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控诉,地产营销被渠道绑架!贝壳之流是不是真的很可恶?
撰稿&视觉//周晓白
前言
我们来说第二个话题,为什么贝壳之流会被其他地产营销类供应商,尤其是媒体抵制?
早上和资深地产人于东涵老师探讨了一下。
老于的观点是:既然渠道十分有效,还要其他营销费用干什么?
我的观点是:很多营销费用不能少,比如前期售楼处物业费、物料制作、活动、礼品、媒体推广、企划广告月费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渠道分销在当前形势下,被称为毒瘤了呢?
两个原因。
我先说第一个。
整个行业的蛋糕变小了。
房住不炒提出来,就决定了房地产行业地位的变化。
以前的房地产,住宅的利润,10个点以上是可以保证,有的房企,在管控得当,拿地精准的情况下,毛利到30%的也比比皆是。
但现在,不一样了。
土拍限价,物价备案也限价,政府把开发商的利润空间限死了,现在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人力成本(工人)也越来越高。
为了赚钱,只有两条路,一是高周转,赶紧卖(开源);而是节流,提高人均能效(降薪、裁员),缩减营销费用。
以上这两条路,以标杆房企为代表: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绿地等等,都早就开始了实施。
既然标杆房企都这么干了,那么上行下效,行业风向就变了啊。
营销费用的缩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房子还是要卖,你2.0%的营销费,能尽量压缩就压缩,但前面说过,有些费用是压缩不了的,比如售楼处物业费(现在的客服美女、安保帅哥工资越来越高,不过等交付后你的小区再也见不着他们),那么,物料制作、活动、营销推广费用自然是要去相应控制,毕竟要算费效比的。
目前行业的共识是:现在绝大多数地产公司的集团和区域营销中心基本上除了算账(营销费用和风险管控)以外,没有其他作用。
那么他们体现自身价值的最主要外化表现,就是认购、签约、回款、长账龄、滞重、费效。
既然上面的营销中心工作重点是这个,那么放到项目上,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迅速卖掉,及时回款,在合理范围内花钱。
老板天生都不是慈善家,为了让你又快又好地卖房、回款,会给你相应比例的营销费,但只有一个要求:不许超、赶紧卖。
那么渠道分销是最好的选择,正如老于前面说的,有了渠道,还要什么其他推广?
问题在这就产生了。
原来的地产行业,费率控得没有那么死,对于指标,也没有现在这么疯狂。于是渠道和媒体,各安其事,比例相对固定,不会互相影响。
但现在的情况,是渠道费用占据了绝大多数营销费用,这就压缩了媒体费。
笔者上周去和无锡某央企营销老大聊天,哥们以为我是去要推广费的(其实也正是如此),主动跟我说,今年主要和渠道合作,费用都已经超了。明年比较难卖,费率更高点,到时候挤一点给你们。
这一席话,听者伤心,闻者流泪啊。
笔者此前做了十年地产营销,对于这位哥们说的话,是百分百能听懂且理解的,知道不容易。
但大多数媒体,不是这样的啊,以为挤挤总是有的。
但现在挤不出来,都给了渠道分销。
你(渠道分销)动了我(媒体等)的蛋糕,不让我活了,那我不得搞你!
你看,屁股决定了脑袋。
我们再说第二个原因,媒体是习惯了过好日子的。
如今房地产行业在下行,媒体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下游行业,行业主体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奔千亿、高周转、控费效,媒体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笔者此前写过一篇10万+《媒体,再也没钱请开发商吃饭了。》
昔日美好,已经随着地产的黄金时代落幕,也随之告别。
但媒体和开发商不同,没有那么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因为在这行业变革的大潮流中,做出改变和转身的欲望和行动,难免慢了一些。
和如狼似虎的渠道相比,媒体总是显得太过温柔和颟顸。
但问题是,媒体现在活不下去了!
地产媒体认为,活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分销和渠道抢了媒体的市场份额!
你抢我饭碗,我就要搞死你!
事到如今,原本相安无事,如今拔刀相向。
在前言我们就说过,笔者看出的两个问题,是资本的恶和人性的恶。
开发商从老板到总裁到中高层,到执行层面,是被资本控制的,因此选择最简单快捷的营销手段,是这个时代的选择,也是资本的选择。
哪怕这是在吸DU,吸血,资本也会趋之若鹜。
至于说贝壳之流渠道分销要做独家,甚至威胁绑架开发商,那也是利益的驱动。
既然我一家独大,那么我就有发言权,就有定价权。
毫无疑问,渠道和分销,已经占了上风。
你不听我(渠道分销的),那我就不和你合作,我把客户往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去导。
为了卖房子,脸和颜值,哪个更重要?
笔者了解到有不少开发商并不想做渠道和分销,但是迫于周边其他楼盘在和渠道分销合作,为了避免恶意中伤,不得不引进渠道分销。
在无锡,没有渠道导客,售楼处基本上处于来访为零的尴尬。
地产这个行业,已经被其绑架,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
现在的双十一,直播带货,从口红到手机,名表名包,几乎无一不在通过这种带流量的渠道走货!
