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

7月11书:“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

至爱书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书 | 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看书 |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 《象棋的故事》:哪来的什么“自由的颂歌”?

至爱书 | 《受害者》:犹太人的头脑风暴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看书 | 再见,菲利普·罗思

看书 |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

4月的11本书:亲爱的,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

看书 | 你是文艺青年,你要学会加戏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书 | 时间不中止,就像地名不会消失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请问上帝,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看书 | 黑人如何写黑人 ——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看书 |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

云也退: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会读

看书 | 李敬泽《青鸟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


本文系原创

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