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1 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 蒋飞

长城宏观团队 蒋飞宏观研究 2022-06-08

核心观点

结论

1月份CPI与PPI同比均低于市场预期。猪肉价格持续大跌拉低CPI,预计未来1个季度猪肉价格将见底;中美CPI差值扩大或将促使人民币转向贬值。受能源价格增长放慢等因素影响,PPI同比将持续回落,PPI-CPI剪刀差连续3月下降,工业企业将进入去库存阶段。

数据

1月份CPI同比为0.9%,低于市场预期的1.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8%,非食品价格上涨2.0%;1月份CPI环比为0.4%,低于过去几年历史均值。

1月份PPI同比为9.1%,低于市场预期的9.5%;环比下降0.2%,连续两个月下降。

1月份PPI-CPI同比为8.2%,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

要点

猪肉价格受周期因素影响持续下行,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因素,预计未来一个季度猪肉价格将延续下跌趋势。CPI房租同比继续下行显示商品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共同低迷。中美CPI差值扩大,或促使两国实际利率随之扩大,资金外流压力增大,致人民币从升值转为贬值。

能源价格增长放慢,PPI生产资料同比将继续回落,但一方面受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PPI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继续上升,另一方面工业品产量增速放缓,将减缓PPI同比下降速度。PPI-CPI剪刀差连续3个月下降,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或已见顶,进入去库存阶段。我们维持《PPI同比顶部确立——1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的判断,2022年PPI同比将持续下行。


1

猪周期扰动,CPI同比继续下行


1.1

猪肉价格下降带动CPI食品同比下行

1月份CPI同比为0.9%,低于市场预期的1.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8%,非食品价格上涨2.0%;1月份CPI环比为0.4%,低于过去几年历史均值。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因素。食品CPI中猪肉占比最大,1月份CPI-猪肉同比为-2.5%,影响CPI下降约0.96个百分点,成为拉低CPI同比的主要因素。1月份发改委公布的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同比下跌了44.46%,已经连续16个月负增长。2月初发改委宣布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57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目前生猪大省中湖北预计2月中下旬完成1300吨省级猪肉临时收储,四川已启动上万吨猪肉收储。

未来一季度猪肉价格将保持下跌趋势。通过历史数据观察,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领先生猪出栏同比/猪肉价格9个月/14个月。去年3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速开始持续下行,这意味着上一轮产能释放即将结束,生猪出栏同比即将见顶回调,传递到猪肉价格或应在今年5月前后。根据猪周期规律,本轮猪肉周期(2018年5月份起)末端已近,预计未来一个季度猪肉价格仍将震荡低迷,但跌幅不会太大。

1.2

CPI-房租同比继续下行

商品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共同低迷。1月份CPI-房租为0.6%,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自从2021年以来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速持续下行,1月份30大中城市成交面积增速仍然保持在-22%的低位。1月份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的房屋租赁需求被抑制,同时春节前后房屋租赁市场进入淡季,一、二线城市房租环比均呈现下行趋势。商品房成交和房租的共同下行,反映了商品房市场的持续低迷。

2

PPI同比将持续回落


2.1

PPI生产资料同比下降

1月份PPI同比为9.1%,低于市场预期的9.5%;环比下降0.2%,连续两个月下降。

1月份能源价格同比下跌。1月份原油期货价格同比为58.37%,比上个月回升了接近6个百分点;国内动力煤价格同比为5%,比上个月回落了25个百分点。2月之后煤炭价格再次回升,不过2月9日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持续做好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工作,并对监测发现的部分煤炭价格虚高企业进行了约谈提醒,要求抓紧核查整改。在政府高压监管之下,煤炭价格当前已经开始回落。

工业品产量增速下行,抑制价格下跌。12月铜材产量同比为2.1%,此前持续13个月负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3.8%,持续4个月负增长。铜价稳定在9700美元/吨的价位,铝价更是再次上涨,主要原因就是供需缺口依然没有弥补。虽然需求有所下降,但供给端下降幅度也较大,这将减缓PPI同比下降的速度。

2.2

PPI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继续上升

1月份PPI-耐用消费品同比增速为0.6%,连续三个月上升。主要是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全球最大的家具品牌宜家于12月30日对外宣布,由于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该公司将在全球各个市场平均提价9%。据奥维云网数据,2022年1月份我国白电中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均价分别为2548元、1629元和3236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2.4%和7.5%。

3

工业去库存,人民币贬值加压


3.1

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

1月份PPI-CPI同比为8.2%,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根据PPI-CPI剪刀差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大约3个月来看,工业企业正在进入去库存阶段。12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速为17.1%,低于上个月的17.9%,预示着库存正在见顶。1月份PMI库存指数为48,虽然比上个月有所回落,但在历史上也处于高位,反映出当前库存较高的现状。PMI库存指数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指数走势较为一致,后续会逐渐走低。

3.2

中美CPI差扩大或使人民币币值转贬

1月份美国CPI同比为7.5%,而中国CPI同比为0.9%,两者相差较大。两国物价相差距离之大,或促使两国实际利率之差也随之扩大,逆转当前资金净流入的方向。

最新公布的1月份央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13200.55亿元,相较上月212867.2亿元,环比增加333.35亿元,显示出整体资金仍处于流入状态。这主要得益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去年中国贸易顺差为6764.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不过随着今年出口增速的持续下行,贸易顺差可能会不断缩小,届时资金流出压力增大,人民币或从升值转为贬值。


风险提示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意外收紧、疫情再次失控、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1 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
2022年2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信贷超预期但结构有待优化 ——1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美联储三月加息即将落地——1月份议息会议点评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国企公司制改革成功”点评
从薇娅逃税被罚探索征税变革——金税四期上线点评
实质降息第一步——12月份经济数据点评信用增速暂时性回升——1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PPI同比顶部确立——1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点评
降息周期开启——降息点评托而不举,期待改革——12月政治局会议和降准点评货币政策可适度加码——10月份经济数据点评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点评
社融增速难以回升——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或已见顶的剪刀差——10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保持韧性的出口,新高的贸易顺差——10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调控政策或有微调——9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
币增速未如期反弹——9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出口增速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扩大——9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PMI指数进入较快下降通道——9月份PMI点评
央行积极应对房地产风险——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涨”的压力依然很大——8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外需+疫情促出口反弹——8月份外贸数据点评财政空间正在“跨周期调节“——7月份财政数据点评明年初M1同比或负增长——7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经济如期放缓——7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二月月报
预计今年或降息程度较大——20220124周报
基建投资启动了吗?——20220117周报美十年期利率年中或升破2.5%——20220110周报
中美经济或相向而行——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信用收缩压力加大 ——20211227周报四季度GDP增速或低于4%——20211218周报在稳定的基础上搞改革——20211213周报
中央或定调明年改革突破点——12月份宏观经济报告
黄金价格或创新高——20211115周报降准条件或已具备——20211108周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底或到2%——20211025周报
美国高通胀和中国房地产新动向——20211018周报
全球流动性预计进一步收紧——20211011周报
风险集中释放,系统风险可控——四季度宏观经济报告
预计8月份GDP增速跌破6%——20210917周报基建发力通胀难消——20210913 周报
对美股上涨仍持乐观态度——20210906 周报
市场突变缘起疫情美联储9月缩表概率不高——长城宏观20210816周报
年底前美国经济保持高景气——长城宏观20210809周报


专题报告


疫情、地方财政和中国经济
美联储应尽早加息 ——海外宏观专题报告
改革,与时间赛跑2022年经济政策的重心破旧立新,储粮过冬——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房地产调控,经济阵痛期——当前宏观经济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