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内卷人”(杜课566期)

杜骏飞 杜课 2019-04-29

谈“内卷人”

(师生对话)


Q

黄牧宇:


我的问题是,第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社交网络充满敌意?第二,人们为什么总是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



杜骏飞:


友善的社区都是相似的——因为拥有良善的社区文明,敌意的社区各有各的敌意——有些是因为人口质量不佳,有些是因为资源匮乏,有些是因为缺乏规则,有些是因为利益冲突,有些是因为意识形态鸿沟……不一而足。


但如果你问的是我们的网络社会里为什么时常充满敌意,我的个人判断是:虽然原因复杂,但最深刻的背景则是,五四以来的历次政治灾难摧毁了社会生态,延及思维方式、规则意识、信任机制、话语体系,迄今难以恢复。



你问我,人们为什么总是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会因为相信科学、信服逻辑,甚至基于社会信任而接受异议;但是,其他人则不会。


一般而言,知识越单调、精神越贫乏、内心越封闭的人,越不会接受不同的观点,正如他们无法用一个调羹收纳雨水。


长期不能接受不同的观点,会导致一个人日渐“内卷化”——这里,我借用了人类文化学家盖尔茨的理论。


盖尔茨观察爪哇岛的人类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内卷化”。   


  

“内卷化”( involution)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一般是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如果我们观察身边一些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内卷人”——这个词是我的生造,意指那些长期无法接受异质化信息、精神和心理停留在低水平的人。 


实际上,互联网信息的选择性读取方式,已经极大地加深了人固有的自我强化弱点——你知道,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自我反应”,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做出评价,要么会产生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信自豪的体验,要么会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批评、自怨自艾的体验。自我赞赏起正强化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批评会产生消极影响,属负强化作用。



你也许可以想见,每一个未受训练、未经启蒙的人,都会本能地寻求正强化,而最简单的正强化路径,就是选择性地接受信息——那些与自己一致的信息。


而真正的致命之处在于:越是低心理水平—低自信的人,越是渴求廉价的正强化,也就越是显现出“高自尊”——绝不接受那些可能彰显他自身不足的信息、观点和观念。


而另一方面,越是高心理水平—高自信的人,越是渴求改进式的正强化,也就越是显现出“谦和理性”——愿意接受任何有价值、有差异、有科学性的说服。


也因此,那些高心理水平—高自信的人会日渐开放、走向通透明亮,精神和心理水平日渐飞升。而与此同时,那些低心理水平—低自信的人会日渐封闭、直至不可理喻,精神和心理日渐沉沦。



或许,我们可以因此而仿照“信息沟”、“知识沟”建设一个新理论:“观念沟”——一旦你在作出了一次观念选择,你就会有自我强化的下一次,直到使你与他人的初始差别走向极致。


现在你大概知道了,为什么三观不合的人不适合在一起了。——不是因为他们此刻有差异,而是因为未来的差异会让彼此更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你大概也知道了,为什么你不能与思想水平、逻辑水平、科学水平、道德水平太低的人在一起了。


那么,推论一下,你为什么会感到身边的人总是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呢?要么是你选择了与不适合在一起的人群相处,要么,则是你所属的圈层水平普遍较低。


听起来有点残酷吧?但这可能就是真相。



另一个事实则更残酷:也许国家也是如此。1996年,杜赞奇提出“国家政权的内卷化”的概念——指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效能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是靠扩大非正式机构,把它们内卷于正式组织之中来行使权力。


受杜赞奇的启发,我们会注意到,存在着“国家观念内卷化”的迹象——当你观察一个国家的朋友圈时。


我们是谁,决定了我们将接受谁;我们与谁为伍,更决定了我们是谁。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  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夜谈王国维读伏尔泰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读诗三境界元宵节中学的《1984》|童心说这一课,讲崔永元吧


关注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王菊现象学耿直的招聘谈“迷信”谈官威奥普拉说什么?|叮!你有一道作文题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韩雪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