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知青丨庞沄:我们房东是村里唯一的富农
作者简历
作者在陕北
庞沄,1952年生于北京,清华附中初68届毕业生。1969年到延安地区延川县关庄公社插队,1975年困退回京。1978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留校任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副教授。主编《守望记忆》《延川插队往事》《清华之子一一陈小悦》等图书,也是二十集电视剧《回首黄土地》的策划及责任编辑。
兰庄一家
我1969年去延安插队,我们大队由前后两个自然村组成,前村叫达则坪村,在清平川上;后村叫疙瘩庄,从名称就知道是个小村,有不少户在后沟里居住。大队分四个小队,前村两个队,后村两个队。
我们全部12个知青都被分到了疙瘩村的一小队,这个队是最小的队,总共也就十几户人家。大队领导多数是前村人,据说当初开会决定如何安置知青时,以增加劳力为名(其实是因为太穷都不想接收),并附予可以开荒的“优惠”条件,半强制地决定知青分到一小队。(一年后大丰收,各队又抢着要知青。)
中排左1至3分别为兰庄大、兰庄弟、兰庄妈,后排左3为兰庄
刚到农村时,知青安家费还没拨下来,都是分到老乡家居住。一小队共四个姓,齐家、宋家是两个大户,张家有3户,还有外来的一户姓石。知青都分到齐、宋两大户中家境稍好有闲(han2)窑的人家,我们三个年龄最小的知青(15、16岁)就分到了兰庄家。
中排左一是兰庄
兰庄人小鬼大,两三年后尽管个子没长多少却像个小大人,很有主意。随着我们都到了基建队,更是成天在一起劳动和打闹,我们成了好朋友。基建队除了老人婆姨,净是些半大后生女子。农村的孩子成熟得早,青年男女不免打情骂俏,兰庄虽不是最闹的,却目标明确,连我们这些尚未成熟的学生娃都看出来,他明显和前村的女子凤儿好上了。
凤儿圆脸大眼睛,肤色黑里透红,个子比兰庄高挑,过早成熟的胸部很性感。从性格上分析,肯定是火辣的凤儿主动追求兰庄,别看兰庄长得虽然一般又不伟岸,可他蔫不出溜儿偶尔透出来的风趣幽默也确实招女子们喜欢。
收工时经常看到兰庄和凤儿慢吞吞走在后面,拐个山峁就不见了。那时我们九个后生已经结成了拜石(结拜兄弟),其中的金钱就是凤儿的哥哥,可他却对妹妹和“兄弟”兰庄的事熟视无睹。
终于有一天,我听说兰庄和凤儿收工后在玉米地里翻云覆雨被远处拦羊的照见了,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人把这当个事。后生女子们像往常一样时不时拿他们俩开玩笑,他们没任何恼怒只是笑着否认,其实从他们幸福的笑容里看到的是默认。
不久凤儿出嫁了,没见她抗争不嫁,也没见兰庄痛不欲生,尽管他们心里绝对不会是好受的……
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了陕北民风在性方面的开放,他们追求当前的爱而不求结果,或者应该说,他们知道抗争不过传统家长式的媒妁之约,但还是放任自己抓住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哪怕不能一生一世,也要曾经拥有!可以说他们既有认命的懦弱又有追求爱的勇气,一个多么矛盾的结合体!陕北酸曲无疑催化了后生女子们的早熟,而相对宽松的民风又催生出更多痴情男女的悲喜剧,从而使得陕北酸曲生生不息。
1975年困退回京,几位乡亲送我到40里山路外的镇上坐长途车,前排右1是兰庄
1994年,为了纪念插队25年,延安地区组织知青回陕北。我回到了阔别近19年的疙瘩庄,又住进了当年兰庄家的那眼窑,和兰庄睡在一个炕上聊到天明。那时村里还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只是土地都分给个人承包了。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儿时的小伙伴刚40左右就都变得那么苍老,不是头发花白就是谢顶,风吹日晒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就像当年插队时的老汉。
兰庄家的状况也没有了当年的殷实和风光,那时兰庄的母亲已不在,而兰庄的婆姨也刚刚得病过世,留下两个女娃。兰庄的腿虽无大碍也还是不得劲,他上要照顾父亲,下要照顾两个娃,又当爹又当妈,还要照顾地里的庄稼,日子过得恓惶。
他特别怀念我们知青在村里时的日子,那也是他青春荡漾的美好时光。而我除了临走给他撂下些钱什么也帮不了,那次回村让我心情十分沉重……
2011年我又回了趟村,最令我惊喜的是兰庄一家的变化。兰庄大已93岁高龄,除了有点耳聋,身子板还很硬朗,居然还记得我。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当年的富农居然是荣誉退伍军人,每月享受津贴两千多元,而我插队近7年竟从未听说过!
兰庄总算苦尽甘来,他家山上的窑洞已经废弃,在河滩上盖起了崭新的平房。兰庄带着他那漂亮的外孙子,陪着我转遍了退耕还林的后沟和废弃的窑洞。
当我站在旧窑前再一次仔仔细细俯瞰涓涓细流的清平川,遥望对面披上了绿装的玉皇山,我的眼睛模糊了,这半辈子演绎的悲欢离合其实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
写于2012.4.1
文图原载作者美篇,本号获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陕西知青阅览室
王骥:煎饼与糊汤,忙时吃干闲时稀王明毅:陕北插队往事,塬上井水甜杨春新:伪保长半夜偷了窗台那根绳杨春新:苦乐年华忆插队成小秦:失学青年成了“知识青年”?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刘顺林:我们差点“放闷棍”劫道
曹钦白:想你的时候,点点滴滴在味蕾孙立哲: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王骥:村里的那口老井与“四大硬”王克明:对面山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丁爱笛:北京娃娶了陕北羊倌的女儿
丁爱笛:由同情到爱情红兜肚是真情丁爱笛:陈小悦和我的小故事陈幼民:山里的话,撂在脚把把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陈幼民:黄河东渡那一年我没有了家陈幼民:陕北信天游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我与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日子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乡亲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