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隋唐部分 大历诗风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
——▲以上内容非正文▲——
◎袁行霈版◎
第五章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的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一、他们大多数受过盛唐文化熏陶;安史之乱十年战乱使其失去昂扬精神风貌。
二、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三、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一、中唐诗人颇多生不逢时之感,多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诗中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
二、韦应物。
(一)早期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如《饯雍韦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
(二)绝大部分诗歌作于洛阳辞丞后,尤以大历中再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年间的吏隐诗作见称。
1.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所谓“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温泉行》)。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主导倾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归结于静穆空寂的诗歌情调,表现出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
三、刘长卿—反映此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
(一)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后;大部分时光在逆境中度过;长期悒郁寡欢使其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平添惆怅衰飒心绪,显得凄清悲凉。
(二)早期作品也带有凄凉心绪。
(三)后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发为衰世哀鸣。
1.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尤显浓重深长。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2.由悲剧命运支配的孤寂惆怅的生存体验与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结合,汇聚成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寥情调,反复出现,构成带有类型化的意象。
(四)思锐才窄,敏于感受,拙于叙述,语意重复。自许“五言长城”,早年叙事性五古五排意脉不甚连贯;后来用五古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意味的优秀之作。如《江中对月》:“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四、以抒写冷漠寂寥情怀为主的其他重要诗人—“大历十才子”。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1.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唱和而著名。
2.创作成就高低不一,所长各异。如钱起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善作应酬的送行诗;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都有反映战乱生活的诗,是冷眼旁观的客观记录,有的也较深刻。
(二)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是齐名的原因之一。
1.生活态度,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钱起《县中池竹言怀》)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
2.除应酬唱和之作外,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如: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钱起《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暮雨潇潇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度声。(李端《听夜雨寄卢纶》)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日即事》)
3.艺术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歌两大群体:
(一)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二)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大多写山水风景。
(三)题材内容无创新,清雅闲淡的艺术追求与王孟诗风一脉相承。
(四)在与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技巧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有鲜明特色。
二、由于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词语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色彩。
(一)刘长卿表现尤为突出。喜欢吟咏秋风、夕阳,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干越亭》);“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秋风的冷色调与夕阳黄昏,构成刘长卿诗的独特底色,形成凄清、萧索的秋之色调。
(二)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冷淡色调的词语。如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整体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
(一)刘长卿诗中的象征性意象。
1.象征性意象在刘长卿诗里较多,因为他偏重主观感受,一般不对特定景物作工细描写,意象运用有情绪化倾向。用得最多的意象—“青山”,谢朓《游东田》“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此意象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刘诗也如此。如“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2.具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在刘诗出现频率高。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有弹性;但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成为程式化表达,陈熟老化失去新鲜感。刘诗之所以让人觉得炼饰老到平稳而不新奇,甚至语意雷同,与其喜用象征性意象有关。
(三)其他大历诗人诗中的描述性意象。
1.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写诗。如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均有追求精神和具体的写实倾向,从细微处感受体认,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2.多由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灯影、蝉声、苍苔等组成,刻划精巧。
3.能保证作品新鲜感。要求诗人对客观世界仔细观察,明辨物象,真切传神地写出来。故大历诗人写景多面向现实物色,眼光深入到细微角落,发现前人没写过的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开辟出新诗境。
4.偏重描述性意象,会使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大历十才子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优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以致有佳句无佳篇;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一、顾况和李益:大历诗风的主流之外。
二、顾况。
(一)存诗中乐府和古诗占多数,受江南民歌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如《苔藓山歌》;绝句受民歌影响更为明显,如《江上》《山中》。
(二)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如《郑女弹筝歌》给人刻意求奇的印象,如《华山西岗游赠隐元叟》《露青竹鞭歌》。
(三)俗的一面影响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奇一面影响韩、孟诗派。
三、李益以边塞诗独树一帜。
(一)有军旅经历,边塞诗尤其七绝好,常常壮烈、慷慨中带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夜上西城听梁州曲》(《梁州曲》,也称《梁州》《凉州词》,多抒边关情怀。秋月、秋风与边声,由气氛烘托,其中有难以摆脱的感伤)。
(二)质实明快的诗,如《江南曲》。
(三)盛唐诗特色是盛唐诗艺术残留现象;感伤悲凉情调与大历时代风貌有关。
~●~●~●~●~●~●~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76 《左传》(十五 、十六)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课程说明
杜甫
辞赋、骈文与散文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东汉文人诗
先秦文学
✶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