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74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7(下))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三章 上士道
第一节 菩提心
二、如何发菩提心
7. 发菩提心
(2)佛四身的功德
佛的身、口、意功德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讲一下佛四身的功德。佛有四身,即报身、化身、法身、自性身。
1)佛的报身
佛的报身是一种永恒的生命,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的一个永远不灭的生命体。从生、老、病、死中解脱了,生命永恒了,永远不会圆寂。
报身有五个特点:
第一,生命是永恒的。
第二,相貌庄严,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
第三,眷属都是十地菩萨,最起码也是登地菩萨。凡夫的眼睛看不到报身,大乘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也看不到,只有见道位以上的菩萨才能看到。
第四,只讲大乘佛法,不讲小乘法。
第五,安住于至高无上的密严刹土。
2)佛的化身
化身就是报身化出来的,报身可以化出很多种化身。这些化身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普通化身和殊胜化身。释迦牟尼佛就是报身的殊胜化身,为什么叫殊胜化身呢?因为这种化身有些地方是和报身相同的,比如相貌非常庄严,具备六十四种语功德等等,和报身有相同之处。
众生和殊胜化身的度化因缘是不同的。有和殊胜化身有亲身度化因缘的,有和殊胜化身的教法有度化因缘的,还有和殊胜化身的舍利等圣物、修行圣地有度化因缘的。当殊胜化身度化完和他有亲身度化因缘的众生以后,报身就把这个殊胜化身收回去了,佛在世间就示现圆寂了。
有些人不理解佛的圆寂,以为佛死了,认为佛都没有办法摆脱死亡,学佛就没什么用。其实圆寂的是佛的殊胜化身,佛的报身是永恒不灭的。
佛圆寂之后,佛的教法仅能存世五千五百年,也就是说,能利益众生五千五百年。在此期间,学习佛法的都是和佛的教法有度化因缘的众生,比如现在的我们,五千五百年后,佛法就灭尽了。但还有和佛的舍利有度化因缘的众生,他们会保存、供养佛的舍利,得到舍利的加持,如果这些众生和佛舍利的因缘也尽了,舍利就变成了如意宝。
殊胜化身讲经时,大乘和小乘的经典都会讲。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殊胜化身,所以他的眷属里有大乘的,也有小乘的。佛的报身不会讲小乘经典。普通人连见殊胜化身的缘分、福报都没有,更不用说能见到佛的报身了,所以佛就化成普通化身来教化众生。什么是普通化身呢,就是说,有些众生见不到佛的殊胜化身,佛就看这些众生能够接受什么相,就化那种相来度化他们。
比如,有个典故中说,有个人在山上挖药材,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很深的山洞里,没办法出来。这时,文殊菩萨来救他,可是,即使文殊菩萨现出真身,那个人肯定也看不到,如果文殊菩萨化成一个比丘,或者化成一个普通人,他虽然看得到,但又不符合常理。于是,文殊菩萨就化成了一个猴子,这样就合情合理了。但是,化成那种很大、很强壮的猴子也不行,他的福报不够,可能接受不了,只能化现成一种比较弱小的猴子,这样他看到才不会害怕。然后,他就天天看到这种猴子在洞里爬来爬去。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等他接受了这些后,猴子示意背他到洞上去,他同意了,猴子就把他背到了洞口。这时他就想,挖药材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样空手回去老婆会骂,不如杀掉猴子,带它的肉回去。想到这里,他拿起锄头打猴子,这时,猴子张口说话了:“你们人可真可恶。”他就吓跑了。
有时,为了度化一个众生,佛可能会有多次化现,但即使这样,众生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有一位才钦大师,是修空行佛母的,从他得到空行佛母灌顶的那一刻起,空行佛母就像影子一样,一直跟随着他,但是他看不到空行佛母。尽管他修行很精进,但始终没什么感应,他就开始抱怨:“空行佛母的加持力应该是很大的,可是为什么对我没什么显现呢。”有一次,才钦大师去一个寺庙里绕塔,看见了一个魔鬼,身体很高大,嘴里长着很长的獠牙。才钦大师看到后马上念起马头明王咒,要排掉这个魔鬼,念的时候,随着他的咒语声,魔鬼离他也越来越远。这时,空中传来一个女声:“我不显你怨我,显出来你排我。”这个魔鬼原来是空行佛母,不是真的魔鬼。业力不可思议,空行佛母显出来时,才钦大师看到的却是魔鬼。从那天开始,才钦大师对空行佛母的信愿力越来越大,不要说对自己的上师,连看到普通的众生,都能看做是空行佛母,这种强烈的信念使他消掉了很多业障。过了不久,才钦大师骑着马去某地修空行佛母。半路上,从天空中下来了一条火龙,对着他的马背就冲了下来。他很害怕,心想这是什么东西,一转身,原来是空行佛母,空行佛母在他后面紧紧地抓住他说:“今天你可不能排我。”才钦大师就这样一生成就了。
才钦大师最后成了一位大成就者,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空行佛母的显现他也看不到,也认不出。所以说,佛菩萨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业障轻了,福报够了,会看到身边到处都是佛菩萨。现在,我们的业障很重,佛菩萨显现出来时,可能是一只蚊子,或者是一只蟑螂,以我们的福报,只能看到这些。
佛菩萨度化众生时,可以有无数的化现,想化现什么,可以一刹那就化现出来。
印度有一个岛叫赞扎岛,为什么叫赞扎岛呢?有一位师父叫赞扎果米,是一位在家弟子,他的相貌非常英俊,是修度母的。有个国王的女儿看到了赞扎果米,就对自己的父亲说:“我一定要娶这个赞扎果米做丈夫,娶不到他我就自杀。”于是国王命令赞扎果米说:“你要做国王的女婿!如果不答应,我就毁灭你们那里的佛法。”赞扎果米没办法,就暂时答应了。到了王宫里,见到了公主后,他问公主:“您叫什么名字?”公主说:“我叫哒瑞。”哒瑞是度母的意思。他说:“度母是我的本尊,我怎么敢娶本尊做老婆呢?不行!”公主听后非常生气:“你要离开我?可以,我让你离开。”就把他装进牛皮袋子扔进了恒河,袋子慢慢下沉时,他在袋子里一直念度母礼赞经,这时,绿度母就显身了,在恒河中间化出一个岛,救出赞扎果米后对他说:“你以后就在这里修行吧。”这个岛后来就叫赞扎岛,现在还在。3)佛的法身
法身是佛的大智慧,是一切了知。智慧可以化出佛身,所以说佛的智慧无处不在,佛也无处不在。
4)佛的自性身
自性身是佛的真如本体身,是心性本来的相。因为自性身是自性清净和客尘清净的究竟涅槃,所以,彻底觉悟后,证悟了究竟涅槃就真正得到了自性身。
佛同时俱备了四身的功德。
了解了佛的四身功德,我们再想一想:只有成佛了才有这样的功德,以此来激励自己发菩提心,会更精进,也会更快得到菩提心。
往期连载:
造者和教法殊胜
道的根本是亲近上师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亲近上师后如何修学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下士道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中士道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60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下/(三)智慧)
《三士道》61 - 灭谛(解脱-(一)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三)无住涅槃)
上士道
《三士道》62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一)~(三))
《三士道》63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四)~(九))
《三士道》64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70)
《三士道》65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71~120)
《三士道》66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21~150)
《三士道》67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51~180)
《三士道》68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181~200)
《三士道》69 - 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十)华严经讲菩提心功德-201~221)
《三士道》70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1)
《三士道》71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2,3)
《三士道》72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4)
《三士道》73 - 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5,6,7(上))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