正如前面所说,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资本的选择。
那么重点来了,媒体哭诉、讨伐贝壳之流渠道分销的恶,是不是在做最后的负隅顽抗?
所以在昨天这篇刷爆朋友圈的稿子里,出现了诸如:
现在的营销人,很多都只能沦为了对接人:对接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对接代理公司,对接广告公司,对接设计公司。营销人天天忙于内部沟通、汇报工作,把微信头像都换成项目推广,用刷屏广告把朋友圈占领,甚至毫无意义的加班,也成了一种刷存在感的形式。 很多营销人的真正职责不再,理想被遗弃,成了卖房的配角。
很遗憾这是一种趋势,整个房地产营销行业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此时吸食过量的营销已经形销骨立,再继续下去,也许渠道会杀死整个营销!
以上文字,句句诛心啊。
试图用这种字字皆血的方式,唤醒地产营销人,换取行业对于渠道分销的讨伐。
那么问题来了,渠道当死,媒体就当立了吗?
你不改变,比现在死得更快。
也许你讨伐的对象,错了。
简单地写篇稿子泄愤,于事无补。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
但是现在媒体在干什么?
很多媒体,按照开发商的要求,在写正确的废话,在文章里添加销售人员二维码,沦为卖房的工具,并试图成为渠道和分销的一份子。
那么,你就更加不应该去抵制渠道和分销了啊。
既然你想这么干,为什么要否则别人这么干?
以上种种,还属于比较积极的,求新求变的媒体,至少他们在想着如何用文字,去转化成销量,帮开发商去解决成交的问题。
笔者从开发商营销转型做地产自媒体已有两年,一直坚信这样的观点:你恰好需要,我正好专业,那么合作就来了。
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起码能够温饱。
行业里认识的许多媒体老师,在这场大变革中,还是能够大浪淘沙,屹立至今。
那么作为地产媒体,是不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在地产行业新形势中,实现华丽转身?
而不是一味诉苦和控诉不公,这些做张做智,难免会有演苦情戏的嫌疑。
更何况,资本控制下的房地产业,是不相信眼泪的。
NO.5 写在最后
我们来简单回顾和小结一下:
地产行业被政策调控,利润变低;导致了开发商对于营销费用的管控和有意识的偏向分销渠道;渠道分销为王,媒体逐渐式微;媒体为活命,开始了血泪控诉,将地产行业的没落错误指向了渠道分销,希望博取地产营销的同情。
但媒体不知道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在资本面前,这些手段都是苍白和可笑的。
这也是今天我和老于探讨的话题,也是笔者想要说的话。
当然,我们最后还想提醒一下开发商,如果只重视渠道和分销,对于品牌的维护只是靠请媒体吃饭、送礼和媒体行,或者洒水平一下负面,不重视产品品质和后期服务。
还有,分销佣金,该结的还是赶紧结了吧。
否则,最终被引火上身的,一定是你,无论你是行业老大,还是一意孤行。
祝愿中国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好,房住不炒,让冰冷的楼市更有温度。
— END —
你可能还想看
楼市热点:苏州土拍 | 长三角一体化丨 房价地图丨 最新利率 | 11月开盘 | 泊云庭开盘 | 10月楼市 | 新政百日 | 人才 | LPR | 买房攻略丨 724新政 | 园区学位
精选项目:熙华雅苑丨翠樾庭 | 美的云筑 | 凤栖梧桐 | 荷岸晓风
经典品牌:禹洲丨绿城 | 富力丨建发 | 港中旅 | 金融街 | 东原
地产特稿:媒体没钱请开发商吃饭 | 善待中介 | 朋友圈自由 | 房观三周年 | 房地产策划杀猪丨 上半年总结 |限价盘的陷阱
更多买房内幕和服务,扫码199元/年费加入知识星球
同行交流请加周公子微信:408419261,
晒名片即可进【苏南房地产观察】交流群。
更多买房卖房需求
可以加官方买房小帮手微信
▽
13812772372(吴江、吴中、姑苏)小李
13914061686(园区、相城、新区)小徐
更多买房内幕和服务,扫码199元/年费加入知识星球
同行交流请加周公子微信:408419261,
晒名片即可进【苏南房地产观察】交流群。
更多买房卖房需求
可以加官方买房小帮手微信
▽
13812772372(吴江、吴中、姑苏)小李
13914061686(园区、相城、新区)小徐
苏南最有影响力的房地产新媒体平台,
用文字温暖中国。
苏南房地产观察旗下媒体矩阵
点击下方一键关注
▽
欢迎投稿,爆料、维权、卖房买房故事、业界同行分享等,提供新闻线索50元/条(采用),投稿文章不低于1000字200元以上/篇。
苏南最有影响力的房地产新媒体平台,
用文字温暖中国。
苏南房地产观察旗下媒体矩阵
点击下方一键关注
▽
欢迎投稿,爆料、维权、卖房买房故事、业界同行分享等,提供新闻线索50元/条(采用),投稿文章不低于1000字200元以上/篇。
申明: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本公众号由北京大成(苏州)律师事务所叶云开(律师)提供法律支持。
楼市成交数据支持:金刚石房地产云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